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

bookmark

自開年以來,劉暘與劉皇帝碰面的次數便很少,哪怕在元夕當日的乾元御宴上,交流也不多,究其原因,還是劉暘不想多刺激劉皇帝。

如今皇帝與太子之間的關係,只能用曖昧複雜來形容了,其間分寸,就是劉暘都有種難以把握的感覺,不得不謹慎行事。

再度踏入垂拱殿,劉暘心中難免帶着少許喟嘆,當見到皇父時,情緒便更加複雜了。至少從外表看來,劉皇帝的狀態並不佳,御案依舊高高在上,但卻幾乎全部籠罩在陰影中,讓人看不清面龐,又彷彿在隱藏傷口與破綻。

近前,則能明顯看到,老皇帝那一臉的疲倦,凌亂的花白鬍須,濃重的黑眼圈,裂縫一般的皺紋,整個已經徹底陷入一種遲暮的狀態中。

孤高的身影,讓劉暘心中不由涌現出少許唏噓。不過,迅速穩定心神,劉暘表現一如既往,平和地向劉皇帝行禮:“臣劉暘奉詔覲見!”

劉皇帝像個雕塑般坐在那兒,少頃,方纔有了動靜,衝劉暘擺手道:“平身!賜座!”

“謝陛下!”

“你病養得如何了?”劉暘落座,劉皇帝便問道。

劉暘此前是託病向劉皇帝告假的,近來也一直待在東宮,安心“養病”,當然,劉暘也確實需要休養,畢竟也是不惑之年的人了,不再年輕了。

而劉暘二三十歲間的作爲,幾乎是劉皇帝當年的翻版,勤懇勤政,略無懈怠,只是比起劉皇帝沒有因爲東奔西走落下一些病根,但身體總是不堪其負的。別的不提,就這月餘的休養,劉暘的氣色看起來要明顯好很多。

因此,劉暘回答得也很坦然:“多謝陛下關懷!經這段時間的靜養,臣身體已然好轉許多,精神倍增!”

“過去這些年,你辛苦了!”劉皇帝平靜地點了點頭,嘆道:“爲江山社稷,家國天下,要多保重你的身體!”

這話,實在是讓人劉暘大感意外,甚至有種不真實之感,上一次劉皇帝關心劉暘身體時,是十年前,還是二十年前?

但不管如何,但老皇帝說出這番關懷之語時,劉暘心中還是油然而生感動,畢竟太難得,趕忙道謝應付着。

不過,一點溫情彷彿只是錯覺,緊跟着,劉皇帝又冷幽幽地問道:“張遜、呂蒙正那些人,你以爲如何?”

對這個轉折,劉暘心裡明顯是有準備的,並不意外,稍作思忖,道:“以臣此前與二人共事經驗來看,二人甚是忠勉!”

“他們勾結那一干朝臣,打造聲勢,一起向朕逼宮,要求處置王繼恩,如此行徑,你又有何看法?”劉皇帝語氣冷冽,盯着劉暘道。

聞問,劉暘心下凜然,不敢大意,沉聲應道:“陛下言重了!以臣之見,他們還沒有這個膽量,只是有所謀求罷了!”

“所求者何?”劉皇帝聲音立刻拔高了幾分,陰惻惻地道:“一個王繼恩,值得他們如此結黨串連?聽聽京城那些流言吧,好個‘二十八賢臣’,你又如何看?”

劉暘頓了下,拱手道來:“小民庸賤,愚昧無知,只是謠傳,人云亦云罷了”

“確是人云亦云,那又是何人先開始散播的?誰在背後推波助瀾?”劉皇帝老眼中泛着兇光:“狗屁的‘二十八賢臣’,逆臣而已!他們若是君子賢臣,那朕是什麼?昏君?暴君?”

“陛下息怒!”見劉皇帝突然發作,劉暘立刻起身跪下,伏拜道。

俯視着劉暘雌伏在地的模樣,劉皇帝沉默少許,冷冰冰地問道:“聽你話裡話外,都有爲張、呂開脫之意,你覺得,張遜、呂蒙正等人不該死嗎?”

至此,劉暘的表情方纔真正凝重起來,依他的想法,當然是不能把那二十八人都殺了,本就罪不至死,貿然殺之,後患太大,影響太廣。

但是,面對此時的老皇帝,能直陳意見嗎?老皇帝究竟是什麼想法,當真想殺張、呂二十八臣?自己又當如何作答?

剎那間的功夫,劉暘腦子裡閃過無數念頭,同時,徐士廉適才在弘德殿的進言也彷彿重新響在耳邊,若依其言,順着老皇帝的心思回答,纔是最保險的。

然而,老皇帝當真動了殺心嗎?應該是的,那蔣穆已經是個很明確的信號了

見劉暘那猶豫不定表現,劉皇帝語氣中帶上了一些不耐煩的情緒,道:“朕這個問題,讓你很爲難嗎?”

經過這簡短的盤算,劉暘心中也定了計較,迎着劉皇帝那審視的目光,劉暘起身,鄭重道:“回陛下,張、呂等人,固有以直取忠之嫌,但依朝制,的確罪不該死!”

此言罷,劉皇帝表情明顯更加陰沉了,目光也更加犀利,甚至帶着些威脅的意味,直勾勾地盯着劉暘。如此情形下,劉暘自然也是壓力山大,老皇帝的目光讓他有種芒刺在背的感覺,但不敢有絲毫異動,只是竭力保持着鎮靜。

就彷彿是一種無聲的對峙,過了好一會兒,劉皇帝繃直的身體往下一塌,朝後靠在御座背面上,像是收起了獠牙一般,以一種平緩的語氣問道:“那王繼恩呢?”

感受到老皇帝語氣的變化,劉暘不由鬆了口氣,有種度過一道危險難關的感覺。面對新問題,稍一思索,即拱手道:“王繼恩盡忠陛下四十載,或有些許差錯疏漏,便要處置,也只當聽從陛下意旨,外臣無權干預!”

劉皇帝沒有表態,緊跟着又追問道:“皇城司呢?”

“天子豈能自廢耳目?”劉暘的回答更加乾脆了,簡潔有力地回答道。

劉皇帝老臉上的表情慢慢鬆弛了下來,看着御前的劉暘,悠悠然道:“你並非毫無認識,爲何仍要爲張、呂那一干人等說情?”

對此,劉暘思忖了下,方纔鎮定地答道:“張、呂畢竟是朝廷幹臣,呂蒙正更是陛下一手提拔至今,朝廷如今雖然人才濟濟,但如此級別的大臣,還是難得的,因此,臣心生不忍,斗膽爲之開言一二”

聽其解釋,劉皇帝好一會兒沒有作話,老眼中甚至露出少許迷茫之色,良久,方淡漠地說道:“對於這些恃寵生驕、居心叵測之臣,朕本是打算處以極刑的,不過,你既然求情,那便從輕發落吧!”

事實上,雖然怒火攻心,但劉皇帝腦子還沒被燒壞的,他心裡又何嘗不清楚若是直接將張、呂那二十八臣殺掉的嚴重後果。

然若不加懲戒,又何以震懾那些官僚大臣,另一方面,此前氣勢已經做足了,若是高舉輕放,也只會讓人覺得自己是外強中乾,讓那些官僚愈加輕視自己年老。

於是,經太子求情勸諫,劉皇帝再酌情開恩,免其一死,便成爲了一個平穩落地的辦法。當然,劉皇帝也有二手打算,倘若太子不求情,那殺也就殺了,他們要忠名賢名,就成全他們。

“將那一干人,悉數貶到西北任職!”劉皇帝做出最後的決定,但很快意識到不對,旋即改口,冷冰冰地道:“在朝中就敢如此肆無忌憚,串連生事,若到了地方,還將之放在一起,豈不再給其興風作浪之機會!分散安排,你來處置!”

劉皇帝那一副猜疑的表現,還是讓人喘不過氣來,但所幸命是保住了,劉暘也只能鄭重地應一聲:“是!”

“你歇了許久了,若身體無虞了,便回政事堂理政吧,免得時間久了,臣子說你這個太子懈怠!”劉皇帝又把注意力放到劉暘身上,平靜地看着他,悠悠道。

顯然,對太子的態度,劉皇帝已然恢復正常了,至於嘴上所言,只是找一個說得過去的藉口,讓父子都有臺階下。

離開垂拱殿,劉暘在高高的殿檐下仰望天空,竟也有種脫離牢籠的感覺,後背涼涼的,適才殿中,重重壓力之下,還是忍不住夾背生汗

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08章 後知後覺後怕第2章 分食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24章 相安爲上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760章 無聊的雍王第148章 養殘的顧慮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第1765章 三郡公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286章 宗室第206章 癥結難以解決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80章 京觀第79章 勢孤危世宗篇終 駕崩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176章 接風洗塵第11章 大典日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2章 父母兄弟第167章 請辭第68章 湖南亂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416章 面試第284章 影響第435章 完美的宰相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91章 作別西行第185章 賜宴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1章 柩前繼位第127章 西路奇兵第186章 嘴銜蜜糖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7章 不如意的二審結果第70章 未來宰相的安排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20章 屯務廢改第85章 善後爭議世宗篇35 安東事變第76章 太子還京第66章 兄弟之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40章 郭黨俊傑第126章 再度南征第10章 契丹亂政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84章 夏州降第58章 回師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15章 名單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世宗篇終 駕崩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107章 深思熟慮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38章 殿議第80章 進攻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67章 來自河陽的消息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152章 聽政3世宗篇24 老貴新貴,宗王大會第109章 在長安第32章 潞州震動第99章 御帳議戰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54章 病虎獠牙第115章 瀛州第241章 錦州陷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