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

bookmark

連夜議定親征之事,又花時間商量了一番進軍事宜,御駕親征,與遣大將帥師討逆,自有所不同,首先出徵的軍隊便需要調整,新增內殿中直。戰力強悍的控鶴軍,此次劉承祐到沒有帶上的意思,欲以之守備皇城安全。同時,隨行將校,也當順勢調度。

一直到拂曉,燈燭將盡,殿議方纔結束。而諸臣,仍不得歇息,需要快速投入到親征的籌備當中,尤以三司、樞密院、侍衛司三個衙門任務最重。

十五日出徵,劉承祐就給了一日夜的調整時間,時間很趕,哪怕前期已經做了大量的討逆準備,忙起來也是沒停的。

天初放亮,在垂拱殿略作小憩的劉承祐,按時被內侍喚醒。到如今,身邊伺候的內侍,對劉承祐的命令已經不敢有任何折扣,更不敢自作聰明地體諒陛下辛苦,讓他多睡一會兒。

簡單地收拾了下,劉承祐徑往仁明殿覲見李氏,他要親征,必須得告知太后的。

李氏早已起,稍微照看了一番皇孫劉穠哥,便得知官家來了的消息。這段時間以來,李氏一顆心幾乎都寄託在這個孫兒身上,生怕出現什麼意外。

食案旁,劉承祐坐在側下,一如既往,蹭吃蹭喝。不過,氣氛比起此前,少了些溫馨,顯得肅重。

親自給劉承祐剝開一個雞蛋,李氏幽幽一嘆:“二郎,我知道,勸是勸不住你的。但是,你一定要考慮清楚,三思而後行。”

聽李氏之言,顯然也是不希望劉承祐親自上陣的,去歲披掛出河東,戎歷艱險,已經讓她擔心不已。而今,劉承祐已是皇帝,國家之主,系天下之重。

不過,李氏也清楚劉承祐的脾性,知道在其計議已定的情況下,是勸阻不住的。故,乾脆只作提醒。

“孃親放心。河中之事,兒子籌謀日久,廟算多也,朝廷應變準備亦充分,李守貞的所有舉動都在兒這雙眼中......”面對李氏的通情達理,劉承祐也溫言安慰。

聞言,李氏雍容之間的疑慮消散了不少,點了下頭。想到劉承祐向來都是謀定而後動,心下稍寬。

“東京乃中原腹心,國本所在,東京穩,則天下安。離京之前,朝廷定要安排妥善!”想了想,李氏提醒道。

“孃親教誨得是,如何安排,兒心中已經計議!”劉承祐態度謙遜,留眼神微閃,擡手施禮,鄭重地對李氏道:“不過,如欲東京穩,還需太后出面,安定人心!”

聞劉承祐此請,李氏鳳眉少蹙,下意識地擡手拒絕:“我乃深宮婦人,前廷之事,不合我插手!”

見狀,劉承祐卻道:“羣臣之間,多有齟齬不協。孃親賢名,天下所知,萬衆仰望,東京之中,唯有孃親才能壓服衆臣。爲朝堂安寧,江山穩定,只能暫且辛苦孃親了!”

聽劉承祐這麼說,李氏這才點頭,嘆道:“我便替你看一陣子,待你還師!”

李氏真的是個十分聰明的女人,平日基本不會去觸劉承祐的“敏感處”,此番,也是確定劉承祐無他意之後,方纔應下。

去歲劉知遠親征,尚有魏王劉承訓監國。輪到劉承祐,也是沒辦法,只能求於太后了。整個東京城中,能夠鎮得住場面,且得劉承祐信任的,也只有這個孃親了。

至於因此,會造成母系外戚勢力大幅度擡頭,這對於如今的大漢來講,只是小患。同京城與國家的穩定相較,又算不得什麼了。

自李氏那裡退出,劉承祐收到了來自前線的好消息,楊業卻蒲軍於風陵津,同事,趙暉已率三千陝軍西進支援。前線無大礙,劉承祐這邊,能夠更加穩當。

強打着精神,劉承祐先後御臨樞密院與侍衛司,察問出徵軍隊調整事宜。大軍出征,御駕起行,不是馬步軍一道出發。樞密院的效率不低,此前的調度籌備也不是說說的,小底軍兩廂六軍一萬餘卒,已在都指揮使周暉的率領下,先行開拔西進,爲先鋒部隊。

另外,按照計劃,興捷軍與散指揮二軍,晚兩個時辰,將押送一部分糧械械循其後而動。到明日,纔是劉承祐率護聖馬軍並龍棲、內殿直等軍,作爲中軍出發。

五萬步騎,是實實在在的,沒有摻水分的。如此一來,大軍離京後,開封城內外的禁軍,也只餘四萬出頭了,且戰力稍次。

作爲一個無險可守的國都,已經算空虛了,而這部分軍馬,除了鞏固東京之外,還要隨時應對可能自南邊的唐軍威脅。不過,倘若唐軍出兵,打到東京,基本是不可能的......

皇城闕樓上,劉承祐扶着被打掃得異常乾淨的欄杆,南眺東京城垣。雖然難堪全貌,但隱約能夠想象得到而今的東京風物。初秋,正是美好的時節,豐收的季節,衣食之類,大量新品上市。東京的商業氛圍,似乎一向濃厚。

近來城中的氣氛,是一般半載以來最祥和的一段時間,最主要的原因是糧價降了。不過,隨着河中叛,糧價又要漲了,城中的管制又要加強了。

“此次西征,不帶上你,心裡有些遺憾吧!”劉承祐偏頭看着筆挺地站在身旁的向訓,問道。

作爲心腹之臣,在劉承祐面前,向訓保持着恭重的同時,卻也沒太過緊張。聞問,灑然道:“不能隨陛下平叛,固然可惜,但能爲陛下,守禦皇城,臣亦感榮焉!”

向訓,已經是個十分成熟的人才,沒有年輕人的氣盛,心態放得很平和,也十分有眼光。

此次西征,劉承祐的舊部似孫立、馬全義、韓通、李崇矩皆隨軍出戰,唯有向訓,被劉承祐留在東京。仍肩皇城使的同時,劉承祐拔之爲控鶴軍都指揮使!向訓,當然清楚,劉承祐留他在東京的目的。

“控鶴軍,乃東京禁軍中,最精銳者,朕便交與你手中了。太后、大內、皇城、諸衙,皆交由你護衛了!”對向訓的態度,劉承祐十分滿意,鄭重相托。

見狀,向訓後退一步,拱手嚴肅應道:“末將必不負陛下重託。”

“對你向星民,朕自然是相信的!”

東京這邊,尚洪遷被劉承祐留下了,繼續統帥禁軍,主開封軍事,他當禁帥的這兩個多月,對他的工作劉承祐很滿意。

兩個舅父,李洪信與李洪威,一個爲侍衛副帥,一個爲馬軍都指,猶掌軍權,以作制衡,上頭還有李氏壓着,另外一個舅父李洪建,則被召隨軍。

又有京城巡檢使蓋萬,率巡檢司卒,與開封府一道,共同維護東京治安。

宰臣之中,楊邠與馮道隨駕。馮道從軍,以備諮詢。帶上楊邠,可不是寵信的體現,若留其在京,劉承祐怕他搞事情。出征期間,劉承祐不想東京出現任何意外動亂。

其餘宰臣,處理國政,穩定後方。王章與郭威,則以王章爲主導,在後方,統籌諸務,對西征大軍進行支持。

總之,對東京的安排,劉承祐力求一個平衡。

一日夜準備時間,將文武羣臣們逼得緊,於劉承祐自己,同樣,諸事察問推進一遍,也是累得夠嗆。

傍晚時分,劉承祐將武德使李少遊召至御前,秘囑一番後,至皇后處,過夜。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受限於極度疲憊,沒能成功打上一發離別炮。

第1700章 本州無罪第1章 何謂開寶第2201章 仁宗篇18 三年政亂第226章 一潰百里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122章 相互誅心第487章 “驚喜”第7章 風波第402章 太子有後了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27章 打破潛規則第59章 不知死半島史話·桓王第33章 東京城內仁宗篇5 徹底固化的統治階級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328章 默認第47章 誘其北上第221章 名將團隊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117章 帝幸瑤華殿第133章 李德明之死第24章 被瓜分的洛陽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195章 遼帝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25章 遼國的應對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313章 晉王第313章 日常第129章 勳貴與官僚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477章 孝敬皇后第153章 破城曲折第249章 武德司時況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199章 遼帝之死第138章 劉皇帝認可第140章 封王第48章 接納迴歸第168章 陶谷眼中的僞唐第149章 西拓南並第13章 考校第482章 李氏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26章 名將第422章 安東國的第一個冬季第360章 主持善後第313章 日常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502章 最後的旅途2第281章 全軍覆沒?第134章 王師已克敵都第67章 劉煦娶親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264章 更有楊業在後頭第71章 六合堤上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283章 降將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1801章 還是土地問題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158章 朝官實用第1803章 運動第234章 南口大戰3第112章 回京前的安排第98章 山道第137章 迂迴之師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286章 進兵方略第70章 衛公辭世第427章 晉王要做忠臣第98章 追捕第67章 遺表第22章 荊南既定第1811章 歸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