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6章 缺人了

bookmark

開寶二十四年,比起往年似乎又冷了許多,都到三月了,春寒依舊未曾消退,寒潮不時反覆,早晚的涼意幾乎能侵入人的肌骨。

這是劉皇帝當國的第三十九個年頭了,對於一個帝王來說,這樣的執政時間實在是漫長,漫長得有些令人麻木,不說他腳下的那些臣民了,就是劉皇帝自己,時而都有茫然之感。

一年一度,嘉慶節又要到了,只是今年劉皇帝卻沒有過節的興致了,甚至降旨讓宮中不用做太多的準備,儀式不搞了,御宴不設了,只打算把皇親國戚們聚在一塊兒,吃吃飯,聊聊天,也就罷了。

不過,宮外的情況,劉皇帝就沒刻意去左右了,但西京臣民的反應可不像劉皇帝那般平澹。即便是一個平民百姓,都已經被動地養成了過節的習慣,雖然比不上與元夕、清明、中秋、冬至,但也是一個重要節日,開始融入百姓們的生活。

別的不提,就衝着嘉慶節前後三日所有官鋪公店的商品都要大減價,就足夠令人欣喜,要知道許多民間商家鋪面,逢年過節,都是要漲價的......

至於貴族官僚們,那更不需鞭策了,皇帝過不過是他的事,作爲臣子卻不能不有所表示,主流如此,一旦和大衆有所區別,那今後的仕途升遷也說不準就被區別對待了。甚至於,對於很多官僚而言,嘉慶節就是一年一種最重要的節日,舔皇帝這件事上,甭管權勢地位如何,都不磕磣。

“怎麼會這麼亂?”垂拱殿內,老皇帝缺乏自知之明地衝吏部尚書呂端斥道:“錢塘大堤翻修兩年了,還沒竣工,這竟然又向朝廷要撥款,當初誰做的預算,還是有人在其中上下其手,中飽私囊?

山南、劍南、東川、遼東、江西、廣西、雲南......十幾道的秋稅,拖了近四個月了,還沒收齊,竟然還有臉向朝廷請求寬免時間,是不是刻意拖延,拖到最後乾脆賴掉?

政務廢弛,效率低下,各地官府都在幹什麼?官員們又是如何盡職盡責?難道大漢官府上下,盡充斥着一些尸位素餐之徒嗎?

你們這些中樞宰臣,又是如何督促鞭策的?”

劉皇帝翻閱着自下邊呈上的一些公務奏章,是越看越氣,越看越不滿意,有太多遲誤疏漏之處,原本那個高效清明的朝廷官府,如今竟有“糜爛”之勢,拖延、低效,混亂、錯漏,看不到一點讓人欣喜的事情......

面對劉皇帝的怒聲責問,呂端倒還算鎮定自若,躬身一禮,稟道:“陛下,錢塘大堤的翻新,此前由水部郎中樊知古負責督造,統籌全局。去年六月,受人舉報貪污修堤公款,與其屬下七人,被下獄調查,工程由此停工。

去歲冬,朝廷再啓工程,由其副職鄭懷負責主持,後又調查出,樊若水之桉,乃是由人構陷,幕後之人正是鄭懷。

鄭懷下獄問斬,工程再度耽擱。後經臣與工部討論,決定複用樊知古,繼續主持大堤修葺,如今已然全面復工。

如今向朝廷請求追加修繕款項,想來是因爲此前幾次耽擱,工期延誤,再加正逢農時,勞役徵發成本增加,此前下發款項已不足支撐大堤完工,因此不得不請求加撥款項......”

“該殺!”呂端剛說完,劉皇帝便厲聲道,老臉上籠罩着一層怒色:“這些奸臣,官場鬥爭,權力傾軋,已到罔顧大局、無視國計民生的地步了嗎?簡直可惡!”

面對發怒的劉皇帝,呂端只是稍微矮了下身體,沒有接話。平復了下情緒,劉皇帝問道:“這個樊若水的情況查清楚了,確定是清白的?”

聞問,呂端業務熟練地答道:“稟陛下,樊若水,字仲師,原名若水,祖籍京兆,祖、父仕於江南。其人生長於池州,江南平定後,任職於池州,開寶七年進京參考,以工科第一取士。

其人精明強幹,有吏能,敏捷善辯,觀政之後,先後任職於財政、工部,後外放淮東、河南,歷任縣、州吏職,三年前上調中樞,任工部水部郎中......”

“好了好了!”見呂端滔滔不絕,劉皇帝打斷他,道:“朕不是問你此人的履歷!不過,從你描述看來,此人似乎有些才幹,沒有差錯,可委以重任?”

對此,呂端又保守地道:“就目前而言,錢塘大堤工程,用此人足可妥善完工!”

“你呂端看人,朕還是相信的!”劉皇帝這麼說。

“臣不敢當!”

瞥了他一眼,劉皇帝澹澹道:“這樊知古,此前看起來是受委屈了,這樣,給他掛個工部侍郎銜,至於修堤錢款,讓財政司覈算一番,該批就批。另外,告訴那樊知古,好好幹,錢塘大堤若修好了,他這個工部侍郎給轉正,若是修不好,再出問題,那他就去填堤壩!”

即便老成如呂端,聽劉皇帝這般吩咐,心中也不禁顫了下,這又是拿着出鞘的鋼刀在鞭策臣僚,這“工部侍郎”的補償,對那樊知古而言,恐怕也過於沉重了。

穩住心神,見劉皇帝還直勾勾地盯着自己,呂端又平靜地繼續解釋:“至於政務混亂,公事遲滯,臣與有司也做了瞭解,初步判斷,該是這半載至一年以來,自中樞到地方,汰換了太多官員職吏,提拔了太多新吏。

新履任的官吏,需要一定適應時間,且有不少人,在治政經驗與辦事才幹上,有所缺陷,需要鍛鍊。而至今,全國各地官府,仍有不少職位未曾落實......”

呂端這番解釋,劉皇帝是越聽越不對味,不禁惱火地打斷他:“依呂卿的意思,這是朝廷吏治整肅造成的?難道只有靠那些貪官污吏,政事公務才能順暢運行,沒有他們,官府政事反而一片混亂?豈有此理!還有,倘若有才不配位者,吏部爲何要安排?委官任職不以才,依據的是什麼?”

“陛下,臣並非此意!只是,眼下自中樞及地方各級官府,實在需要一定時間的調整!”呂端不急不緩,從容應道:“另外,待各地官職缺額甚大,還需職司陸續落實......”

看呂端始終不慌不忙的模樣,劉皇帝也意識到了,對這老兒發脾氣,實在沒什麼意義,自己反而落了下乘。

思索了片刻,劉皇帝問道:“大漢如今也會缺人做官?”

對此問,呂端心中微嘆,如果劉皇帝用心去了解一下,這一年來裡外上下究竟拿下了多少官吏,就不會問出這種問題了。更何況,缺的不是做官人,而是符合標準、能力足夠的人。

不過,呂端的表情已然說明了一切,稍作考慮,劉皇帝又問:“那些觀政進士、學士、候補人士,都安排下去了嗎?”

呂端頷首:“回陛下,這是吏部遴選官吏的第一選擇!”

眉頭不禁蹙了下,隨即道:“開恩科!另外,與樞密院相互配合,從退役軍官中,考覈選拔!吏部也都花些心思,辦法總比困難多,朕再給你半年的時間,把這人員問題給朕解決了!如此亂象,朕不想再聽到看到!”

“是!”呂端平靜地應道。心中終於鬆了口氣,所幸劉皇帝還給了半年時間,就怕劉皇帝急躁地要求一步到位......

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349章 邊情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62章 二代勳貴第28章 下獄第195章 遼帝第481章 行宮第14章 外戚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57章 七月大朝第334章 交待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3章 考校第428章 用心淺談兩點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79章 父子問對第121章 登乾元第76章 太子還京第87章 秋後算賬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85章 胃口極大的反擊第237章 王峻暴亡,將臣進京第33章 東京城內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10章 孝明仁皇后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6章 異見第132章 進宮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10章 坦白第140章 封王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62章 緊鑼密鼓第240章 家宴第94章 汝公出山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380章 開寶第8章 巡視第34章 三次鐵離之戰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76章 處置決議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779章 四王畢第330章 小市民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145章 中秋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415章 血色將至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41章 太子的提醒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世宗篇51 皇太孫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1725章 見微知著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220章 一如既往,全力支持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109章 在長安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8章 摻沙子的效果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10章 形形色色世宗篇39 寇準罷相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5章 周世宗與楊令公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69章 先鋒慕容承泰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40章 潞州三傑第22章 “鄭州站”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101章 梁山觀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