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57章 粉飾一二

bookmark

沒多少時日便要立夏,時期雖未至,但劉皇帝彷彿已經體會到那煎熬的炎熱,甚至產生了一種畏懼的感覺。當即着人把少府劉規叫來,急哄哄地問:“離宮還有多久能建好?”

如今大漢還在建的離宮,指的當然是選址於信陽縣雞公山的避暑山莊,在劉皇帝下定決心修建後,早在去歲暮秋便開始正式開工了,如今,也差不多半年了。

少府及工部是如何辦事的,劉皇帝不管,進展如何也少有過問,但眼瞧着夏季降至,就不得不多幾分關心。

若說政治才幹,劉規纔是漢廷最優秀的宦官,平日裡在外邊,也頗爲傲慢。不過與大部分家奴一樣,在劉皇帝面前,都是謹小慎微,謙恭忠順,此時察覺到老皇帝那急切的語氣,就更加小心了,恭聲應道:“稟官家,依眼下進度,離宮要完工還需半載左右時間”

“還要這麼久!”聞言,劉皇帝立刻便惱了:“半年,虧你說得出口,你讓朕這個夏季怎麼過?”

劉規站不住了,跪下便叩頭請罪:“小的辦事不力,請官家責罰!”

俯視着劉規,老皇帝沉吟了下,面色恢復正常,問道:“爲何拖延這麼久?”

注意着老皇帝神情語氣的變化,劉規道:“這都是小的等考慮不周,大工一開,首先便花費了月餘時間擴寬整葺入山之路,以通行建築所用木石材料。鑑於山莊主閣設計過於宏偉,整體佈局又過於複雜,起建過程中出現了不少難關,需要時間克服。

另外,少府、工部雖抽調了上千各類工匠,但民夫勞力嚴重不足”

“周遭蔡、申、光、黃、安、隨,六州民丁供爾等調用,還會缺人?”劉皇帝語氣不善。

劉規趕忙解釋道:“官家此前曾有交待,離宮興建,民力征募,必須愛惜,不得濫用。去歲秋收,今年春苗,未免侵犯農時,因而有意剋制民夫徵募!”

“扯淡!”聽其解釋,劉皇帝當即給出這樣的評價:“且不提少府、工部了,就那些地方官,朕還不瞭解他們?在離宮這樣的工程上,役使民力,他們能夠謹守底線,愛護百姓?”

見劉皇帝毫不掩飾他的懷疑,劉規可有些心慌了,什麼叫“且不提少府”,這豈不意味着,在官家心目中少府也是有問題的。

“官家,小的何膽,敢於欺君?”顧不得其他了,劉規慌忙叩頭表態道:“只是官家教誨,常記心中,慎思篤行,不敢忘懷。小的也曾數次巡視工程,進展更是時時關注,完工之期,確實還需要一定時間,還請官家明鑑!”

聽其陳情,劉皇帝臉上沒有一點動容,只是以一種平淡的目光審視着他,良久,方漠然道:“你所言這些,朕暫且相信。工期之事,朕就不追究了,再給你充足時間,今年朕便將就於西京,但明年夏,必駕幸山莊!”

聞言,劉規頓時面色喜色,倘若如此,那事情就好辦了。不過,還不等他表示什麼,劉皇帝又冷冷地補了一句:“不過,你話也已放在這兒了,若是讓朕聽到有什麼不好的情況,那朕首先拿你是問!”

此話一出,劉規便感一股滔天壓力直襲而來,這樣的大工程,怎麼可能沒問題,且不提是否有貪污納賄、中飽私囊,就對民力之使用,怎麼可能沒有問題。

劉規對老皇帝還真就有所諱言,半年多的時間,雞公山離宮的工地上,已經死了好幾十人了,就更別提大小傷殘了,這畢竟是在半山修建離宮,難度、危險程度遠超平地。

不過,話已放出去了,含淚咬牙也得實現,否則就是有死亡危險的欺君之罪。雖然心懸巨石,但劉規面上還是那副沉穩自信的模樣,慨然拜道:“請官家放心,小的擇日前往信陽長駐,親自監督離宮建造!”

只可惜,這番誠懇敬業的決心並沒有感動到劉皇帝,只聽得他斥責道:“你去信陽,那少府諸事誰來料理?一個離宮,需要朕的少府監親自去監工?孰輕孰重,你拎不清?”

雖然是被斥責,但劉規聽了,心中卻反而鬆了口氣,小小的責罵之中,流露的是官家對自己的信重。念頭一轉,劉規也迅速表態道:“是!小的定然加強關注,務使離宮順利建成!”

劉規退下後,老皇帝待在殿中眉頭緊鎖,陷入了深深的思索。對很多事情,老皇帝實則並不糊塗,心中是有個數的,只是,鑑於一些不足爲人語的原因,需要難得糊塗。

就拿雞公山避暑離宮的建造來說,劉皇帝豈能不清楚其難度,對其中可能出現的各種問題又豈能沒點逼數。在這帝制時代,在當前建築科技水平下,想要搞出個“一清二白”的完美工程,無異於癡人說夢。

而今日召見劉規,進行這番問對,實則也是一種警告,或者說提醒:拋開事實不談,離宮之修建,你得給朕搞得漂漂亮亮的,表面功夫得做主。

顯然,劉皇帝對離宮修建中的“勞民傷財”是有意識的,只不過,享受是他,顧全面子也是他,想要兩者兼顧,就需要粉飾太平,而這一點,劉規顯然是能做好的。

想來,以其聰明,應當會明白朕的意思吧沉吟幾許,劉皇帝心中這般想。

未己,內侍行首胡德來報,太子求見。照例宣見,劉暘神色從容,面帶微笑,衝劉皇帝彙報道:“文淵抵京了!”

“哦?”果然,劉皇帝興致大漲,面部線條都柔和了些:“人在哪裡?”

“收到消息時,尚在驛館,臣命文渙出城,代爲相迎!”劉暘道。

“這個安排不錯!”劉皇帝笑眯眯的,說道:“文渙雖然不錯,但不似文淵,既是皇孫之長,又從小在邊鄙鍛鍊,歷經考驗。文渙雖有安西一行的磨礪,成長不小,但遠遠不夠,該向文淵多學一學,晚輩之間,也當有更多交流”

“陛下所言甚是,臣也是這般交待的!”劉暘輕聲附和着老皇帝。

劉皇帝來了興頭,雙眼略顯迷離,微微感慨着:“皇孫之中,莫過於文淵與文海了,文淵來京了,也不知文海在雲南如何了?”

聞言,劉暘拱手道:“文海在雲南,從當地募集山民,組建了一支義勇,正在剿匪練兵。據樞密院報,文海此前上了一道奏章,請求帶兵入蕃,協助平叛!”

老皇帝眉頭頓時皺起,注意力也被轉移了:“劉晞那裡如今是什麼情況,亂事何時能平息?”

劉暘平靜地稟道:“自尹繼倫率兵西進之後,邏些的局勢便穩固住了。依三弟之見,西部二王叛亂,聲勢雖大,實爲疥癬之疾,相反,邏些、雅隆二地,方是吐蕃精華之地,需要穩固,只要二地服從,那整個吐蕃都能穩固。

據三弟籌謀,打算藉此次叛亂,對吐蕃諸勢力進行一次整體的甄別與清理,打擊諸王勢力,進一步擴大朝廷對諸部影響控制。

三弟已經代表朝廷新設了十幾名土司,效果不錯,同時,請求朝廷,調動僧侶,以佛教入蕃傳道

眼下,最大的問題,還是駐蕃大軍逾萬,道路崎嶇,後勤難繼,氣候不適,傷病頗多,需要朝廷提供更多支持!”

聽劉暘這番彙報,劉皇帝那雙渾濁的老眼都多了幾分亮彩,看着始終一臉平和之態的劉暘,輕聲問道:“你是什麼意見?”

劉暘顯然早有計較,道:“三弟有大氣魄、大韜略,欲歸治吐蕃,長久消除高原之患,自當全力支持,助其完成這項功業!”

“好!”劉皇帝態度,也很明確。

注意到老皇帝那表情,劉暘心中暗道:“果然!”

當然,劉暘也是與大臣們做個討論的,吐蕃之事,拖延久了,同樣是一件糜耗錢糧軍民的事情。但是,對朝廷的影響,顯然是更小的,正常情況下,只需西南諸道發力。

與西征的耗費相比,就沒有可比性,一筆筆賬算下來,事有可爲當然,不得不說的是,老皇帝的意見很重要!

第80章 一意孤行第117章 潑冷水第1805章 度日如年,駙馬張璟第130章 陳橋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481章 行宮第474章 補漏匠第6章 進士樓第153章 楊業戍代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6章 “座談會”第107章 殿試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77章 小賢王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63章 高麗想伸手了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2052章 回京第103章 賊首狠決,官軍待發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432章 今非昔比第157章 劉老四第119章 回京第82章 殺俘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世宗篇25 宗藩新約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174章 帝崩第57章 父子雙相位,一門兩國公第34章 驚陶谷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10章 如此處置第513章 最後的旅途12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347章 割韭菜第48章 接納迴歸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109章 大相國寺第66章 朕要親征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56章 腹心之談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379章 蕭思溫第95章 大洗牌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27章 延州事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403章 抓起來!278章 軍務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290章 定要讓漢旗揚於上京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51章 林邑國第59章 睡王上位第183章 小城寡民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63章 武德奏事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067章 太宗篇14 向左向右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61章 晉陽來人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149章 降表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33章 有人想腐蝕孫將軍第99章 又窮了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53章 兵制改革第211章 惶恐的李崇矩第117章 潑冷水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20章 結不結黨不重要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170章 河東改制第315章 趙匡義有個大膽的念頭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41章 高麗國王第91章 今日開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