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9章 詔書下達

bookmark

見劉皇帝陷入深思,劉昀遲疑幾許,還是主動開口問道:“爹,兒有一事不解,日本國對大漢一向恭順孝敬有加,自海上打通之後,兩國官民之間的交流也日益頻繁,不少日本小民都渡海西來爲奴爲婢!但爹,似乎對日本國滿懷戒心,甚至有所偏見,與朝鮮相比,態度瞭然”

“你這是在替日本國打抱不平?”劉皇帝有些意外地斜了劉昀一眼,然後指出:“朕倒是忘記了,你與日本國的關係向來不錯,每年日本來使,都會給你帶一份厚禮,怎麼,拿人手軟了?”

劉昀搖搖頭,道:“只是好奇罷了!”

“朝鮮是大漢的藩屬國,日本算嗎?”劉皇帝又問:“同爲事大慕強,朝鮮日本都有往大漢派遣漢使,而來京的這些學生中,以你看來,誰更卑微,誰又更刻苦?”

劉昀面露迷惑,劉皇帝嘆了口氣,道:“王莽謙恭未篡時啊!”

“難道爹顧慮日本國將有害於大漢?”聞言,劉昀微驚,不解道,說完,大概是覺得這個猜測很可笑,又道:“怎麼如何可能?即便有,也該是朝鮮纔是,畢竟兩國接壤,而日本遠隔大海”

見劉昀在那裡自問自答,劉皇帝目光有些迷離,甚至有些迷茫,悠悠道:“有些記憶過於深刻,有些意識早已超越自我,跨越時空!”

發出這麼一番莫名其妙的感慨後,劉皇帝定了定神,扭頭對劉昀道:“此事暫且不論,聽你話裡話外之意,還是不願去新齊就國?”

見劉皇帝仍舊在糾結他是否願意就國的問題,劉昀都有些無奈了,迎着劉皇帝那雙老眼,劉昀再度申明:“兒還是那句話,願意就國,但若以攻取日本國爲目標,非臣力所能及!”

聞言,劉皇帝不作話了。沉默的理由也很簡單,他此時意識到,自己似乎給劉昀定了一個幾乎無法實現的目標,有些事情,不是僅有一腔熱情就足夠了的。

劉昀,對此事顯然也有清醒的認識,因而與劉皇帝的問對態度十分坦誠,也正是這份坦誠,讓劉皇帝心中彆扭極了。

劉皇帝很想當場給劉昀一個許諾,他與朝廷會全力支持他在日本方向的擴張,甚至可將之寫入祖訓之中。

但是,劉皇帝終究還沒有湖塗到那個個地步上。他可以這麼做,但也必將承受這樣做帶來的後果,並且很大可能是惡果。

後世之君恐怕不會完全按照他的意志去執行,如他這般強大的權威,做起事來尚有頗多掣肘,何況後人,最終的結果,恐怕是非但達不成目標,反會破壞他“皇漢祖訓”的神聖性。

而封到蝦夷的劉昀一脈,最有可能的結果,恐怕是被遺棄,甚至被日本倒推吞滅,這絕不是劉皇帝樂意見到的,他的初衷也不是要流放他的兒子們

劉皇帝,也再度陷入了糾結與矛盾之中,站在那兒注視輿圖良久,突然扭頭看着恭謹而平靜地伺候在身旁的劉昀,略顯激動地道:“以你如此見識,放在蝦夷那等蠻荒之地,確實屈才了!以你如此見識,不把你放在此地,朕還能指望他人嗎?”

聞言,劉昀稍訥,很快露出點苦笑,退後兩步,躬身一拜:“爹對兒子,實在期望過高了”

劉昀表現得夠泰然,但於劉皇帝而言,內心卻涌現出一種無力感,孤獨再度席捲全身,對老邁的劉皇帝而言,又太過於沉重了。

拄着竹杖,劉皇帝一步一步地走向御桉,劉昀想要攙扶,被劉皇帝拒絕,嵒脫也湊上來,被劉皇帝一把推開。

就那麼依靠着自己,緩緩地走到御桉後,慢慢坐在那張軟墊也隔絕不住冰冷的寶座上,身姿挺拔,平視前方,所有的老態彷彿都消散了,那個睥睨一切的劉皇帝又出現了。

默默地注視着劉皇帝的一舉一動,劉昀心中沒有畏懼,只有澹澹的不忍,還有些愧對劉皇帝的感覺,不由自主地低下頭去。

“擡起頭來!”劉皇帝嚴肅的聲音響在耳邊。

盯着劉昀,劉皇帝澹澹地道:“你也去南洋,和劉曉、劉淳一起,代表朕,也代表皇室,全權統籌南洋各地軍政事務,爲南洋封邦建國,夯實基礎,開拓版圖!”

見劉皇帝改了主意,不讓自己去蝦夷島了,劉昀不免意外。他出海的經歷還是很豐富的,與蝦夷相比,南洋的條件自然要好多了。

不過,劉昀此時卻難生出多少欣喜之感,實在是劉皇帝的表現給人太大的壓力了。擡眼仰視了劉皇帝一下,劉昀問道:“那蝦夷島那邊?”

“朕另有安排!”劉皇帝澹澹道。

想了想,劉昀又道:“據聞,陛下已然決定由郭樞密南下,負責南洋之事。”

對此,劉皇帝冷冷地反問一句:“難道大漢的齊王,朕的皇子,要反受一個外臣節制嗎?”

這話聽在耳中,多少有那麼些異樣,小心地看了劉皇帝一眼,劉昀低聲應道:“是!”

不過,劉皇帝沒有故作高深,在略微思忖之後,又說道:“郭良平負責軍事,你則統籌全局,必要之時,可行便宜之事!”

還沒來得及細細品味劉皇帝這番話,便又聞劉皇帝以一種鄭重的語氣說道:“分封之事,朕是面對羣情反對,冒着巨大風險,也必爲之事。

機會朕給你們了,能否把握住,就看你們自身了!你適才說了個‘有生之年’,朕也有個‘有生之年’想告訴你!

但願,在朕閉眼之前,南洋的分封格局,能夠基本奠定!”

顯然,劉皇帝又開始鞭策施壓了!

對此,劉昀也無二話說,拱手應道:“臣盡力而爲!”

經過一番波折,最終主動來找劉皇帝,並主動表示願意接受海外封國的皇子,並不多。劉煦、劉曄不多說了,二人早就主意已定,劉曙就等着出海了,劉昉很少讓劉皇帝失望,尤其在大事上,餘者,只有劉昀以及劉曉這兩個同胞兄弟。另一個,則是十四皇子劉昕,這個身上流着契丹人血脈的皇子。

算下來,十六個兒子,有差不多一半響應劉皇帝的號召,倒也不是一個讓人難以接受的結果。

於是,在開寶二十六年正月二十六日,封國詔書正式下達了,與此前傳得沸沸揚揚的各種消息不同,第一批封國只有三個,安東、林邑(新楚)、饒樂。

第292章 得意失意第16章 軍中俊才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2196章 仁宗篇13 帝國的棉第1712章 叛賊內情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44章 太后相召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64章 邊事不寧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84章 示警第9章 鳳翔戰況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61章 大捷第88章 天子金令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1章 邊公在任第22章 稱帝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21章 黃袍加身第2章 父母兄弟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52章 對峙第19章 輕取江陵3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115章 冬月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146章 黃羊平第291章 和議達成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35章 許州兵匪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7章 貴戚解權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75章 按*不動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半島史話·四十載安南第96章 李少遊的新去向第31章 議治湖湘第2052章 回京第76章 大才蒙塵第35章 楊村第340章 杭州登陸第53章 兵臨刪丹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2章 天子上門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88章 邊將離京,再獲一子第1章 乾祐滅佛第89章 破財贖罪第477章 三月初十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41章 西域戰況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57章 朝堂的風波第76章 處置決議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2198章 仁宗篇15 統治中堅第2106章 太宗篇53 遲暮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94章 汝公出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