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

bookmark

同陳摶一番交流,於劉承祐而言,挺累的,雖然場面上看起來挺輕鬆融洽的。對於陳摶老道,按劉承祐原本的打算,是欲將之留於朝中爲官,當個供奉,甚至直接封爲國師,以達到禮敬興教的目的。

不過一番交流下來,聽其言,觀其狀,劉承祐也差不多試探出來了,這老道是真的淡泊名利,也就息了那心思。只是有點失望罷了,據說五六十歲了,都還參加過科考,只是落第了,其後才完全縱情于山水,修道著經去了。

不過,厚待是仍舊免不了的,並且劉承祐打算推波助瀾一番,在民間造一波“睡仙”的聲勢。

“官家,庶吉士王溥攜永安軍節度使折從阮正於殿外等候覲見。”

“宣!”

對於接待折從阮,劉承祐的興致可比對那老道要高多了,畢竟人家一方節度,手握兵權,不過氣度威嚴,要肅重得多。

“早在晉陽之時,朕便聞折公之名,見日得見公顏,果然名不虛傳!”見禮之後,劉承祐一邊打量着折從阮那溫恭的氣度,一面恭維道。

“陛下天人之表,臣亦敬服。”老將很給劉承祐面子。

“折卿在館驛歇息得可曾安好,可曾滿意?底下人是否有招待不妥之處?”引其落座,命人奉茶,劉承祐隨口寒暄道。

折從阮應道:“一切甚妥!”

“聽聞折卿在東京尚未置有別府!”劉承祐語氣肯定地問道。

折從阮下意識地應道:“是!”

緊跟着,劉承祐便對侍候在旁的張德鈞吩咐道:“去,知會一聲國舅(李業),讓他在內城內尋一宅邸,給折卿作住腳之所!”

“是!”內侍乾脆地應下,直接去了。

面對這突來之賞,折從阮雖顯意外,不過很快反應過來,忙拜道:“謝陛下。”

沒什麼好推辭的,左右是皇帝賞的,況且他本就有心置一府宅,如此正可省他一筆錢帛。不過就這短短的幾句交流,折從阮便直觀地感受到了天子做事的強烈風格。

“自前唐以來,折卿鎮府州業已二十餘載,石敬瑭對契丹稱兒割地,致我塞北州縣,淪於胡寇之手。府州虛懸邊陲,直面契丹威脅,得保國土不失,生民居安,皆折卿之功。”劉承祐說話的腔調中滿帶着感情,舉杯奉茶:“其間艱難困苦,朕感同身受,特以茶代酒,敬折卿一杯!”

劉承祐這邊直接肯定自己在府州的功勞,折從阮也不作惺惺之態,舉杯便應。

本書由公衆號整理製作。關注VX【書友大本營】,看書領現金紅包!

喝了口宮中的御茶,折從阮也無心去品其味道有什麼特殊之處,動情地說道:“得保府州不失,豈臣一人之功,亦有萬千軍民,協力以衛鄉梓!”

“蛇無頭不行,兵無將不動,若無折卿,府、麟之地早失!”

再度強調了一遍折從阮在守禦府州邊陲的重要性之後,劉承祐方纔諮之以府州軍州事:“不知永安軍下,如今得民多少,得兵多少?”

稍微瞟了劉承祐一眼,似乎有些遲疑,不過思量之後,折從阮方纔道:“府州地瘠民貧,又處邊鄙,屢受契丹侵擾,臣苦心經營護持,得民亦不過一萬一千三百餘戶,口近八萬。永安軍下轄牙兵及鎮戍兵及鄉兵,共五千餘卒,可謂全民皆兵,其中馬軍一千二百......”

聽其言,這點人口,這點兵馬,與二十多年的經營相比,實在是太寒酸了。劉承祐潛意識裡有些不信,但慮及多年的戰亂以及府州的環境,再將他所所知州縣人口做個對比,又覺靠譜。

“折卿實在是不容易啊!”感嘆了句。

試思之,似乎府州那等窮鄙之地,能守其地,且育養八萬人口,也是很不容易了。估計其中有很大一部分人,是衝着折從阮的威名去的。

覺其坦誠,劉承祐心中好感更甚。因爲同樣的問題,此前他也問過先行來京的諸節度。結果,除了貝州節度李殷以及滄州節度王景之外,剩下的人,基本都回答不出來。或不知民,或不知政,有的甚至連底下兵有多少都不清楚。

比如劉承祐的舊臣,在潛龍掌兵過程中幫襯甚多的成德軍節度使張彥威,可謂一問三不知,倒不是完全不知,只是讓他說出個確切的數字,難爲他了。

然而張彥威鎮守恆州一年半,卻能使境內勉強苟安,得無大失,前番面對契丹入寇,應對亦得當。只因爲,此人有自知之明,身邊有被劉承祐升爲節度判官的李轂及諸位將才幫襯。李轂,那可是宰相之才,在冀中盡情發揮着其才能。

“折卿在府州,直面契丹,而今邊防禦備如何?”劉承祐再問。

對此,折從阮則更沒有隱瞞的必要了,很是豁達地對劉承祐敘說開來:“臣所以能保府州者,除治下軍民齊心之外,多賴黃河及長城之險。臣這些年,也算勤休牆櫓,廣築鎮據,非契丹人輕易可下。”

見折從阮如此自信,劉承祐撫掌道:“折卿此言豪情,朕可爲府州軍民心安。”

“府北之契丹人,可有異動?”劉承祐再問。

“前些年契丹人驕狂難制,每逢秋高,必南下劫掠。不過自去歲以來,收斂了許多,臣亦遣細作往雲朔之地探查,其兵馬多有收縮。以臣之見,此乃契丹人在我中原遭受重挫,尤其是欒城一戰爲陛下所創過後,國力衰退的表現,再加幷州一域山高地險,不利契丹騎兵作戰,故有此現狀......”折從阮將其心中想法道,並舊事重提,恭維了劉承祐一句。

劉承祐認真地思考着,對其所言,也覺有道理,不住地點頭。

旋即炯炯有神地看着他:“燕雲諸州,石敬瑭贈與契丹,祖宗之地,豈能輕棄,他日朕必復奪之,折卿可願助朕?”

聞言,折從阮眉頭不由蹙起,這樣的大話,當初石重貴也說過,他還奉命北攻過朔州。

心裡的遲疑,並不影響面上表態,折從阮鄭重地道:“臣與契丹之間打了一輩子仗,可謂仇深似海,陛下如欲北伐,臣必率府州軍民,以襄盛舉。”

劉承祐笑了,擺擺手:“不過,得勞折卿多等些年頭了......”

從劉承祐臉上,折從阮分明看出了點老謀深算的味道,不過由此,他對着天子心中的評價又高了一層。

“同在河套之地,府、麟與定難軍相鄰,對於定難軍,不知折卿有何看法?”劉承祐腦筋又轉到夏綏地區。

聞此問,折從阮表情一肅,沒有絲毫猶豫,十分鄭重地對劉承祐道:“請陛下務必警惕之......”

“......”

同折從阮就邊事暢談了足半個時辰的功夫,劉承祐自是精神奕奕,意猶未盡,若不是看老將疲態難抑,還不欲放過他。

而折從阮告退出殿後,則是感慨甚多,百聞不如一見,同劉承祐一番交流,他對這少年天子印象更深刻了。

睿智、英明、果敢、強勢、有野望、富有韜略、胸懷遠見......

總之,不可輕辱。

由此,他更加堅定了自己的態度,對於這大漢朝廷的信心也足了些。就衝着今日這番會面,此番進京,便沒有白來。事實上,只有親自接觸過了,似他這樣的節度,心纔會真的定下來。

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第1706章 拾遺補闕第111章 動心第41章 探監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423章 安東國的權貴們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38章 湖南無戰事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36章 李業告狀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181章 東河村之戰第36章 李業告狀第97章 再臨井陘第189章 燕王南來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41章 劉信遭貶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73章 紙上談兵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04章 過去的三年第370章 劉鋹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100章 河西大案第1章 柩前繼位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286章 宗室第171章 東京火災第29章 太后的病第64章 郭威支持穩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13章 遼國崩潰指日可待第21章 西巡第132章 進宮第436章 真實而殘酷第17章 武德司第60章 “暴斃”第26章 要堅持做大漢的忠臣第65章 劉皇帝的猜忌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2092章 太宗篇39 勾吳國之始第2138章 世宗篇13 中亞風雲(中)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1761章 新問題第79章 父子問對第235章 開封新城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8章 殿議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146章 近親通婚第19章 武夫第218章 進兵第282章 新形勢,新階段第130章 喪國之約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271章 青年驍將第362章 權宜之計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197章 決斷!第132章 登清流,議善後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02章 絕境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97章 新山陽第380章 開寶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45章 同樣的選擇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786章 面目可憎第168章 金陵主臣第160章 魏王病篤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79章 勢孤危第1714章 百姓苦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7章 應對第112章 兄弟第3章 田畔問對第396章 外放成都府第241章 至此戰罷第46章 郭榮的激進建議第282章 宋琪的治策第52章 “厚道”的做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