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0章 減丁政策,翻過那座山

bookmark

“朕知道,吐蕃不是個好去處,環境惡劣,條件艱苦,民情複雜,非毅力、大才幹者不能擔當!”

見劉晞應承下了,劉皇帝又注視着他,以一種平靜的口吻說道:“然而,若是一般人,朕還不會派此大任。不只因爲,你是朕的兒子,是大漢親王!

你是在漠南待過十年的人,對於邊地軍政,對少民夷族事務,堪稱熟稔,有頭腦,有策略,有手段。

當初漠南歸治,漢制改革,都不是容易的活,但都一一爲你解決。漠南能有如今的穩定,併爲大漢官民源源不斷供應牛羊牲口,這其中無不得益於你當年打下的基礎。

對吐蕃,朕要求不高,不奢望做到漠南的地步,但請充分發揮你的智慧,施展你的才幹,不負你這幾十年所學與歷練!”

不得不說,劉皇帝誇起人來的時候,話還是說得比較動聽的,尤其有皇父身份的加成,哪怕劉晞並不是輕易被說動的人,此時內心中仍舊泛起點點漣漪。他活了快四十年了,也確實受到劉皇帝看重,但過去沒怎麼被劉皇帝訓斥,被誇獎的情況也是屈指可數。

而當劉皇帝放下架子,和顏悅色,向你表現出有所求的時候,你需要承擔的東西就絕不輕鬆,於劉晞而言,吐蕃之任便是如此。

“陛下重任相托,臣唯有竭盡全力!”迎着劉皇帝的目光,劉晞心中默然一嘆,鄭重應道。

見狀,劉皇帝面露滿意之色,想了想,道:“大漢治下,管轄有諸多部族,雖然朝廷過去一直在推行漢制改革,但終究是不徹底的,同樣做了不少妥協。

對這些少族夷部的政策,誘之以利,鎮之以威,不少臣僚都是此類想法。不過,朕總覺得虛過於實,朕近來倒是略有所得,或可行減丁政策!

國內諸雜部的人口數目必須得到控制,尤其是靠近大漢腹心地區的部族,只要人口在一定的限制範圍之內,即便出現什麼騷亂,也難成氣候。”

“減丁政策”四個字一出,劉晞臉色不由變了變,他自然是從字面上去理解其中之意。六、七年前,纔對党項族實行了一次“大減丁”,做得堪稱徹底,結果也是駭人的,偌大的榆林至今還是空蕩蕩,到處都是死地,宣慰司根本不敢宣傳榆林平叛的具體細節,對平叛的過程朝廷也一向諱莫如深......

劉晞此時,是真怕劉皇帝又冒出什麼駭人聽聞的想法,所幸,劉皇帝接下來的話稍稍讓他放下心來:“當然,武力減丁,手段過於狠厲偏激,容易引發後患,不足取,肉體上直接毀滅,思之也着實浪費。因此,遷移住地,是個不錯的辦法,尤其是那些不服王化者。

不願在朝廷的治化之下,那就往大漢外邊趕,安西那邊,對人口的飢渴恐怕幾十年都不會緩解,劉旻他們正需外來丁口,以平衡當地遺民。

雜夷蠻部,在國內或成疾病,在安西這樣的地方,卻是治病良藥。在內或許居心叵測,心存貳意,到了安西,卻可成爲大漢建立統治的有力臂助,環境也會逼迫他們與朝廷同心一致!”

說着,劉皇帝又瞧向劉晞,指示道:“朕也不妨與你交底,開啓封國進程後,大漢的移民政策也將隨之更改,不會再放任自流,完全聽民自便,朝廷當採取積極政策手段,進行干預指導。

具體如何做,當秉持兩方面原則,農漁南下,遊獵西行,漢民自願優先,胡部強制執行!

吐蕃堪稱如今大漢治下第一胡族,漢化程度也是最低一等,自應在移民範疇之內。鑑於吐蕃當下情況,朝廷並沒有形成實際控制,朕對吐蕃方面移民,不做硬性規定。

不過,如何通過遷帳移民,減少吐蕃人口,削其發展潛力,平衡諸部實力,你或許可以好生思量一番......”

當一切既成事實之後,劉晞的心態也放平了,並沒有因劉皇帝透露的這些信息與將來的政策變化產生大起伏,思吟幾許後,澹定地朝劉皇帝一禮:“是!”

“距離吐蕃大會還有半年,你有充分的時間做準備,多多籌謀一番,相信你不會讓朕失望!”劉皇帝期許的目光看着劉晞。

劉晞則還是那副心平氣和、寵辱不驚的模樣,這甚至讓劉皇帝心頭感到有些堵,談了這麼久,劉皇帝也有些疲了,剋制着心頭的少許彆扭,衝他擺擺手,不再開言,但意思很清楚。

劉晞自是識趣的人,見狀便後退一步,躬身再拜:“臣告退!”

劉皇帝輕輕地應了聲,不過在劉晞退卻之際,還沒待其轉身,又突然叫住他,老眼都睜大了:“等等!”

劉晞微訝,但還是保持着禮節,問道:“陛下還有何吩咐?”

劉皇帝一時沒有接話,目光投向西南方向,彷彿在暢想,少頃,悠悠問道:“高原之上,有雪峰峻嶺相阻隔,你可知翻過高峰,穿越山口,是何處?”

這個問題,沒頭沒尾,稍顯突兀,但以劉晞之聰明,略作回憶,很快便意識到了,稍蹙眉,說道:“似乎是天竺地區!”

“這可是吐蕃鄰居,若有餘力,或可稍加關注一二!”劉皇帝頓了下,幽幽道:“僅靠高原的人口與資源,潛力有限,想要發展起來,是難上加難。朝廷如欲擺脫負擔,吐蕃如欲謀求富足,唯有對外!”

說着,劉皇帝瞥了眼一臉思索的劉晞,繼續道:“當然,這只是朕偶得一念,能否成行,還得你因地制宜,朕不強求......”

雖是這般說,但劉皇帝那看似平和的口吻中,卻分明充滿了攻擊性與征服欲,這哪裡是偶得一念,分明是深思熟慮,早有此心。

在分封圖上,與天竺大陸隔海相望的那座大島(斯里蘭卡),可是被劉皇帝直接定了“計劃內封國”,島上僧加羅和泰米爾這樣的原着民國家,則直接被無視。

原以爲也就如此了,沒曾想劉皇帝胃口竟是這般大,這是似乎是把整個天竺都當作大漢封國的“獵物”了......

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351章 南粵,危!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151章 凋零第346章 底層淺談兩點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74章 萬歲呼聲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66章 請辭?不許!第338章 澄心堂內心惶惶第54章 病虎獠牙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8章 權謀手段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25章 冬至宴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331章 劉皇帝嫁女,政治意味濃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41章 卷甲入城第180章 過鄴都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84章 滅佛伊始第244章 芒刺在背,如鯁在喉第58章 回師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00章 梁山濼第77章 間策第2052章 回京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42章 殺肥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57章 耶律阮:我在第五層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17章 機會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75章 按*不動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8章 侯益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1790章 憂勞第258章 遼河戰役,高奏凱歌第18章 請願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66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第115章 冬月第325章 成長與成熟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13章 希望渺茫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06章 影響擴大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4章 君臣同心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19章 難審第195章 遼帝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83章 王景崇有話說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