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

bookmark

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

在大漢朝廷,有的事情,效率奇低,僅討論就能花費幾個月,但有的事情,卻從來是雷厲風行,所有的困難與阻礙,最終都不是問題,關鍵就在於有沒有劉皇帝參與,決心又有多大。

劉皇帝父子夜談的東西,很快便反應到中樞的執行層面上來了。就在次日,劉旻剛從宿醉中醒來後,便收到心腹屬吏的彙報,朝廷已經發布詔制。

因在丁未日,故名“丁未詔”。詔意,基本按照劉皇帝父子商談的來,沒有多大出入,充分體現了劉皇帝的意志。

安西一分爲二,不過不是以劉旻所提的龜茲爲界,而是以天山山脈作爲分界線,以北屬安西,以南則屬於新設立的高昌道。

高昌道,恰如其名,基本囊括了當初高昌回鶻的地盤,甚至向西擴大,把包括疏勒這種富庶之地的天山以南廣大地區,都羅於名下。即便高昌是西域首屈一指的大城,新高昌道的治所,也西遷至焉耆城,以居而治四方之效。

至於新安西都督府,則建立在原黒汗國土之上,天山以北大部分地區,都從屬其治下,以碎葉作爲政治軍事中心,也是傳統的“安西”。用劉皇帝的話說,如此,安西都督府將更爲精簡,讓劉旻卸下高昌道的“負擔”,集中精力,專心致志,發展開拓。

至於對安西那一系列政治、軍事、經濟的支持,同樣明文規定在丁未詔裡,那份信任與寄託,也體現得淋漓盡致,上一次,還是在定下東北大開發,對安東發展進行支持。

這一東一西,兩大都督府,兩個皇子,兩位親王,算是劉皇帝爲鞏固大漢疆防付出的最大手筆了。而隨着丁未詔的發佈,此前關於安西長達數月的討論,也終於告一段落,塵埃既定,即便有人仍舊心存猶疑,卻也不敢再多嘴了。

緊跟着,劉皇帝爲支持移民開拓之所需,將“龍舟”、“鳳殿”拆除,變賣籌款的消息,也傳了出來。這件事,同樣朝野矚目,對於劉皇帝的這番舉動,臣僚們也反應不一,一部分讚歎不已,一部分則大感爲難,爲難的原因也簡單,皇帝陛下連自己的座船都拿出來了,他們這些人,豈能沒點表示。

於是,僅僅準備了兩日的時間,一場別開生面的拍賣會在洛陽府衙展開了,直白點來講,這又是一次斂財活動,不過,同樣引得洛陽轟動。

拍賣當日,西京的上層顯貴、社會名流們是齊聚洛陽府衙,積極投拍。之所以有這樣的效果,通過投拍取悅劉皇帝是一方面,看熱鬧也是另外一方面,畢竟,劉皇帝把皇家的東西拿出來變賣,這等紆尊降貴,在大漢可算是一樁奇事。

而更加積極的,則是那些“普通”的商賈,對於他們來說,能夠獲得一封請柬,參與這樣一場盛會,也是身份地位的體現,再體面不過的。

在大漢經濟繁榮的這二十多年,國內涌現出一大批富商大賈,商品經濟大發展的社會環境下,也不是朝廷割幾茬韭菜就能遏制住的。

但同樣的,礙於國情觀念,財富提升了,但社會地位並沒有相應的提高,或者說提高不明顯,對於諸多商賈而言,如何獲得更高的社會地位,也是他們在成功撈金後積極謀取的。

有的人選擇傳統的購置土地,邁入地主階級,培養子弟,參考入仕,有的人則深耕大都邑,發展擴張的產業的同時,削尖了腦袋往權貴圈子裡鑽,希望獲得貴人的賞識提攜,籍此跨過階級的限制。

而權貴們的圈子,又豈是一般人能夠闖入的,大部分時候,你想當牛做馬,都沒那個資格。而在洛陽府舉行的拍賣會,毫無疑問是大部分商賈期盼的,是一個難得的機會,交五千貫錢押金,買一張與會門票,買一個直接與權貴們交流的機會,實在是太值得了。

而拍賣會的進程,也確實出乎了很多人的意料,不論是負責舉辦的少府、洛陽府兩衙,還是那些權貴,似乎都小瞧了這些商賈的熱情。

拍賣會上,叫價最高,喊價最狠的,就是他們,一顆價值兩百貫的普通東珠,能喊出十倍的價格,規格最大、質地最好的一顆,拍下價格是一萬貫。而“龍舟”、“鳳殿”裝飾各類珍珠,就有上千顆。

就更別提其他東西,而對於那些商賈來說,是盡情地展現着他們實力與財力,毫無顧忌,在這樣的場合,似乎錢已經不值錢了。

物品,或許不值那個價錢,但要問那些競拍的人,只有一個字,值。機會啊、影響啊這些東西且不提,就衝着“御用之物”這四個字,就值。

那些“賤商”都如此賣力,與會的權貴們,又豈能甘於人後,否則,傳將出去,讓他們的面子往哪兒擱,傳到皇帝的耳朵裡,豈不讓他認爲他們這些享受國家俸祿福澤的人,還不如一干商賈積極。

而經過足足三天火熱的拍賣後,一萬餘件拍品,全部有人入手,而經過統計得出的錢款,足以驚爆所有人的眼球,足足兩千一百餘萬貫。

這個數目,傳到劉皇帝耳中,都讓劉皇帝震了震,甚至向呂蒙正等人反覆確認。當得到肯定的答覆後,方纔嘖嘖感嘆:“這些人,究竟是瘋了,還是傻了,我雖不知那些東西實際價值,但這溢價確實是太高了,高到恐怖!不過,看得出來,大漢確實是富起了一大批人啊,這也算國力強盛的一種體現!”

這件事,搞得劉皇帝真有心多搞幾次這樣的拍賣了,不過,很快就按捺住了。這吃相,還是要注意些的,像這樣的盛況,也是難以複製,那些人的熱情,這次也被消耗得差不多了,小規模的可以,一次上萬件,換誰都扛不住,吸血也不是這麼吸的。

當然,這樣大超預期的進項,還是出乎很多人意料,消息傳開後,連財政司都打上了這筆錢的主意,又想挪借了。不過,劉皇帝有言在先,這是筆專款,爲大漢移民開拓所用,所以被劉皇帝極爲乾脆地擋了回去。

拍賣結束後,緊跟着的是繳款的問題,在這方面還是很人性化的,給了整整十五日的時間。當然,根本沒有能不能收齊的問題,這可是大漢最具權威的“司法拍賣”了,這要是違約了,不是制裁處罰的問題,而是抄家殺頭的罪,沒人敢蔑視皇權,觸犯天威。

而這一筆錢,劉皇帝也做好了分配,安西有,安東也不會落下,甚至還有其他方向,也不是一次性給齊。有這樣一筆款項在,至少接下來十年之內,在移民開拓方面,朝廷支出會更加遊刃有餘,受到的阻力也會小一些。

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15章 瀛州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0章 威臨荊南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2139章 世宗篇14 中亞風雲(下)第61章 淑妃病危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36章 奉宸營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150章 聽政第134章 回府第49章 醫政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15章 名單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90章 關右節度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457章 鄭州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775章 調整第350章 韶州大捷世宗篇終 駕崩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40章 封王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95章 效果已顯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29章 請纓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38章 爭執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40章 入長沙,定湖南第308章 新貴第2089章 太宗篇36 新時代下的大漢(上)第53章 遁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98章 溫柔鄉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19章 蒲川罪民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 283章 皇帝還朝第180章 博弈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56章 彌月之喜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章 父母兄弟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51章 南粵,危!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773章 質問第52章 六穀土豪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88章 天子金令第43章 東京聲色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469章 視察澶州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361章 “龍宮”第220章 啖耳將軍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9章 長沙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454章 朝廷要下重手了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1730章 一級壓一級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76章 王峻用兵第1752章 放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