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島史話·奇葩

bookmark

在過去的幾年間,安南國的朝局一直保持着“一廷一府”的格局,廷是的大王廷,府是公主府。

這是一種矛盾而又平衡的局面,一方面劉繼丹不可能真正被架空,這畢竟是一個二十多年的且名正言順的安南王,同時,不管是王黨還是以劉瑛爲核心的政治聯盟,又都不會允許,再出現一個劉娥,讓劉瑛干政已經是一種極大的妥協了......

另一方面,劉繼丹對劉瑛這個妹妹,既疼愛,又倚重,還有一絲畏懼,雖然在王權被幹涉事宜上有種本能的抗拒與反感,但讓他將這種反感化爲實質的行動,又很困難。

於是,就出現了這種堪稱封國奇葩之最的政治格局,矛盾對立,卻又穩定可靠。當然,也就是安南那特殊的歷史背景,以及劉繼丹與劉瑛這對兄妹同樣奇葩的關係,才能長久地維持着。

數年下來,兩人乃至兩股派系之間,也漸漸摸索出了一種平衡的相處關係,當然,也必定伴隨着層出不窮的政治鬥爭,安南朝局也格外複雜。

在世宗駕崩的喪報傳至交趾後,震動之餘,劉瑛決定親自北上,就遭遇了親信臣僚們的勸阻。認爲此舉風險太大,當然危險不在帝國,而在交趾,要知道,太后劉娥攝政安南二十年間,可從來沒放鬆過對安南朝廷的掌控,也從沒遠離過交趾,就是爲了防止禍起蕭牆。

當然,劉瑛做出親自上京奔喪的決定,也有她的考慮,意圖邀名取利,通過北上之行撈取政治資本,若是能再從帝國朝廷尋求到支持,那她在安南的地位就更牢固了。

作爲與帝國直接接壤的封國,同時也是唯一一個由道治分封而來的王國,安南朝廷比起其他封國,受到帝國的影響實則更大,聯繫也更深......

雖則固執己見,但心腹們的勸說也還是起到了作用,思量之後,北上之前,劉瑛專門找到王兄劉繼丹,進行了一番交心之談,也可以看作是警告。

劉瑛與劉繼丹那一番談話,被準確地記錄了下來,後被安南史家引爲“奇談”。劉瑛主要向劉繼丹表明了三層意思:

第一,她北上,是作爲安南特使,爲大行皇帝祭喪送葬,事關宗藩關係,性質嚴肅,影響重大,不容有失;

第二,她此去,乃爲安南王室與交趾朝廷利益奔走,拳拳公心,望兄長體察支持,不要爲人所間;

第三,她自知,離開之後,必定有居心叵測之奸佞,不甘寂寞,挑撥離間,王兄耳根既軟,心且不定,若最終爲人所惑,做出親痛仇快之決定,只需遣人通知一聲,她會主動流浪江湖,絕不再出現給王兄添堵。

劉瑛盡顯得強勢潑辣本色,卻實實在在把劉繼丹給震懾住了。而面對妹妹真切乃至激切交心告白,深受感動的劉繼丹也滿口保證,讓王妹放心北上。

而劉繼丹與劉瑛的這次交流,之所以引爲“奇談”,就因爲,這兄妹倆,允諾時發自肺腑,動情不已,結果卻沒一個信守承諾......

在劉瑛北上三個月後,安南朝廷那些“王黨”還是沒能坐住,一場政治反擊不由劉繼丹意志地爆發了,並且這一回,他們還找到了一個舉足輕重的領袖人物,時年十七的王太子劉維敬。

趁安平公主不在,藉着劉維敬的名義,王黨從朝廷層面,發起了對公主黨的打壓,一個個公主黨大臣,或貶、或囚,甚至有被殺的。就連“二駙馬”趙從贄,也被趕到安平縣,監禁起來......

在這個過程中,安南王劉繼丹做起了泥菩薩,他實在爲難,畢竟發動的是他的太子與擁護他的大臣,不便拂衆之意。同時,他也認爲,對王妹劉瑛而言,留在京畿,也未嘗不是一個好歸宿。

於是,在嚴令不許傷害公主家人的同時,劉繼丹又派使者北上,攜帶一封由他手書的信交給劉瑛。在信中,劉繼丹以一種無奈甚至委屈的語氣,解釋了一下交趾發生的事情經過,並慚愧地表示,可以將公主府的家人、奴僕以及財貨,都送回大漢,問劉瑛意見。

在大漢,劉瑛並沒有收到那封信,因爲早早收到交趾劇變的她,幾乎不假思索,南下返國,飛馳而回的那種。靠着多年的經營,劉瑛返回交趾是一點問題都沒有,太子劉維敬在邊境及港口設置的攔截佈置,一點作用都沒起到。

而公主一回來,那些慘兮兮的公主黨羽們,立刻就找到了主心骨,迅速聚攏過來,哭訴不已。更重要的,還是寄希望於公主帶領他們,搶回被虢奪的權位與名利,這,也是劉瑛想要做的。

這也導致,交趾朝廷爆發了一場劇烈的權力鬥爭,甚至可以看作宮廷劇變。劇烈在於,這是自太后劉娥之後,又一次動用了軍隊,宮廷劇變則因爲,太子劉維敬則在最後被廢、幽閉。

當劉瑛回到交趾後,對這個姑母同樣有心理陰影的太子劉維敬立刻坐不住了,竟然不加請示,糾集扈從前去圍攻。這也徹底激怒了劉瑛,並動用了她始終隱藏着的一張王牌,交趾馬步軍副都指揮使鄭泉......

結果,安南太子劉維敬以“聚衆犯上,圖謀不軌”被鄭泉率軍擊敗擒拿。而當劉瑛領着繩索縛身的劉維敬進宮,面見劉繼丹時,首先看到的便是王兄那又驚詫又精彩的表情。

面對當場哭泣不已的安平公主,劉繼丹又是尷尬,又是慚愧,於是破口大罵劉維敬“逆子”,然後當場宣佈,廢黜其太子身份,下令圈禁府邸。

當然,安南太子,也是經過朝廷金冊冊封的,後面還需補上一道奏請手續,不過,這件事情,是板上釘釘。

太子都被廢黜了,安南國發生在正統元年的這場政變,結果走向也就很明顯了。一場“撥亂反正”緊隨其後展開,太子劉維敬的主要黨羽,都被貶殺,王黨也有不少大臣,受到追責。

不過,公主黨的人,也不是所有人都能官復原職,同時,爲劉瑛立下汗馬功勞的將軍鄭泉也沒能留在原來的位置上,而被外放到驩州坐鎮領兵,以據西南,防備文、萬二州侯。

這也是沒辦法的事情,底牌亮出來之後,就不再是底牌了。

可以說,這場本質上爲王黨與公主黨的激烈鬥爭,雙方是兩敗俱傷,趁着這個空隙,兩派之外的權貴們,倒是趁機撈了不少好處,慢慢地掌握更多的話語權與影響力。

而就是這樣的鬥爭之後,劉繼丹與劉瑛這兄妹之間,又很快恢復關係,以一種讓人咋舌的方式,回到過去那種“融洽”的相處模式。

就彷彿在宣告,不管兩黨的人如何死鬥,他們兄妹的關係,始終不變......

再提一些花邊,劉瑛的京畿之行,可是收穫頗豐,不只從新皇劉維箴那裡要來了不少好處,比如工匠、書籍、僧侶、教育人才等,還盡展他安南女相、王室公主的風采,讓許多帝都的文人才士拜倒在她石榴裙下,許多人更是慕名求見,只盼一睹,劉瑛也的確收了幾個面首。

並且,在南歸之前,還說動了一個大詞客:柳永。柳三變在大漢帝國,仍舊是仕宦艱難,但詩詞俊才,卻依舊光芒萬丈,沒有爲國家做成多少實事,但爲宮廷、爲市井填了大量膾炙人口的詞曲,被世宗皇帝賜以“詞學士”頭銜。

但就是這樣一個聲名在外的當世大詞客,竟然被劉瑛說動了,主動辭去官職,願意跟隨她到安南國轉轉。而等交趾的政變平息,一切回到正軌後,柳永被任命爲安南禮部侍郎。

而比起官職,更爲旁人津津樂道,反而是柳永與安平公主劉瑛之間那不同尋常的親密關係。要知道,柳永可比劉瑛大二十來歲,據說兩闕《雨霖鈴》,便得公主垂青......

第85章 善後爭議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43章 園苑中瀰漫着自在的氣息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116章 康宗篇8 侯府鍵政第1790章 憂勞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77章 間策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98章 王著罷相第296章 缺人了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32章 不惜代價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38章 從長計議第35章 東歸第257章 黃花谷之戰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362章 宮城之寶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124章 目標大理世宗篇27 南洋勾吳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364章 沉默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93章第311章 舊識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382章 朕知道你們不滿第84章 滅佛伊始第33章 真正目的第130章 蒼山洱海第175章 在滑州第81章 嘉慶節與太子的煩惱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748章 應急機制第318章 披麻戴孝十萬家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274章 老當益壯第412章 二王第1716章 共治時代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174章 互揭其短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81章 廝殺漢第46章 糧與錢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90章 安全脫身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世宗篇47 封禪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353章 信使第124章 定難軍事第349章 邊情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412章 結局早已註定第162章 兵事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154章 南唐來使1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173章 日常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76章 處置決議第1738章 逆賊授首,準備撤軍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09章 衡釀第302章 奚王來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