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此路不通

bookmark

第1744章 此路不通

夏夜中的禮賓館,靜謐極了,清風拂過樹梢,蟲鳴藏於暗角,以及從那些客舍中不時傳出的音樂,都顯得格外清晰。

在禮賓館待了這麼些時日,韓德讓對於周邊的環境也差不多熟悉了,不需人引導,默默地朝着契丹的臨時使館而去。

一路上,見着那些籠罩在夜色下也難掩精緻的樓閣裝飾,心中的感慨仍舊不由自主地被拔高,就是當初的上京皇城,都不如大漢這小小的禮賓館來得堂皇大氣,安定下來的中國,在建設與創造上,實在無可比擬。

廊道間,轉角之時,兩道矮小的身影映入眼簾,見到韓德讓,立時彎腰鞠躬,嘴裡吐露出帶着異味的問候,態度很和善,很有禮貌的樣子。

伸手不打笑臉人,韓德讓雖然保持着一點矜持,還是回之以笑,點點頭。二人再一行禮,慢步離開。望着二人躡腳而去的背影,似乎連步子都不敢邁大,韓德讓也不由來了些興趣。

韓德讓知道,這二人該是浮海而來西來的日本遣漢使,隨着中國恢復一統,國力日益強盛,尤其是開始向海外拓展,漢人商民的足跡踏遍東北亞後,日本自然坐不住了,效仿他們的祖輩,遣使來朝,意圖沐浴天恩,繼續汲取中原文化爲養分。

眼下日本正處於平安時代,種植園經濟正在擴張,政治上權臣藤原家內鬥不斷,並不太平。不過在遣漢一事上,還是頗爲積極的,多遣貴族精英子弟,長駐東京學習。

當然,迫於大漢的強勢,以及那些時不時遊弋在東北亞海域的漢軍艦隊,日本也不得不向大漢開放,除了政治上的恭敬順從,兩國民間的經濟交流往來也日益頻繁,至少日本金銀銅這樣的貴金屬,很受歡迎。

和少數國家一樣,日本也在東京建立了一座使館,用以協調漢日關係、管理遣漢學生以及隨時聽候天朝上國的示諭。並且,還花費大價錢,在禮賓館包了一棟樓,而此時能夠出入的禮賓館的日本遣漢使,顯然身份不低,至少不是那些普通貴族子弟。

雖然接觸不多,但對於這些日本矮子的卑敬,那種自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慕強心理,韓德讓還是頗爲感慨的。至少那麼多在京外使中,也就幾乎把大漢當親爹的高麗國,能把那種徹底臣服的姿態做得最到位了。

回房,落座,用茶,再加幾塊點心入肚,韓德讓坐在書案後。平整的桌案,舒適的座椅,齊全的文房四寶,這些東西,在漠北可實難享受到。

閉上眼,稍微回憶了下今日在東京城內的見聞,稍微醞釀幾許,韓德讓體筆潑墨,繼續記錄着他此行的感受。

正下筆如飛之時,隨從來報,蕭統軍求見,韓德讓聞言,頓時吩咐請進來,並親自起身備茶,顯然對他蕭統軍很重視。

很快,一名身材魁梧,濃髯重眉,面顯敦厚的男子走了進來,見到韓德讓,拱手一禮:“韓相!”

此人名叫蕭撻凜,時任皮室軍統軍使,是如今漠北契丹的實力派,軍事貴族的頂樑柱之一。當年漢遼大戰之時,曾隨耶律斜軫抗漢於東北,遼南失陷後,也隨之堅守通州,一直到漢軍北上,徹底掃滅耶律斜軫那股契丹殘軍。最終,蕭撻凜不得不收容一部分敗卒,徹底退出東北,踏上西歸路途。

由於在對漢戰爭中的堅強不屈,又因爲頗具將略,當時還年輕的蕭撻凜受到了契丹主耶律賢的看重,提拔爲皮室將領。

在後續的漠北大亂之中,蕭撻凜率軍出戰,因爲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先後平定了十餘支反契丹的漠北部族。

耶律賢病逝後,契丹內部動盪,蕭撻凜當時正駐軍西北,防備乃蠻人。聞亂之際,蕭撻凜表現得很沉穩,完全不參與其中,只是約束部下,提高戒備,防止乃蠻人趁火打劫。

在韓德讓、耶律休哥等人當權之後,對蕭撻凜的表現,十分認可,大加褒獎。當然,在與大漢的激烈對抗之中,契丹損失了大量精英,剩下這大貓小貓三兩隻,自然格外重視。

後蕭撻凜奉調回王庭,在東部室韋人的滋擾之中,與耶律休哥攜手出征,大破室韋,其後幾年,蕭撻凜常駐東北,鎮壓室韋。

一直到去年,蕭撻凜再度被調回王庭,被任命爲皮室軍統軍。在經過數次變革後,契丹軍事比起從前,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皮室軍仍是直屬王庭的精兵,但不再分左右兩部,與宿衛親軍一樣,同爲契丹政權下轄最精銳的軍隊。

不過,實力兵力大幅削減,兩支親軍加起來,也不足兩萬人,沒辦法,國困民窮,內有外患,實在難以供養太多軍隊,而徹底迴歸到遊牧時代,又總有一種不甘。當然,現實的壓力下,也不得不低頭彎腰,蕭撻凜率領的皮室軍,也開始承擔起畜牧生產的任務。

此番,韓德讓南下使漢,蕭撻凜隨行,既是重視此行的表現,同時,也有借蕭撻凜與蕭思溫之間關係助力的考慮在其中。畢竟,蕭撻凜也是蕭思溫的從侄,那層親戚關係是實在的。

“怎麼樣?”屋內,韓德讓看着渴飲清茶的蕭撻凜,有些關切地問道:“可曾見到尊叔?”

聞問,蕭撻凜又吞了口茶,甚至把幾片茶葉都嚼了嚼嚥下,然後嘆了口氣,道:“今日,是我第三次去府上拜訪,終於見到我這個族叔了!可惜,我這個族叔,看起來已經徹底忘記自己的身份,處處以漢臣自居.”

“蕭思溫不願施以援手?”韓德讓眉頭微緊。

蕭撻凜搖搖頭,苦笑道:“他是滿口推搪,直言自己人微言輕,有心無力,只是安撫我,讓我們再等等。等到哪日大漢老皇帝想起我們了,自然會接見。這豈不是廢話?”

“蕭思溫貴爲大漢的理藩使,我們此次南來交好,聯絡協調,本是他分內之事,他這般避之不及,反倒落了下乘!”韓德讓嘆了口氣,哪怕城府再深,涵養再足,此時也不免露出苦惱之色,語氣中也帶着少許的埋怨。

二人沉默了一會兒,還是蕭撻凜忍不住,見埋頭沉思的韓德讓,道:“韓相,我們誠心而下,漢廷拒而不見,如此輕視慢待,實在令人不齒,我們還要再等下去,受此折辱嗎?”

“爲了國家部民,這點委屈,何足道哉?如何不辱使命,纔是我們眼下當想的!”韓德讓嚴肅地說道。

蕭撻凜聞言,收起不滿的表情,低聲道:“接下來怎麼辦?”

“蕭思溫這條路既然走不通,那就只能等着吧!”韓德讓想了想,很快又露出少許輕鬆的笑容:“我們堅持每日求見,趁着這段時間,也好好感受一下這東京風貌,這樣的景象民氣,可不是漠北能夠見識得到的.”

不幸中招,身體不支,實在碼不動

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347章 割韭菜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9章 武夫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108 狀元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135章 降將→良將第83章 遼帝之亡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38章 任其紛擾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18章 商賈第328章 默認第176章 雍王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678章 保守與擴張第421章 樑孝王第69章 東出太行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39章 長沙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1765章 三郡公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0章 開拓之志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7章 鼓譟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327章 派系第132章 做媒第89章 威壓王帥第69章 禍事了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9章 鳳翔戰況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7章 郭威病了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27章 不允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93章 來自地方的聲音第336章 橐相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85章 少壯派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108 狀元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6章 “座談會”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257章 龍舟世宗篇終 駕崩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98章 溫柔鄉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77章 嚇人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