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詔書下達

bookmark

見劉皇帝陷入深思,劉昀遲疑幾許,還是主動開口問道:“爹,兒有一事不解,日本國對大漢一向恭順孝敬有加,自海上打通之後,兩國官民之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不少日本小民都渡海西來爲奴爲婢!但爹,似乎對日本國滿懷戒心,甚至有所偏見,與朝鮮相比,態度瞭然”

“你這是在替日本國打抱不平?”劉皇帝有些意外地斜了劉昀一眼,然後指出:“朕倒是忘記了,你與日本國的關係向來不錯,每年日本來使,都會給你帶一份厚禮,怎麼,拿人手軟了?”

劉昀搖搖頭,道:“只是好奇罷了!”

“朝鮮是大漢的藩屬國,日本算嗎?”劉皇帝又問:“同爲事大慕強,朝鮮日本都有往大漢派遣漢使,而來京的這些學生中,以你看來,誰更卑微,誰又更刻苦?”

劉昀面露迷惑,劉皇帝嘆了口氣,道:“王莽謙恭未篡時啊!”

“難道爹顧慮日本國將有害於大漢?”聞言,劉昀微驚,不解道,說完,大概是覺得這個猜測很可笑,又道:“怎麼如何可能?即便有,也該是朝鮮纔是,畢竟兩國接壤,而日本遠隔大海”

見劉昀在那裡自問自答,劉皇帝目光有些迷離,甚至有些迷茫,悠悠道:“有些記憶過於深刻,有些意識早已超越自我,跨越時空!”

發出這麼一番莫名其妙的感慨後,劉皇帝定了定神,扭頭對劉昀道:“此事暫且不論,聽你話裡話外之意,還是不願去新齊就國?”

見劉皇帝仍舊在糾結他是否願意就國的問題,劉昀都有些無奈了,迎着劉皇帝那雙老眼,劉昀再度申明:“兒還是那句話,願意就國,但若以攻取日本國爲目標,非臣力所能及!”

聞言,劉皇帝不作話了。沉默的理由也很簡單,他此時意識到,自己似乎給劉昀定了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目標,有些事情,不是僅有一腔熱情就足夠了的。

劉昀,對此事顯然也有清醒的認識,因而與劉皇帝的問對態度十分坦誠,也正是這份坦誠,讓劉皇帝心中彆扭極了。

劉皇帝很想當場給劉昀一個許諾,他與朝廷會全力支持他在日本方向的擴張,甚至可將之寫入祖訓之中。

但是,劉皇帝終究還沒有湖塗到那個個地步上。他可以這麼做,但也必將承受這樣做帶來的後果,並且很大可能是惡果。

後世之君恐怕不會完全按照他的意志去執行,如他這般強大的權威,做起事來尚有頗多掣肘,何況後人,最終的結果,恐怕是非但達不成目標,反會破壞他“皇漢祖訓”的神聖性。

而封到蝦夷的劉昀一脈,最有可能的結果,恐怕是被遺棄,甚至被日本倒推吞滅,這絕不是劉皇帝樂意見到的,他的初衷也不是要流放他的兒子們

劉皇帝,也再度陷入了糾結與矛盾之中,站在那兒注視輿圖良久,突然扭頭看着恭謹而平靜地伺候在身旁的劉昀,略顯激動地道:“以你如此見識,放在蝦夷那等蠻荒之地,確實屈才了!以你如此見識,不把你放在此地,朕還能指望他人嗎?”

聞言,劉昀稍訥,很快露出點苦笑,退後兩步,躬身一拜:“爹對兒子,實在期望過高了”

劉昀表現得夠泰然,但於劉皇帝而言,內心卻涌現出一種無力感,孤獨再度席捲全身,對老邁的劉皇帝而言,又太過於沉重了。

拄着竹杖,劉皇帝一步一步地走向御桉,劉昀想要攙扶,被劉皇帝拒絕,嵒脫也湊上來,被劉皇帝一把推開。

就那麼依靠着自己,緩緩地走到御桉後,慢慢坐在那張軟墊也隔絕不住冰冷的寶座上,身姿挺拔,平視前方,所有的老態彷彿都消散了,那個睥睨一切的劉皇帝又出現了。

默默地注視着劉皇帝的一舉一動,劉昀心中沒有畏懼,只有澹澹的不忍,還有些愧對劉皇帝的感覺,不由自主地低下頭去。

“擡起頭來!”劉皇帝嚴肅的聲音響在耳邊。

盯着劉昀,劉皇帝澹澹地道:“你也去南洋,和劉曉、劉淳一起,代表朕,也代表皇室,全權統籌南洋各地軍政事務,爲南洋封邦建國,夯實基礎,開拓版圖!”

見劉皇帝改了主意,不讓自己去蝦夷島了,劉昀不免意外。他出海的經歷還是很豐富的,與蝦夷相比,南洋的條件自然要好多了。

不過,劉昀此時卻難生出多少欣喜之感,實在是劉皇帝的表現給人太大的壓力了。擡眼仰視了劉皇帝一下,劉昀問道:“那蝦夷島那邊?”

“朕另有安排!”劉皇帝澹澹道。

想了想,劉昀又道:“據聞,陛下已然決定由郭樞密南下,負責南洋之事。”

對此,劉皇帝冷冷地反問一句:“難道大漢的齊王,朕的皇子,要反受一個外臣節制嗎?”

這話聽在耳中,多少有那麼些異樣,小心地看了劉皇帝一眼,劉昀低聲應道:“是!”

不過,劉皇帝沒有故作高深,在略微思忖之後,又說道:“郭良平負責軍事,你則統籌全局,必要之時,可行便宜之事!”

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劉皇帝這番話,便又聞劉皇帝以一種鄭重的語氣說道:“分封之事,朕是面對羣情反對,冒着巨大風險,也必爲之事。

機會朕給你們了,能否把握住,就看你們自身了!你適才說了個‘有生之年’,朕也有個‘有生之年’想告訴你!

但願,在朕閉眼之前,南洋的分封格局,能夠基本奠定!”

顯然,劉皇帝又開始鞭策施壓了!

對此,劉昀也無二話說,拱手應道:“臣盡力而爲!”

經過一番波折,最終主動來找劉皇帝,並主動表示願意接受海外封國的皇子,並不多。劉煦、劉曄不多說了,二人早就主意已定,劉曙就等着出海了,劉昉很少讓劉皇帝失望,尤其在大事上,餘者,只有劉昀以及劉曉這兩個同胞兄弟。另一個,則是十四皇子劉昕,這個身上流着契丹人血脈的皇子。

算下來,十六個兒子,有差不多一半響應劉皇帝的號召,倒也不是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結果。

於是,在開寶二十六年正月二十六日,封國詔書正式下達了,與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各種消息不同,第一批封國只有三個,安東、林邑(新楚)、饒樂。

第4章 李昉夜訪東宮第46章 糧與錢第180章 博弈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68章 撤了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157章 提親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3章 田畔問對第40章 潞州三傑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475章 吃人的河隴備災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34章 驚陶谷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84章 影響第41章 高麗國王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68章 一城,一戰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36章 奉宸營第103章 王昭遠的見解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87章 淮東經略正副使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79章 “撫遠之戰”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141章 雌威第207章 還京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25章 李史合謀世宗篇終 駕崩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75章 去吧,楊無敵!第29章 勸諫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369章 找上門來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323章 黨侯的智慧第218章 走私第80章 進攻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章 乾祐滅佛第64章 朕要親征爲耿公復仇!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51章 聽政2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53章 削藩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150章 蜀亡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第109章 在長安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68章 湖南亂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16章 面試第26章 名將第2109章 康宗篇1 少主當國,得安半載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53章 交代後事第92章 金陵冬寒第162章 薨逝第24章 巡遊第186章 邢州事了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70章 其志甚堅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80章 過鄴都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2章 登聞鼓響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193章 遼國上層的憂患意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