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4章 禁轎

bookmark

第1764章 禁轎

“站着做甚,坐下吧!”殿內,父子獨處,劉皇帝衝劉暘道。

“是!”劉暘拱手示意,提袍落座。

看着一舉一動規規矩矩的太子,劉皇帝沉吟了下,悠悠說道:“我聽說,近兩年來,東京出現了一股乘坐軟轎、肩輿的風氣,稍微有點權力地位的官吏,都好此道。不只官場,民間也是一般,出行乘轎,蔚然成風。甚至,有的人在攀比,誰的轎子更華麗,製作更精細,造價更高昂,有無此事!”

聽劉皇帝提起這樣一樁事,劉暘愣了下,方纔點頭道:“確有此事。不過,肩輿出行,自古有之,朝廷也未禁止,也是近幾年,方纔盛行。”

“你就沒從中發現什麼問題?”劉皇帝淡淡道。

劉暘頓時留了心,拱手應道:“請爹示下!”

劉皇帝語氣有些冷:“依我看來,喜歡乘轎的人,都是懶人,都是墮落的開始,他們喜歡有人捧着、擡着是嗎?如此才能顯示出權力、身份、地位?顯得他們高人一等?

即便不提這些,一頂轎子出行,至少也需兩人,更別提那些四擡、八擡大轎。我聽說,劉曙就搞了一個頂十六人擡的華輿,再加上隨從護衛,出行便是數十人扈從規模。

放大到整個東京,整個大漢,因乘轎一事,這其中又浪費了多少人力,你可有想過?這麼多人,若是用到生產上,又能創造多少糧食、物產,產生多少價值,你可能考慮過?這麼多人力,如此白白浪費,就不覺可惜?”

聽劉皇帝這麼說,劉暘的表情也逐漸嚴肅起來,稍加思忖,不得不承認,劉皇帝所言,還是十分有道理的。再加上,近來朝廷施政,本就開始重視鼓勵農桑、擴大生產,同時儘量努力減少控制城市人口。

而一個乘轎的習慣,平日裡習以爲常的事情,經過劉皇帝這麼一說,卻也反應出在人力上的浪費,這一點,確實是劉暘所忽略的。

劉皇帝則繼續道:“大漢文明,源遠流長,文化璀璨,但有些東西,在我看來,就是糟粕,比如這肩輿文化,就該摒棄,就該將之掃進歷史的垃圾堆!”

“兒慚愧!”劉暘起身,表示道,而後習慣性地順着他的思路問道:“以爹之見,此風當如何整治?”

“自今以後,大漢禁止官民乘轎!”劉皇帝語氣有些嚴厲道:“若犯,不論是誰,一律貶進刑徒營!用幾人擡,就勞作幾年!”

聽劉皇帝意見,劉暘遲疑了下,道:“只是,有些老臣,年事已高,若無肩輿轎乘,只怕出行上會有困難,對此,是否能有額外開恩?”

瞥了劉暘一下,劉皇帝冷冷道:“難道就不能乘車?馬車、驢車、牛車,難道不能提供出行便利?那些年輕力壯的文武們,連馬都不會騎了?”

“是!”劉暘頭低了下,稍加思索,又道:“然而有些地方,通行受限,卻非車輛所能及,非人力不可”

“倘若有這樣的地方,青壯年就沒有腿嗎?走不了嗎?年老者,去那等地方做甚?平民百姓,誰捨得乘轎,誰又有那個條件乘轎子,即便遇到傷病等緊急情況,推車、板車,哪怕靠人揹負,多少出行辦法,需要轎子這光鮮無用之物嗎?”劉皇帝語氣已然帶上幾分惱火,斥道:

“伱不要再和我糾結那些細枝末節,總之,我不想再看到、聽到,有好手好腳者,乘轎出行!發現一例,懲治一例,貴族官吏觸犯,罪加一等!此事,你親自督辦!”

“遵命!”聞言,劉暘不由苦笑,無奈應道。他又不是反對此意見,只不過想多討論討論,考慮得全面些罷了。

“還有!”劉皇帝想到了什麼,衝侍立在旁的喦脫道:“你吩咐下去,把宮中那些步攆、肩輿,都給朕燒了!禁轎之事情,就從朕開始,從宮廷開始!”

“是!”對於劉皇帝命令,喦脫自然不敢有任何質疑,不加遲疑應道。

但是劉暘,卻不禁勸道:“爹,您以身作則,兒欽佩。只是,把步攆都毀了,卻有不便之處。兒以爲,天下臣民都可禁止乘轎,但天子不同,還請三思!”

“三思什麼?”劉皇帝駁斥道:“莫非,你也以爲,朕這雙腿,走不動道了?”

劉暘一驚,趕忙道:“兒絕無此意!”

“就這樣!”劉皇帝不耐煩地一擺手:“立國幾十年,當真是什麼情況都冒出來了!我告訴你,對於有些事情,有些風氣,我就是看不慣,就該取締禁止,就該嚴厲懲戒!”

“是!”

答應的同時,劉暘心中默默嘆息,劉皇帝這兩年的變化,當真是越來越明顯了。剛愎乃至驕橫,不容置疑。雖然大放權力,但他自己所堅持的想法與意見,也容不得別人說三道四。

就拿乘轎之風來說,劉暘也覺得有道理,可以設禁,但是劉皇帝表現出的那種嚴厲與粗暴,卻讓人心涼。

“啓稟官家,徐王求見!”內侍的通稟,緩解了父子倆之間的少許尷尬。

等胖乎乎的劉承贇進殿之時,氣氛已然恢復了融洽。劉承贇御前拜見:“不知陛下召臣,有何示諭?”

看着徐王,劉皇帝也不囉嗦,直接吩咐道:“正有一事,需贇哥幫忙動動腦筋!”

“陛下勿作此言,但請示下!”劉承贇立刻表態道,恭敬姿態十足。

劉皇帝不在意這些的樣子,道:“漠北契丹那般,再度遣使南來求和,朕基本同意,準備擇一女遠赴漠北,嫁給契丹王耶律隆緒。

不過,你也知道,朕膝下諸女,年紀都不合適,且都已經許人,因此,只能從宗室之女中,選一合適之人。

你是掌管宗正的,對各家情況比較瞭解,可有建議?”

劉承贇一聽這話,便明白劉皇帝的意思了。雖然劉皇帝說的是實情,他最小的女兒是七公主隆慶公主劉蕙,如今也二十二歲了,且嫁給了慕容承泰之子,甚至已經產子。

但是,即便有年紀合適的未許人的,以劉皇帝的脾性,也不會捨得遠嫁異域。這種帶有“和親”性質的政治聯姻,還得從宗室之女中挑選,而以大漢宗室如今的情況來看,年紀合適的,大概就是親王劉煦的長女劉霏。

劉霏生於開寶七年,如今二八未滿,雖然比耶律隆緒大了點,但歲數正相合。不過,劉承贇可不敢作此議論,思來想去,也只能從宗室旁支中選了。

這也是有先例的,高麗王王伷的王妃,就是他劉承贇的女兒。思索一陣,劉承贇試探着道:“陛下,臣弟劉承錫家有一女劉琳,年方十八,尚未許人,姿貌端莊,您以爲如何?”

“劉承錫”劉皇帝還想了想,方纔記起是哪個:“他如今是什麼情況?”

劉承贇道:“陛下,當年,劉承錫因夏州党項民亂之事,被奪了知州之職,貶爲庶人,如今只是布衣平民!”

聽劉承贇這麼一說,劉皇帝回味過來,看着他,意味深長地道:“贇哥,這也是用心良苦了啊!”

“臣汗顏!”見自己的小心思被看破,劉承贇憨厚一笑。

“可!”劉皇帝也沒有多考慮,便答應道:“劉琳遠嫁,於國有功,至於劉承錫嘛,可以起復,由吏部考評委派!”

“謝陛下!”

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95章 楊邠案(3)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136章 趙都帥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69章 禍事了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296章 反響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0章 被忽視的問題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27章 不允第68章 撤了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119章 康宗篇10 老臣遲暮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71章 叛軍勢蹙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84章 夏州降第6章 遺奏十條第103章 缺少一個系統的李從益第240章 城塌了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96章 言官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404章 冬夜世宗篇44 漠北風雲、契丹滅國第390章 武舉選官定製第2120章 康宗篇11 共治時代第295章 難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58章 再臨東京第12章 方略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482章 李氏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121章 登乾元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93章 升遷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68章 婚宴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1809章 餞行第98章 灰溜溜地滾回去第83章 遼帝之亡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59章 病榻陳情第101章 劉知遠在洛陽第59章 明貶實升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0章 老將出馬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82章 四件大事第379章 蕭思溫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465章 “教匪”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714章 百姓苦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212章 慕容皇叔問事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692章 香料之路 魏王奏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