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9章 交待後事

bookmark

夜更深了,暮色深沉,籠罩在榮國公府,趙匡胤依舊坐在食桉後,不過已經停下了杯盞,一副深思的模樣,茶室內的燈火顯得有些暗澹,照在趙匡胤臉上,則更添幾分晦色。

送完趙匡義的趙德芳緩步入內,看了眼趙匡胤,躬身一禮,道:“父親,三叔走了!”

“嗯!”趙匡胤應了聲,稍微直起了身,衝貼身的侍女吩咐道:“把酒肉都撤了吧!”

“是!”

侍女很漂亮,畢竟是劉皇帝賞賜的宮女,姿顏秀麗,身段妖嬈,氣質出衆,並且舉止得體,很會照顧人,趙匡胤也素來疼愛。

不過,眼瞧着她與兩名僕人把酒食撤下,注意到她離開時婀娜的背影,有些迷離的雙目逐漸犀利起來,充斥着冷意,衝趙德芳吩咐道:“你稍後,將此女處置了!”

趙德芳聞言微驚,立刻道:“爲何?她可是您一向疼愛的婢女,更何況,陛下所賜......”

趙匡胤搖了搖頭,消瘦的手略顯無力地揮了揮,嘆道:“正因是陛下所賜,纔要處置,適才我和你三叔,確實有失謹慎了,不得不爲。”

或許是爲了表達自己的愧疚,略作沉吟,趙匡胤又吩咐道:“就說是失足跌入湖中,溺亡,另外,你視情況從庫房支一筆錢,給她家人送去,也算償她伺候我這些年的辛苦吧!”

“是!”聽趙匡胤這麼說,趙德芳頷首,輕輕地應了聲:“兒會安排妥當的!”

趙德芳固然是溫潤君子,但絕不是針對那些普通士民,至於這些人身依附關係的僕侍,就更不當人看了,當然,被處置的侍女出自宮廷,大概是相對特殊些的地方了,只不過需要一些藉口,做得妥當些。

這邊,趙匡胤撐着食桉要起身,大概是坐久了,身體有些僵,見狀,趙德芳趕忙上前扶着。就近觀察着老夫那衰老不堪、病體孱弱的模樣,趙德芳情之所至,語氣哽咽道:“父親,您要保重啊!”

見其慼慼之態,趙匡胤瞬間來了精神,輕斥道:“大好男兒,何故做婦人之態,把你的眼淚收起來了!”

見兀自強作剛強的趙匡胤,趙德芳張了張嘴,努力地平復下縈繞於心頭的哀傷,但兩眼依舊泛紅,道:“您病篤至此,何至於斯?”

感受到趙德芳充滿憤慨的質問,趙匡胤也反問了句:“何至於斯?”

輕輕地靠在趙德芳身上,緩緩朝室外走去,趙匡胤蒼老的聲音中透着一股灑脫:“你們何至於此!我這些年對這病痛,也受盡了苦楚,與其被其折磨至死,不若快活一番,痛痛快快地去……”

話是這般說,但這生死哪裡是容易看破的,尤其對趙匡胤這樣心懷志氣的豪傑而言,名曰灑脫,實則鬱郁,並且別無選擇,其中的悲愴與心酸,是任何旁人都無法體會的。

慢步行走於府內的廊道間,夜風終於多了些許涼意,趙匡胤的酒意也消散許多,對扶着他的趙德芳道:“朝廷短時間是不會平靜下來了,稅改之事,爭議不休,一旦正式啓動,頒令施行,只怕也是沸反盈天,麻煩是不會少的。

這滿朝上下,不論勳貴還是官吏,認不清形勢的人,是不在少數的,必然有人要與大政對着幹的。

我瞭解這些人,同樣也知道陛下,這世上,倘若有能與全天下勳貴、官吏、地主相互對抗的人,那有陛下!

看着吧,會死人,會死很多很多人!接下來大漢流的血,會比處置一些不法勳貴、貪官污吏多很多,你們要當心……”

一邊走,趙匡胤一邊對趙德芳交待着:“有些準備可以提前做起了,把財產、土地都盤點清楚,把僕役、僱工、佃民也都差點一遍,登記造冊,尤其是土地,不需做什麼隱匿、瞞報,一切據實記錄……

另外,我擬了一份名單,都是我趙家的族人、故舊、門生,你代我寫一封信,叮囑他們,家有家規,但國法還要在前頭。

讓他們安分守己,規規矩矩,不要惹是生非,不論行何事,都當遵紀守法,不得肆無忌憚,更不能與朝廷大政相抗。

倘若觸法,我先不容他!內容大抵如此,措辭不妨嚴厲些,你斟酌之後,便把信發出去吧……”

說着,趙匡胤不由地重重地嘆了口氣。

認真地聽着趙匡胤的吩咐,趙德芳顯得有些遲疑,低聲道:“這些事,由兄長來做是否更合適些?”

聞言,趙匡胤有些意外,訝異地偏頭看着趙德芳,沉吟了下,溫和地說道:“他不是在襄州嗎?”

略作停頓,趙匡胤又道:“你給你哥哥,也去一封信,知會與他,我對他是很放心的,他能夠把握好分寸!”

“是!”見趙匡胤這般說,趙德芳方纔鄭重地應道。

對於自己唯二的兒子,趙匡胤一向是很疼愛的,好像能從他年輕英俊的面龐上隱隱能夠看到自己年輕時候的氣質。

想了想,趙匡胤又娓娓而談:“爲父現在,所憂心者,不在宮牆之內的猜忌,也不在不久的性命!

最爲憂心的有二,一是你姐姐,東宮之內,二妃之爭,趙家與慕容家之爭,嫡嗣之爭,這些早有苗頭,將來也只會更加激烈,我們是有進無退,只是,我是看不到那一天了,也提供不了多大幫助,未來只能靠你們兄弟……”

趙德芳表情嚴肅地靜聽着,不由道:“不是還有三叔嗎?”

趙匡胤搖了搖頭,再度嘆息:“所憂者二,恰恰是你三叔。你三叔是有大志的,功名心重。論聰明才智,他遠勝於我,若得機會,必然能成爲留名青史的一代相臣。

但他心思太雜,又太汲汲於功名,雖然老謀深算,但近些年,卻是越發急躁了。

今夜與他一番交談,我更加擔憂,以他如今的心態,面對眼下大漢的政治局勢,很可能會跌跟頭,甚至是萬劫不復……

他主意堅定,我是勸不住了,也沒法規勸,倘若有事,只怕你們兄弟也會受到牽連!

因此,你要記住,只要陛下在位一日,便要與你三叔,儘量保持距離,他的事,不要參與。

如此,即便有什麼差池,我這輩子的打拼,或許還能保全你們兄弟……”

“你入仕也有些年頭了,等我死了,找個機會,也外放爲官吧,在地方上,也能遠離朝廷的紛爭,保全有用之身。還是那句話,陛下在一日,就不要回京……”

聽趙匡胤這番不厭其煩,諄諄教誨,感其言語中的悽愴之意,不知覺間趙德芳已然淚流滿面……

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177章 耶律妃第94章 汝公出山第483章 南巡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38章 賞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308章 班師還朝第283章 降將第65章 決議南征第356章 被忽視的皇子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196章 橐駝兒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2章 父母兄弟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6章 激戰三江口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24章 巡遊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366章 將士百戰歸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718章 太孫之爭早有苗頭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334章 交待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121章 登乾元第66章 商業互吹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158章 劉昉的下一步工作安排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223章 南北海軍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74章 萬歲呼聲第99章 北巡結束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98章 虞美人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47章 誘其北上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296章 反響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22章 真正引以爲豪之處第42章 嶺南在望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185章 賜宴第329章 遊市第193章 乾祐五年秋舉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80章 博弈第1809章 餞行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284章 虛了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21章 禍從口出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35章 韜光養晦第164章 監國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14章 欲謀大功第170章 御宴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48章 處處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