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3章 被逼無奈

bookmark

面對愁眉苦展的劉承勳,劉皇帝也在舒了口氣後,緩緩道:“臣子們都不樂意,朕再倔強,豈不是強人所難。與朕一條心的,朕鼎力支持,至於其他,任其自由!不過,有舍有得,有得有失……”

劉皇帝話裡透着點禪機,同樣也帶着那麼些微妥協的意味。劉承勳此來,本也只是感輿情之洶涌,出於一份關懷,想要開解一下劉皇帝,但打好的腹稿還沒說出口,劉皇帝已然一副徹悟釋然的模樣,這反倒讓劉承勳不知道說什麼好了。

劉承勳一時沒話說,劉皇帝則不然,看着這個弟弟,臉上閃過若有所思的表情,興致盎然地問道:“三郎,你與朕可是一條心?”

這話問的,劉承勳能說不是嗎?腦中閃過諸多念頭,劉承勳垂首謙恭地道:“陛下若令,臣在所不辭!”

“又是在所不辭!”嘴裡唸叨了一下這個幾乎聽出耳繭的詞,劉皇帝調整了一下姿勢,身體都前傾了,老眼格外有神地看着他:“你是、渡海出使,親眼見識過外洋風光的人,你對海外分封,該是另外一番感觸,至少不會那般排斥吧!”

劉皇帝這話的意思,已是昭然若揭,然而劉承勳真的很想回答劉皇帝,正是因爲出去見識過,纔對劉皇帝的分封議桉不太認可,才覺得劉皇帝的想法太不成熟。

劉承勳當然不會像那些沒見過真正世面的市井愚民一般,對宣慰司乃至那些出海歸來的商民宣揚的那一套信以爲真。海外開拓墾殖,哪裡是容易的,或許有良田沃土,黃金珍奇也確有其事,但那些都是需要用命去掙的。

就劉承勳的瞭解,這二十多年,前前後後有大幾十萬人南下來了,但活下來,生存下來的,不足一半,死亡率大漢過去發動的任何一次戰爭都高

面對此時的劉皇帝,心裡話自然不敢照實了說,但還是忍不住旁敲側擊一番:“海外確實別有一番天地,大可作爲,但卻需要足夠的時間與耐心,難以一蹴而就,秦徵百越,至前漢五帝三越方爲中國固有之領土,何況遠懸海外的那些島嶼、雨林。

臣子們的擔憂也非杞人憂天,而是結合實際的考量,陛下高瞻遠睹之餘,或可聽取一些下情,畢竟兼聽則明嘛……”

劉承勳這一番話,讓劉皇帝陷入了短暫的沉默,而後有些意興珊地道:“說來說去,連你也覺得外面那些臣子反對得有道理!我此前還在顧慮,上元之夜所議分封,只考慮到皇子,而忽略了你這個兄弟,怕你以及宗室子弟們覺得朕偏心,如今看來,卻是朕有些自作多情了!”

劉皇帝這麼說,劉承勳哪能繼續繃着,立刻變了臉色,趕忙道:“陛下言重了!”

“那你回答朕,若給你一個封國,是否願去?”劉皇帝不管其他,直勾勾地盯着劉承勳。

劉承勳很想給這個難纏的皇帝哥哥一個乾脆的答桉,但當真做不到,猶豫幾許,方纔咬牙應道:“但憑吩咐!”

與劉承勳對視了一會兒,見其情緒逐漸平靜,目光逐漸坦然,劉皇帝終於別過頭,笑了笑:“罷了!朕說了,不強人所難,連那些不肖子都不苛求了,何況你這個唯一的兄弟?”

大概是感受到了劉皇帝內心的失望乃至不滿,而劉承勳顯然並不願如此,在考慮幾許後,突然開口道:“若陛下需要一個爲王前驅者,臣願往!”

“當真?”劉皇帝有些驚疑,然後道:“你若是爲了迎合朕,大可不必!這幾日的風波,朕已經想開了,去則去,留則留,如此而已!”

聞言,劉承勳輕嘆一聲,道:“陛下的理想與器量,臣學了幾十年,也無法領會,只有做些力所能及之事,聽從陛下倡導。出鎮南洋,宗室之中,怕是沒有比臣更合適的了,就讓臣爲宗室,也爲天下人做個表率吧!”

劉皇帝仔細打量了劉承勳兩眼,雖然這個兄弟的態度十分坦誠,但他並不能看出其究竟存着怎樣的想法。不過,聽劉承勳如此表態,劉皇帝心中還是油然而生一種欣慰感,至少有雍王的牽頭,不至於讓他的“分封大計”成爲一個笑話,落得個一地雞毛的結果,或許就是在給自己挽尊?

思及此,劉皇帝不由露出點笑意,目光也柔和了許多,稍作思忖,劉皇帝一擺手,大方地道:“你是去過南洋的,又待了一年多,朕就不指定了,你看中了那塊地盤,直說,朕斷無不允!”

劉皇帝既然這麼說,劉承勳也就不客氣了,只稍微思考了下,道:“臣有一個想法,只恐陛下捨不得!”

劉承勳這麼說,劉皇帝心中立刻就生出了警惕,老三不會提出什麼爲難的想法吧,口風也不免帶上了點轉向:“先說說看,只要合適,沒什麼捨不得的!”

劉承勳道:“當年出使之時,船隊曾停泊於流求港口,那裡久沐王化,商旅停靠聚集,漢民以十萬計……如今流求府在福建道轄下,然終究隔海相望,道司既重視,政策政令達也需浮海傳達,多有不便,朝廷對流求的治理也更多是放任自流。不知陛下是否願意將之納入封國考慮?”

聽完劉承勳的意見,劉皇帝面上不動聲色,但心中已然遲疑起來了。

畢竟是流求啊,這可是大漢諸多海外領地中,經營得比較成熟的地方了,這可不在劉皇帝的分封計劃之內,就像安南道一般。

至於隔海不便管理的說辭,在劉皇帝這裡也同樣說不過去,在海外貿易發展壯大的過程中,流求的發展可謂是日新月異,南來北往的商船商旅,帶給了其巨大的發展動力與空間。

作爲與福建隔海相望的寶島,歷史淵源又深,劉皇帝根本不怕其孤懸海外,脫離掌控,南海艦隊可常駐有一支海軍。

有這些因素在裡邊,劉皇帝的內心傾向,不言而喻。但大話已經放出,乾脆拒絕,多少有些抹不開面子,因此劉皇帝輕笑道:“你的眼光不錯,流求是個好地方,各項條件也很不錯,但這恰恰不在朕分封計劃之內,此前也從未考慮過將流求作爲藩王封地。這可不是南洋那些島嶼,至少也得考慮一下福建道的感受吧!”

劉皇帝這番話說服力可不夠,當然劉承勳也能感受到劉皇帝的不樂意,面無異狀,劉承勳退而求其次,又道:“若流求不合適,那唯有良平島了,臣當初在那裡居住了半年多,還算熟悉……”

這可是南洋交通線上的要隘,海上商路的樞紐啊!劉皇帝有些不滿地瞥了劉承勳一眼,怎麼盡挑要害地方?

當然,這話劉皇帝又不好說出口,畢竟,平心而論,縱覽南洋,眼下也只有良平島具備分封的條件,雖然只是一個彈丸之地,但經營多年,也可依託其進行蠶食擴張。

想了想,劉皇帝道:“良平島朕自然捨得,只怕樞密院與海軍不願,當年爲了尋找一個南洋艦隊駐港之所,郭良平寧肯發動一場戰爭,把三佛齊這個友邦都得罪徹底了……”

說到底,還是劉皇帝自己不樂意,只能把海軍、把郭良平拿出來說事。這一點心理,劉承勳可看得明明白白,瞟了劉皇帝一眼,心中暗歎,劉皇帝的真正意圖,還是得讓他們自己去拼、去搶,說開拓,真是一點折扣都不打。

只是,開拓何嘗容易啊!更別提,劉承勳也是五十多歲的人,這把老骨頭即便有雄心壯志,只怕也承受不起啊……

想了想,劉承勳忽地咬牙道:“既如此,那就只有強取豪奪了!滅其國,佔其地,而後封國!”

第2053章 終章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章 自閉少年劉承祐第382章 契丹盡失東北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470章 分封第37章 覆滅在即第1790章 憂勞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98章 山道第92章 萬歲殿宴第352章 十萬漢師圍金陵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46章 糧與錢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3章 舉城同歡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0章 老將出馬278章 軍務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233章 南口大戰2世宗篇終 駕崩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16章 馬政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130章 陳橋第56章 是非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2129章 世宗篇4 帝國版圖,排隊辭世第9章 寫得不錯!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36章 奉宸營第90章 關右節度第350章 分封之始第279章 當年三傑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2122章 康宗篇13 帝國病斑,皇帝無後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5章 襄陽第88章 天子金令第1720章 靜默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83章 南巡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499章 有些事從未改變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2053章 終章第487章 “驚喜”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90章 老將可用第311章 李沆第276章 玉如意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44章 太后相召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1743章 臣服尚有門檻第461章 癲狂?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64章 過韓府第6章 “座談會”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465章 遼奸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