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1章 癲狂?

bookmark

乘興而來,敗興而歸,惠妃非但沒有爲兒子求得一個“公正”對待,反而受到劉皇帝一頓狠狠的斥責,最終哭哭啼啼、委委屈屈地回去了。有一說一,惠妃一些過激的言論,也確實觸怒到了老皇帝。

殿內的氣氛彷彿爲烏雲所籠罩,老皇帝獨處御案,面色陰沉,胸膛有着明顯起伏。見狀,胡德躬下腰,小心地喚了聲:“官家……”

老皇帝卻沒搭理他,眉頭緊蹙,嘴上喃喃自語:“厚此薄彼嗎?”

自然是有的,老皇帝又不是個機器,又不是一道程序,他也有感情,也會因個人好惡去掉,做出一些有失偏頗的行爲。

年紀越大,則越像一個人,一個“純粹”的人,皇帝本就是以自我爲中心的,老皇帝則進化到一種極度“自私”的狀態,觸了他的黴頭,就是親生兒子,該教訓時也不會有絲毫手軟。

惠妃描述的那些,也並非杜撰,甚至沒有多少誇張,至少他們母子是有種羞於見人,引爲“皇族之恥”的感覺。

十六個皇子,除尚幼的十六子劉曜之外,其他人都不失王公之爵,獨獨劉晅連婚都成了,卻還是“白身”一個,嚴格意義上說,連那座居住的府邸,在建造等級與使用規制上,都有逾制之嫌,劉皇帝根本沒給他開府之權,包括府內那些內侍宮娥的使用,都沒資格。

這樣的待遇,可說是跌破底標的,就是外臣看了都不禁搖頭,覺得老皇帝做法太過。而究其原因,不過是當初在分封事宜上惠妃母子的對抗,在老皇帝看來,那就是忤逆,讓他大失顏面。

甚至可以說,這就是一種報復,老皇帝必須得從其他方面找補回來,就像小孩子賭氣一般,你不從我意,讓我心氣難順,那你也別想好過……至於爲何針對劉晅,那也只能怪他們母子當初跳得最歡,正適合拿來當典型。

而此時老皇帝的羞惱,一部分來源於惠妃的言語衝撞,但更多的,是當初那種心理狀態下的回憶被勾起了,回過頭來,直面“當初”時,劉皇帝便有些惱羞成怒。

無法想象,也不能理解,他劉某人怎會變成這樣?捫心自問,如此器量,如此做法,他還是那個蓋世雄主、千古一帝?他作爲帝王的胸襟與氣度都丟到哪裡去了?

他這個皇帝,竟然開始如小人唧唧,與婦人較長短,做到這等地步,一世英明也算淪喪了。

當然,這等剖析,也就老皇帝自己能想想了,但把自己的內心真實挖掘得越深,就越羞臊,也越痛苦,甚至感到恐慌。

驀然回首,當褪去皇帝這層尊貴身份的光環,他竟然只是個“凡人”,甚至只是一個“小人”。恐怕誰也想不到,高深莫測的劉皇帝,竟也有了陷入嚴重自我懷疑的時候。

伴隨着紛亂的思緒,劉皇帝一張老臉幾乎扭曲到一起,顯得格外猙獰,看得一旁的胡德心驚肉跳,連口頭上的關懷都不敢表示了。

良久,老皇帝方纔平靜下來,平靜到有些僵硬、麻木,緩緩起身,拄着竹杖,佝着老腰,往寢殿而去。

沒一會兒,從裡邊傳來一陣激烈的動靜,砰砰直響,胡德不敢有絲毫怠慢,招呼着兩名內侍便往裡察看。

動靜自然是劉皇帝搞出來,裡邊,讓人目瞪口呆的是,老皇帝正在“發瘋”,舉着那根竹杖,對一張大銅鏡又敲又打,霹靂乓啷的。

只是,不論老皇帝怎麼敲擊,除了產生一些噪音以及在鏡面上留下些印痕,再也不能傷及分毫了。如今大漢的制鏡工藝可是經過改良的,冶煉用料配方經過調整,比起前代的銅鏡要牢固耐用得多。

而給皇室使用的鏡子,除了美觀奢華之外,質地更是良好的。於是,老皇帝那“笨拙”的破壞,與銅鏡的“耐受”,便形成對比了,場面多少有些滑稽。

但胡德等人對此,可一點都笑不出來,只有深深的惶恐,平日裡深層的老皇帝已然夠嚇人了,如此暴躁失態,那豈不更是擦着便死?

許久,不知是老皇帝發泄完了,還是氣力耗盡了,動作逐漸慢了下來,丟掉竹杖,扶着那鏡框喘息不已。

到此時,胡德方纔敢湊上前去,戰戰兢兢地勸道:“還請官家息怒!”

劉皇帝已然坐在了地上,毫無形象可言,擡頭瞥了胡德一眼,淡淡道:“扶朕起來坐下!”

“是!”胡德聞言是大鬆一口氣,應了聲,趕忙上前,小心翼翼地將之扶到邊上的軟榻。

緩緩坐下,劉皇帝駝着背,撐着雙膝,情緒平復幾許,偏過腦袋看着那面大銅鏡,嘴裡喃喃道:“朕已經連一面鏡子都對付不了了”

念及此,劉皇帝兩眼瞪得老大,血絲繃得明顯,指着鏡子顫聲道:“把此鏡給朕砸了,換了琉璃鏡的!”

見老皇帝那駭人的模樣,胡德不敢有絲毫怠慢,當即安排人把銅鏡搬出去。當初,因爲琉璃鏡把自己照得太清楚,一怒之下,讓人砸了,改換銅鏡。如今,兜了一圈子,又要換回來。嗯,方便老皇帝發泄破壞。

當然,真正的原因或許在於,當初的琉璃鏡照出的,只是老皇帝那張衰老而難看的面容,而如今老皇帝看到的,卻是他那顆自私而醜陋的內心……

胡德自然無從得知老皇帝的心裡變化,他眼睛尖,注意到被丟在地上竹杖,經劉皇帝那麼一番暴力動作,已然損壞了,上鑲之金銀、珍珠、瑪瑙也碎了一地

“官家,此杖是否也處置了?讓少府另打造一根?”胡德小聲請示道。

“拿過來!”

將竹杖拾起,劉皇帝接過,輕輕地撫摸着損裂的杖身,老眼中露出一抹“心疼”之色,輕聲道:“拿去,讓人修復好!”

“是!”

“你們都退下吧”

把人趕出去,沉默幾許,劉皇帝突然擡手,狠狠地抽了自己倆耳光,那是真用力,打得啪啪作響,老臉都紅了。

此時此刻,劉皇帝竟有些恨自己,當然,恨的是他的行爲,在他看來,他適才的“發狂”,只是一種無能狂怒的表現,越是暴躁,越顯心虛,越顯無能。

然而,若是什麼也不做,一鬱氣憋在胸中,又讓他難受至極,那是種幾乎窒息的感覺。越是如此,就越想發泄,動作越大,又越讓他憤恨、厭惡

老皇帝的心理狀態,已然有些撕裂了,甚至有點扭曲,直面自己內心,深度地剖析自己,實在是一件大恐怖的事情

思緒混亂,劉皇帝忽然擡頭,佈滿血絲的雙眼中,迸露一抹駭人的殺氣,今日之事,傳將出去,還不知內外臣子會如何猜想?

胡德幾人,可把他適才的表現盡收眼底,要不要處置了?

第106章 東京朝堂的反應第182章 邢州有變第190章 榮寵無過於高氏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42章 一心求財王巡檢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00章 城戰第213章 雨雪冰霖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31章 邊公在任第357章 國滅第56章 是非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96章 戰略之議第12章 如此安慰第194章 減稅難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150章 聽政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326章 劉皇帝的態度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461章 過重的恩典第2127章 世宗篇2 唯一結論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49章 求援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55章 拉開序幕第59章 元臣多鄙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310章 政治新星第60章 “暴斃”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77章 吏職變動第103章 強勢、陰謀第7章 恩賞問題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51章 聽政2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8章 下獄第125章 冬至宴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378章 遼國近況第187章 大漢的軍事官僚地主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1717章 郭威終於走了第193章 楊邠案(1)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714章 百姓苦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71章 北齊鎮第31章 議治湖湘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96章 天花板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320章 蠻瑤歸服第344章 打個賭第114章 耶律阮稱帝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20章 折家第151章 聽政2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55章 山上山下第32章 天子上門第71章 北齊鎮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48章 再去一臣,繼任人選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18章 進兵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07章 殿試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0章 韓通與向訓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51章 如今的大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