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4章 楊業卻敵

bookmark

河中府,整個節度衙門沉浸在一片肅殺的氣氛中。數百名甲兵,整裝齊備,侍衛於其間,尤其是大堂內外,河中牙兵更是殺氣騰騰以待。

“這是小皇帝親自下的制書?”堂間,當真河東文武的面,李守貞掂量着手中的冊頁,冷笑着盯着獨身站在堂中天使。

“使君身爲人臣,竟敢對陛下無禮?”使者是個中年文士,蓄着短鬚,一臉儒氣,但似乎有些一根筋,深處虎狼之地,仍不以禮忘質問李守貞。

李守貞不屑地笑了笑,蔑視地盯着使者:“小皇帝欲以此制讓本帥就範?”

見李守貞張狂,使者沉聲道:“朝廷制下,請使君移鎮金州!”

聞言,不屑之意愈濃了,命人端上一個火盆,當着所有人的面,將制書拋入其間。

使者怒目而對。

見着由緩到急,被火苗吞噬的制書,李守貞扭頭,殺氣凜然地盯着使者:“當初馮道在我這裡,都要小心賠笑。你這個酸儒,竟敢在本帥面前如此張狂,不怕死?”

見狀,使者眼神中恍過一絲懼色,嘴脣微抖,昂着脖子,高聲道:“使君若敢擅殺天使,正可給朝廷出師之名。我又何惜一死?”

“想不到,如此朝廷,皇帝小兒,竟然還有你這樣不怕死的忠臣。”聽其言,李守貞似乎有些感慨,衝着其嘆了口氣,嚴肅地說道:“既如此,本帥成全你,正可,爲我起事祭旗!”

隨即,在使者稍顯驚恐的目光中,招呼着牙兵,將其拉下去解決了。很快,伴着一聲慘叫,首級被呈上,拎着血淋淋的頭顱高舉,站于帥案前,李守貞厲聲道:“事已至此,已無退路,本帥決議,剋日起兵,以討無道!”

“願隨節帥起兵!”在場河中文武,齊聲道。這估計,是他們最後一次如此整齊嘹亮的高呼了。

乾祐元年秋七月己未(十二),河中節度使李守貞舉叛於蒲州,自號秦王,發檄天下,召各路英雄共討“暴漢”。

舉叛之後,李守貞所作第一件事,便是派人聯絡同州、華州的倆哥們,並且,派其子李崇訓與牙將王繼勳領軍一萬南下,直趨風陵津,欲按照既定目標,渡河南下,奪取潼關。

然後,碰了個頭破血流。

風陵津南岸,渡頭上,一排寨壘勾連,似是臨時搭就,卻露獠牙。一陣強烈的歡呼聲在其間爆發出來,他們剛剛又取得了一場小勝。

寨壘下的河水中,肉眼可見,一片狼藉,一些毀壞的船隻、舢板與屍體,順流而下,而更多打着蒲軍旗號的叛軍,正狼狽向北岸退去。

望樓上,楊業見着形色倉皇的叛軍,沉凝的面容間,帶着一絲疑惑:“蒲軍如此不通軍略,徑來送死,莫非有什麼陰謀,想要迷惑於我,讓我軍放鬆警惕?”

隨王峻破蜀軍,又於潼關獨掌一面數月,一系列的歷練下來,比起以往,楊業顯然得到了極大的成長,僅從其面上的沉穩多思,便可知一二。

蒲軍這邊,李崇訓與王繼勳領軍至風陵津後,不及調整,催促着麾下將士,登船擬舟,朝着南岸的官軍營壘便衝去,欲取南灘而進潼關城,毫無技巧性可言。

作爲劉承祐安排在關右的一顆釘子,楊業很盡職,時時刻刻都盯着河中的情況。聞彼變,立刻帶人快速反應,率一千五百名弓箭手進駐早就搭建起的防禦營寨。叛軍莽打莽衝,在河水上,逞輕舟皮筏,就是一羣活靶子,被官軍僅以弓箭輕鬆射退。

王繼勳連續組織了三波衝擊,都以失敗告終,折兵五六百。而官軍這邊,也就是官軍士卒手臂給拉酸了,以及費了些弓箭,這段時間以來,劉承祐自東京向潼關支援了不少軍需,箭矢的儲備還算豐富。

這一次,蒲軍似乎終於學乖了,縮在對岸,安營紮寨,不敢再貿然來攻了。

站在楊業身邊的是一名文士,內着官袍,外罩軍甲,顯得不倫不類的。此人正是託庇於潼關的趙修己,被楊業上表推薦,以其過往履能,再加審時度勢,提前反正,劉承祐乾脆以其爲潼安軍副使,輔助楊業。

“李守貞用人不當。”見楊業懷疑,趙修己又是感慨,又是不屑,給楊業解釋着:“李崇訓才能平庸,既無庶務之才,又無從軍經歷,僅以出身,爲李守貞拜爲統帥。至於王繼勳,勇則勇矣,然爲人粗莽,無謀略,若以其戰陣衝鋒,或可收奇效,但以其統大軍作戰......”

趙修己話已經差不多說透了,楊業想了想,說:“如此說來,倒是我多慮了?”

“軍使當潼關要隘之重,謹慎持重,乃良將之舉!”趙修己在旁恭維一句。

楊業已然蓄成了一層鬍鬚,此時下意識地撫摸着,遙望對岸:“觀彼岸之賊衆,約以萬計,李守貞這是將半數的蒲軍都派出來了!”

“就我所知,叛軍稍強者,不過那四千河中牙兵,餘者都是其新招攬雜合之衆,戰力低微。”

“僅觀其旗號不整,軍情雜紊,便可知其況。”楊業嘀咕着說道:“本將都有心,率敢死之士,北渡反衝,試試其斤兩!”

聞言,趙修己臉色一變,趕忙勸說道:“軍使不可呀!經此一戰,賊勢稍挫,但畢竟人衆。眼下,穩守潼關,控制住這咽喉要地,以待朝廷平叛安排,才最爲要緊啊!”

與楊業共事這段時間以來,趙修己對其將才很是認可,也理解朝廷爲何敢將潼關交與其駐守。但是,畢竟年輕,他怕楊業立功心切。

聽其勸,楊業擺了擺手,豁然一笑:“先生放心,孰輕孰重,本將還是分得清的。”

見狀,趙修己不由鬆了口氣。思及這段時間以來楊業治軍佈防的沉穩泰然,不由自哂自個兒多慮了。

看了看天色,楊業琢磨了一會兒,說道:“時辰已晚,叛軍應當不會再有異動了。此津乃咽喉之地,我軍只需佔住南渡,彼輩兵力縱使翻倍,也難輕易逾越。此處的防禦,就交與趙先生了,此夜,趁機加固岸防。另外,提高警惕,以免其夜襲!”

聽楊業的安排,趙修己有些意外,不由問道:“軍使以重任託付於我,欲何爲?”

“後顧尚有憂,關城不容有失!”楊業朝西邊看了看。

【領現金紅包】看書即可領現金!關注微信.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金/點幣等你拿!

順着目光西望,趙修己若有所思:“您是顧忌華州的侯章!”

楊業深吸了一口氣,自信地說道:“河中之叛,天子與朝廷早有所御備。京兆白公、陝州趙公,很快便會遣兵而來,我等只需守住關城與津頭兩日即可!”

第151章 聽政2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1780章 侵入黑汗國第138章 請立太子第340章 《開寶總類》半島史話·桓王第43章 “梳理”、“優化”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11章 大敗蜀軍第106章 敲打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134章 班師還朝第164章 侯府尹升堂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106章 誘惑第392章 搶救一下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03章 郭王會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80章 饒樂國第121章 大朝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94章 楊邠案(2)第200章 禦敵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169章 兩面三刀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7章 父子座談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07章 盧多遜:趙普也該倒了第1809章 餞行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059章 太宗篇6 一朝天子一朝臣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99章 兩個人才第474章 補漏匠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73章 西北隱患世宗篇47 封禪第66章 朕要親征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184章 教訓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34章 苦難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93章 欒城之戰(完)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59章 元臣多鄙第75章 高貴妃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476章 內外黨同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08章 君臣密議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492章 事發第459章 挫折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782章 數百年後的問候第106章 誘惑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1713章 機遇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70章 同州之戰第177章 躬身入村野第391章 暗箭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76章 拷問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50章 南漢來使,慶功宴第331章 泰來樓半島史話·桓王第173章 鍾謨當秦檜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01章 大整軍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05章 率意南趨以覓食第353章 楊城大捷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7章 板子終究落下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