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

bookmark

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

韓德讓的南來,也是經過綜合考量的,雖然遠在漠北,但對於大漢這些年的發展變化,對於大漢施行的各種政治、經濟、軍事、外交政策,也是時時研究。

雖然迫於消息獲取困難,很多事情都是道聽途說,只能霧裡看花,但以韓德讓的聰明才智,多少能有所得。

在耶律賢北遁之後,契丹制定的國策是養民生息,積蓄國力,待時南下,攻略大漢,恢復舊地,報仇雪恨。

但隨着時間的推移,這道基本國策,也僅僅停留在口頭上了,除了少部分老人沉浸在舊日的榮光之中,時不時地叫囂兩句,大部分契丹當權者已經到提都不提的地步。

畢竟,現狀太過真實,兩國的國力對比過於懸殊,大漢帝國太過強大,強大到令人絕望。即便有天賜良機,也不是短時間能夠降臨的,至少眼下這一代契丹人難以看到那一日。

隨遇而安是普遍存在的,對於契丹人而言,也一樣,尤其是那些上層的貴族首領。雖然垂涎南方的富饒,但養更多部民努力,畜更多牛羊馬駝,保證自己的權力、地位、財富,纔是更爲主要的。漠北固然偏遠苦寒,卻不是不能養人,也相對安全,能得安穩。

過去的十年,大漢與契丹之間基本呈現“政冷經熱”的狀態,大漢對漠北的影響正在以一種潛移默化的方式在加深,畢竟連漠北通用的貨幣都大漢銀銅錢。

而在這種民間的經濟往來之中,一大批契丹的貴族,從中獲取了大量利益,來自大漢的各種商品,足夠讓他們過上一個體面的生活,也不缺享受。

普通的契丹部民,日子或許艱難,但上面的那些貴族首領,從來都是滋潤的。毫無疑問,經過十多年的恢復,漠北契丹已經逐漸退化了,其中既有來自大漢的腐蝕,也有本身的墮落。

剝削階級的腐化墮落,是不分國家民族的,放在漠北契丹身上,也一樣,從大漢開寶北伐之後,曾經契丹王朝的脊樑已經被徹底打斷。

雖然不乏一些有識之士,但是整體環境的變化,卻不是少數理智人,就能扭轉的。理想再高遠,也難以解決現實問題,光喊口號,喊到最後就連自己都不信了。

眼見着契丹的變化,很多老一輩的契丹文武感到痛心疾首,這也是一些人積極鼓動南下的原因。但這些人,在漠北契丹不掌權,也難以掌權,被韓德讓等人死死地壓制着。

在這方面,韓德讓看得很清楚,南下侵擾,固然能有一些收穫,掠得一些資源,但更可能招致大漢更爲殘酷的報復,而劉皇帝統治下的大漢帝國,報復心是極強的,很少有什麼溫良可言,過去無數的戰爭與死亡,都證明了這一點。

更何況,明明大漢已經無意北上,將契丹覆滅了,再興師挑釁,豈不是自討苦吃。而實力上的差距,也足以讓人清醒,韓德讓也太清楚,一個統一的中原王朝,是何等的可怕。

契丹已然衰落得不成樣子,但大漢雖然紛擾不斷,但仍舊處於一個上升階段,這就更讓人絕望了。而過去兩國之間民間的往來,大漢官方上層有一定的寬容,契丹方則是積極了,除了利益之外,就是大漢有太多漠北需求的東西了。

早在幾年前,韓德讓就已經察覺到大漢對契丹態度的變化,這自然也讓他以及許多契丹貴族大臣安心不少,他們也多次商討這種變化,得出的結論是,南面的漢帝國已經吃飽了,漠北契丹可以保全了。

大概是爲了試探,韓德讓一部分契丹部族遷徙南下,在漠中邊緣放牧,同時設立了據點集市,用於民間貿易,方便漢商的到來。對此,大漢同樣採取了默認態度,即便有漢騎北上游弋,也沒有攻擊,在確定無威脅後,便主動退去。劉皇帝那個女婿李繼隆,在山陽的那些年裡,幾乎每年都要領兵北上,但如今也消停了。

這些情況,都是大漢與契丹之間關係改善的表現,但是,韓德讓並不滿足這一點,他認爲還能更進一步,恢復到正常的邦交往來。

這不只是韓德讓的想法,也是不少契丹上層所希冀的。過去,一直在考慮,在試探,但沒有實質的行動。

一直到去年,得悉大漢內發生那些狀況,不論是與黑汗的戰爭,還是西北的叛亂,都讓韓德讓看到了機會。

當然,不是藉機南下,渾水摸魚,韓德讓從旁觀者的角度來看,那些都只是疥癬之疾,難以動搖大漢的統治。

韓德讓看到的,是徹底改善兩國敵對關係,讓兩國交往回歸正常的機會。當然,要做到這些,需要契丹主動些,態度要誠懇,身段要放低,該低頭低頭,該下跪下跪,韓德讓這個宰相親自出使,就是表示誠意。

大漢正逢多事之秋,他們契丹卻主動來朝,表達臣服之意,給足中原帝國面子,也有雪中送炭之意。更何況,作對了幾十年的敵人,服軟稱臣,可極大滿足劉皇帝虛榮心,要知道在此前,即便被趕到漠北,契丹也沒有服軟的意思,漢軍北上,契丹軍隊也是頑強抗擊。

在韓德讓看來,有此前兩國關係改良的基礎,大漢朝廷沒有拒絕的道理。因此,韓德讓的便自漠北南下,快馬兼程,吃了不少苦頭,方纔抵達東京。

抵京之後,甚至顧不得感受讚歎東京的壯麗與繁華,就向朝廷表達覲見之意。然而,滿懷的誠意與希望,直接被潑了一盆冷水,朝廷這邊,顧不上。

朝廷這邊,雖然同意來使,放韓德讓一行入境進京,也安排他們入駐禮賓館,但也僅此而已,其後便不聞不問,把他們晾着。

當然,也不是完全不管,畢竟是契丹來人,只是這件事,需要有劉皇帝點頭才行。一直以來,對契丹事務,劉皇帝都是親自插手過問的,他不表態,就是太子劉暘也不敢貿然動作。

韓德讓並不知道這其中的門道,因此,也只能暫居東京,苦苦等着,等着劉皇帝召見的一日。當然,韓德讓心理素質極佳,也耐得住忽視與折辱,安分守己地待着,甚至還有閒心在東京閒逛,親自觀察大漢的心臟的情況。

而這一看,便大有收穫,正逢東京糧價風波,這更讓韓德讓確信大漢並不平靜,朝廷求安求穩,契丹臣服的誠意,有可能被接受。

只是,這一晃半個多月過去了,劉皇帝還是沒有接見的意思,詢問只是得到一個待詔的答覆,退而求其次,想見見太子,但太子操勞國事,也沒空見.

第95章 大洗牌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76章 效郭威戰法第108 狀元第7章 小張探花第309章 衡釀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285章 家務事第109章 在長安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13章 紆尊降貴第9章 王峻歸來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761章 新問題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4章 箇中弊端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7章 西京風波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371章 殺,不殺?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176章 去鄴都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46章 郭榮奏事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6章 遺奏十條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54章 病虎獠牙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145章 蜀中之弊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4章 太子新結良媛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30章 收穫第1765章 三郡公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1809章 餞行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29章 割地、稱臣、納貢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第136章 趙都帥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第4章 西南事務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380章 開寶第378章 遼國近況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24章 幽燕事了(續)第11章 歸來謁天子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6章 新政與人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