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

bookmark

西京洛陽。

上百的大小官員,並駐守兵馬,以及數千百姓,等候在城外。畢竟是天子西巡的終點站,一場稍微像樣點的接駕儀式,總歸是要有的。

迎駕隊伍中,百姓麻木,軍隊淡漠,官吏彷徨,就是沒有多少欣喜的意味。劉承祐這一路,貶過來,殺過來,名聲已經傳開了。

爲首的便是留守,莒國公李從敏,站在前列,目光向東,視線盡頭,已隱約能望見林立的龍旗旌仗。李從敏將入知天命之年,但整個人看起來異常地衰老,樣貌看起來遠超其年齡。

神情十分嚴肅,他畢竟身份特殊,乃前前朝宗室,當初被劉知遠任命爲西京留守,也只是安撫人心之舉。如今換了新皇帝,對他會是什麼態度,也不得而知。

並且,這段時間,他才得罪了宰相蘇逢吉。而此次,天子西巡,蘇逢吉奉詔隨駕,由不得他不擔心其打擊報復。天子此行,已經處置了那麼多官員,李從敏並不認爲自己屁股乾淨。

“這便是洛陽?”御駕緩緩轉至洛陽南門,探首望着洛陽城池的時候,劉承祐的語氣中帶着些詫異。

以顧念老臣,馮道被叫到御駕上陪劉承祐聊天,此時一同望着洛陽城,也有些深沉的感慨:“正是。多年未履至西京,老臣竟覺陌生。”

劉承祐所發感慨,倒不是驚詫於城池的雄偉壯麗,而是城池顯得太過古舊衰頹了。城自然是雄城,畢竟千年古都,底蘊深厚,城垣之廣大,是東京開封都比不了的。但是,沒有東京的那股“生氣”。

“臣,西京留守李從敏,率西京諸衙屬、將吏、勳臣、百姓,恭迎聖駕!”及至御駕臨近,洛陽文武在李從敏的率領下,齊刷刷地拜迎。

劉承祐出車駕,站在車轅上,居高臨下地掃了一圈。對西京官員的第一印象便是:怎麼這麼多官!

人太多了,並且劉承祐敢肯定,大部分都是虛職,這累朝下來,不知產生的多少勳爵舊臣,而今全讓大漢接手了,畢竟得收買人心,就如留用大量後晉官員於東京一樣,一個道理。

在那些垂首躬身的官員身上掃過,又看了看周遭“蜂擁”而來的百姓,踊躍謁君迎拜的場面根本沒有,氣氛顯得很嚴肅,嚴肅地有些壓抑。

劉承祐沒有多說什麼,只是命人傳諭,讓東京官民免禮,詔嘉士民。

“朕三令五申,不需迎拜,嚴禁擾民。這洛京官員,仍舊鬧出如此大的動靜,是欲做什麼,邀寵獻媚嗎?”進城的時候,劉承祐淡淡地說道。

馮道在旁繃着屁股坐着,聞言麪皮不禁抽搐了下,他覺得劉承祐待下有些過嚴了,若真不欲擾民,他這個皇帝舊不該出巡,老實地待在皇宮垂拱而治,絕對不會擾民。

當然,這也只是老狐狸心中腹誹罷了,根本不會說出來,甚至神情間都不會有一點表現。想了想,輕聲勸慰道:“洛陽亦爲國都,而今陛下駕至,羣臣士民喜迎,如盼甘霖,想來是發乎於衷心......”

馮道的話,劉承祐沒有當真,不過卻也沒再多說什麼了。照理說,洛陽文武的恭敬迎奉,應當取悅劉承祐纔是,然而,就是違背了劉承祐此前的命令。使得劉承祐感受有些複雜,當然,他也清楚,自己不好顯得太過苛刻......

貫穿洛陽南北的天街,還是那般寬闊,只是顯得凌亂了許多。親身歷洛京,能夠發現,城內外,有太多年久失修的痕跡了。

入紫微宮城,御正殿,接受留洛陽文武的朝賀。這是洛陽的文武第一次見劉承祐這個天子,也是劉承祐第一次見他們。這邊,幾乎就是一個小朝廷,哪怕劉承祐就在洛陽理政治天下,似乎也沒什麼問題,文武百官召之即來......

按照事前準備好的演講稿,沒有多少感情地,劉承祐講了一遍。大概就是闡述一下西巡安民、勸農、察政的目的,稍微對一路以來的“整治行動”做了個解釋,又出了些安撫之言,至於起了多少安慰的效果,那就不得而知了。

洛陽宮城殘敗,西京官府根本沒有餘力去修繕,宮內也沒剩什麼器玉財富了,據說是前番北狄憑陵時,爲契丹人搜掠一空。不過劉承祐,並不講究這些,能住便好。

安頓下來的第一件事,劉承祐便是召見李少遊,聽他做彙報。在西來之前,劉承祐便遣他這個武德使,親自帶隊,先行至於西京,暗查情況。

李少遊彙報上來的情況,讓劉承祐惱怒異常。

洛陽這邊的情況,實則一個詞便可以概括:瓜分殆盡。

無論是當朝新貴,還是前朝舊臣,抑或是外鎮大吏,基本都在洛陽置有產業。

以蘇逢吉爲例,自進中原後後,他便派了一批家僕部曲,在洛陽,圈地佔房。近一載的時間下來,洛陽城內,有蘇宅五處,洛陽周邊有莊園十餘處,分別控制着屬於蘇逢吉的五十餘頃土地......

這還只是蘇逢吉一家,東京的朝臣,多多少少都有學之,連一向以清廉著稱的楊邠,在洛陽城內,亦有兩棟宅邸,洛陽周遭的土地同樣有他一份。據說,是楊邠的幾個兒子派人所置。

東京有多少官員,洛陽又有多少官員。開封城在天子腳下,故沒有多少人敢肆意妄爲,洛陽這邊就不一樣了。

具各方面的消息,大概做個估計,洛陽周遭的土地,有約八成都爲大小官員所佔。至於李從敏在西京展開的屯田,只是很小的一塊規模。

而由此牽扯出了一個問題,便是隱戶的問題,光有地可不行,他們得找人耕種,於是大量的無主農民,成爲了他們的莊客佃農,並且很可能是“被自願”的。

畢竟朝廷的政策在,只要登記籍簿,便可得到屬於自己的土地。但是,政策也是要人施行的,而施行的人,基本上都是這些佔田的官僚階級。

似乎,是個惡性循環。

各地流民,本該屬於朝廷所令,分配土地的自耕農,爲朝廷繳稅納糧的!封建時代,自耕農纔是朝廷財稅的來源的主力軍。

也就是這個年代,人口稀少,到處地廣人稀,在土地上基本沒有太大的矛盾。但是,洛陽的這等反常的兼併現象讓劉承祐異常心驚。他彷彿看到了,富者有彌望之田,貧者無卓錐之地的景象。

當然,全國各地,不至於都如此,洛陽自有其特殊性。但是,這樣的情況,如不壓制,一旦擴散開來,國家必然不穩。想得遠一些,只要天下恢復寧定,人口進入暴增階段,用不了幾十年,估計整個國家又要迅速地陷入土地矛盾那個怪圈中去。

第78章 召還二郎?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世宗篇49 皇帝遲暮,太子早薨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60章 狠狠敲打第2章 登聞鼓響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182章 尚敢北顧?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91章 欒城之戰(3)第21章 西巡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49章 欲收其精兵,先收其匠器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55章 拉開序幕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2082章 太宗篇29 蜀中起義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129章 叔父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425章 開寶十年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第68章 湖南亂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9章 明貶實升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80章 過鄴都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86章 戍卒之心第1775章 調整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99章 兩個人才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74章 萬歲呼聲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348章 老皇帝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35章 東歸第33章 西巡結束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323章 盛世之下的隱患仁宗篇1 正統時代第298章 事泄了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2章 父母兄弟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115章 康宗篇7 太后太妃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78章 火油彈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323章 鬥法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380章 投漢第40章 開拓之志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811章 歸來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51章 以鎰稱銖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18章 侯益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9章 公府密議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1707章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98章 秋獵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89章 威壓王帥第108章 井陘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1章 請教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