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

bookmark

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

“大哥久在安東,爹也時時掛念,多有提及,此番回京,便多逗留一些時日,多陪陪他老人家!”劉暘一副大方的姿態,衝劉煦道。

大概是事情談妥的緣故,劉煦心情顯然極佳,聞言頷首,輕鬆道:“此番回朝,除了榆林難民之事,也爲一些家事。

安東那邊,一切已然走上正軌,不需我時時盯着,多待一些時日也無妨,待嘉慶節過後,再行返回。另一事,便是文淵的婚事了,也該給他選個良配!”

聽劉煦提及此,劉暘有些意外,旋即反應過來,不免感慨:“這一晃,文淵也快弱冠之年,談及婚嫁了。這幾年,東京都曾傳揚過文淵的名聲,少年英雄啊,聽說曾親自領兵鎮壓東海女真,斬獲上千!”

劉煦輕輕搖頭,但嘴角明顯帶着少許笑意,謙虛道:“戰果是真的,只不過領軍指揮的乃是侯仁矩,僅僅從軍罷了,這些傳言呀,以訛傳訛,當不得真,否則讓侯仁將軍知道了,心裡如何能夠痛快”

顯然,劉煦這話,也只是嘴上說說罷了,侯仁矩如今也算是東北宿將,地位不斷擡升,但也不敢得罪秦王,與劉文淵這個皇長孫爭功爭名,再者,也早就得了實惠了。據傳,安守忠若卸任,侯仁矩便會接替其掌安東戍卒。

劉暘笑了笑,問:“可有中意人家?”

劉煦頓了下,道:“聽聞海寧侯劉光義家的小女才貌俱佳,品性純良,可爲良緣。只是,不知本人如何,也不知海寧侯家是否願意出嫁,此事以我思量,還得求到坤明殿,讓娘娘費些心了!”

劉暘點頭:“這是喜事,想來娘娘也樂意之至,這可是皇室長孫成婚,當操辦得隆重些。”

劉煦仍舊搖頭:“如今國家不甚安寧,朝廷提倡節儉,還是不適合大操大辦,禮節至即可!”

兄弟倆又聊了幾句,劉煦主動告辭,畢竟太子國事繁忙,他也不好佔據太多時間。不過,在劉煦離開之後,劉暘嘴角的笑意不再矜持地掛着,逐漸消失,面上取而代之的是深沉的思索。

對於自己這個大哥,要說一點都不忌憚,那就完全是在騙自己,但是,每一次會面,劉煦給劉暘的感覺都在變化。如今,劉煦看起來已有釋然放下之態,那等輕鬆從容,言行舉止,很難裝出來,但同樣的,劉暘這心頭的異樣感,也不可遏止地增加了。

“殿下!”慕容德豐的聲音把劉暘從深沉的思緒中拽了回來。

擡眼之間慕容德豐正恭恭敬敬地侍立在案前,手上拿着一道奏章,穩住心神,劉暘問道:“陛下有何示諭?”

慕容德豐應道:“陛下有諭,榆林最新消息,平叛戰果,可着宣慰司公告宣揚,至於榆林,暫且維持當前局勢,行營奏報,一概同意,對西北平叛的支持,不能減少!”

劉暘接過手諭看了看,放下,沉默幾許,嘆道:“就照陛下諭旨辦理吧!”

慕容德豐頷首,看了太子一眼,有些鄭重道:“殿下,陛下還有一言,榆林平叛,袁、李二賊雖先後落敗,但平叛只完成了一半,不能半途而廢!”

這話裡自然有提醒的意味,看着慕容德豐,劉暘輕笑兩聲,道:“我明白!”

由於去歲冬的兩場剿賊戰役,官軍獲得了決定性勝利,對此,東京這邊的朝廷上層,自然免不了喜悅,就是劉皇帝也在新年賀詞中對趙王劉昉的工作予以誇獎肯定。

但同樣,免不了雜聲,尤其是財政司的大臣,便起心思。他們的想法也很簡單,既然榆林大亂已定,剩下的小亂,不足爲慮,朝廷也當因時制宜,及時調整。

說到底,還是捨不得那大股的錢糧資源,無窮無盡地投向西北。過去的幾個月,爲榆林平叛,朝廷可是花錢如流水。

到如今,樞密院的平叛計劃已然完全鋪開了,別的不提,就那十幾萬軍隊,人吃馬嚼,每日的消耗都是海量,再加上難民問題,也是大包大攬。

西北那邊,交通條件惡劣,尤其在關內的北部高原上,溝壑縱橫,雖然過去修建了幾條主路,但都十分原始,運輸承載能力有限。

而大部分兵員、糧械的輸送,都是在冬季裡完成的,嚴酷的氣候,更加劇了損耗,運輸過程中造成的損耗浪費也極其嚴重。

在朝廷大規模的封鎖平叛政策下,其背後最主要的支撐,就在於各項軍需物資,沒有充足的保障,也就無法執行下去。

僅僅是一個冬季,那巨大的開支,已經讓朝廷這邊感到肉痛了,尤其主管財政的王著、沈義倫這些大臣了。

此前,平叛是政治正確,沒人敢反對,咬着牙也要堅持。而劉昉那邊,也沒有辜負朝廷的信任與支持,兩場與叛軍的決戰,直接打垮了袁、李二叛,榆林的形勢,肉眼可見地轉好。

在這樣的情況下,對榆林平叛適當的調整,在很多人看來,是勢在必行了,再不濟,削減一下榆林兵力,減輕壓力,並非不可成行。有些人,甚至直接考慮起善後事宜,在這方面,過去朝廷也積累了足夠的經驗。

當然,除了財政方面的壓力,還有一些大臣,更加在意榆林叛亂造成的影響,尤其是關內道的民生狀況,越發惡劣,不得不防。

這些聲音匯聚到一起,還是比較響亮的,而是都是有的放矢,爲國爲民。對此,劉暘心中也有所權衡,不過雖與大臣們廷議商討過,並沒有貿然表態,而是收集意見,上報給劉皇帝,聽從聖斷。

在此事上,下面人再積極,鬧騰得再厲害,劉皇帝那裡通不過,都是白搭。如今,答覆來了,劉暘表現倒也還算平靜,或者說他早有預料。

“這場榆林之亂,即便平定了,朝廷損耗怕是也超乎想象!”劉暘輕嘆一聲。

慕容德豐默然,想了想,道:“趙王殿下的奏報,既然說三到六月,可徹底平定榆林,解決西北之患,臣以爲,可相信其的判斷。”

“四弟的判斷,我自然相信!”劉暘很乾脆地點點頭,隨後苦笑道:“朝中臣工,只能儘量安撫了!”

當然,這也是如今劉暘最主要的職責,和協羣僚,共治國家。

“殿下明鑑!”

“適才臣在殿外見到了秦王殿下!”本欲告退,慕容德豐躊躇幾許,還是忍不住開口道。

一聽這話,劉暘便深深地看了他一眼,平和地道:“我們兄弟之間,敘敘話罷了!”

然而,敘話何必要到政事堂中來?就好像聽到了慕容德豐心聲一般,劉暘道:“安東缺人,秦王希望朝廷能把榆林難民,遷徙一部分到安東,定邊屯墾,我已經同意了!”

聞言,慕容德豐反應過來,沉吟了下,有些言不由衷地道:“秦王殿下爲安東發展,真是嘔心瀝血,不肯放過任何一個機會啊!”

就好像沒有聽懂慕容德豐的暗示一般,劉暘揚揚手,道:“此事於國有利,當爲必爲!”

慕容德豐點點頭,沒有再說什麼。

慕容德豐告退,劉暘又沉思幾許,衝貼身內侍王約道:“去請趙相來!”

“是!”

這個趙相,指的自然是趙匡義了。很快,趙匡義求見,劉暘也毫不囉嗦,語氣嚴厲地道:“榆林亂事已然控制住,那邊局勢暫時不必朝廷憂心,但關內這數月以來的亂象,該進行整頓了!”

此言一出,趙匡義當即明白劉暘的心思了,顯然,還記掛着關內那些不和諧的現象,不過,對於這些,趙匡義也同樣看不慣,盤算了下,也覺可以動手了,拱手道:“關內的禁制,確實可以適當放寬,那些亂象,也理當整頓!”

見趙匡義表態,劉暘露出了笑容:“此事,可由趙相牽頭操辦!”

“是!”

第68章 撤了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112章 整風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32章 潞州震動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481章 行宮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5章 春闈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92章 事發第192章 劉銖案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695章 袁家莊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676章 慘重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297章 新山陽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5章 堂議第106章 再臨大江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62章 奸宦昏主第75章 按*不動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93章 楊邠案(1)第93章 噩耗連連第2086章 太宗篇33 雍熙時代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6章 潘美守城第8章 這就是真相?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68章 塞上風光第25章 擬一份名單第269章 軍事會議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4章 西南事務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377章 漳泉之治第329章 遊市第133章 捷報第88章 童謠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92章 兩京並重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409章 法不責衆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51章 開寶七年第1752章 放手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364章 皇子戍邊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26章 潘美守城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81章 下蔡大捷第63章 朝廷應對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4章 君臣同心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82章 殺俘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章 不宜擴大第339章 走向“詞帝”之路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162章 兵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