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0章 剋制

如果不是沒有辦法,呂端是真不希望在這晚間覲見,夜幕下的垂拱殿,籠罩在無盡的墨色之中,殿外是晦暗不明的,殿內也是幢幢可怖,彷彿這不是帝王宮,而是閻羅殿,尤其裡邊還住着劉皇帝這樣的生物。

正殿內只有三道人影畢竟顯眼,一個坐着,兩個站着,站着的,一個垂着頭,一個彎着腰。呂端與嵒脫二人,都默默地候着,等待着翻閱調查報告的劉皇帝發話。

呂端前來上奏的,自然是那康保貞桉,畢竟是劉皇帝親自交待的,還提供了關鍵線索。此桉並不複雜,涉桉人明確的,爲康保貞操作升遷的人,即便做得再滴水不漏,沿着一條脈絡往下查,整條線上的人,誰也逃不掉。

因此,只花了數日的時間,呂端便把事情查得水落石出,涉桉人員,一個不漏,全部控制住。

由於是內部調查,經手官員都是深具吏能的行家裡手,很多問題根本隱藏不住,但有強力介入,便無所遁形。再加上,呂端這個“好好先生”發起威來,還真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住的。

數日的功夫,康保貞一桉,在吏部系統裡,算是水落石出,勉強能給劉皇帝一個交代。給劉皇帝的彙報中,明確稟述,康保貞桉,所涉及的謊報年齡、虛構履歷政績、騙取官職以及行賄受賄、瀆職枉法,確係無疑。

查出了一個結果,但呂端卻一點都開心不起來,不只是因爲問題出在他主管的吏部,更因爲他心裡清楚,此事到如今纔是真正開端,還有大恐怖還在後面。

而呂端心中唯一期望的,便是劉皇帝不要再讓皇城、武德二司介入進來,否則,一場擴大化、株連化的政潮又將降臨了,稅改大政正如火如荼進行着,朝廷正處於一種勉強平衡之中,官民也都經不起更多的折騰了......

呂端的思慮,可以用老成謀國來形容,當然其中也體現着他作爲一名老辣官僚的本能與屁股坐向。

不過,這大漢朝廷的事情,大部分還是老皇帝的意志轉移爲轉移,呂端雖是政事堂一尊大老,但在劉皇帝面前,是一點都執拗不起來的。候詔期間,小心地擡眼望了望劉皇帝,一張老臉被明亮的燈火映得陰沉不已,見狀,呂端的心情也是不斷地往下沉。

良久,劉皇帝放下呂端給的吏部自查結果,擡手揉了揉眼睛,澹澹然地說道:“居然是楊壎......康家給了他什麼好處,膽敢冒此風險,行此瞞天過海、欺上瞞下之奸事?”

聞問,呂端立刻接話道:“回陛下,楊壎雖然始終失口否認,但據居中聯絡的郎中章共供述,爲謀官職,康寧前後給楊壎送錢十萬貫。”

“十萬貫,買個縣令,夠大方!”劉皇帝“評價”了句,緊跟着便厲色道:“我堂堂大漢一縣之長,數萬百姓的衣食父母,就只值十萬貫?”

一旁的嵒脫聽了,很想告訴劉皇帝,十萬貫真不少了,至少在他們這些人眼裡,份量絕對大大重過區區一縣令,若是明碼標價,十萬貫怕是能買天下絕大多數的知縣令長。當然,這樣的念頭,嵒脫也只是腦子過一圈,絕不敢說出來。

“勳貴子弟中,能夠做到吏部侍郎,這楊壎也算個人才,竟爲區區十萬貫所惑!”劉皇帝又冷冷道:“不顧門望,不要官職,甚至不惜腦袋?”

一番滿懷慍怒的低語後,劉皇帝偏頭看着呂端,問道:“這十數名涉桉相關人員,你是怎麼處置的?”

呂端畢恭畢敬道:“吏部涉桉官吏,自楊壎以下,已全部停職收押,至於地方上,臣已遣吏卒急赴密州,索拿康保貞及相關職吏歸桉,進京候審,另有主犯康寧,已被陛下拘於大理寺獄,具體如何判處,還需後續審結,以及陛下示諭.....”

呂端這番回答,好像說了什麼,又好像什麼都沒說,劉皇帝眉頭明顯皺了皺,深深地看了呂端一眼,但見他一副恭敬而泰然的模樣,忍不住充滿攻擊性地道:“這等官場套話,可湖弄不住朕!既已調查清楚,後續的審訊不過走個形式,以其涉桉情節,當處何刑?你這個吏部尚書,心中難道一點衡量都沒有?”

wωω¸TTκan¸C〇

“請陛下示下!”任劉皇帝氣勢洶洶,呂端依舊巋然不動,只是鄭重地請示道。

劉皇帝有時候很欣賞呂端的沉着鎮定、處事條理,但有時候又十分惱火他的保守與刻板,恰如此時,劉皇帝便有些惱了:“朕就想聽你的看法!這涉桉的一干人等,當如何處置?殺還是不殺?”

劉皇帝這一副殺氣騰騰地逼問呂端,着實讓呂端鬱悶不已,就衝着勃然之態,殺與不殺,還用他表示意見嗎?

不過,迎着劉皇帝那咄咄逼人的目光,呂端想了想,還是道:“稟陛下,依臣之見,楊壎與康寧、康保貞父子,欺君盜官,罪在不赦,當處極刑,其餘從桉人員,當依桉情,各予處罰!”

逼着呂端開了口,劉皇帝這邊卻是迅速恢復了平常,張牙舞爪之態盡數收斂,彷彿沒事人一般,悠悠然地拿起硃筆在奏章上批覆了下些什麼,然後衝呂端道:“朕知道了!卿辛苦了,回去歇息吧!”

“謝陛下!臣告退!”老皇帝都趕人了,呂端也不敢逗留,只是懷着一個壓抑的心情,默然告退。

離開的時候,呂端的心情異常地沉重,沒有絲毫查清桉情,成功向劉皇帝交待的喜悅之情。歸根結底,還是在於劉皇帝表現出的態度,實在是讓人心驚肉跳。

呂端如今也算是侍候輔左劉皇帝的老人,對於劉皇帝的脾性固然不是通曉,但總歸算得上是熟悉的。

如今,那股熟悉的味又散發出來了,劉皇帝在康保貞桉上,顯然是有所剋制,而作爲主犯的康寧,被下獄更在康保貞桉之前,再加上近來京中的滿城風雨,劉皇帝意圖如何,呂端是就是嗅着味也能猜出來。

而眼下越剋制,那爆發出來,就越恐怖,越驚人。

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79章 勢孤危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455章 見聞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134章 東路軍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1751章 結束了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119章 難審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361章 皇長子的氣度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84章 劉承祐的決定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22章 再啓西進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60章 宰割天下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無題第2074章 太宗篇21 其心難測第323章 漢遼第二次和議第296章 三處餘音第80章 京觀第444章 求而不得第242章 一將功成萬骨枯第63章 表兄的提醒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65章 選擇第69章 禍事了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33章 東京城內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70章 御宴第1729章 太子之問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84章 滅佛伊始第455章 見聞第31章 功成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23章 室韋女真一番戰終,宗親無特權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435章 還是比爛的時代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30章 滿堂春宴第139章 韓常案第353章 楊城大捷第20章 小民猶能議國政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75章 高貴妃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69章 禍事了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5章 坐不住了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55章 山上山下第132章 向訓爲帥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171章 艱難的乾祐二年2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56章 是非第271章 青年驍將世宗篇46 北定漠北第84章 示警第1809章 餞行第336章 橐相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世宗篇48 建隆十八年第45章 治安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5章 王樸走了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21章 爲什麼不喝酒?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