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1章 太宗篇18 轉移陣地

劉暘這個皇帝還是很勤政的,比太子時期還要努力,宵衣旰食,從每天起牀時間就可以看出來,朝廷中也有不少文臣交口稱讚,說陛下有世祖當年之風,並寫詞作賦記敘讚譽此事。

因爲思慮過重的原因,劉暘今日比起平時還要早,寅時未過,便已離榻,眼屎還未擦乾淨,便聽聞洛陽府尹宋白宮門待詔的消息。

劉暘當時便聯想到許多東西,宣召,然而親耳親到宋白彙報完昨夜洛陽府衙發生的熱鬧,仍舊不免震怒。若非情緒管理到位,恐怕當場就罵出來了。

這個劉曄,究竟是腦子進了水,還是豬油蒙了心,怎生如此混賬,以千金之身入獄,絲毫不顧皇室儀制與天家體面,就是老九劉曙也沒有如此不知輕重.

劉曄此舉,究竟是在施壓洛陽府,還是在施壓朝廷,抑或是在打他這個皇兄的臉?一點微末小事,鬧騰到如此地步,竟是何居心,是要讓他這個新皇難堪?

無數夾雜着怒氣與猜疑的念頭在劉暘腦海中盤旋形成,但最終還是生生壓抑住了這衝動的情緒,良久,擡起那張略顯僵硬的面龐,盯着緊張不已的宋白,冷淡地問道:“你們就任他胡鬧?”

“回陛下,臣已是極力攔阻勸說,但涼國公不聽,臣,也實在無能爲力啊”宋白語氣哀嘆。

“無能爲力?”劉暘哂笑兩聲:“你可曾想過,朕這十三弟,爲何要拉下臉面,到你洛陽府獄一行?”

皇帝的笑聲雖然很收斂,但於宋白而言,可就有些恐怖了,按捺住心頭憂懼,顫聲道:“只因判官寇準,不加請示,自作主張,帶差役以殺人罪,將涼公衛隊長周隼緝拿!”

“也就是說,這是寇準的問題?”劉暘道。

宋白脫口而出:“若寇準事先請示,臣定然阻止寇準任意妄爲!”

“混賬!”劉暘終是罵了出來。

宋白聞言,則趁機彈劾:“陛下,這寇準行事,從來跋扈難制,自專其是,其風不可長,其行不可原,臣請——”

“朕說的是你!”劉暘聲音立時拔高几個調,打斷宋白:“那周隼殺人,可是事實?寇準拿他問案,有何疑議?”

聽到這話,宋白方知,自己似乎會錯了意,然心中卻難免疑慮,難道陛下竟然認同寇準的做法?這如何可能!

不過,面對皇帝如此訓斥,便是心生疑竇,宋白的身體還是本能地跪伏在地,拜道:“臣有罪!”

見其狀,劉暘怒聲道:“其他事暫且不提,朕且問你!你洛陽府,有無資格羈押天家子弟?你洛陽府,要僭越宗正寺之職權?”

宋白如何不知其中問題所在,被皇帝當場點出,也徹底慌了神,急切地解釋着:“陛下明鑑,臣萬萬不敢啊!只是事起突然,涼公以勢壓人,臣又應對不及.”

“聽你話音,此事前後,問題、責任,皆不在你,而在他人?”劉暘不禁譏誚道。

聽到這諷刺,宋白有些尷尬,雖然心中真是這般想,覺得牽連到自己屬無妄之災,但面上還是作一副汗顏之狀,拜道:“臣不敢推諉己過,失職失察,難辭其咎!臣昏聵無能,懇請陛下降責!”

“你當然無能!”這大概是劉暘登基以來第一次如此不留情面地呵斥大臣:“前不能約束下屬,後不能遏制事態,朕要你這個洛陽府尹何用?擺設?”

面對皇帝的斥罵,宋白臉色是羞臊不已,他怎麼也是一方儒賢,今日遭此責難,也是顏面掃盡了。也不辯駁,宋白悶頭再拜:“臣昏妄糊塗,德不配位,敢請黜免本職!”

宋白語氣,多少有些委屈,然聽其所請,劉暘不無嘲弄地道:“這纔是你今晨來見朕的主要原因吧!將麻煩推給朕?事前無知,事中無爲,事後無能,朝廷上若都是你這般毫無擔當、敷衍塞責之臣,這天下還清明得了?”

“臣汗顏無地,羞愧萬分,請陛下降罪,絕無怨言!”被皇帝如此羞辱嘲諷,宋白可憐的自尊心倍受種創,老臉漲得通紅。如果說此前的請罪還有些惺惺作態的話,那此刻則發乎真心了,今日殿中君臣問對傳出去,他也再無顏面高居廟堂,與羣賢爲伍了。

俯視着宋白,見他這幅可憐兮兮的模樣,劉暘又不禁喟然一嘆,終是放過了他,拂手道:“罷了,你先退下,回洛陽府待詔吧.” “罪臣告退!”

當初是誰將此人放到洛陽府尹位置上來的?等人退下之後,劉暘心中不禁作想,似乎是先帝挑的人。對先帝的眼光,劉暘一向是信任,乃至崇拜的,然而,如今看來,再英明也有走眼之時。

顯然,經此一事,劉暘對宋白是異常不滿。同時也不禁想起前任府尹宋準,同是姓宋,這爲官辦差的差距怎麼如此之遠。

不過,相比起宋白,更讓劉暘爲難的,顯然還是惹出此次麻煩的劉曄。此事當然是由劉曄引發的了,若非其行不矩,又怎會給人找到利用攻訐的機會,否則寇準膽子再大,也不敢行此等事!

或許是因爲劉曄之事,劉暘取消了當日的小朝會,甚至連正常的問政都取消了。但與此同時,他又先後召見了趙王劉昉、尚書令呂端、皇城使王約以及還沒正式上任的吏部尚書慕容德豐等大臣。

不管起因如何,過程如何,結果就是,“涼國公下獄”之事成爲了事實,而此事在大漢朝野之間的影響,用軒然大波來形容是沒有任何問題了,也迅速轉移了很大一部分朝臣的注意力,使其成爲“封國之議”之外中樞的又一焦點事件。

而兩件事都牽扯到諸侯王,天然地被人聯繫到一起,也凸顯出一點,當下朝廷中樞的事務重心就是諸王封國之事。

一大波原本對“封國成本”磨刀霍霍的臣僚,都在事發後調轉矛頭,把注意力轉向劉曄這邊。這是一件很嚴肅的事情,一定程度上,甚至比封國更容易也更適合拿來做文章。

因爲前者,有世祖皇帝的“祖制”在,不論怎麼使勁,怎麼詰難,都很難在短時間內動搖得了,最終的結果也可能只是爭取到一些皮毛的調整。

後者則完全不一樣的,影響更加深重,因爲涉及到一個極其敏感的政治問題,那就是皇室天然擁有的“司法豁免權”。

皇室、宗室犯罪,世祖皇帝在這方面法律的規定是有些模糊甚至可以說粗糙的,簡單到就一條規定,宗室犯罪,交宗正寺論處,而宗正寺如何處置,卻又另成一套體系。這對朝廷的司法權威,顯然是一種傷害,“王子犯法,與庶民同罪”這等政治正確式的理念,在實際的法條上卻是完全拋棄的。

如此兩套辦法,久而久之,是必然會產生衝突的,這與宮廷內部那一套獨立的體系還不一樣,宮規畢竟具備侷限性,範圍有限,規矩卻更細緻。

但宗室問題,卻是直接涉及到政治法制,其犯的任何事,侵害的都是大漢正常的行政、司法秩序。過去,衝突還不那麼明顯。

一是有世祖皇帝的壓制,誰敢犯事,也是下狠手的,不只是拿鞭子抽,拿板子打,還能裡圈禁至死,雖然對龍子龍孫地沒有那麼嚴苛也就是了;

二則是早年皇室成員還不算太多,影響的範圍也有限,然而等到世祖皇帝后期之時,整個宗室成員已經是大爆發了,僅天家就是一大家子,而將來也只會越來越多,而宗正寺的管理,能否真正覆蓋到所有皇族,能否嚴格執法,其法條又是否該更清晰明確一些.

帶着類似的思慮,轉移陣地的臣僚們,開始就此展開,踊躍發言進言了,一副爲國盡慮、爲皇室盡忠的樣子。

事實上,就是皇帝劉暘自己,也有所考量,對皇宗的管理,的確要有所收束,不能任其氾濫,否則敗壞的是皇室的聲望,威脅的是帝國的統治。

然而,大臣們的積極諫言,又讓劉暘不得不懷疑,他如此踊躍的機心究竟何在?是不是想要剝奪一部分皇室成員在司法上的特權,以此來限制皇權?如果是這樣,那絕對不允許。

但是,皇室管理條例也必需進行一定的改革,對此,劉暘還真陷入了一定的矛盾之中。不過有一說一,劉曄之事,倒也算一個整改的契機,劉暘比較堅定的主意是,絕不能讓那些朝臣牽着鼻子走.

相比於廟堂之上那些複雜、隱晦的權衡與角力,洛陽百姓就是興致勃勃地吃“劉曄下獄”這個大瓜了。身爲沒有多少反抗能力的被統治者,在面對權貴之時,往往只有卑微仰望的份兒,但反抗權威的“心理”,卻幾乎是本能。

當有權貴失落,最興奮的,也都是黔首屁民,便是自己無法勃發,倘有人站出來質疑、挑戰權威,也能成爲他們心目中的“英雄”。寇準在此事中,就成爲了這樣一個角色,承擔起某一部分屁民“反抗權威”的寄望。

關於此事的謠言在民間有很多版本,寇準是絕對主角,而其中傳得最誇張的一版是這樣的:寇判官不懼權貴,秉公執法,帶人強闖涼國公府,將殺人罪犯周隼捉拿歸案,其後,涼國公爲寇判官鐵面無私、浩然正氣所懾,憂思難安之下,主動到洛陽府投案

似這樣的消息,傳到洛陽府獄中時,怡然自得的劉曄差點沒原地爆炸!這究竟得是怎樣的愚民蠢貨,才能相信這種傳言,偏偏就有人信了,還不少,深信……

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9章 武夫第510章 最後的旅途9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67章 請辭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85章 安心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章 封禪的餘韻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95章 王、韓遭貶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115章 冬月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19章 賭博式北伐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316章 不裝了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87章 紛紛上表第137章 趙普的黑材料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251章 此冬二三事第2135章 世宗篇10 三年端拱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章 祥瑞遍地,改革方向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426章 仍在進步的太子第191章 北巡結束第337章 特權第492章 事發第488章 真實第23章 老臣凋零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38章 破寨第255章 雍王犒軍第295章 難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138章 破寨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343章 宦官少府第141章 崇政殿聽政3第312章 中宮虛懸,趙普索權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99章 溫情脈脈第137章 後宮那點事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308章 新貴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66章 遼軍西進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73章 蕭思溫跑了第357章 中秋御宴第1675章 血戰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51章 凋零第256章 打仗打的還是後勤第65章 選擇第40章 開拓之志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2章 稱帝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156章 亡國之君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36章 盡伏東北第232章 西域形勢一片大好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