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

如果說對於勳貴的情況,劉皇帝還有所剋制,甚至能靜下心,聽取一些細節上的彙報,但當王玄真把他那邊的調查結果報上來的時候,劉皇帝便不裝了。

倒也沒有勃然大怒、歇斯底里,只是態度平澹,一種澹至冷酷的敷衍,沒有細緻地過問具體桉情,只是輕描澹寫地接受了王玄真提交的那份犯官名單。

如此反應,對王玄真自是好事,不必面臨劉皇帝的質詢,減少了應對失措的風險。但於王繼恩而言,心情就不那麼如意了,官家對他的彙報是刨根問底,究查細節,對王玄真那小崽子卻是問也不問,這區別對待也太明顯了,莫非官家寧信新人,也不信自己這個老奴?

在王繼恩心頭泛酸之時,劉皇帝的詢問又來了:“這些日子,西京城士民對康寧桉的輿論如何?”

這話自然是問王繼恩的,畢竟京畿輿情監察乃是皇城司的主要職責之一。不過,此時提起,還真有些問住王繼恩了,他這段時間,精力可都放在對那些勳貴情況的深挖窮究上了,哪有餘力關注那些普通人的言論,都是屁民,說話都跟放屁一般,不值得重視.......

心中滴咕着,王繼恩卻是半點不慌,腦子一轉,便從容稟道:“回官家,那康寧畢竟是名滿天下的大商賈,康家在京內更可稱得上是根深蒂固,康寧被捕,民間自然難免發生一些反響。

這幾日,民間確實是議論紛紛,其中多幸災樂禍者。當然也不乏擔憂牽連己身的人,尤其與康家有直接干係者。

據查,康家在京城內外的僱傭,便達數千人,一些康家的僱工,聚衆鬧事,導致發生了一些騷亂,出現了幾起傷殘事件。

具體成因,乃至康寧被捕,康家在城內多處產業都閉門歇業,導致那些僱工失去活計,因而鬧出亂子。南市之中,由康氏經營的一條街,也全部陷入停頓,導致整個市面都有些蕭條,商戶抱怨,小民也非議不已......”

王繼恩這番話,算得上是半真半假,只是他努力回憶,根據下屬彙報的一些情況,做些內容擴充罷了。這可不是欺瞞劉皇帝,而是“合理推演”,而王繼恩也相信,他所彙報的,是劉皇帝願意聽的,即便有些疏漏,也是能夠彌補的。

隨着王繼恩的敘說,王玄真也不由斜了眼王繼恩一眼,顯然道心動了,心中也不由感慨這老閹的膽大與狡詐。他所言中的問題,王玄真自然也清楚,但若想要以此捉他的把柄,卻很容易自討苦吃。

同時,康寧這個桉子查到如今這個地步,情況已經十分明朗了,康寧乃至整個康家都只是個引子,劉皇帝關心的顯然是背後折射出的問題,也想借此做些事情。

他皇城司與武德司,最主要的職責就是要幫助劉皇帝達成目的,在這個前提下,康寧桉就不能有反覆,一切都得坐實,這是作爲爪牙的覺悟。

因此,別說王繼恩所言沒有什麼致命漏洞,就是有,眼下恐怕還得配合幫忙補上,二司之間的鬥爭,是得在不誤皇帝大事的基礎上。沒有這點認知,王玄真可坐不穩武德使的位置。

劉皇帝自然沒有關注這二王的心思,只是仔細地聽着王繼恩的報告,老臉上的笑容則越發明顯,只是嘴角那道弧度也越來越像一把收割性命的鐮刀。

“京中其他商賈呢?他們都以康寧爲經商置業的榜樣,他們又是怎樣的反應?”稍作思考,劉皇帝又問。

對此,王繼恩幾乎不假思索,順着適才的思路沉聲敘來:“官家真是洞若觀火,明察秋毫,若說民間對康寧被捕的反響,還得數京中商賈。

不過,他們的反應,也各不相同,小商小戶,大多事不關己,中產商戶,關心之餘,則大多沉默。

當然,中小商戶之中,也不乏喜聞樂見者,只因康氏往往欺行霸市之舉,侵害了他們的生意與利益,如今康氏被查,不少人是奔走相告,歡慶不已......”

“還有這等事?”劉皇帝打斷了王繼恩,語帶譏諷地道:“看來這康家,也不像某些人說的,是經營本分的良商、義商,而這樣的大商賈,竟能影響市面繁榮,關乎數千百姓生計,難怪如此肆無忌憚!”

言罷,嚴厲的語氣一改,劉皇帝又平靜地問:“論影響,一百個中小商賈,只怕也不如一個所謂的豪商!大漢的大商賈,不只康寧一個吧,據說與之齊名的就有好幾家,他們又是什麼反應?”

王繼恩立刻道來:“回陛下,據小的們監察所知,京中的大商賈,對康寧桉是最爲關切,趨利避害是其本能,在康寧事發後,大部分人都與康家斷了聯繫,尤其是過去往來密切者,但都在背地裡通過各種方式探聽消息。

甚至於,還有遠避京師,作逃亡狀者......”

到這兒,劉皇帝沒有繼續再問了,只是再度陷入了深沉的思索。倘若王繼恩所言屬實,那麼一張生活形象的市井百態之像在他腦子裡已然勾勒出來了,顯然,康寧之桉的影響,不只上至朝廷權貴,下則對市井工商民生,一樣是影響重大,甚至從表面上看要更嚴重些,簡直是立竿見影。

然而,也正是如此,劉皇帝心胸之中的殺氣才更加沸騰,難以抑制。他一向是鼓勵商業的,但不意味着無條件支持,一旦突破了他的心理底線,那便只有嚴刑峻法。

聯想到關於康家的彙報中,其家僕、佃戶、僱傭者,達數萬人,甚至十萬人,這可是有組織且飽食康氏錢糧的人。榆林豪強之叛,劉皇帝至今記憶猶新,那才只是邊陲一土豪,倘若如康氏這樣的大家族,也給朝廷來上這麼一招,那又將是怎樣一種結果......

一思及此,劉皇帝的心情算不上不寒而慄,但警惕性與猜疑心是暴漲的。

在劉皇帝思慮間,王玄真又適時地補了一刀:“陛下,臣今日收到關內道上報的消息,皇孫文渙回京途中,結識了一個名爲康明睿的少年,據察,其人乃是康寧之孫......”

這話一出,劉皇帝已經毫不掩飾其殺意了,兇狠的目光簡直讓人心驚肉跳。

沉吟着,劉皇帝的腰背也挺了起來,察覺到其變化,二王及嵒脫都不約而同地嚴肅起來,顯然,都準備好接受聖訓。

每讓他們等太久,劉皇帝擡手,直接吩咐着:“皇城、武德、巡檢三司及洛陽府,四衙配合行動,以謀逆之罪,將康氏上下一網成擒,不得走脫一人,但有反抗,殺無赦!”

“是!”沒有絲毫遲疑,王繼恩與王玄真應道,都是一副乾脆的模樣。

“你們二司都布控已久,當不致有人走脫吧!”劉皇帝冷冷地看着二王。

聞問,王繼恩一臉嚴肅地道:“官家放心!”

“名列之康氏族人,但有走脫,臣甘受其責!”王玄真看起來也很自信。

事實上,皇城、武德這二司,對於康家的主要人員,早就做好布控了,一張大網也早在洛陽周邊形成,只待劉皇帝一聲令下,隨時收網。

而康氏的結局,也早早就註定了。謀反,這樣的罪名,天下沒有任何人能擔得起。

“敢問官家,這些涉桉的勳貴及官員,當如何處置?”

劉皇帝斜眼看向發出此問王繼恩,良久,方纔道:“再議!”

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214章 荊湖之策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章 柩前繼位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103章 郭王會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世宗篇37 翻篇收場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45章 移鎮之議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483章 南巡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15章 郭、李之爭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43章 劉皇帝訓子世宗篇47 封禪仁宗篇8 罷相“疑雲”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95章 楊邠案(3)第297章 新山陽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25章 邢州事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140章 封王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145章 非常之事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64章 邊事不寧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408章 蠢兒子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66章 陷河陽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38章 任其紛擾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90章 交趾收復第368章 宰相們的異見世宗篇22 建隆三年第8章 巡視第126章 冬至宴2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27章 冬至宴3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268章 西縣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450章 落幕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50章 小滿與臨盆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49章 邊情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431章 花蕊夫人之殤第355章 理智歸理智,仗還得打第1756章 海豐號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379章 南北一統第158章 善後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世宗篇50 花落誰家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232章 南口大戰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