第17章 鼓譟

bookmark

晨曦時分,太陽照常自東方升起,屢屢柔和的光線,刺破黎明前最後的昏暗,照在晉陽的堅城鐵壁之上。很快,天空中佈滿了一層層亮麗的朝霞,絢麗多彩。城外的樹林間,已然響起了陣陣清脆的鳥鳴聲,不知有多少早起的蟲兒已經被吃了。

時辰還早,東城正門下已然聚集着一些等待着進城的百姓。城樓上,輪值的年輕隊長揉了揉眼睛,掃了一圈底下規規矩矩候着的人羣,露出了點滿意的神色,打着呵欠,招呼着手下:“準備開門!”

“有情況!”這個時候,闕樓之上的哨卒高聲示警。

“怎麼回事?”

“隊長你看!”哨卒遙指東面。

噔噔噔幾步跑上闕樓,隊長朝遠處張望,查看情況,很快,表情就變了。城池東面,視野十分開闊,隔得雖遠,卻能清楚得看到,有一支軍隊正排着整齊的陣型向晉陽城走來。

“立刻上報!”見狀,隊長果斷吩咐着:“戒備!”

城頭之上的衛卒,頓時刀出鞘,箭上弦。氣氛一下子緊張起來,底下的百姓也察覺到了情況的不對,鬨然而散,唯恐避之不及。

待那支軍隊近前,城門隊長疑惑了。城外的軍隊不過兩百來人,都是河東軍服飾,分明是自己人,且沒沒有攜帶兵器。按捺住心頭的懷疑,隊長高聲喝止道:“來者止步!你們是什麼人?”

底下帶頭的正是張彥威,聽到喝問,直接出列,仰頭高呼道:“本將是龍棲軍都虞侯張彥威,我等有要事入城,求見北平王。”

聞其言,隊長臉上疑色不減,略作沉吟,答道:“若是張將軍入城,自無不可,但您所率軍卒,請恕卑職不敢放行。還請將軍散去其衆!”

聽到這麼個回答,張彥威臉色頓時微變,心裡不禁嘀咕:不是說都安排好了嘛!

心中憑生出些煩躁,張彥威不由扯足了嗓子,繼續說:“我等確實有要事!城上的弟兄,請開城放行!耽誤了大事,只怕你擔當不起!”

闕樓上的隊長還算忠於職守,語氣也跟着強硬起來,冷聲道:“請張將軍恕罪,卑職職責所在,不敢輕啓!請將軍止步,遣散衆人,否則休怪卑職不客氣了!”

顯然,城門隊長已經確定張彥威等人有異,警告完,立刻讓手下的弓箭手拉上了弓,瞄準張彥威等人。張彥威見狀,心中頓時大罵:都辦的什麼事?連個“門候”都安排不好!

“放他們進城!”在城樓上下緊張對峙之時,一道懶洋洋的聲音響在隊長耳邊。

扭頭看,卻是營指揮使親自來了,隊長很是驚愕,向其確認:“您說什麼?”

“我說開門,放他們進城!”營指揮又說了一遍,這回清楚地傳到隊長耳中。

隊長臉色一變,指着城下:“可是他們——”

面對麾下的質疑,營指揮根本不聽其囉嗦,強硬地打斷他:“上頭的事,容得你一個小小的隊長在此羅唣?他們沒帶武器,縱使放他們進城,又能出什麼事?開門!”

伴着一陣沉悶的啓門聲,厚重的城門終究是開了,已經在城下憋了一肚子氣的張彥威,顧不得許多,立刻領着人進入,直接奔向北平王府。

......

王府後院,主母李氏居處,母子三人正在進着早食,劉承祐日常前來蹭飯。三弟劉承勳也在,反倒是老大劉承訓沒來,大概是最近幾日太忙了。

“二郎,吃個蛋。”李氏滿臉慈祥,親自給劉承祐剝了個蛋,輕輕地放到其面前的盤子裡。

“多謝阿母!”劉承祐吸了一口粟粥,甕聲道。

“你呀,簡樸雖是品德,卻不要太過苛待自己。你年紀還小,軍政要務自有你父兄去操勞,不要太辛苦了。這段時間,眼瞧着你清瘦了這許多!”和藹的目光灑在劉承祐身上,李氏溫柔地叨唸着。

在劉承祐的印象中,李氏一直是個十分睿智明理的婦人。多思多慮的性格,讓劉承祐對李氏的話敏感地多想了。“讓父兄去操勞”,這莫非是在對自己暗示?

擡眼看向李氏,卻正對上母親兩眼中關切的目光,那應當是做不得假的。輕輕地舒了一口氣,劉承祐朝李氏點了下頭:“讓阿母掛慮,是兒子的罪過。我,會注意的。”

以李氏的智慧,又哪裡看不出劉承祐敷衍自己的意思,卻是有些無奈地嘆了口氣:“吃蛋吧!快涼了。”

兩指夾起剝好的蛋,細嫩光滑,還飄着幾縷熱氣。蛋是鴿子蛋,這東西,補腎益精.....

“我也要!”另外一邊的三弟劉承勳卻忍不住向李氏開口了,眼巴巴地望着李氏,一副需要關愛的樣子。李氏自不會厚此薄彼,笑罵着拾起一顆蛋,動起手來。

“二哥,你什麼時候帶我去軍營轉轉呀!”劉承勳年紀還小,卻是三兄弟中最活潑的,此時有些坐不住,期待地望着劉承祐。

“徵得父親同意,我便帶你去!”劉承祐淡淡地回了句。

劉承勳聞言,小臉頓時一苦,朝劉承祐吐了吐舌頭,嘀咕道:“那還是算了,還不如偷偷溜出去......”

“你說什麼!”其言入耳,旁邊的李氏卻是鳳目微睜,嗔怪地盯着他。

“沒,沒什麼!”劉承勳立刻搖頭矢口,訕訕地笑了笑。

劉承祐卻打量着這三弟,十三歲的青蔥少年,充滿了稚氣,長得虎頭虎腦,身體很棒,是個武將的好苗子。看着這少年,劉承祐的思緒,卻不由飄遠了。

他隱約記得,史書中有那麼一段記載,大意是:郭威率鄴軍南下“清君側”,隱帝崩於京郊,以國不可無主,請立皇弟勳。太后以皇弟勳病篤拒之,威等拜視,果然,遂議立劉知遠養子身份的劉贇。其後,劉贇被廢殺。劉承勳第二年也卒了,卻沒有再交代究竟是病卒,或者是其他什麼原因。

此時瞧着眼前這生龍活虎的少年,劉承祐的心卻是又冷了幾分,腦中浮現出那張謙和肅慎的面龐。郭威,呵呵......

思緒飄飛間,自王府外忽然傳來一陣喧囂聲,哪怕處在王府深院,也能隱約聽到某些“北平王”的高呼。

堂間衆人頓時面面相覷,李氏鳳眉凝起,朝侍候着的一名內院管事吩咐着:“去問問,怎麼回事!”

劉承祐放下了手中的筷子,拿起一方絲帕,擦了擦嘴,很是淡定的樣子。

未己,出去探聽的管事匆匆而歸,緊張地稟報道:“夫人,王府外聚集了大量軍民,他們鼓譟着要面見大王!”

“有這等事?我要去看看!”劉承勳聞言,卻是來了興致,興奮地表示要去湊個熱鬧。

“你給我待在這裡!哪裡都不許去!”結果被李氏一句話鎮壓。

劉承祐則不急不緩地,起身朝李氏行禮告退,要去看看情況。而注意着二子那淡定的表現,李氏眉宇間的凝意也漸漸散去,望向堂外,輕輕地吁了口氣。

轉臉,便開始教訓起不安分的三子。

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33章 納了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53章 運籌千里王樞密第40章 開拓之志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177章 耶律妃第43章 東京聲色第1771章 襄陽王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13章 楊業述職第200章 天子的態度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88章 永清軍議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53章 兵制改革第340章 定論第354章 貴妃母子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68章 湖南亂第92章 大調整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429章 向南!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80章 過鄴都第164章蜀臣第109章 治政以安軍民世宗篇45 漢金衝突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62章 二代勳貴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17章 武德司第111章 武德司如此,皇城司何如?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473章 又當又立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87章 兄弟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5章 室韋覆滅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362章 分封?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758章 關係經營第423章 一把火不代表結束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92章 定州事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78章 召還二郎?第417章 輕狂第133章 西征!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104章 駕臨歷城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58章 正面互懟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324章 交代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7章 恩賞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