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

bookmark

出宮之後,劉晞便直接回府,不論是生理還是心理他都需要調整一番,接下來無法再向此前那般優哉遊哉了。

沒來由的,劉晞竟然有些羨慕起齊王劉昀了,老五在回京的這段日子裡,過得可是瀟灑多了,呼朋引伴,遊戲人間,盡情享受洛陽風華,擺弄他感興趣的那些奇淫技巧,只有閒暇時分,方纔關注一下《齊王西遊記》的編寫進度。而對於劉昀的“不着調”,劉皇帝也頭一次沒有斥責,聞之也只是笑了笑,任他去了。

甚至於,劉晞覺得九弟劉曙都比他們這些人活得自在,都道老九荒唐混賬,但他活得自如,隨心所欲,想做什麼做什麼,從不掩飾自己的慾望與想法,反而讓人不會有什麼戒心......

晉王府坐落在洛水以南,離皇城不算遠,劉晞回府之時,日且西移,依舊釋放着熾烈的光芒,催人汗下。府內,正處在一種愉悅融洽的氛圍之中,晉王長子、臨海侯劉文海回府了。

由於出海使國的辛苦功勞,劉文海被封爲臨海侯之後,便獨立開府了,爲了表示對這個孫兒的喜愛,劉皇帝還爲他配置了府邸、莊園、僕侍。而劉文海在過去的半年多期間,則一直在由溫國公向訓主持的陸軍軍官學校中學習訓練。

同武舉一樣,脫胎於早年奉辰營的大漢陸軍軍官學校,也成爲了大漢將士上升進步的另外一條途徑,並且武舉要重要得多,門檻更高,限制更多,但同樣的,學員的前途也更廣闊。

正式成立已經十多年了,楊業便是當年籌備學校的主要功勳將帥之一,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其教學體系已經十分完善,除了傳統馬步軍大類,另有軍令、軍法、工程、後勤諸科,前不久,又新增了炮兵科。

毫無疑問,這裡纔是大漢軍隊真正的傳承之所,勳貴子弟雲集,軍中英才扎堆,學制三年,而結業的每一個軍官,放如軍中,都是百將起步,表現出色、背景可靠者,直接從營將做起的也有不少。

到如今,軍官學校已然成爲了大漢高級軍官的搖籃,沒在這裡鍍過金的人,若無特殊際遇,是很難走到高位的,最早的一批學員,已有成爲一道都指揮使的了。

劉文海到軍官學校,除了劉皇帝的安排之外,也有他自己的意願在裡邊,出使中亞,讓他飽受磨礪,也經歷了戰火,雖然一度憑藉着機敏擺脫危險,但不能僅靠天賦,想要通過在軍官學校的學習,進一步提升自己。

當然,他更感興趣的是海軍,只不過海軍軍官學校設在東京金明池,暫時沒有西遷,高貴妃捨不得,只好暫時修習陸軍功課。

晉王府內,見到劉晞歸來,在王妃宋氏的帶領下,一干王府婦卷及劉晞的子女們,趕忙迎了上來。目光一掃,看着自己如今這一大家子,劉晞臉上也露出了點笑容,一種溫馨的感覺在心頭滋生。

劉晞並不是清教徒,王府女卷不少,除了王妃宋氏之外,側妃、妾室另有五人,子嗣也不少,如今已有四子二女,最大的自然是劉文海了,另有次子劉文洋、長女劉文沁、三子劉文瀾、四子劉文清、次女劉文沅。

王府女卷雖多,但劉晞的摯愛,還是宋氏,不只是因爲結髮之妻,還因爲這是惠國公宋延握與他姑母永寧長公主的女兒。

看着笑語吟吟的妻妾子女們,劉晞從乳母懷中抱過方三歲的幼女劉文沅,逗弄一番,略帶好奇地問道:“何事讓你們如此高興?”

王妃宋氏由於出入宮廷,見多識廣,向來舉止得體,落落大方,此時也頗有主母風範。聞問,請劉晞落座,輕柔笑道:“學校休課,大郎回來了,還帶回來了一隻鸚鵡,口吐人言,甚是可愛!”

“哦?”劉晞來了點興趣,望向劉文海手中提着的一隻鳥籠子,裡邊關着一隻通體綠色,額帶赤羽,看起來鮮豔亮麗、玲瓏可愛的鸚鵡。

劉文海見狀,立刻逗弄引導了一番,那鸚鵡鳥立刻歡快地發聲:“吉祥如意!吉祥如意!”

“鸚鵡學舌啊!”劉晞笑了笑,道:“我記得《宋書》中有載,南宋元嘉年間,南洋闍婆國遣使獻貢,其中就有赤鸚鵡鳥!”

聞言,劉文海稟道:“爹真是博聞強記,此鳥正是來自闍婆國的赤鸚鵡,乃是南洋的一個朋友差人送來,我觀此鳥甚至聰明,學人言也快,特地拿回王府,給爹孃逗樂解悶......”

聽其介紹,劉晞眉頭微蹙,問:“南洋的朋友,是誰?”

注意到劉晞的表情,劉文海不敢隱瞞,答道:“他叫張朝光,出使回國途中,在良平島結識的!”

“是何背景,做何營生?”劉晞緊跟着又問。

劉文海:“是海陵侯家的子弟,如今在南洋開礦,另做些貨殖貿易,兒見他年紀輕輕,便敢闖蕩南洋,不懼危險,深入不毛,頗合意氣,因而有些來往......”

聽其解釋,劉晞這才點了點頭,不過眼神中劉露出一抹思索。回神之後,將幼女遞迴,衝王妃等人揮了揮手,示意他們退下,獨留下劉文海。

堂間,看着自己英武挺拔的長子,劉晞心中還是油然而生一種滿足感。如今的皇孫之中,東宮二子且不論,就屬秦王長子劉文淵與自己長子劉文海最爲出彩了,他們也是皇孫之中唯二有爵位的。

劉文淵不到十歲便隨其父往鎮安東那苦寒之地,十來年下來,接受着劉煦的言傳身教,治政安民,十五歲便開始在安東駐軍中歷練。這些年安東夷亂不休,劉文淵也長期身處在治安戰一線,在對安東境內外土着蠻夷動亂之中,闖下赫赫聲名,還曾參與對北方蒙兀室韋的驅逐戰,立下不小功勞,兩年前,在劉文淵十八歲時,被劉皇帝封爲海東侯。

而自家兒子的表現也一點不差,雖然長處深宮,養於婦人之手,但高貴妃的嚴格劉晞是從小體會的,在母親的培養之下,劉文海文才武功都遠超常人,異域出使,不見絲毫畏懼,出使過程中也表現出衆,深合劉皇帝爲大漢注入的開拓進取精神。劉皇帝都很滿意這個孫兒的表現,作爲父親,劉晞自然與有榮焉。

不過,該有的嚴父姿態,還是該有的,板着臉打量了劉文海許久,方纔伸手示意他坐下,詢問起他在軍官學校的表現來。

當然,劉晞實則是一直關注着的,只是有些事情,從旁人嘴中,與從劉文海自己描述,還是有所差別的,正可兩相對比。

瞭解了一番學業上的事後,劉晞方做出一番嚴肅的表情,輕聲問道:“你今後,就打算從軍了?”

感受到父親問話中的鄭重之意,劉文海沒有倉促回答,而是經過一番認真思考,方纔肯定答道:“是!兒以爲,大漢國內雖則承平,但小亂不已,外部則更加紛擾不休,北方有夷狄不臣,南方有蠻部作亂,安西與大食諸國仍在角力,南洋諸國雖曰臣服,但背地裡反抗之心蠢蠢欲動,將來必有用武之地!”

見年輕的兒子侃侃而談,說起大漢的內外部環境,劉晞臉色逐漸恢復了和煦之色,衝他點點頭:“既有此見識,既有此志向,就努力堅持,不可半途而廢!”

“是!”見獲得了父親認可,劉文海有些喜不自禁,趕忙道。

“那隻鸚鵡,就不用留在王府了,改日獻到宮裡去,給你祖母解悶,學業之餘,也要多進宮陪陪她老人家!”劉晞又吩咐道。

“是!兒明白!”劉文海迅速地點點頭,他基本上高貴妃帶大的,對祖母的感情自然也十分深厚。

回府之後,劉晞忽覺心情好轉許多,那種壓抑的負重感都減輕不少,從未覺得,自己竟是如此戀家。不過,好心情並沒有持續多久,很快便收到了一則消息,那上奏立後的鄭敬如被賜死獄中了......

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87章 兄弟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17章 附議第45章 治安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84章 心照不宣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166章 一座莊園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96章 戰損與戰果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8章 請願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119章 幸西京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80章 春夜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71章 叛軍勢蹙這纔是感言第1708章 格局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118章 棉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129章 各懷心思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無題第79章 勢孤危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7章 貴戚解權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240章 家宴第1761章 新問題第45章 移鎮之議第369章 找上門來第29章 勸諫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73章 道府之爭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29章 勸諫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60章 平定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136章 趙都帥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26章 令人窒息的攻城之法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46章 不滿與警惕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65章 回鶻使者第19章 趙匡贊北上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52章 對峙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367章 下面的聲音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95章 皇后又進諫世宗篇30 快速翻篇的歷史第34章 崇元殿中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09章 制舉收尾第313章 日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