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怪圈

bookmark

呂端走後,劉皇帝的臉色立刻變了,他不想發這無名之怒,但胸中就像積壓着一股惡氣,不吐不快。表情陰晴變幻幾許,眼神也從冷漠無情變得複雜無比,有憤恨,有殺意,有無奈,最終甚至化爲一抹頹然。

冷冽的目光下移,落在御桉上的那些奏章上,還是沒能忍住,用力地一推,將之掃到地上。氣力確實是弱了,連發泄怒火都顯得力不從心,沒能掀乾淨。

面對劉皇帝這暴起的動作,侍候在側的喦脫又受驚了,看了看劉皇帝,遲疑幾許,招呼着一名內侍,小心翼翼地把散落在地上的奏章拾起,規整地擺放好。

然剛放好,又被劉皇帝拂倒,這下,喦脫不敢再收拾了,注意到氣喘吁吁的劉皇帝,有些手足無措,大氣卻是不敢喘了。

劉皇帝稍微調整了一下姿勢,一張老臉扭曲地越顯醜陋。良久,方纔指着地上的奏章,惡狠狠地對喦脫斥道:“愣着做甚,拾起來!”

“是!”喦脫不敢怠慢,立刻彎腰上前,動起手來,都不需人幫忙了。

看着跪在地上收拾的喦脫,劉皇帝微閉目,輕輕地嘆了口氣。劉皇帝近來看到的東西,又豈只是與呂端談論的這些。

他的惱怒是有來由的,這一年,尤其是半年多來,看到的,聽到的,都彷彿在提醒劉皇帝一點,他掀起的吏治運動,搞的反貪除惡,都是錯誤的,無用的,甚至可笑的。

京城內外,朝廷上下,層出不窮的狀況,形形色色的人事,都彷彿在嘲笑劉皇帝。好好的專制皇帝、獨夫民賊不做,要搞什麼反什麼貪污腐敗,除什麼豪強惡霸,結果呢?還不是妥協了,求穩了,不敢深掘帝國的根基。

而不論是河南的,遼東的,抑或是其他道州發生的狀況,出現的混亂,都像是在打臉,打劉皇帝這張老臉,不留力狠狠抽的那種。

出現的混亂、低效等行政問題,對很多官僚而言,似乎是很正常的,他們還有足夠充分的理由,彷彿就在說,他們此前的建議是正確的,劉皇帝的決策是錯誤的,折騰下來,亂的是朝廷國家,苦惱的是你劉皇帝。甚至於,若不是去年冬“重陽詔”的改弦更張,及時制止擴大化,時下的情況,恐怕會更嚴重。

對劉皇帝而言,實在是難受,而面對這種情況,他能做的卻又不多,以皇帝之尊,也時感無力,這種越來越多的無奈感,讓劉皇帝心中充滿了戾氣。

然而,戾氣再重,又能如何,殺幾個人泄憤,就有用?已經殺了那麼多貪官污吏,不法勳貴,結果如何,大漢也沒有多大的變化,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漢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改變,而劉皇帝顯然是不會也不可能挖自己根的人。

他的所作作爲,就像是一種自以爲是的任性,剛愎自用的掙扎,掙扎到最後便發現,一切竟似徒勞,他只是往平靜的湖水裡丟了顆石子,掀起陣陣漣漪,而後迅速恢復平衡,倘若要保持這種“活力”,唯有不停地丟石子。細想起來,他年輕時候就是這樣做的,只是人到遲暮,已經沒有那麼多精力,也沒有那麼堅強的意志了。

就拿此次吏治運動來說,事前,大漢雖然有諸多弊病,有太多劉皇帝看着不爽,感到憂鬱的地方,但至少表面上還是安定祥和的。哪怕是空中樓閣,那也是美輪美奐的,一切骯髒污垢,上上下下都還知道維護,勳貴官僚們也知道做些表面功夫。

但劉皇帝整治之後,一切祥和都被破壞了,平衡被打破了,過去的繁榮就彷彿是虛假的,脆弱到讓人不敢置信。統治階級們,彷彿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劉皇帝,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做,想變就變的。他們或許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抗劉皇帝,但陽奉陰違、旁敲側擊的能力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熟稔得很。

過去,國家是劉皇帝帶着走的,他是當之無愧的舵手、領航者,上上下下,或迫於權威,或誘於利益,也都願意跟隨劉皇帝腳步,一步一步,帶出瞭如今的大漢帝國。

然時至如今,情況卻明顯變化了,當劉皇帝的理念與勳貴、官僚們利益相沖突時,他們嘴上仍舊習慣地堅定不移地追隨劉皇帝的腳步,遵從他的意志,但事實上,卻已經開始尋求對抗的辦法了。

反貪掃黑,是政治正確,沒人不認同,但別反到他們身上,掃到他們身上,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不留情面的。

過去半年多,出現在全國各地、官府民間的亂象,這背後有多少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瀾,就是劉皇帝也無法盡知的。有些浮於水面,有些則潛流池下,讓劉皇帝也無法把握。

有的時候,劉皇帝都覺得自己挺可悲的......

且不論他的初衷究竟如何,但目標絕對是好的,只是如今已沒有多少人理解他了,包括他的太子、兄弟、兒子,有的人是直接表達異議,有的人則是心裡那麼想,只是嘴上不敢說罷了。

至於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劉皇帝早就不信任了,像李昉、趙匡義這些人,哪怕是一向以忠君作爲座右銘的王着,劉皇帝也同樣懷有疑慮了,在他看來,王着忠的不是他劉皇帝,而是他期望的皇帝。像呂端,品行操守都是上佳,辦事也素來公允盡責,但他心中對劉皇帝政策持什麼態度,劉皇帝也不抱什麼奢望了。

孤獨感,就劉皇帝而言,是越發強烈了。過去,他的孤獨感來自於地位的崇高,無上的權力,讓他把天下人踐踏在腳下。如今,卻是從思想上,便感到讓人絕望乃至瘋狂的孤獨。

穿越者又如何?他能改變一切,但很多時候,他實則什麼都改變不了!

吏治運動之前,官僚體系哪怕充斥這腌臢與糟粕,但大體是平衡的、穩定的,但如今,老人倒了,新人替上,他們會發展成爲什麼模樣,就目前的結果來看,劉皇帝持悲觀態度。

在大漢的體制下,權力是有限的,有人丟了飯碗,自有人站在他們的屍體上覓食。別的且不提,就河南道,在這場大運動後,受布政使史德珫提拔舉薦抑或與之有明暗牽扯的官吏,已有近三成......

這種局面是劉皇帝想看到的嗎?顯然不是!而一想到,他的整治行動,到最後只是給人騰地方,給人吞噬更多權力、增加影響的機會,劉皇帝心中便遏制不住殺意!

要不要再殺一些人?劉皇帝腦海忽然生出這樣的念頭,腦中這麼想,手也不禁拿出一份厚厚的奏章,那是武德司,關於目前各道州權力結構以及官吏情況的,河南道史德珫就是排在一個比較醒目的位置......

或許史德珫並沒有刻意培植黨羽、擴張勢力,甚至他只是盡心竭力,效忠朝廷,想要幫劉皇帝河南管好,安撫士民,穩定當地局勢。

但以結果來看,落到劉皇帝眼裡,那邊擴張勢力影響,用心險惡......

殺!到如今這個地步,劉皇帝腦子裡時不時地便會蹦出這個字,哪怕他心裡也清楚,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但除了這個手段,他已經拿不出任何可行的辦法了。

至於法律與制度什麼的,至少對統治階級而言,永遠得辯證看待,不要太當真。

“看開點吧......”劉皇帝忽然說了這麼一句話,然後在喦脫迷惘的目光中,緩緩地,一步一步,走出垂拱殿。

第12章 令人陶醉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29章 太后的病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7章 小張探花第15章 馬楚內亂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452章 皇孫第47章 應對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252章 兩面攻勢,四路進兵第63章 君宦婢,自得其樂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12章 方略第30章 “寬刑簡政”第465章 “教匪”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69章 東出太行世宗篇26 北廷國相第241章 “戲言”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51章 耿淑妃薨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193章 楊邠案(1)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66章 蜀廷的爭執第481章 行宮第483章 南巡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09章 再破陳軍第244章 邊帥變動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225章 恩愛與恩典第27章 出兵爭論第420章 劉皇帝:皇子欠管教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345章 剝削者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101章 太宗篇48 雍熙九年第450章 落幕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57章 揚州案有結果了第92章 金陵冬寒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274章 厚葬之第1761章 新問題第184章 教訓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118章 蒲陰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79章 滏陽之捷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54章 絕不姑息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54章 河東風雲(1)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144章 東宮家事,接連凋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