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

bookmark

初春是一個不能大意的時節,尤其對於體弱的老年人來說,倒逼的春寒襲來,輕則侵肌刺骨,重則致人死命也不誇張。

修業坊,壽國公府,孤竹園。書房內,正是暖事生香,嫋嫋薰煙,伴着蒸騰熱汽,籠罩在空氣中。

壽國公是個好色之人,這一點朝廷中幾乎人所共知,不需其他證明,只看他那四十多個兒女便知道了。

即便早已年逾花甲,也不乏漁色狎妓之舉,這一大清早的,老國公就已然被幾名紅粉骷髏包圍着

室內確實是溫暖,李少遊哪怕只着單衣,也無絲毫不適,腰間一條錦帶隨意地繫着,露出大片的胸脯,當然,枯瘦見骨頭。

身邊伺候着四名侍女,當然重點不在她們忙活着什麼,而在於那隱約大膽的穿着,顯然正是這種朦朧感,纔對男人具備致命的誘惑力,老男人也是一般。

不得不說,在世祖皇帝駕崩的半年裡,壽國公還是很剋制自己慾望的,長時間不沾女色,即便下葬之後,也是如此,一直到開春之後,方纔允許自己包裹進溫柔鄉中。

不過此時,比起那些樣貌漂亮、身材婀娜的美人侍女,李少遊更感興趣的,還是登基大典上宣讀的那份詔書,趴在軟榻上,把着謄寫的冊頁,看得聚精會神的。

李少遊相信,這些日子下來,洛陽城中只怕有不少人都在仔細研究這份詔制,意圖從那些信息背後,看到新皇的治國理念,看看能否窺破未來大漢朝局走向,又或者有無逢迎獻媚的突破點

比起熙熙攘攘、爲名爲利的庸碌之人,作爲帝國上層權貴的中心人物,李少遊的見識可就要高遠多了,獲取信息的渠道與數量也要多得多。

而研究出的結果,讓李少遊很滿意,因爲少了很多此前宮裡朝外透出來的風:新皇要改制革新。這事此前可也傳得是沸沸揚揚的,說陛下要對先帝執政晚期的諸多時弊進行改除匡正,說得是有鼻子有眼的。

對於李少遊這樣的先皇老臣而言,這自然是不可接受的,他當然不是全然擁護世祖皇帝的一切政策、決策,但若劉暘要在登基之初,便要急於改革,就太傷他們這些老臣之心了。同時,既不利於朝廷的和諧穩定,也很可能侵害到他們這些開寶老臣的利益,後者當然是最爲關鍵的。

所幸,皇帝懸崖勒馬了,傳言沒有成爲現實。通篇研讀下來,重點在於追懷總結世祖皇帝取得的偉大功績與成就,而對於自己執政理念的闡述,則粗淺簡單地提到寬刑簡政、與民休息等詞,同時明確地提出對世祖大政方針延續鞏固的態度。

至於具體事務,除了封賞老臣以及那涉及到自政事堂宰相以下幾十名朝廷重臣的職權變動外,便是今歲科舉延期至秋季舉辦,並且增加錄用人數之事。

整體評價下來,新皇還是穩吶!雖然不知道具體是什麼情況導致劉暘改變了原本的傾向,但這種穩重,纔是深得如李少遊這等老臣之心。

當然,以李少遊的聰明,多少能猜測一二,大抵是那些大臣前段時間的表現讓劉暘感受到了壓力,如此也好,皇帝實在不該受到那些外臣影響蠱惑.

在李少遊一邊享受着侍女那溫柔小手在身上游走,一邊誇讚着王旦好文采時,一名氣度從容、舉止嚴謹的中年走了進來,對室內旖旎的氣氛似無所感,目不斜視,只看了李少遊一眼,快步上前,拜道:“父親!”

李少遊長成的兒子,總共有二十八人,其中半數都待在壽國公府中啃老,面前此人則是其七子李宗愷,目前主持着公府事宜。

李宗愷乃是李少遊最疼愛的兒子,曾一度想過立其爲嗣,當年向世祖皇帝提出這個請求,除了迂迴進諫支持太子之外,也未必不是發乎真心。

不過,兒女雖多,李少遊卻也沒有過於憂慮,他向來理智,也活得通透。對於後事也早已安排好,長子李宗瑞繼承名爵,七子李宗愷繼承家事,其他兒女,各得一份財產、土地,想要從軍、出仕,也給予基本的支持,剩下的就只能靠他們自己了。

李少遊可從來沒想過要一碗水端平,因爲他知道端不平,他可不是世祖皇帝,有足夠的家底給皇子們分封,就是這樣,還鬧出一大堆不滿。

至於李家的子孫,若是不滿,大可退出李家,斷絕關係,銷燬族譜,這是李少遊曾親口說過的,這種一致的態度與做法,反而效果不錯。在李氏子孫眼裡,老頭子狠起心來,是真六親不認的。

房間內,將詔文放下,隨意地問李宗愷道:“何事?”

“陛下過府,前來探視父親!”李宗愷沉聲道。 聞言,李少遊立刻排開侍女,坐了起來,問道:“人呢?”

“已在府門!”

“你率各房子弟去迎!”李少遊當即吩咐道,然後又起身,赤着腳,三兩步跑到廳簾後的牀榻上躺下,衝幾名侍女吼道:“給老夫蓋好被子,收拾收拾,趕緊退下!”

一通的手忙腳亂,所幸侍女們還算麻利,收拾好一會兒後,方纔聽到自屋外走廊間傳來的嘈雜聲。聞聲,李少遊頓時屏氣凝神,眼神顯示專注,而後漸漸渙散,整個人的氣勢也弱了下來,努力讓自己像個病人。

嗯,壽國公已經染病多時了,過去兩個多月,除了在登基大典上露過一面之外,基本都待在公府之內,深居簡出。

此番聖駕前來,自然是爲了看望老臣,當然,劉暘應該不是世祖皇帝那顆煞星

只有李宗愷得幸陪着劉暘入內,其他人包括隨駕內侍、衛士都候在門前。在見到那身明黃色時,李少遊頓時睜大雙眼,掙扎着要起身,嘴裡則有氣無力地道:“陛下駕幸,老臣有失遠迎,還乞恕罪!”

見狀,劉暘立刻快兩步上前,輕輕地按住李少遊,輕聲撫慰道:“壽公身子不爽,就不要遵此俗禮了!”

“禮不可廢!”李少遊還要掙扎。

劉暘則嚴肅地看着他:“壽公既是功臣,又是長輩,實不需如此,就榻上對話吧!”

“多謝陛下!”見劉暘堅持,李少遊這才“勉”爲答應。

這個時候,李宗愷搬來一張凳子,請皇帝落座,劉暘提袍便坐下,掃視了屋中情況一眼,方纔問道:“壽公身體如何了?”

李少遊咳嗽了幾聲,道:“多謝陛下關懷!只是此病來得甚急,老臣又不喜用藥,更不信那些庸醫,只能臥榻休養了!”

“這可不行!”聽李少遊這麼說,劉暘表情頓時一板:“諱疾忌醫要不得!否則,不管傷了身體,壞了性命,那可是朝廷莫大的損失,朕可不允許!”

李少遊幽幽嘆道:“人老多疾,難以避免。不瞞陛下,有時老臣寧肯就這麼死了,也不願飽受這病痛折磨!”

聽李少遊這麼說,玩味之色在眼神中一閃而過,劉暘輕笑道:“壽公若不信醫師,今日便由朕來替你把把脈,診斷一二如何?”

李少遊微訝:“陛下也通杏林之術?”

“朕會的東西,恐怕要超過許多人想象!”劉暘笑道,緊跟着表情變得肅重,手也探出作診脈狀:“壽公請伸手吧!”

聞言,李少遊與劉暘對視了一會兒,嘴皮子抽動了一下,將還沾染着些脂粉氣的右手伸出,不過一雙老眼卻恢復了清明,默默地觀察着劉暘,心中則思考着皇帝此次駕幸真正的用意。

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72章 磁州賊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8章 巡視第95章 效果已顯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2085章 太宗篇32 血肉澆築王權第5章 春闈第343章 逐漸窒息的局面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49章 南國風起第461章 癲狂?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52章 對峙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444章 揣測者第124章 輕取揚州第393章第471章 勞民傷財第113章 西使歸來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15章 荊南來使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356章 磨礪與考驗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68章 婚宴第346章 天子的“憐憫”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428章 用心第78章 三百與十萬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20章 室韋女真戰爭第62章 緊鑼密鼓第61章 北使南歸第23章 夜宴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59章 不知死第178章 頭腦清醒的乾祐帝第49章 安東都督府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416章 面試第14章 大論第65章 選擇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429章 向南!第159章 政事堂中的平衡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62章 出遊攜新婦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764章 禁轎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481章 行宮第1749章 調教契丹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41章 雌威第152章 聽政3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46章 驕將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83章 佛陀入世,亦在治下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417章 輕狂第133章 西征!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185章 趙礪案第276章 玉如意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13章 相敬如賓第1762章 契丹政變世宗篇47 封禪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42章 夜宿坤明殿第97章 再臨六合第196章 橐駝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