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

bookmark

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

上元節剛過,東京士民尚沉浸在佳節喜悅的氛圍中,京師各處的花燈綵帶尚且鮮豔,官員職吏們仍舊享受着難得的休沐時光。

當然,這些與太子劉暘以及高官重臣們無關,崇元殿御宴後,劉暘只得到了一日的歇息,便再度收拾心情、鼓足精神,投入到繁重的國事當中。一年之計在於春,也正當忙碌之際。

這數月來,朝廷的重心雖然在榆林叛亂上,但偌大的帝國,不只一個榆林,一個榆林叛亂真正牽扯的精力,只怕不十一,尤其在榆林局面徹底扭轉,形成掌控之後。

劉暘這個太子,大概是歷朝歷代,掌握實權最重的一人了,雖無監國之名,卻早有秉政之實。尤其在趙普卸任的這幾個月間,更是忙得腳不沾地。

帝國太大了,事務太多了,千頭萬緒,即便劉暘勤奮,也難以面面兼顧。當然,中樞新的領導班子,也基本磨合好了,在宋琪、趙匡義、王著這些老臣的輔助下,還是能夠把各項政務工作順利推進的。

政事堂內,劉暘特地留出一些時間,接見秦王劉煦。這個新年,劉煦一家子,再度回京,共賀佳節。當然,不只是秦王一家子,晉王劉晞亦然,諸皇子中,除了在西北的劉昉、劉旻、劉曄,以及不知游到哪裡的劉昀之外,基本都彙集京師。

劉煦如今也三十六歲了,主政安東也有近十年了,長年與東北艱苦惡劣的環境做着鬥爭,比起當初的風華正茂,哪怕不刻意營造,身上也多了幾分滄桑之色。

或許是從小培養得到,經歷過豐富的磨礪,劉皇帝這幾個年長的兒子,性格上或有不同,但都具備一些相似的特質。

那就是忍得寂寞,受得艱苦,辦事也都不惜力,有決心,有毅力,人人如龍,這已經在朝野之中形成了共識。並不是吹捧,而是十幾二十年的表現,所有人都看在眼裡。

兄弟倆對面而坐,飲着熱茶,劉暘注意到劉煦鬢腳染上的少許白色,心頭不免觸動,溫言道:“安東惡劣,大哥又堅持樸素,還需保重身體啊!”

這麼多年了,兄弟倆的關係,已經完全不能用親密來形容了,有些芥蒂一旦形成了,就再難消除了。不過,相處之時,倒也能維持着基本的體面,甚至是坦誠,只是這種坦誠,用在兄弟之間,難免帶有幾分疏離的意思。

不過,此時聽劉暘這麼說,劉煦倒也不認爲劉暘是虛情假意,他也知道太子的性情,如今,兄弟倆之間同樣也不需要太多虛僞。

劉煦下意識地擡手撫了撫自己的鬢腳,露出點笑容,衝劉暘道:“治安東固然辛苦,但終究只安東一隅之地,太子監國理政,卻要顧及天下,爲億兆蒼生勞神傷體,你才當多多保重啊!”

劉暘臉色平靜,輕嘆一聲:“爹以萬鈞重擔加身,我能做的不多,只能竭盡全力,不負所托,如此而已!”

這話裡的意思,很明顯,見劉暘這副坦蕩從容的模樣,劉煦有剎那的愣神,他這還是頭一次見劉暘宣示主權,還是以如此平靜、如此理所應當的語氣。

一股莫名的苦澀,悄然襲上心頭,劉煦迅速地壓制住這股情緒,與劉暘對視了下,有些言不由衷地嘆道:“爹看人一向很準,所託是人啊!”

不鹹不淡寒暄兩句,沉默幾許,劉暘打起精神,以一種輕鬆的語氣道:“大哥,安東這些年的發展,甚是喜人,我在東京聽了,也分外欣喜。東北之固,也得益於大哥安東之功啊!”

聞言,劉煦搖了搖頭,道:“安東的情形就擺在那裡,縱使我苦心孤詣,終有上限,還需朝廷支持,否則,別說有進一步的發展,過去一切努力,能否守住都成問題!”

聽劉煦這麼說,劉暘眉頭略微蹙了下,啜了口茶,道:“難道安東的情況,另有隱情?”

劉暘話裡有試探之意,劉煦也擺出一副坦蕩的模樣,悠悠說道:“窮十年之力,開拓安東,固然有所建樹成就,然而,時至今日,已不免陷入瓶頸。

境內的蠻夷土著,經過不懈清理,雖已經基本控制住,但始終未能根治,騷擾襲擊,始終不絕。北部室韋,也不斷南下,尤其是近幾年,更是遷徙到那河流域,屢起衝突,都督府也派軍驅逐,但並未能將之趕到嶺北”

聽劉煦的敘述,就彷彿眼下的安東形勢很困難一般,當然,這些問題固然存在,但情節輕重與否,卻值得思量了。

而劉暘自然不會全信,他也有自己的判斷,至少,他相信劉煦的能力,以劉煦的手腕,豈能爲區區蠻夷所制,說這些,不過是另有目的罷了。

想了想,劉暘道:“大哥在安東,實在不易啊!不過這兩年,大漢多事,紛擾不斷,六弟在西征,榆林在平叛,想要兼顧全局,也實有裡不能及之處,我也時有力不從心之感。安東之事,還需大哥辛苦了!”

聽劉暘這麼說,劉煦笑出了聲,甚至笑得有些燦爛,擺擺手道:“保土戍疆,既是職責,也是使命。我此番回京,倒不是向朝廷求援,朝廷也有自己的困難與麻煩,我明白。不過,話說到這個份上,我還是得厚顏向朝廷請求.”

劉暘注視着劉煦,心中暗自琢磨了下,臉上不動聲色,道:“大哥直言無妨,力所能及之處,我必然盡力推動!”

劉暘這話好像應承了,又好像沒有。劉煦聞言,也不在藏着掖着,緩緩道:“安東最大的缺陷,還在於地廣人稀,這些年,吸引人口,也始終是堅持在做的。

不過,到如今,效果也越發不明顯,到如今,整個安東治下,漢民人口,也不足四十萬。至於那些歸化的蠻夷,我也並不信任,榆林之亂,足以警惕。

因此,我的請求,還在人口上,希望朝廷能量情施以援手!”

劉暘若有所思地看着劉煦,心中也默默思量着。劉煦則自顧自地說道:“安東雖然偏僻苦寒,然不論是耕地還牧場,都有大量未開闢的地方,只是欠缺開發的勞力罷了。

過去的移民政策,這十年下來,也越發不足了,對內地百姓的吸引也在不斷下降。我聽說榆林叛亂,關內接收了大量南逃的難民,朝廷打算將他們轉移到安西安置.”

聽到這兒,劉暘頓時瞭然,心中也有了底,輕笑道:“看來大哥是看上那些榆林難民了?”

“不錯!”劉煦頷首:“比起內地的移民,這些邊民,纔是更符合安東要求的人,他們有開疆墾殖的經驗,也更能吃苦,經過榆林之亂,對於遷徙也不會有更多牴觸,安東方面,也會全力安置他們。

我的要求也不高,兩三萬人可以,四五萬人也不嫌多.”

劉煦講完,劉暘頓時搖頭道:“到目前爲止,根據關內道的上報,前後所收容的難民,也不過五萬餘人,大哥要是把他們全部接收了,只怕六弟那邊也不好交代了。”

“那就一半!”劉煦當即道,一副我已經妥協的模樣。

劉暘想了想,迎着劉煦的目光,還是點頭道:“大哥既然開了口,自無不允,此事就這麼定了,我會差人安排的。安東這邊,也可差人,前往關內,組織遷徙!”

這件事,劉暘本就有決策權,他既然拍板了,問題顯然就不大了。

得到劉暘應承,劉煦再度露出了笑容,拱手道:“多謝!”

劉暘擺擺手,嘆道:“都是爲了江山社稷,安東穩了,東北方能安定!”

“還有一事!”劉煦又道:“爹說過,要想富,先修路,東北的道路條件十分惡劣,我有意從安東修建一條連通遼東的直道,加強內外聯繫與交流!”

對此,劉暘又沉吟了下:“這是好事,只是朝廷財政方面怕是難以協調”

劉煦道:“人財力方面,安東可以分擔一半,只是需要朝廷政策,需要遼東方面的配合!”

顯然,對此事,劉煦心中怕是主意早定。劉暘稍微猶豫片刻,還是點頭:“此事,我會讓財政司與工部商議一番,儘快給大哥一個答覆。”

“那我就靜候佳音了!”雖然沒有讓劉暘直接拍板決定,劉煦還是笑應道。他心裡也清楚,築路修橋之事,對東北,對國家,都有利處,他也提出主動分擔壓力,劉暘若因爲其他什麼原因拒絕了,那在劉皇帝那裡就未必是什麼結果了。

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170章 御宴第109章 太后崩逝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1715章 力所能及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233章 南口大戰2世宗篇終 駕崩第6章 告一段落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364章 沉默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8章 澧陽之戰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78章 帥府籌謀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241章 “戲言”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92章 劉銖案世宗篇終 駕崩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45章 了結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328章 改革深入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243章 總結第2090章 太宗篇37 新時代下的大漢(中)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479章 開寶二十九年2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313章 晉王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291章 酬功第365章 樞密軍政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80章 進攻第33章 西巡結束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3章 老臣凋零第89章 威壓王帥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137章 整編事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444章 揣測者第121章 道士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33章 兩廣運動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176章 去鄴都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87章 亦有其憂第15章 名單第407章 麻煩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1708章 格局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421章 樑孝王半島史話·安平公主第3章 田畔問對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