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7章 孝敬皇后

bookmark

劉暘一行很快就半途變道,收到消息後轉向瑤華殿,去世的自然不是劉皇帝。

若是老皇帝突然駕崩,自然是天崩地裂,但宮廷內部的氛圍絕不會這樣,劉暘以及公卿大臣們必然是秘不發喪,在第一時間掌控皇城,接管政權,甚至讓整個洛陽都進入臨時戒備狀態,待一切處置完畢,局面穩定了,方纔宣佈喪訊,敲響喪龍鍾。

對於裡頭的門道,劉暘等人自然是心知肚明的,只不過,當喪龍鍾突然響起之時,政事堂間這幹人等的反應也的確值得玩味。

很多時候,下意識的反應,往往是最真實的,所幸當時沒有外人,否則讓老皇帝知道了,又不知要作何感想,發何癔症了。

時間尚早,方辰時兩刻左右,老皇帝已然先行趕到瑤華殿,大概是感受到了殿中壓抑而悲傷的氣氛,外邊又開始狂風大作了,雨聲也漸大。

寢室內,高貴妃就那麼靜靜躺在榻間,沒有了平日的剛烈與急切,此時顯得平靜極了。那張面龐早就不復年輕時的魅力多姿,但在老皇帝眼裡,卻是那樣的熟悉與親切。

怎麼就突然沒了呢?人昨日都還好好的,還少有地同自己吃了頓晚膳,前幾日還中氣十足地就劉晞父子在西南“受苦”之事與自己爭辯一番,怎麼一夜過去,便陰陽兩隔了?

此時的劉皇帝,昏花的老眼有些迷濛,更有幾分茫然,腦子裡一片混沌,來不及悲傷難過,也談不上什麼蕭瑟淒涼,只是有些疑惑罷了……

貴妃具體什麼時候去的,不得而知,只是清晨爲侍者發現之時,人已經涼了。當然,瑤華殿的內侍宮娥們,不至於如此業餘懈怠,只是最近貴妃睡眠不好,甚至幾宿地徹底難眠,昨夜伴駕回來後,難得地睡得安穩,宮人們體諒貴妃,也畏懼貴妃,自然不敢打擾,於是乎,人去了都不知……

內宮外臣不得擅入,政事堂那幹人等最終到達瑤華殿的只有劉暘與劉曖二人,趕到之時,見着的正是一干戰戰兢兢的宮人。不待通報求見,老皇帝已然走了出來,步伐異常緩慢,一張滄桑的老臉上,看不見絲毫生氣,着實駭人得很。

劉暘與劉曖趕忙見禮,不過老皇帝卻沒搭理他們,而上偏頭看向垂着腦的胡德:“昨夜伺候貴妃的人呢?”

胡德哪敢怠慢,趕忙道:“四人都拘在廡下,官家是否要查問?”

“問什麼?”劉皇帝冷冷地反問了句,旋即淡淡地吩咐道:“全部處死!”

“是!”胡德回答地不帶絲毫猶豫,並且迅速出殿去安排了。此時此刻,他心裡除了希望這那四名賤婢地腦袋能讓老皇帝息怒之外,別無他念。

至於同情心什麼的,在這宮廷之內屬實是一件奢侈的東西,在這樣的局面下,能夠保全自身,都是一件幸事了。

就是素來以“仁慈寬厚”著稱的太子,也沒說些什麼,一張臉除了嚴肅之外沒有其他表情。那四名宮人的下場是註定了的,就是劉暘也覺得該死,主人都死透了,才發現異狀,想想若是老皇帝駕崩了,也是這般,那中間能浪費多少時間,引起多少不可測的變化

“你們來做甚?”老皇帝這才把注意放到劉暘兄弟身上。

聞問,劉暘依舊保持着一個謹慎的姿態,答道:“近日來,京畿雨水不斷,河水暴漲,臣慮有水患之憂,正與諸公商討防洪備災事宜,忽聞鐘響,特來問安”

劉暘地回答略顯囉嗦,不過,此時腦子本就有些遲鈍的老皇帝倒也沒想太多,只是下意識地頷首道:“你們有心了,貴妃侍候了朕四十多年,突然一去,朕這心裡實在不是滋味”

“陛下節哀!”見老皇帝終於露出了點傷感之色,劉暘順勢溫言勸慰道。

老皇帝搖了搖頭,突然趔趄了一下,劉暘兄弟見狀,眼疾手快地上前攙住,一左一右把劉皇帝架到一邊的椅子坐下,劉曖更是有些焦急地叫喚:“太醫!傳太醫!”

“不用了!”老皇帝眉頭緊皺,似乎在惱火自己的不中用,傷神地按了按額頭,擡眼衝劉暘道:“朕無事!此處你們也幫不上忙,回廣政殿去吧,國事重要,地黃淮兩岸萬千百姓的生命財產安危更重要”

“這”對此,太子顯得很猶豫,一副不大放心的模樣,沉吟少許,方嚴肅地朝劉曖交待道:“八弟,你就在此照料着,有什麼事,派人到廣政殿通知我!”

“是!”劉曖鄭重地應道。

再度朝老皇帝一拜,恭敬禮數做到極致,得到眼神反饋之後,劉暘方纔緩緩退去。

宮廷之內從來是沒有秘密的,何況喪龍鍾敲響之時,整個皇城周遭都聽得到。很快,宮裡宮外的大漢權貴們都得到消息,緊接着,一個個貴婦們都代表府上趕到瑤華殿,顯然,探聽消息情況是她們最主要的目的。

當然,也有真心實意的,比如老皇帝與高貴妃所生的高德公主劉蒹(開寶十三年改封),她在收到消息後,便有些神魂大喪,急匆匆地往瑤華殿趕。

老皇帝這輩子,一共就七個公主,老五淮陽公主劉萱當年因駙馬案殉情自殺之外,其他都已成婚生子。

最受老皇帝疼愛的,毫無疑問是大公主劉葭,至於二公主劉蒹,從小就和她孃的剛強不同,走的是溫婉路線,不急不躁,不爭不搶,一向讓人省心,從來沒鬧什麼幺蛾子。

就連成婚也是聽從老皇帝的安排,19歲就嫁給了已故英國公柴榮之子柴宗訓。柴宗訓雖然沒能繼承柴榮的衣鉢,也不像幾個兄長那般走仕途,至今也只在秘書監掛了個秘書郎的閒職,一副閒雲野鶴的逍遙的性情,與劉蒹倒也相和諧,成婚近二十年,安安穩穩,琴瑟和鳴,頗令人羨慕,也是京城權貴中的“模範家庭”。

與劉蒹一起趕到瑤華殿的還有兩個男一女,兩個少年正是青春年華,少女十歲左右的玲瓏模樣,正是劉蒹親生的三個兒女,柴熙寧、柴熙讓、柴熙瑾。

比之更早的,是柴宗訓,他少有地在秘書監當值,來得也慌張,一身袍服溼了一半,額頭也是溼漉漉的,不知是雨水,還是汗水

確認了貴妃的死訊,夫妻倆是哀慟不已,劉蒹甚至哭至昏厥,高貴妃就那麼一雙兒女,雖然更關心劉晞的政治前途,但對劉蒹也從來沒有虧待,母女倆的感情也是真摯的。

至於柴熙寧、柴熙讓、柴熙瑾三兄妹,也都跪在寢室外,嚎啕大哭,提前嚎起喪來

見着這一家子的動情表現,老皇帝麻木的眼神中終於出現了少許波瀾,甚至涌現出一些難得的淚瀅,連擦數次,方纔擦乾。

貴妃的喪禮,自然是高規格的,儀制上僅次於符皇后,畢竟,高貴妃在漢宮、在老皇帝心中的地位,都不能算低,在朝還有高氏家族這樣一個外戚。

當然,這些年,高家因爲子孫平庸的緣故,有所衰落,甚至被趙家趕超,但作爲一個老牌的權貴家族,其底蘊是永遠無法小覷的。

同時,老皇帝還追封高貴妃爲孝敬皇后老皇帝知道,貴妃生前就希望得到一個皇后的尊號,但不管是爲了朝局穩定還是江山傳承,都不能。

不過,生前弗許,死後追封,也算老皇帝最後的心意了

第224章 摧枯拉朽第424章 年命不永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96章 楊邠案(4)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18章 蒲陰第68章 湖南亂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49章 花裡胡哨不管用第118章 考慮結束戰爭第1747章 出點意外很正常吧第2111章 康宗篇3 率賓事件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452章 皇孫第2112章 康宗篇4 安樂皇帝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388章 考制利弊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448章 劉皇帝:朕不需要佳麗三千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無題第72章 磁州賊第373章 被逼無奈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34章 史卿,朕還有重任相托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6章 態度迥異第52章 幽燕變故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7章 西京風波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308章 新貴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16章 先安排着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85章 異心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190章 治不好了第245章 出兵伐蜀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199章 出宮第134章 煎熬的宰相第120章 北伐進行時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280章 回京之前第80章 一意孤行,而蹈死地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5章 王樸走了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84章 不對勁!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329章 遊市第6章 相形見絀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47章 誘其北上第1769章 影響力第83章 東京反應,王峻密奏第163章 索然無味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57章 上京叛亂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371章 殺,不殺?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754章 雄才難制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17章 機會第117章 趙匡義也慌了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37章 七九不和第2章 皇帝不好做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69章 “鐵桿”盟友先掉鏈子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7章 貴戚解權第2052章 回京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61章 趙二爲官第140章 大獲全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