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7章 怪圈

呂端走後,劉皇帝的臉色立刻變了,他不想發這無名之怒,但胸中就像積壓着一股惡氣,不吐不快。表情陰晴變幻幾許,眼神也從冷漠無情變得複雜無比,有憤恨,有殺意,有無奈,最終甚至化爲一抹頹然。

冷冽的目光下移,落在御桉上的那些奏章上,還是沒能忍住,用力地一推,將之掃到地上。氣力確實是弱了,連發泄怒火都顯得力不從心,沒能掀乾淨。

面對劉皇帝這暴起的動作,侍候在側的喦脫又受驚了,看了看劉皇帝,遲疑幾許,招呼着一名內侍,小心翼翼地把散落在地上的奏章拾起,規整地擺放好。

然剛放好,又被劉皇帝拂倒,這下,喦脫不敢再收拾了,注意到氣喘吁吁的劉皇帝,有些手足無措,大氣卻是不敢喘了。

劉皇帝稍微調整了一下姿勢,一張老臉扭曲地越顯醜陋。良久,方纔指着地上的奏章,惡狠狠地對喦脫斥道:“愣着做甚,拾起來!”

“是!”喦脫不敢怠慢,立刻彎腰上前,動起手來,都不需人幫忙了。

看着跪在地上收拾的喦脫,劉皇帝微閉目,輕輕地嘆了口氣。劉皇帝近來看到的東西,又豈只是與呂端談論的這些。

他的惱怒是有來由的,這一年,尤其是半年多來,看到的,聽到的,都彷彿在提醒劉皇帝一點,他掀起的吏治運動,搞的反貪除惡,都是錯誤的,無用的,甚至可笑的。

京城內外,朝廷上下,層出不窮的狀況,形形色色的人事,都彷彿在嘲笑劉皇帝。好好的專制皇帝、獨夫民賊不做,要搞什麼反什麼貪污腐敗,除什麼豪強惡霸,結果呢?還不是妥協了,求穩了,不敢深掘帝國的根基。

而不論是河南的,遼東的,抑或是其他道州發生的狀況,出現的混亂,都像是在打臉,打劉皇帝這張老臉,不留力狠狠抽的那種。

出現的混亂、低效等行政問題,對很多官僚而言,似乎是很正常的,他們還有足夠充分的理由,彷彿就在說,他們此前的建議是正確的,劉皇帝的決策是錯誤的,折騰下來,亂的是朝廷國家,苦惱的是你劉皇帝。甚至於,若不是去年冬“重陽詔”的改弦更張,及時制止擴大化,時下的情況,恐怕會更嚴重。

對劉皇帝而言,實在是難受,而面對這種情況,他能做的卻又不多,以皇帝之尊,也時感無力,這種越來越多的無奈感,讓劉皇帝心中充滿了戾氣。

然而,戾氣再重,又能如何,殺幾個人泄憤,就有用?已經殺了那麼多貪官污吏,不法勳貴,結果如何,大漢也沒有多大的變化,不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大漢永遠不會有真正的改變,而劉皇帝顯然是不會也不可能挖自己根的人。

他的所作作爲,就像是一種自以爲是的任性,剛愎自用的掙扎,掙扎到最後便發現,一切竟似徒勞,他只是往平靜的湖水裡丟了顆石子,掀起陣陣漣漪,而後迅速恢復平衡,倘若要保持這種“活力”,唯有不停地丟石子。細想起來,他年輕時候就是這樣做的,只是人到遲暮,已經沒有那麼多精力,也沒有那麼堅強的意志了。

就拿此次吏治運動來說,事前,大漢雖然有諸多弊病,有太多劉皇帝看着不爽,感到憂鬱的地方,但至少表面上還是安定祥和的。哪怕是空中樓閣,那也是美輪美奐的,一切骯髒污垢,上上下下都還知道維護,勳貴官僚們也知道做些表面功夫。

但劉皇帝整治之後,一切祥和都被破壞了,平衡被打破了,過去的繁榮就彷彿是虛假的,脆弱到讓人不敢置信。統治階級們,彷彿在用實際行動告訴劉皇帝,有些事,不是你想做就做,想變就變的。他們或許不敢明目張膽地對抗劉皇帝,但陽奉陰違、旁敲側擊的能力彷彿是與生俱來的,熟稔得很。

過去,國家是劉皇帝帶着走的,他是當之無愧的舵手、領航者,上上下下,或迫於權威,或誘於利益,也都願意跟隨劉皇帝腳步,一步一步,帶出瞭如今的大漢帝國。

然時至如今,情況卻明顯變化了,當劉皇帝的理念與勳貴、官僚們利益相沖突時,他們嘴上仍舊習慣地堅定不移地追隨劉皇帝的腳步,遵從他的意志,但事實上,卻已經開始尋求對抗的辦法了。

反貪掃黑,是政治正確,沒人不認同,但別反到他們身上,掃到他們身上,尤其是這種大規模的、不留情面的。

過去半年多,出現在全國各地、官府民間的亂象,這背後有多少既得利益者的推波助瀾,就是劉皇帝也無法盡知的。有些浮於水面,有些則潛流池下,讓劉皇帝也無法把握。

有的時候,劉皇帝都覺得自己挺可悲的......

且不論他的初衷究竟如何,但目標絕對是好的,只是如今已沒有多少人理解他了,包括他的太子、兄弟、兒子,有的人是直接表達異議,有的人則是心裡那麼想,只是嘴上不敢說罷了。

至於朝堂上的公卿大臣,劉皇帝早就不信任了,像李昉、趙匡義這些人,哪怕是一向以忠君作爲座右銘的王着,劉皇帝也同樣懷有疑慮了,在他看來,王着忠的不是他劉皇帝,而是他期望的皇帝。像呂端,品行操守都是上佳,辦事也素來公允盡責,但他心中對劉皇帝政策持什麼態度,劉皇帝也不抱什麼奢望了。

孤獨感,就劉皇帝而言,是越發強烈了。過去,他的孤獨感來自於地位的崇高,無上的權力,讓他把天下人踐踏在腳下。如今,卻是從思想上,便感到讓人絕望乃至瘋狂的孤獨。

穿越者又如何?他能改變一切,但很多時候,他實則什麼都改變不了!

吏治運動之前,官僚體系哪怕充斥這腌臢與糟粕,但大體是平衡的、穩定的,但如今,老人倒了,新人替上,他們會發展成爲什麼模樣,就目前的結果來看,劉皇帝持悲觀態度。

在大漢的體制下,權力是有限的,有人丟了飯碗,自有人站在他們的屍體上覓食。別的且不提,就河南道,在這場大運動後,受布政使史德珫提拔舉薦抑或與之有明暗牽扯的官吏,已有近三成......

這種局面是劉皇帝想看到的嗎?顯然不是!而一想到,他的整治行動,到最後只是給人騰地方,給人吞噬更多權力、增加影響的機會,劉皇帝心中便遏制不住殺意!

要不要再殺一些人?劉皇帝腦海忽然生出這樣的念頭,腦中這麼想,手也不禁拿出一份厚厚的奏章,那是武德司,關於目前各道州權力結構以及官吏情況的,河南道史德珫就是排在一個比較醒目的位置......

或許史德珫並沒有刻意培植黨羽、擴張勢力,甚至他只是盡心竭力,效忠朝廷,想要幫劉皇帝河南管好,安撫士民,穩定當地局勢。

但以結果來看,落到劉皇帝眼裡,那邊擴張勢力影響,用心險惡......

殺!到如今這個地步,劉皇帝腦子裡時不時地便會蹦出這個字,哪怕他心裡也清楚,這並不能解決問題,但除了這個手段,他已經拿不出任何可行的辦法了。

至於法律與制度什麼的,至少對統治階級而言,永遠得辯證看待,不要太當真。

“看開點吧......”劉皇帝忽然說了這麼一句話,然後在喦脫迷惘的目光中,緩緩地,一步一步,走出垂拱殿。

第92章 兩京並重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323章 鬥法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80章 一意孤行第67章 宿州一線第461章 癲狂?第15章 小人行徑第30章 滿堂春宴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42章 武德使之死第150章 聽政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48章 教誨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94章 北伐的尾聲3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341章 向錢看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198章 解綁的武德司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10章 西南將帥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59章 還朝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061章 太宗篇8 公國第442章 矛頭直指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316章 不裝了第364章 沉默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08 狀元第130章 陳橋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20章 折家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1761章 新問題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487章 “驚喜”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161章 十五子,新人與舊人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67章 宿州一線第244章 皇子赴軍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04章 解決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75章 恩威齊下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07章 算盤打得很美,終究落空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87章 亦有其憂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76章 拷問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7章 風波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145章 世宗篇20 劉旻走了第17章 鼓譟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