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冬月

bookmark

垂拱殿。郭威、王峻、尚洪遷、白文珂以及三司使王章,俱在。

“自乾祐二年正月開始,禁軍俸祿,便照此祿表發放,曉諭全軍吧!”劉承祐親自在一封冊頁上蓋上璽印,環視一圈,對衆臣說道。

面上雖然平靜,心中的壓力又增了幾分。重定禁軍俸祿,這又是一道安撫軍心的策略,自二衙都指揮使以下,俸錢與祿粟都有所提升。禁軍中,正卒雖然削減了,但輔卒仍需發放俸祿,這一減一增過後,軍俸之耗,反而增多了。

這,還是窮國窮養的情況下。以侍帥爲例,每月俸錢只150緡、祿粟20石,端是寒酸。

到目前爲止,大漢朝政的支出,最大的,還是養官、養兵之費。帑藏度支,仍處於一個緊平衡的狀態。

朝廷拮据,故對於官員勳貴,自置產業,也基本上是默許的態度,即便以權謀私的狀況,成爲了常態。

得到劉承祐的批覆,其他人還算平靜,王章則一臉明顯的肉疼之色,苦意似乎又增添了幾分。不過,一直以來,在養軍方面,王章還是很少有折扣的。

“近來軍心如何?”劉承祐問道,眼神瞟向尚洪遷與白文珂。

白文珂很穩地鞠了個禮,說着好話:“此次整軍,陛下思慮完善,籌備得當,將士皆知道陛下愛兵之心,又有諸公勤勉撫慰推行,故軍心尚穩?”

“裁汰下去的將士,怨艾如何?”

“朝廷皆妥善安置,豈會有怨聲?”白文珂應道。

話音落,尚洪遷面帶笑容,向劉承祐保證道:“請陛下放心,臣已發下話去,有不服者,徑來尋臣,必使其心服口服!”

對尚洪遷的表態,劉承祐嘴角稍微咧了下。神色如常,思慮片刻,對幾人道:“此次整軍,衆卿辛苦了,朕銘記於心,事畢之後,自當重賞!”

“謝陛下!”

“都是臣等當做的。”郭威作着揖,疲憊的神情間,恭順依舊。

“行百里者半九十,整軍之事時下雖則平穩,然後續事宜,仍不得疏忽大意!”劉承祐又叮囑了一句。

“遵命!”

一句話結束此次御前會議,劉承祐將王章留下來,諮之以秋稅事。根據他之前的詔令,秋稅自十月初一起徵,而今十一月已過半。中原各州,尤其是京畿州鎮已陸續向東京輸送了一部分錢糧,而更多的還需開春之後,再行輸送。

朝廷窮困潦倒,對於錢糧一道,自是格外重視。與王章商議了不短的時間,兩人再度琢磨出了一條政策,爲解各州府運糧之勞,朝廷於各道州設置轉運使,專事各道州夏、秋糧賦轉運,統籌調度,節約人物力,提高效率。

一如既往,從朝廷掌控程度較高的京畿州縣開始施行。到如今,基本上朝廷有什麼新的政策與法令,都是先拿京畿州縣來試行看效果,這已然成爲了劉承祐的一種治政習慣了。

王章去後,劉承祐又拿起一本名冊,認真地看起來,面上略懷期許之色,似有心安之狀。這是殿前司與侍衛司諸軍將校名單,涉及到目前爲止調遷之將校軍職,說到底,此次整軍,最核心的動作,便是對這些中下級軍官的升遷任用。

孫立、向訓、韓通、馬全義、李崇矩......這些名字一一恍入眼簾,足以讓劉承祐安心。輔以李重進、張永德、趙匡胤、趙延進、王漢倫這些軍校。

而在兩衙諸軍之中,劉承祐看到了更多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俱在低級軍官之列,比如韓令坤、王審琦......總的來說,此次整軍,是對禁軍更新換代的一次過程。

當然,縱使大力提拔年輕將校,但軍隊,在短時間內,還不是一干年輕人說了算的。對於那些功臣宿將,劉承祐也不是完全抱有打壓的心態,尤其是那些正值壯年,歷經沙場,或勇猛,或將才的名將,仍舊重用。

似王全斌、王彥超、史彥超、王殷、杜漢徽、王彥升、白延遇、郭崇、趙弘殷......這些人,在接下來很長的年限內,仍舊是大漢禁軍的骨幹基石。

......

午後的時光,難得地犯了懶,沒有宅在殿中,擺脫繁瑣的朝政,劉承祐招呼着內侍,隨他出殿轉悠一圈。

並沒有走遠,就在垂拱殿周遭。汴宮雖說規模不算大,但宮室樓臺,又減奢華。人處其間,滿目所見,殿影重重,有那麼一個恍惚,劉承祐忽覺他這個皇帝的卑微與渺小。

說起來,對整個汴宮,劉承祐還不怎麼熟悉,繼位以來,他的活動範圍,永遠是那幾棟殿宇,連宮中花苑都甚少去。若是放他一個人在宮中閒逛,絕對能走丟。

正處冬中,冬月正酣,天氣愈顯森寒,宮殿周遭的冬景,着實不怎麼樣,尤其在看膩了的情況下。

朝手心哈了口熱汽,劉承祐縮在已經穿了一個半月的裘袍之下,回首掃了眼垂拱殿。霜寒天下,薄霧籠罩,但清晰可見,肅穆的宮殿,沒有華麗的裝飾,反而透着股失修的味道。

見此景,劉承祐忽然興致一起,指着宮殿,滿臉“動情”地感慨道:“朕不以宮室華麗爲美,實因此儉樸之狀爲傲啊!”

聞其感慨,侍候在身旁的張德鈞立刻上前,小作逢迎:“官家的儉樸,早已聞名朝野,東京的市民百姓,都在誇官家聖明仁德!”

聞言,劉承祐當即問道:“你也久居宮內,侍候御前,從哪兒聽得市井之言?”

張德鈞一愣,他只是藉機迎合一下皇帝,哪裡曉得劉承祐反應這麼認真,支吾了一下,給出一個稍微合理些的回答:“奴婢嘗聞覲見的百官,私底下議論過。”

劉承祐玩味一笑,卻是放過了他,心情也稍微好了些。他的儉樸,雖談不上完全發乎真心,但身爲天子,都這樣“苦”着自己了,若還不能博得一個好名聲,那可就太虧了。

事實上,汴宮與東京市井,其間並沒有千山萬水的隔絕,宮內的消息,也是偶有傳出。得益於宣傳到位,民間對劉承祐的讚譽,還真的不少,聖主明君的人設,已經差不多立起來了。

見劉承祐沒有深究下去,張德鈞也是鬆了口氣,他可怕這官家,再突然來問一句,是聽那些臣子傳的。

“快到冬至了吧!”突然,劉承祐問道。

“回官家,還差五日,冬至便至!”張德鈞趕忙答道。

“今歲冬至,朕當與民同樂啊!”劉承祐說道。

這個時代,對於冬至這個節氣,可是看得十分重,朝里民間,慶賀往來,一如年節。

第73章 解決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372章 正常說話!第247章 視察第381章 劉皇帝返京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70章 虎女焉能配犬子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145章 策勳御宴第195章 楊邠案(3)第162章 薨逝第59章 病榻陳情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460章 劉皇帝最大的問題第379章 詔書下達第18章 詔議國策第56章 契丹不乏憂患之士第355章 特殊的行狩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222章 鑾駕臨幽州世宗篇34 由“勞務輸出”引發(等待更新)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98章 事泄了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93章 完了第305章 舊稅制下的地方現狀第26章 郭樞密過相州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28章 史弘肇赴邊第69章 東出太行第1章 乾祐滅佛第35章 唐將空談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443章 板子來得毫無徵兆第469章 四大改造、營所改革第376章 對策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90章 欒城之戰(2)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169章 武德司二三事第27章 出兵爭論第51章 以鎰稱銖第421章 樑孝王第116章 淮陽王太傅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180章 躊躇滿志第392章 封禪之議,軍官學院第315章 乾元殿上的陰霾第427章 饒樂國的困境第321章 合理避稅第76章 大才蒙塵第255章 “社會實踐”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116章 滿朝震動第2083章 太宗篇30 雍熙二年第41章 劉信遭貶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55章 符氏姐妹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15章 小人行徑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77章 劉知遠終於動了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1789章 “猴子”的反應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1723章 秦王的請求第1693章 安西王第322章 土司制與遼使第133章 納了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243章 向遼陽進軍第354章 扯後腿的在朝中第56章 南平王讓朕好等啊第2091章 太宗篇38 新時代下的大漢(下)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385 禮賓館第348章 潘帥喜迎敵援第106章 陳覺怯戰觀成敗第172章 太子妃第119章 幸西京第416章 面試第147章 孟昶的覺悟第328章 默認第134章 乾祐元年終第109章 大相國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