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65章 三郡公

bookmark

第1765章 三郡公

瓊林苑,作爲劉皇帝在東京唯一的一座離宮,平日裡少不了有貴人前往,踏青遊玩,消暑納涼,劉皇帝過去也多駕幸,常常一待便是十天半月。

不過,近兩年來,劉皇帝卻很少前往了,似乎已經習慣待在宮廷之內,不願多動彈,也只有在新科會考後,舉行瓊林宴時,纔會移駕。

不過,在這中秋節前,劉皇帝閒來興致,再度出宮,駕臨瓊林苑。當然,不是他一人,隨駕者,還有三名勳貴。

還不是一般的勳貴,楊業、潘美、石守信,三郡公,三將帥,老一輩的將帥碩果,這三人算是最具代表性的了,仍是軍中柱石。

過去的十年中,三公被劉皇帝“趕”到京外,潘、石二人,被安排輪戍道州,鎮守地方。楊業則要更爲奔波些,從南到北,都督兵制改革,檢察結果,同時協助樞密院,搭建新國防體系,基本上,把大漢各道州跑了個遍,在諸邊待得尤久。

大概是想他們了,趁着今年中秋佳節,劉皇帝下詔,將三人一併召回,準備歡度中秋。當然,更爲重要的是,三人在京城的影響,已經得到了消除,可以放回中央任用。

對於這三人,劉皇帝的態度是肯定的,帝國也還有諸多需要倚仗之處,外放十年之久,從各方面而言,都到了還朝之時。

金明池的風光,一年四季都堪稱秀麗,尤以秋時最盛,和風燻人,遍地黃花。三郡公歸來,雖然不像過去一般凱旋載功,但也頗有苦勞,因而也照常跟着劉皇帝一道,享受瓊林苑的一條龍服務。

秋意醉人,碧草地上,劉皇帝與楊業幾人比試射箭,這是日常保留項目,比起騎馬,射藝明顯要安全些。

弦顫聲,破空聲,扎靶聲,聲聲不絕,隨着一箭入紅心,引得一片喝彩。石守信在旁,放下手中雕弓,恭維道:“陛下神射,是越發精進了!”

聞言,劉皇帝哈哈一笑:“練了幾十年了,射中靶心,還得靠運氣。朕這眼神也不大好了,箭靶就在遠端,只見得影子輪廓,模糊不清,談何神射,又談何精進。石卿啊,你這是在取笑朕啊.”

“臣不敢!”石守信一臉小心地應道。大概是離京久了,不知道劉皇帝脾性到底變得如何,是否如傳聞中那般可怕,因此都顯得有些謹慎,謹慎到壓抑。

“與朕相比,你們幾人的手上功夫,倒是不減當年啊!”劉皇帝心情看起來不錯,做出自認溫和的表情,指着遠處的幾個箭靶道。

潘美與楊業也湊了過來,聞言,潘美笑道:“陛下教誨,臣等時時牢記心中,這創業吃飯的本事,不敢荒廢,時時勤練!”

劉皇帝點點頭,有些感慨道:“是啊!你們若是荒廢懈怠了,那可是朝廷莫大的損失!都是朝廷頂樑,國家柱石,朝廷仰仗伱們的地方還很多,可別過早馬放南山啊!”

“多謝陛下信重!”三人互相看了看,一齊拜道。

邊上設有休息區,練完箭,君臣幾人落座,宮娥伺候瓜果點心。不得不說,劉皇帝的日子,多少還是有些享受的。

正逢秋時,河東的白社梨,河中的紅棗、五味子,襄州的橘子,懷州的寒食杏仁,天南海北,四方特產,應有盡有。當然,循規矩,這些地方特產,都是需要宮中出錢採買的,只是,在具體執行過程中,做到哪一步,則另說,但至少有這麼個規矩在,以免有的地方官,借上貢之名,肆意盤剝地方,既害民,還敗壞皇室的名聲。

君臣對飲,溫酒能暖身,但這氣氛,多少有些壓抑,終究難以回到當初那般的和諧融洽,即便是楊業,也畢恭畢敬,拘束地緊。

閒談幾句,見他們這般反應,劉皇帝也漸覺無趣,他近來,總有這樣的感覺,這些功臣故舊,似乎在不斷地疏遠他這個皇帝。這讓劉皇帝心中很是不快,但是,又不能苛責什麼,畢竟這樣的敬畏臣服,不正是當初他想要得到的嗎?

只能說,一個年紀,一個階段,一種心態。

大概覺得這樣的談話沒滋沒味的,年紀大了,話也多了,開始抱怨起來:“朕近來,越覺功臣凋零,故人遠去,不勝悽零。你們這些人,陪朕篳路藍縷,櫛風沐雨,歷盡千辛萬苦,方纔創立江山,當初君臣相宜,心心相印。

怎麼老了,一個個卻都想着離朕遠去,與朕疏遠!前日,李崇矩又向朕請辭了,他才六十一,就覺遲暮,朕本想讓他再爲朝廷多做些事,爲朕多分憂,可惜其志甚堅,也不好勸,只能同意,全一份君臣情誼.”

聽老皇帝像怨婦一般,在那裡嘮嘮叨叨,不知道要表達什麼,楊業三人面面相覷,但都下意識地揣摩起劉皇帝的用意來。

潘美想了想,以一種試探的語氣說道:“陛下,臣等也確實年邁,或許也到歸養的時候了!”

一聽這話,劉皇帝頓時面露惱怒,對潘美斥責道:“潘仲詢啊潘仲詢,你莫不是以爲,朕說這番話,是要讓你們請辭嗎?朕就這般容不得人?你們就這般怕鳥盡弓藏,兔死狗烹?就這麼怕朕老年昏聵,把朕當那噬人的惡虎?”

“陛下,臣不敢,臣萬無此意啊!”劉皇帝的誅心之言說得痛快,潘美可慌了神,直接跪在席位上,叩頭道:“請陛下恕罪!”

一旁,楊業與石守信也覺心驚,放下手中酒杯,屏氣凝神,低眉順眼。

見三人表現,劉皇帝愣了好一會兒,回過神來,也覺自己有些反應過激了,但溫和的表情是想裝也裝不出來了。

看着幾乎五體投地的潘美,心中仍舊不是滋味,良久,擺了擺手,道:“起來吧!你這是做甚?今日是我們君臣相聚,一敘情誼,本欲暢所欲言”

“謝陛下!”潘美這才起身,但額頭已然冒出了冷汗,秋風一吹,甚涼,頭腦也更清晰,應付起來也更加小心。

即便劉皇帝想方設法要把氣氛活躍起來,但都是無用功,這三郡公,恭敬得讓他彆扭極了。嘗試未果,劉皇帝也就放棄了,他是明白了,這些功臣故舊啊,與他之間的距離,確實是越來越遠了。

即使楊業,當年是多麼親近,如今,也變得生疏了,那恭敬謹慎的姿態,讓劉皇帝無奈極了。劉皇帝是個習慣反思的人,但在這方面,他也實在反省不出,自己有什麼問題.

“好了,想和你們吃吃酒,敘敘話,都這麼沒滋沒味的,今日就到這兒吧!”劉皇帝意興闌珊地擺擺手。

шωш¤ Tтkд n¤ ¢Ο

“臣等告退!”聞言,三人起身拜別。

這在劉皇帝眼中,有種如蒙大赦的感覺,頓時有些氣笑了,道:“朕就直言了,此番召你們回京,除了共度中秋,最主要的目的,還是準備給你們挪挪位置,朝廷正是用人之際,也需你們這些老臣再多盡心效力!”

朝廷似乎永遠都在用人之際,對此,三人似乎都有所預料,因而語調一致,恭敬道:“臣等隨時聽候陛下調遣安排!”

劉皇帝也不囉嗦了,直接道:“具體職遣,中秋之後再議!”

“是!”

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40章 開拓之志第85章 浮雕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481章 行宮第509章 最後的旅途8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165章 安排,又去一宿將第28章 澧陽之戰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1756章 海豐號第308章 新貴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44章 打個賭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198章 秋獵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373章 開寶九年已過半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174章 帝崩第1690章 拼圖第201章 捐資第39章 長沙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353章 信使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260章 論婿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96章 言官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9章 太后的病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13章 市井之聲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30章 陳橋第73章 西北隱患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章 父母兄弟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10章 王峻也不容易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186章 賜死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333章 勳貴的態度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56章 是非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153章 未來將帥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35章 室韋覆滅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66章 請辭?不許!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101章 大整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