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章 朝廷應對

bookmark

一場及時雨,足以穩人心。後續各地傳來的消息也是喜人,尤其旱情嚴重的河北,廣沐秋雨。各地枯涸的溝渠,慢慢被蓄滿,乾燥的田畝與粟稻盡情地吸收着水分的滋潤。

以旱情故,河北的田苗,多有損毀,但因這場雨,止損不少,可以說直接避免了饑荒復發的惡況。

“久旱逢甘霖,固然是好事。但是此雨連日,綿綿不絕,恐成澇情,當降制曉諭諸道州府,提高警惕,以防水患。尤其是沿黃河州縣,堤岸之防,決口之地,尤需謹慎。”殿中,耳聞外邊陰雨不輟,劉承祐對着一干臣子,以一種告誡的語氣說道。

“是!”

“臣等只顧欣喜天降甘霖,着實汗顏。而陛下審思周祥,已慮背後隱憂,防患於未然,令人敬仰。”馮道坐在側,身體微躬,恭維道,不過其語氣間的讚許,倒有幾分真心。

殿中文武齊備,王章、郭威、尚洪遷、李洪信、馮道、魏仁浦以及受邀列席的開封府尹侯益,再加個範質。

這些人,基本囊括了中書門下、樞密院、侍衛司、三司以及開封府這幾個大漢朝廷最重要的衙門,也是處置朝政的中堅力量。人數只八人,集中在一起,顯然有大事要議。而最出人意料的是,這樣重要的會議,向爲文臣之首的楊邠竟然不在座。

旁人或許反應慢點,但似馮道這樣的老狐狸,已然嗅到了那不尋常的政治信號。

稍微醞釀了一下,劉承祐神情微斂,淡淡地通報道:“朕召諸公前來,所議無他事。河中李守貞反心已熾,叛亂在即,朝廷當着手籌備應對之法。”

李守貞那邊的異動,是消息如飛,紛至沓來,呈至劉承祐御案上,來源還不一。樞密院下屬軍情司,武德司的探事,劉承祐的暗梟,周遭駐防鎮戍的彙報,以及河中內部偷偷向朝廷輸誠者。

稍稍讓劉承祐意外的,是高從誨,扭頭便將李守貞賣了,將其聯絡書信,送來東京。看起來,高從誨是真的病了,否則,以高賴子以往的尿性,縱不在南邊搞事情,也不致於將李守貞聯絡之事白於朝廷。

李守貞自認看穿了劉承祐與朝廷的想法與打算,對其動作盡收眼底,胸有成竹,智珠在握。卻怎麼也想不到,他的一舉一動完全暴露在劉承祐面前,略無遺漏。

“陛下,李守貞篤信術士妄語,陰懷叛心,不識天數,不知天威,妄圖引兵作亂,謀抗朝廷,實以卵擊石,自取滅亡。”馮道率先起身,表示對李守貞的嚴厲譴責與鄙視。

緊隨其後,是侯益,只見這老將,有些激動地道:“李守貞素鄙陋,雖爲宿將,然不習戎事,沙場生涯,實無可稱道者。彼在河中,自謂接英豪,聚人心,實烏合雜聚,爲之效死力者能有幾何。陛下與朝廷早有御備,彼輩豈能成事?”

劉承祐點了下頭,朝郭威示意了下:“郭樞密,向諸位通報一下河中的情況!”

“是。”郭威起身禮畢,方纔側過身體,對在場大臣敘說道:“經軍情司調查,入秋之後,李守貞已集蒲兵兩萬餘人於河東城,日夜演練。今夏河中府豐收,李守貞重斂於民,以致河中士民,人銜怨憤。據察,李守貞於州府倉廩共屯有新陳糧秣近十萬石,足可供河東城軍民一載之用。”

“近來,其屢次召屬下文武密議不軌,言辭張狂,毫無收斂,欲行非常之事。”

“另,其這幾月來,李守貞遣使聯絡同州薛懷讓、華州侯章,約以共叛。又陰謀北連夏州與契丹,南結孟蜀、僞唐,欲多方並舉,共謀大漢。其蛇蠍之心,滔天野望,已是蠢蠢欲動。”

聽完郭威之言,在場羣臣頓時噤聲,無不肅然。

“怎麼,都被李守貞嚇到了?”掃視一圈,劉承祐淡淡地問道。

“陛下,若獨河中一隅之地,自不足懼。以朝廷之力,自可平滅之。然若三叛連橫,四寇並來,朝廷應對起來,可就捉襟見肘了。”回話的是尚洪遷,似乎想到了四面楚歌的情形,表情有些凝重。

“魏卿有何看法?”劉承祐問神色平靜的魏仁浦。

被點名,魏仁浦起身揖禮,徐徐敘來:“陛下,諸公。河中叛勢,看似兇熾,實如空中樓閣。同州西面有邠、耀兩州鉗制;華州則處京兆與潼關的夾擊之中,此二者若敢謀叛,第一時間便會遭到朝廷的毀滅打擊。”

“薛懷讓與侯章者,居無善政,苛斂財貨,早爲人所厭棄,彼無根之萍,有何可懼?況,此二人,雖爲李守貞勾結,然豈是一心,只需朝廷發兵征討,面對兵勢,彼輩未必會同李守貞頑抗。所謂三叛連橫,實只河中一家罷了。”

“至於四路外敵,西蜀這邊,蜀主孟昶清除舊臣,朝局正當不穩,雞峰山一役已使蜀軍喪膽,再加前番與我朝簽訂合約,絕不敢貿然動兵。僞唐主李璟,素來闇弱,且唐軍若於江淮,尚可借其水師逞威,其若敢出淮上,我中原虎師豈懼其弱旅?”

說着,魏仁浦問尚洪遷:“尚都帥以爲如何?”

尚洪遷正聽得認真,聞問,脫口應道:“唐軍若敢北上,禁軍兒郎必使彼輩有來無回!”

“至於夏州李彝殷,彼爲党項衆,兇猾狡黠,若見不得實在的好處,其豈會真響應李守貞,更有可能的是,坐觀朝廷平叛發展,順勢而動。唯可慮者,還得屬嶺北的契丹,然倘若胡騎南侵,有幽州防線在,自可駁擋一二。”

“故,李守貞若舉叛,至少在初期,朝廷直面威脅,唯有河中一隅!”

聽完魏仁浦的分析,在場衆臣,眉目多有舒展。仔細思之,情勢似乎當真沒有那麼危急了。

“魏卿之言,深合朕心!”劉承祐起身,在人前晃悠了兩個來回,方纔冷肅地發表着自己的看法:“李逆潛蓄異志久矣,其有這些動作,並不出乎意料。早知其有異心始,朕便一直盯着河中,如觀跳樑小醜。前以國情故,朕不聞不問,但如今,有賴諸公輔弼,朝政安穩,軍心撫定,糧荒稍解,朕對此等叛逆之徒,斷不可能再有任何容忍。”

“朕決議,發大兵,平此逆賊,消弭內患!”

“請陛下降令!”一干文武,齊聲應道。

“尚卿、郭卿,樞密院與侍衛司,當着手挑揀平叛軍馬。”

“是!”

“王卿,三司可先行調度可供五萬馬步軍半載之用的糧秣軍械!”

聞言,王章暗暗琢磨了下,面露難色,不過迎着劉承祐的目光,還是咬牙應下:“是。”

“侯卿,自今日起,與巡檢司一道,加強對東京的管控!”

“是。”侯益趕忙操着老腰。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傳詔北部疆防諸軍,提高警備!”

當然,還有一項安排,沒有當廷宣告。給武德司的,讓其着實清除東京城中的蒲軍探子。

散議之後,劉承祐翻出了李守貞此前勾連蜀軍以及侯益的信箋,與高從誨呈上,一共三份,命人送往河中。

隨其後下詔,河中節度使李守貞,移鎮金州。

劉承祐的意圖很明顯,哪怕李守貞造反,也要看他的眼色

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218章 進兵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8章 封疆大吏第439章 自請其罪第27章 郭威病了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39章 濮州案(2)第44章 太后相召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204章 解決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86章 發落南臣第220章 陣斬高模翰第13章 楊業述職第98章 軍心可用第98章 追捕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24章 海外擴張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22章 針鋒相對第179章 再見郭榮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108章 井陘第134章 回府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97章 心虛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2121章 康宗篇12 狩獵天子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03章 送菜來了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303章 兄弟之間第143章 李崇矩復出第278章 給老大一個機會第82章 矛盾第224章 鄴都文武第161章 河東風雲(8)第49章 醫政第11章 請教第376章 對策第24章 人事調整第200章 禦敵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1814章 老九又犯事了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375章 由創業走向守業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498章 六十年來第一遭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262章 趙普議蜀第31章 首義三節度第286章 宗室第345章 剝削者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313章 日常第6章 告一段落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321章 矛盾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180章 博弈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42章 西州局勢岌岌可危第2103章 太宗篇50 代天巡狩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4章 中原易主第413章 態度與宣言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275章 王公非善人第285章 家務事第117章 一圖一冊第92章 兩京並重第2章 父母兄弟第287章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306章 爲了統治需要第99章 兩個人才第78章 渦口之戰(2)第196章 楊邠案(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