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075章 太宗篇22 盛世盛典

爆竹聲聲在洛陽城內處處作響,漫天的煙火在夜空中綻放,璀璨的花火映照下,是京邑之中的繁盛夜景。

去年由於國喪的原因,又在禁娛期,中秋節慶基本停罷,對此,士民人心中就算談不上怨氣,多少有些遺憾,中秋畢竟是大漢帝國五大節,也是大漢士民百姓一年終少有能放鬆的日子,很受歡迎,官方民間都很重視。

(元夕、嘉慶、端午、中秋、冬至,爲大漢五大佳節,君臣共慶,舉國同歡)

去歲有多遺憾,今秋就有些喜悅,再加上這是新皇登基後第一個中秋佳節,因此共賞明月度金秋乃是朝野間的共識,就是一再提倡節儉、打擊鋪張的皇帝劉暘也鬆了口,同意進行中秋慶典,並且決定在乾元殿舉行一場御宴。

再加上,今科制舉也在中秋之前完成考試、閱卷、錄取,又添一份喜慶,劉暘還決定於乾元殿上欽點狀元。

宮牆之間,被燈光映得透亮的乾元殿,有如一座水晶宮,漆黑的夜色也難以掩蓋其閃耀的光芒。比起市井間的喧囂,這裡同樣熱鬧,只不過多了幾分森嚴宮規的約束,在座的也都是大漢的權貴階層,最次也是帝國精英,都是高素質羣體,遵從禮法、循規蹈矩也是最基本的行爲認知。

盛大是其表,莊重是其禮,幾百人的樂師團合奏宮廷雅樂,熟練地演奏着一場盛世長歌。這樣的氛圍,讓所有人都不免陶醉其中,每個人的臉上也都帶着喜悅而不失禮節的笑容。

便是高居龍牀的劉暘也不免深受感染,這樣的光景在開寶時代並不少見,只不過看風景的位置換了,他成爲了那張至高權座上的獨行者。劉暘試着去體會世祖皇帝在位時是何感受,但最終都是失敗,他完全無法做到皇考的從容睥睨。

“宣新科進士入殿覲見!”伴着內侍鄭元堪稱渾厚的宣號聲落,整個乾元殿間氣氛陡轉,所有賓客停杯放著,目光齊刷刷地投向殿門方向。

在權貴們或好奇、或玩味、或審視的目光下,205名新科進士,由內侍引導着,小心翼翼,畢恭畢敬步入乾元殿,踏上這座大漢最巍峨雄壯、富麗堂皇的宮殿地面。

由於時期上的特殊性,雍熙元年這一科參考的考生數量突破了4500人,可說是開國以來最多的一次。

同時,也是各科錄取人數最多的一次,經過嚴格審議、覈准流程,報請劉暘批准之後,擬錄進士共205人。

其中進士科自然是大頭,計88人,明經18人,明法32人,史科15人,農科20人,醫科12人,算科12人、工科8人。

比起往年的取錄名額,提升了差不多五成,而從各科的錄取人數來看,明法的地位在科舉上已然鞏固,重要性僅次於進士科,明經、史科則有自己的基本盤,出人意料的是農、醫、算、工這四大專科科目,所錄人數,同樣打破了歷史。

在開寶時代足足三十年的政治薰陶下,已經有很多讀書人在學習、考舉上選擇農、醫、算、工四科,畢竟競爭壓力要相對小一些,左右都是籍以登科入仕的門檻。

不過,這個情況如今也發生變化了,因爲聰明人實在太多了,持相同想法的人也太多了,導致的結果就是,如今連四大工科也成了千軍萬馬過獨木橋的情況,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當然,這種局面下,最有價值的東西不在每一科錄取劉多少工科進士,而是這種風潮背後,在大漢社會上,在讀書人羣體中,形成的新的治學之道、修身之理、爲政之法。

雖然很多人的初衷,還是爲了當官,爲了有所作爲而採取的逢迎辦法,但形成規模之後,也幾乎促進了一場思想變革。比如已經登陸洛陽的湘江學派,也算是這種思潮下的產物。

這大概是世祖皇帝給大漢子民留下的一樁不那麼顯耀的功德,他曾一度把務實之風注入骨子裡了,甚至有過猶不及的情況,出現了許多隻務實而不修德的官僚,至今爲人所詬病。

當然,隨着開寶時代的遠去,世祖皇帝的壓制力逐漸消失,一些反者,包括看不慣這種風潮的人,開始擡頭了,直接抨擊世祖之政他們不敢,但拐彎抹角、含沙射影,他們拿手得很。

本次秋舉,就被盯上了,會考籌備階段,就不斷有官員提出,當壓縮農、醫、算、工四科的錄取人數,甚至該取消。

理由也很簡單,因爲開寶時代有不少貪官污吏都是這四科出身的人(雖然其他出身的人更多),同時四科之中,充斥着大量投機取巧、不修德行之人,這樣的人是“小人”,只會敗壞大漢優良正氣之風,不適合爲官,更不適合教育管理士民百姓

提出這些意見的,當然都是些傳統儒道士,但根本原因還在於,四大專科實則是從他們碗裡搶食,壓縮着他們的生存空間。

事實上,到雍熙元年的今天,那些堅持傳統、維護舊禮的老儒生、衛道士們,只在明經科有競爭力了,就這還得進行一些與時俱進的改變,就是史科,也不完全由他們把持。湘江學入京後,首先批的就是這一部分人……

而對他們在科舉改制上的主張,皇帝劉暘的態度明確而堅決,幾乎沒有絲毫猶豫地予以否決。

劉暘只提了兩點,其一敢違《祖訓》乎?要知道,關於科考上的規定,尤其是取材辦法與取材思想,是被世祖皇帝納入到祖制宗法中的,如今大漢科考場上場外呈現的風貌,都在他制定的祖制中找到解釋,今秋制舉只是繼續延續其制罷了。

其二,官員務於實而短德行,那就從這方面進行勸改,對官員之教育鞭策,本也是朝廷吏治的一部分。

至於官員犯了罪,不管是貪墨徇私也好,還是其他罪行也罷,自有大漢法制約束,有監察管理,從科舉上動心思,就是南轅北轍,還背祖壞制,愚人之舉。

乾元殿修得的確大氣,用在宏偉、震撼的辭藻都難形容概其十一,至少就當下,在滿殿賓客、侍者、衛士的情況下,一下子引進兩百多名進士,依舊綽綽有餘。

士子們依照次序魚貫進殿,個個表情肅重,動作一板一眼,規矩是他們魚躍龍門後的第一堂課,學得也十分到位。

或許與很多人想象中的不同,那種年輕英俊的書生才子,在新科進士中幾乎沒有,如要尋找,或許得到京畿市井間的說書雜談中去聽了。

大漢的開科取士,一直都面臨着一個“老齡化”的趨勢,殿上這一科,也大概是歷屆以來“最老”的一科了,以三十歲以上爲主,四十歲以上次之。

尤其是醫、農、工這三門需要足夠經驗的科目,更不乏鬚髮花白者,面露溝壑、皮膚粗糙者就更失風采。郎中登科,農夫中第,工匠爲官,調侃的就是這三門,即便事實上,三科進士,同樣是修習聖人之道,其中學富五車者未必弱於那些博學鴻儒。

而本科,年紀最輕者,竟然是一名來自江南道蘇州的士子,丁謂,時年二十八。

見到鄭重下拜的進士們,劉暘都決定不用“年輕俊傑”來誇獎他們了。而放眼望去,殿堂之中,對這屆的進士,不是少人都面露玩味,也有微帶調侃之色的,當然,還有三館、翰林院的一些老學究們,表情更是精彩.

新科進士們,在這大殿上,當然不敢東張西望,但對異樣的氣氛多少能夠察覺一二,有些權貴的目光是不假收斂的,一個個“瑟瑟發抖”,只能強撐着。

二十名內侍分爲兩波,一遞碗,一倒酒,整齊而從容地,給兩百多名新科進士倒上酒。

其後,劉暘方端起酒杯,環視一圈,朗聲道:“衆卿舉杯,與朕一道,敬本科進士們!”

“陛下請!”

“謝陛下!”

兩撥人,兩道聲音,都齊整而震撼,殿中的迴響,更是不斷衝擊在所有人的心靈,這樣的氛圍中,每個人都本能地致以敬畏。

飲罷停杯,侍者斟酒,一切都是那麼秩序井然,一陣窸窸窣窣的響動後,大殿之中再度安靜了下來。

劉暘俯視着滿臉敬畏的進士們,開口點名了,首先叫道:“邊定!”

“臣在!”一名中年從容出列,拜於陛下。

劉暘審視了他一眼,含笑道:“你父邊公乃是乾祐功勳,國之棟樑,今日得中,也算相得益彰,只盼你自律自礪,不墮先父英名!”

“是!臣定當秉承先父之志,竭忠報國,矢志不渝!”面對皇帝的溫言勉勵,邊定顯得很激動,當即毒誓道。

邊定乃是乾祐老臣邊歸讜之子,邊歸讜是老來得子,而距其離世也快三十年過去了。對個人與家族而言,三十年的時間,足以發生滄海桑田般的變化,而在過去的三十來年間,邊家有些家道中落的意思。

而邊定從少時起,立志重振家業,多年苦讀,又在地方爲吏近十年,如今考上進士不算什麼,但被皇帝親口點到,還提及早已被人遺忘的老父,如何能不感激振奮,畢竟邊家振興有望了

“丁謂!”劉暘又喚道。

很快隊伍中,站出一名頗具“姿儀”的青年,言語中也抑制不住興奮:“臣在!”

劉暘掃了丁謂一眼,不得不說,這副賣相,初見之下,還真不那麼讓人心喜。不過,面上劉暘卻淡淡然的:“你是本科士子中年齡最小的,文章卻是最爲膽大的!朕且問你,你一個生長於蘇州的南方士子,何以對西北邊務如此瞭解,說得頭頭是道?”

面對天子詢問,丁謂極力地按捺住心頭的激動,肅聲應道:“稟陛下,臣弱冠之時,曾與三五好友偕行,遊歷西北道州,遍訪地理人情,收穫很大,記憶猶新,因而斗膽妄言邊事!”

此次進士科的策略、實務,都有邊事的題目,劉暘顯然是看過丁謂文章的,因有此問。

“遊學之旅不容易吧!”劉暘問道。

“稟陛下,非但不容易,還幾經危險,幾乎丟了性命”

“數千裡的遊學經歷,很是難得!”劉暘點頭道:“日後若是做了官,但願也能沉下心來,爲國謀忠,爲民謀益!”

“是!臣謹記陛下教誨!”丁謂趕忙應道。

“孫何?”擡眼,劉暘又喚到一人。

就在丁謂身旁,一名風度儒雅的中年站了出來,舉止更加從容:“臣在!”

劉暘道:“這一屆有不少天賦異稟者,少具英才。聽說你十歲便能識音韻,十五歲寫文章便能引經據典?”

聞問,孫何顯得很謙虛:“陛下謬讚,臣不敢當。寫文章,臣猶待學習,至於經世達務,則有如蒙童.”

聞其言,劉暘笑了笑,沒有表示什麼。沉吟少許,緩緩起身,步至御座前,嚴肅地道:“在場2二百又五名進士,都是朝廷精心挑選出的人才,你們將來,是定然要爲官、育民、治政、執法、理財乃至從軍的,朕對你們只有一句忠告,學以致用,爲國爲民,不要辜負中第前吃的苦”

“謹遵陛下教誨!”衆人齊聲拜道。

劉暘再回寶座,瞥了鄭元一眼,輕聲道:“宣詔吧!”

很快,今科一甲的名單正式公佈了,探花邊定,榜眼丁謂,狀元孫何!

並且,這一屆的人才,還真是不少,除這三人外,另有錢若水、俞獻可、洪湛、曾會、周儀等。

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2102章 太宗篇49 魔都的誕生第192章 再得兩子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92章 兩京並重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185章 趙礪案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98章 溫柔鄉第326章 再用老將第133章 卑微的武德使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2052章 回京第26章 潘美守城第240章 家宴第105章 善後安排第336章 橐相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474章 補漏匠第56章 是非第172章 政事堂的宰相們第1726章 民何以安?第68章 婚宴第358章 劉家的天下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319章 大將早逝第40章 開拓之志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367章 還是穩着來第349章 邊情第2077章 太宗篇24 反彈開始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29章 請纓第455章 鞠躬盡瘁趙相公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73章 西北隱患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2192章 仁宗篇9 南風壓倒北風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55章 拉開序幕第404章 清清白白李國舅第2114章 康宗篇6 倒呂風波第1806章 燕燕,幫我參謀一二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3章 考校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351章 南粵,危!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133章 捷報第107章 練將如礪劍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126章 世宗篇1 誰繼大統第201章 正面交鋒第7章 風波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97章 擴*整頓第38章 濮州案(1)第95章 掘地求生第21章 禍從口出第270章 立場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77章 嚇人第13章 考校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336章 這仗怎麼輸?第90章 關右節度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464章 難產的封禪第508章 最後的旅途7第148章 教誨第125章 邢州事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43章 事畢第1章 乾祐滅佛世宗篇28 朝暉之城,老年白龍第121章 招降納叛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487章 “驚喜”第161章 蜀人填湘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802章 屁股要坐穩,態度要端正第292章 北伐的尾聲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