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1章 大整軍

bookmark

問對完錢糧的事,劉承祐的目光直接落在尚洪遷以及郭威身上。

兩個人對視了一眼,尚洪遷率先出列,有點搶先發話的意味,對劉承祐拜道:“啓稟陛下,凱旋禁軍,已各歸其營,爲恤士卒,侍衛司已着手安排將士分批放假還鄉。對於此戰將士功過,軍職升貶,亦着職吏覈定,以出章議......”

眼神在尚洪遷與郭威身上轉悠了兩圈,據他所聞,兩者之間,在他離京的這段時間,因爲淮南軍務的處置,屢有爭端,甚至鬧到了太后那兒,由李氏出面方纔安撫。

侍衛司權重,哪怕是向來以“低調謙和”著稱的尚洪遷,當久了禁帥,也難免發生些變化。

“陛下,將校作戰功勳,從徵軍吏,業已呈報樞密院!”郭威也適時地出列,稟道。

這等時候,作爲樞密院的頭頭,該爭取的時候,絕不能落在後邊。

“二卿忠於職事,朕心甚慰!”劉承祐語氣親和,精明的目光晃悠了幾圈,落到重登朝堂的王峻身上,說道:“王卿隨朕還師,參贊機務,對軍情也算熟悉,初歸朝堂,策勳之事,便交由他來牽頭負責吧!”

“遵命!”王峻直接出列,一副勇於任事的模樣。

輕描淡寫地,解了二臣爭端,順便替王峻張個聲。同時,王峻如今,可是樞密副使。加強樞密院的權威,是劉承祐一直以來都在做的,幾度讓樞密院參與禁軍的事務之中,但效果仍舊難使劉承祐滿意。比起直接統調諸務的侍衛司來說,還是要弱上不少。

尤其在尚洪遷這個禁帥開始強勢起來的時候......對於尚洪遷的變化,雖訝不驚,畢竟從一開始,他就沒完全小看這個平庸之輩,始終保持着一點戒心。

當然,不管誰在禁帥的位置上,劉承祐都會有戒心,在這個時代當皇帝,這是最基本的素質。否則,就等着出問題吧。事實上證明,這個時代的軍頭們,絕對沒有所謂的“綿羊”,當尚洪遷的位置坐穩了以後,自不甘寂寞了。

此時,聽劉承祐的評斷處置,尚洪遷那張老實的面容,稍微陰了一下,眨了眨眼睛,很快便不露情緒,微低下頭。

郭威倒是若有所思,也很快恢復了泰然,作了個禮,應了聲是。

坐得久了,劉承祐起身踱步至羣臣面前,活動了一番,方纔揚手,肅聲道:“此次西征,平叛雖則順利,李逆得以稔滅,然以朕觀之,平叛作戰,禁軍暴露出了太多問題。”

“諸軍之間,士卒良莠不一,戰力參差不齊,軍狀軍貌不整,將校軍吏能纔不高,軍紀猶待強化.......”

一條條問題被劉承祐拿到殿上來講,這還是他頭一次當衆表示對軍隊問題的不滿。而隨着他的敘說,殿中的氣氛明顯更加嚴肅了,靜得出奇,底下,尚洪遷的臉色終於變得難看了,禁軍這麼多問題,不就是在說他這個禁軍統帥沒帶好兵嘛。

“立國之初,先帝雖則降詔行整編事,便彼時禁軍初立,囿國情局勢,河東軍、前朝禁軍、義軍、州鎮兵糅合成軍,未曾大理。積弊未改,拖延至今,對禁軍的戰力已造成了嚴重影響!軍隊不整,朕何以拱衛社稷,抵禦外寇!”

“東京禁軍,當鼎持江山之重,已至不得不強力整飭的地步。”

說到這兒,劉承祐已走回御座前,拂袖正坐,斬釘截鐵道:“爲強軍強國,朕決議,侍衛司外,另設殿前司,自禁軍諸軍及州鎮、民間選拔強健者以充之。侍衛諸軍,亦着手整頓,重設軍號,重編軍制,遴選精壯,裁汰老弱......”

隨着劉承祐話音落下,殿中無論文武,都是色變。天子這話裡,信心量可不小,這何止是要整飭軍隊,簡直是欲將禁軍整個回爐重造。

蘇禹珪、馮道、趙瑩等文臣反應沒那麼激動,不過對於天子的大動作,仍舊流露出點保守的神態。畢竟,僅聽其簡述,便可知,牽扯可大了。

而尚洪遷等武臣以及郭威、王峻這樣武臣出身的文官,也是個個面浮凝思。大腦都在最短的時間內瘋狂轉動着,盤算着利弊。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侍衛司全軍整頓,新設一個殿前司,分權制衡的意願太過明顯了......

垂拱殿中空間並不算大,這麼多人聚在一塊兒這麼久,氣氛越顯壓抑,空氣明顯渾濁不少。劉承祐吩咐內侍,大開門窗,讓冰涼的秋風吹入,給衆臣透透氣,醒醒腦......

受涼風一激,緊鎖着眉頭的尚洪遷不由深呼吸一口,拱手沉聲對劉承祐說:“陛下,諸軍將士,已習慣瞭如今的編練情況,貿然大改,恐軍心動盪。陛下如欲整頓禁軍,可徐徐圖之,如此急於求成,倘若生亂,反倒不美了!此事,還是再議,慎圖之啊!”

尚洪遷這話裡,彎彎繞繞,就是不贊同的意思。對此,劉承祐毫無慍色,反而一副開明的樣子。

“尚卿此言有理!”劉承祐滿臉平和地說:“窮則變,變則通,通則久。自古之制,豈有不變而能長久者。禁軍的整飭編練,朕自知當慎重,急切不得,故召諸卿,商議出一個具體的整飭章程。”

劉承祐的態度也很明確,商議的是,具體的整飭措施,而不是,整飭與否。

“郭卿,覺得如何?”劉承祐目光投向郭威。

郭威正襟危坐,苦思冥想,此時聞問,擡眼正對着劉承祐的目光,那張敦厚的面龐上,讓人看不上什麼。起身的動作顯得很是遲緩,暗自盤算了一陣,方纔說道:“提升禁軍戰力,有利於國,自當推行。然此事,急切不得,需考慮周全,留足時間,具體的處置尚需審慎行之......比如,裁汰下的老弱士卒,便需妥善安置,以免傷及軍心!”

郭威這裡,已經直接詳細到具體措施了,其態度,由此可知。

“郭卿真乃任事之人!”聽其言,對郭威的上道,格外地滿意,劉承祐當即誇獎一句,有點“激動”地說:“既如此,此事便有樞密院協同侍衛司,共同議定章程,朕另調各級將校輔助,以備諮詢!”

見這君臣一唱一和的樣子,尚洪遷張了張嘴,想說什麼,話沒說出口,王峻已然搶先說話:“軍不強,何以強國,整編之事,當力爲之。不過,朝廷得備好錢糧。”

“未知陛下所言殿前司,如何構置?”

第70章 唐主忙亂急點兵第2199章 仁宗篇16 家國第95章 玩陰謀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136章 太子的認識第157章 提親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228章 形勢危急第74章 萬歲呼聲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437章 改變的契機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91章 王峻驕狂第47章 高麗定安之事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35章 坐不住了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94章 大動干戈的節奏第132章 做媒第314章 還京第1803章 運動第1787章 講個笑談,說個趣事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48章 接納迴歸第268章 西縣第121章 大朝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363章 安西緩封第1701章 浮出水面第12章 令人陶醉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6章 諸般滋味在心頭半島史話·話說林邑第320章 見機進言,權歸中樞第127章 不允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37章 國舅劾郭榮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458章 小器、雍王進言第12章 令人陶醉第115章 困獸之鬥第445章 老皇帝坐不住了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75章 按*不動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473章 親兄弟明算賬第146章 有人歡喜有人愁第30章 收穫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238章 皇帝還是怕皇后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58章 郭威又病了第42章 天上掉下來的禁帥之位第2070章 太宗篇17 妥協的,裝傻的,跑偏的第48章 接納迴歸半島史話·百年基調第240章 城塌了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133章 捷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327章 通達饋運、泉州內亂第122章 連鎖反應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398章 虞美人第95章 皇后又進諫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6章 “座談會”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章 乾祐滅佛第393章第416章 面試第474章 立場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6章 駙馬的上下兩策第110章 拉劉承訓下水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61章 淑妃病危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38章 任其紛擾第99章 兩個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