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44章 此路不通

第1744章 此路不通

夏夜中的禮賓館,靜謐極了,清風拂過樹梢,蟲鳴藏於暗角,以及從那些客舍中不時傳出的音樂,都顯得格外清晰。

在禮賓館待了這麼些時日,韓德讓對於周邊的環境也差不多熟悉了,不需人引導,默默地朝着契丹的臨時使館而去。

一路上,見着那些籠罩在夜色下也難掩精緻的樓閣裝飾,心中的感慨仍舊不由自主地被拔高,就是當初的上京皇城,都不如大漢這小小的禮賓館來得堂皇大氣,安定下來的中國,在建設與創造上,實在無可比擬。

廊道間,轉角之時,兩道矮小的身影映入眼簾,見到韓德讓,立時彎腰鞠躬,嘴裡吐露出帶着異味的問候,態度很和善,很有禮貌的樣子。

伸手不打笑臉人,韓德讓雖然保持着一點矜持,還是回之以笑,點點頭。二人再一行禮,慢步離開。望着二人躡腳而去的背影,似乎連步子都不敢邁大,韓德讓也不由來了些興趣。

韓德讓知道,這二人該是浮海而來西來的日本遣漢使,隨着中國恢復一統,國力日益強盛,尤其是開始向海外拓展,漢人商民的足跡踏遍東北亞後,日本自然坐不住了,效仿他們的祖輩,遣使來朝,意圖沐浴天恩,繼續汲取中原文化爲養分。

眼下日本正處於平安時代,種植園經濟正在擴張,政治上權臣藤原家內鬥不斷,並不太平。不過在遣漢一事上,還是頗爲積極的,多遣貴族精英子弟,長駐東京學習。

當然,迫於大漢的強勢,以及那些時不時遊弋在東北亞海域的漢軍艦隊,日本也不得不向大漢開放,除了政治上的恭敬順從,兩國民間的經濟交流往來也日益頻繁,至少日本金銀銅這樣的貴金屬,很受歡迎。

和少數國家一樣,日本也在東京建立了一座使館,用以協調漢日關係、管理遣漢學生以及隨時聽候天朝上國的示諭。並且,還花費大價錢,在禮賓館包了一棟樓,而此時能夠出入的禮賓館的日本遣漢使,顯然身份不低,至少不是那些普通貴族子弟。

雖然接觸不多,但對於這些日本矮子的卑敬,那種自骨子裡散發出來的慕強心理,韓德讓還是頗爲感慨的。至少那麼多在京外使中,也就幾乎把大漢當親爹的高麗國,能把那種徹底臣服的姿態做得最到位了。

回房,落座,用茶,再加幾塊點心入肚,韓德讓坐在書案後。平整的桌案,舒適的座椅,齊全的文房四寶,這些東西,在漠北可實難享受到。

閉上眼,稍微回憶了下今日在東京城內的見聞,稍微醞釀幾許,韓德讓體筆潑墨,繼續記錄着他此行的感受。

正下筆如飛之時,隨從來報,蕭統軍求見,韓德讓聞言,頓時吩咐請進來,並親自起身備茶,顯然對他蕭統軍很重視。

很快,一名身材魁梧,濃髯重眉,面顯敦厚的男子走了進來,見到韓德讓,拱手一禮:“韓相!”

此人名叫蕭撻凜,時任皮室軍統軍使,是如今漠北契丹的實力派,軍事貴族的頂樑柱之一。當年漢遼大戰之時,曾隨耶律斜軫抗漢於東北,遼南失陷後,也隨之堅守通州,一直到漢軍北上,徹底掃滅耶律斜軫那股契丹殘軍。最終,蕭撻凜不得不收容一部分敗卒,徹底退出東北,踏上西歸路途。

由於在對漢戰爭中的堅強不屈,又因爲頗具將略,當時還年輕的蕭撻凜受到了契丹主耶律賢的看重,提拔爲皮室將領。

在後續的漠北大亂之中,蕭撻凜率軍出戰,因爲作戰勇猛,屢立戰功,先後平定了十餘支反契丹的漠北部族。

耶律賢病逝後,契丹內部動盪,蕭撻凜當時正駐軍西北,防備乃蠻人。聞亂之際,蕭撻凜表現得很沉穩,完全不參與其中,只是約束部下,提高戒備,防止乃蠻人趁火打劫。

在韓德讓、耶律休哥等人當權之後,對蕭撻凜的表現,十分認可,大加褒獎。當然,在與大漢的激烈對抗之中,契丹損失了大量精英,剩下這大貓小貓三兩隻,自然格外重視。

後蕭撻凜奉調回王庭,在東部室韋人的滋擾之中,與耶律休哥攜手出征,大破室韋,其後幾年,蕭撻凜常駐東北,鎮壓室韋。

一直到去年,蕭撻凜再度被調回王庭,被任命爲皮室軍統軍。在經過數次變革後,契丹軍事比起從前,也發生了巨大變化,皮室軍仍是直屬王庭的精兵,但不再分左右兩部,與宿衛親軍一樣,同爲契丹政權下轄最精銳的軍隊。

不過,實力兵力大幅削減,兩支親軍加起來,也不足兩萬人,沒辦法,國困民窮,內有外患,實在難以供養太多軍隊,而徹底迴歸到遊牧時代,又總有一種不甘。當然,現實的壓力下,也不得不低頭彎腰,蕭撻凜率領的皮室軍,也開始承擔起畜牧生產的任務。

此番,韓德讓南下使漢,蕭撻凜隨行,既是重視此行的表現,同時,也有借蕭撻凜與蕭思溫之間關係助力的考慮在其中。畢竟,蕭撻凜也是蕭思溫的從侄,那層親戚關係是實在的。

“怎麼樣?”屋內,韓德讓看着渴飲清茶的蕭撻凜,有些關切地問道:“可曾見到尊叔?”

聞問,蕭撻凜又吞了口茶,甚至把幾片茶葉都嚼了嚼嚥下,然後嘆了口氣,道:“今日,是我第三次去府上拜訪,終於見到我這個族叔了!可惜,我這個族叔,看起來已經徹底忘記自己的身份,處處以漢臣自居.”

“蕭思溫不願施以援手?”韓德讓眉頭微緊。

蕭撻凜搖搖頭,苦笑道:“他是滿口推搪,直言自己人微言輕,有心無力,只是安撫我,讓我們再等等。等到哪日大漢老皇帝想起我們了,自然會接見。這豈不是廢話?”

“蕭思溫貴爲大漢的理藩使,我們此次南來交好,聯絡協調,本是他分內之事,他這般避之不及,反倒落了下乘!”韓德讓嘆了口氣,哪怕城府再深,涵養再足,此時也不免露出苦惱之色,語氣中也帶着少許的埋怨。

二人沉默了一會兒,還是蕭撻凜忍不住,見埋頭沉思的韓德讓,道:“韓相,我們誠心而下,漢廷拒而不見,如此輕視慢待,實在令人不齒,我們還要再等下去,受此折辱嗎?”

“爲了國家部民,這點委屈,何足道哉?如何不辱使命,纔是我們眼下當想的!”韓德讓嚴肅地說道。

蕭撻凜聞言,收起不滿的表情,低聲道:“接下來怎麼辦?”

“蕭思溫這條路既然走不通,那就只能等着吧!”韓德讓想了想,很快又露出少許輕鬆的笑容:“我們堅持每日求見,趁着這段時間,也好好感受一下這東京風貌,這樣的景象民氣,可不是漠北能夠見識得到的.”

不幸中招,身體不支,實在碼不動

第271章 再度上演檀州事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7章 風波第459章 挫折第457章 鄭州第21章 黃袍加身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08章 吃好喝好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693章 安西王第388章 駐吐蕃大臣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60章 都安心了第148章 教誨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89章 談話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92章 事發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40章 荒唐太子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15章 瀛州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19章 韓熙載都等急了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342章 殺肥第450章 落幕第170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第162章 兵事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35章 楊村第100章 北上真定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24章 交代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27章 父子座談第52章 幽燕變故第59章 睡王上位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78章 火油彈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99章 御帳議戰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125章 冬至宴第18章 請願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2123章 康宗篇14 臣亦擇君,兄弟之間這纔是感言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340章 定論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63章 第三次北巡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章 何謂開寶第133章 納了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96章 言官第314章 還京第195章 漳泉獻地第125章 邢州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26章 新政與人事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13章 西使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