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

bookmark

“天道不言,而品物亨、歲功成者,何謂也?”垂拱殿內,老皇帝突然掉起了書袋。【無錯章節小說閱讀,google搜尋】

侍候在側的劉文濟聽了,立刻接道:“四時之吏,五行之佐,宣其氣矣。”

老皇帝又道:“聖人不言,而百姓親、萬邦寧者,何謂也?”

劉文濟:“三公論道,六卿分職、張其教矣。”

見劉文濟熟稔的應對,劉皇帝老臉上露出了一抹笑容,略帶好奇道:“你學過這篇文章?”

“這是王鄯州王使君早年所作《待漏院記》,徐師傅前不久纔講授過,孫兒因此記得清楚!”劉文濟乖巧地答道。

王使君指的自然是王禹偁了,把“西征大政”捅了個支離破碎,本人卻安然無恙,已經到隴西上任,作爲“罷西征制”的具體執行改革官員之一。

徐師傅,則是集賢殿大學士徐鉉。徐鉉是與徐士廉一道被赦回京的,並且回到京師,便成了老皇帝的座上賓。作爲一個南臣、降臣,又在豐州邊塞牧羊、教學了近二十年,徐鉉見識可謂廣博,集南北之萃,是天下聞名的文壇大家。

至少,多了二十載塞北風雪的磨礪,褪去了江南水土賦予他的浪漫與理想,徐鉉在文學上的成就,要大大超過“前世”了,從他這些年的作品也能看出,越發關注現實,關心疾苦。

而有了當年的教訓,徐鉉也不像王禹偁等人那般鋒芒畢露地去推銷自己的政策理念,但獨善其身是做得很到位的。

而比起當初那種清高孤傲的表現,回京後的徐鉉,整個人氣質都發生了巨大改變,至少變得接地氣了些。再兼這本就是個學富五車的大才士,劉皇帝也終於原諒了他當年“憂懷故國”的罪過。

不過,高官重權是給不了的,年紀也大了,最終賜集賢殿大學士銜,算是高高供起。而更爲重要的,是另外一項差事,文華殿侍講,排名前幾的那種,負責皇子龍孫的文化教育。

老皇帝總是這樣,恨一個人可以將之挫骨揚灰,欣賞一個人的時候,也是推心置腹。

而此時,聽劉文濟說,徐鉉竟然在講王禹偁的作品,老皇帝多少還是有些意外的。放在二三十年前,類似這樣的政論是不大可能出現在徐鉉講稿上的。

目光落在劉文濟身上,這個孫子,從來給他一種踏實的感覺。心中有感,張口便問道:“你知道王禹偁這篇《待漏院記》,主旨是什麼?”

聞問,劉文濟想了想,方纔道:“王使君在強調宰相職權之重,陛下欲垂拱而治使天下安、萬事寧,需親賢遠奸去庸,同時勉勵宰相,勤政篤行,思賢憂民”

“這些是徐鉉教給你們的?”劉皇帝問。

劉文濟老實地點頭:“大抵如此。”

微微一笑,劉皇帝意有所指地道:“難道,天下大治,全憑宰相之功,皇帝只需垂拱束手,任其作爲?”

對此,劉文濟稍訝,思索幾許,方迎着老皇帝探索的目光,恭謹地道來:“孫兒以爲,江山社稷、四時陰陽,固然需要宰相輔弼,但不能僅僅依靠宰相個人品行與操守,垂拱而治,並非束手不治,皇帝陛下需要對宰相時時監督與鞭策”

聽到這麼一番論述,老皇帝再度露出些慈祥的笑容,悠悠然道:“這話是誰教你的?”

劉文濟似乎有些羞赧,低着頭,輕聲應道:“是孫兒一點淺陋之見,如有不妥,還望陛下恕罪”

看着這個依舊面帶青澀的孫兒,驀然回首,劉皇帝恍然發覺,劉文濟似乎從小到大都是這般的低調謙遜,沉穩平和,比起意氣風發的劉文渙,劉文濟總是顯得慢條斯理、溫吞如水的。

而這份淡定從容,讓老皇帝突然想到了劉暘,需知太子在年少時,似乎也是以遲緩、鎮靜著稱的,只是,這十多年劉暘在政治上展現出的決策力,讓人有些淡忘了過去的記憶。

這是,當這父子二人的身影在腦海中重合到一起時,老皇帝看向劉文濟的目光自然難免多了些內涵。劉文濟彷彿也察覺到了祖父目光的變化,而這也似乎是祖父第一次以這樣的眼神注視自己,有些侷促地把頭埋低了

沉默了好一會兒,殿中傳出老皇帝低沉的笑聲:“文濟,你也很不錯!今後把頭擡起來,不要老是低着。”

“是!”老皇帝發話,劉文濟自然不敢怠慢,緩緩擡首。

然而,頭擡起來,但眼瞼卻依舊垂下,不知在觀察鼻樑還是在看鞋尖,這副表現,也讓老皇帝感慨良多。

正欲再說些鼓勵的話,胡德走了進來,隔着幾步遠,躬身拜道:“稟官家,惠妃娘娘求見!”

與嵒脫不同,同爲近侍宦官、內侍行首,胡德除了在正式場合,平日裡是很少能夠貼身侍候。

聽其稟告,劉皇帝有些意外,嘴裡呢喃了句,便吩咐道:“宣!”

未幾,小符惠妃走了進來,也是近六旬的人了,早已滄桑,莫談韶華,若非那華麗的宮裙、精細的裝扮以及與生俱來的貴氣,恐怕與尋常老嫗也不會有太大的差別。

若說老皇帝與符惠妃之間有多麼深厚的感情,又有多少美好的回憶,那多少顯得有些矯揉造作。二者的結合,說到底,還是政治聯姻,以及早年劉皇帝膨脹的色慾。

不過,一直以來,對於符惠妃劉皇帝多多少少還是有些寵愛的,平日間也多有寬容。

惠妃至,劉文濟起身恭恭敬敬地行禮,劉皇帝雖然仍坐着,但姿勢看起來端正了許多。

“文濟也在呀!”看着劉文濟,惠妃面上也露出點慈和的笑容,不過眼神卻顯得奇怪。

劉文濟也是快十六歲的人了,察言觀色上也有些靈性,注意到其眼神,識趣地朝帝妃一禮,緩緩退去。

待其離去,劉皇帝則淡定地看着惠妃,示意她坐下,隨口問道:“怎麼有閒暇到我這裡來?”

“官家不宣召,還不允許我主動前來覲見?”惠妃還是過去的作風,言語間帶着點婦人的怨艾。

見狀,劉皇帝也不惱,道:“既然來了,稍後就陪朕用午膳吧!”

眼神中有意動,但惠妃依舊語氣不善地說道:“難道我來就是爲了一頓飯食?”

劉皇帝的耐心很少這般充足,見其狀,輕笑道:“那去春蘭殿?”

感受到劉皇帝的調侃,惠妃卻搖搖頭,表情變得少有的嚴肅,沉吟少許,方纔說道:“聽說文淵已然回安東去了?”

在老皇帝這裡討不到便宜,就更別提從朝廷了,挫敗之後,劉文淵反倒清醒了,沒有在洛陽久待,在接收了劉煦在洛陽的“遺產”後,也就啓程回安東了,走得也乾脆,沒有絲毫拖泥帶水。

不過,終究是青年意氣,臨走前在告別宴會上,還說了一句:朝廷不給,那便靠自己!

此時,聽惠妃提起,劉皇帝不免好奇,她怎麼關心起劉文淵來了。審視着她,劉皇帝頷首道:“他是安東王,豈能久離封國,事情做完了,自當返回”

惠妃聞言,感慨着說道:“文淵作爲官家長孫,如今已是一國國王了!”

停頓了下,又悠悠嘆道:“就連文海、文渙都封侯開府了”

到這兒,劉皇帝隱隱聽出些味來了,看着惠妃,道:“你有什麼想法,且直言吧,勿需這般兜圈子!”

見狀,眼瞼微垂,惠妃以一種提醒的語氣道:“官家,劉晅已經二十二歲了,至今無一爵銜加身,徒以皇子之名顯於人前,實在是有些難看。”

聽她這麼說,劉皇帝老眼稍微眯了下,道:“怎麼,皇子之尊,還委屈他了?”

注意着劉皇帝的反應,惠妃趕忙道:“只是長成之皇子,多有名爵。劉晅業已成婚,但府邸牌匾上都不知書何門頭,連開門迎客都不方便,實在有失天家顏面”

“天家顏面!”劉皇帝呢喃一句,而後說道:“要爵位,劉晅怎麼不自己來?還需讓你這個母親到朕面前請求?”

“官家威嚴深重,他就算敢來,又豈有膽量提出請求?”惠妃昂着腦袋答道。

聽其言,劉皇帝當即冷冷道:“朕當初賜了封國,是你們沒有把握機會,自己放棄。朕也說過,任何選擇都有相應的代價,如今跑到朕面前訴苦,晚了!”

劉皇帝這般說,一下子便刺激到惠妃了,就像個點燃的炮仗一般,大聲道:“我知道官家心中有氣,但當初阻止劉晅分封是我的意思,是我捨不得他,並非他不敢去。官家若是耿耿於懷,想要責罰,儘管衝我來,不要遷怒劉晅,耽誤了他的前途!”

看她這副振振有詞的模樣,劉皇帝語氣卻依舊冷淡:“在你眼裡,朕是那種打擊報復的人嗎?還是針對自己兒子?”

惠妃顯然有些上頭,直接指出:“留在京中,未就封國者,又豈止劉晅一人?劉暉、劉曖、劉昭他們,封爵的封爵,授官的授官,劉曖甚至入駐政事堂,同爲皇子,官家難道就沒有厚此薄彼嗎?”

“放肆!”劉皇帝終於惱了。

第336章 怪圈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14章 三月爲期第156章 河東風雲(3)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1714章 百姓苦第42章 嶺南在望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89章 談話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90章 關右節度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455章 見聞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240章 南口大戰9第23章 由鄭州站發往洛陽站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50章 打他一仗第95章 效果已顯第74章 萬歲呼聲第1751章 結束了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58章 善後第284章 虛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300章 他們在金山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21章 大朝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205章 既往不咎第180章 博弈第43章 劉皇帝訓子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94章 唐粵問題第74章 燥熱的遼帝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76章 視察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38章 任其紛擾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2084章 太宗篇31 報紙 成都之圍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78章 南北併發第4章 坤明殿-崇政殿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106章 倒趙第172章 川蜀定製,鍾謨彙報第134章 東路軍第20章 屯務廢改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328章 默認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76章 大才蒙塵第106章 敲打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91章 漢遼山陽之戰第192章 遼帝南狩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5章 春闈第311章 舊識第28章 皇子戍邊第40章 荒唐太子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6章 “座談會”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47章 戰略所向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260章 論婿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99章 出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