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

bookmark

見劉承祐以垂詢的目光看着自己,李少遊當即道來:“劉信既是皇叔,又是一方藩鎮,縱有罪過,官家亟行處置,還當堂堂正正......”

“朕降詔拿之,難道還不夠堂堂正正嗎?”劉承祐不待他說完,便打斷,質問道。

“臣非此意。”李少遊不慌不忙的,再一揖,說:“臣只是覺得,眼下還不可貿然拿之,需有理有據,查有實證,否則傳揚出去,恐不利於官家的名聲,且容易引起旁人內不自安,對朝廷心起疑忌。”

“再者,太后與羣臣,亦需有所交待。另外,許州節度上下,有罪者又豈皇叔一人,其所屬職官僚佐,借勢作奸犯科,欺壓良善,不可勝數。忠武軍轄下,尚有數千牙兵,其間有不少助皇叔爲惡之將吏士卒,爲免動亂,還需慎重處之......”

隨着李少遊的敘說,劉承祐的神情已然十分平靜:“你這番話裡,意味頗深啊!旁人,哪個旁人?”

“不過,你考慮事情,倒是越發妥當了。許州之事,你心裡恐怕早有考量吧!”劉承祐盯着這個表兄。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李少遊躬身應道:“官家有命,臣不敢不多加考慮,仔細思量。”

聞言,劉承祐徹底擺平了心態,擡手朝趙延進做了個退下的手勢,自個兒思量了一會兒,虛握拳頭,朝李少遊吩咐道:“朕懂你的意思,接下來,將你所查劉信的罪狀,給朕一一落實明細,蒐集固定證據,不是要堂堂正正嗎,朕就給他來一個光明正大!”

“是!”李少遊趕緊答道。

“張德鈞!”李少遊退下,劉承祐只沉吟了一會兒,冷聲喚道。

“在。”

“知會下去,御前當值的內侍、女官、侍衛,都給朕把嘴閉牢了!”劉承祐的語氣格外嚴厲。

後面半句話不用講,張德鈞哆嗦了一下,趕忙應和着。

“傳御史趙礪!”

“是!”

獨處一室,劉承祐隨意地拿起一份發自東京的奏章,是關於河東轉運錢糧的事。可惜,劉承祐有些提不起興致。懷着一個稍顯複雜心情,在屋中轉悠了幾圈,步至窗櫺前,背手而立,平靜地看了看窗外帶着帶着綠意的春景,目光逐漸冷淡而堅定。

此番南下,除了處理劉知遠的葬禮之事外,劉承祐另外存着的,還正是處置劉信的念頭。對於他這個皇叔在許州的作奸犯科,他是早有耳聞,只是在處置力度上,有所遲疑。然而,到許州後,經過此番調查,他才意識到,自己這個皇叔爲禍程度到底有多深。

事實上,到此時,劉承祐的心思已經足夠堅決,對劉信要從重處罰。雞,是需要時不時地殺一殺的,而皇叔這隻雞,份量恐怕是最重的。

......

趙礪自皇帝行在退出,自歸下處,腳步急促,神情間帶着少許的激動。此次的隨行御史中,以他官位最高,最受皇帝信任。隨着劉承祐的對監察系統愈加重視,他這個御史臺的骨幹重吏,也算是春風得意。

事實上,此番南下許州,趙礪暗中也籌謀着辦一件大事,御史臺的權威,除了皇帝支持,也需要他們搞點大動靜,以正名。而巧的事,趙礪選中的目標,也是劉信。

對於重拾京外道州的監察,御史臺也是用了心的,從近畿諸州開始,然遍觀諸州,也就許州這邊事多。這幾日間,非只武德司在調查劉信,許州的御史也在暗中體察民情,蒐集證據。

而趙礪,別看他此前,以勇於進諫,敢於直言爲劉承祐簡拔於洛陽。但此次,存着對付劉信的意思,他這心裡,實則忐忑異常。得知的消息越全面,對許州的情況越瞭解,越加恐懼,他相信,只要自己敢彈劾劉信,這皇叔絕對敢帶人將他拿下,暴刑酷法招呼着。

不過,恐懼歸恐懼,心思反而愈加堅定,畢竟是,名揚天下,聲震朝堂的機會,對於他這樣的言官來說,機會難得。當然,他也看準了,天子與劉信叔侄之間,關係並不算友善。

然而今日,趙礪心頭的那最後一次猶疑被掐滅了,一次面君,劉承祐給他吃了一顆定心丸。有點出乎趙礪意外的,天子竟然也有心整辦劉信。

“院使。”一名年輕的監察御史,奉命而來,正見滿臉幹勁的趙礪。

“蒐集的東西,都整理好了嗎?”趙礪看着年輕的下屬,頗具威嚴地問道。

聞問,御史立刻拿出了幾封冊書,恭敬地呈給趙礪:“不敢怠命,經屬下等整理,共計十條!”

“嗯!”趙礪接過,稍微一覽,嘴裡誇獎道:“進士出身,這筆桿子,真是不錯!”

“院使謬讚了!”青年御史拱手道。倒是挺謙遜,難怪能被趙礪帶在身邊。

見埋頭於案牘的趙礪,青年御史神氣面龐間浮現出少許的憂慮,拱手道:“趙公,這所列十條,樁樁重罪,皆指向許州節度。然而,那畢竟是皇親,陛下的親叔叔啊,如此,如此......”

擡起頭,看着這後生,趙礪淡定地道:“怎麼,害怕了嗎?”

御史並不掩飾自己的畏懼,答道:“這幾日,我等走訪民間,刺情探事,已引得州兵監視。下屬們,如今都不敢出去了。”

面對其狀,趙礪也不以爲哂,只是拿起手中冊頁,問道:“你倒是實在,心中有懼,也是常理。不過,爾等可忘記了,邊中丞的告誡,秉公直言。陛下的教誨,亦要我等不避權貴!”

御史默然,只是把頭埋得很低。

見狀,趙礪嘴銜着點笑意,問:“老夫入仕甚早,然一世蹉跎,四個月前,也不過西京區區一留臺御史。而今,卻蒙聖恩,得掌御史一院事,你可知爲何?”

青年御史一愣,隨即拱手道:“下官有所耳聞,是院事當初,直謁天子,彈劾西京留守史弘肇之不法,得到陛下賞識。三院之中,無人不對院事的忠正、膽略,表示欽佩啊!”

趙礪面上帶着些自信的意味,彷彿也回憶起了當初位卑之時的自薦一舉,悠然道:“彼時,老夫便差點丟了性命。”

“這一回,老夫仍舊報有此心!不爲其他,就爲許州受苦的官民,爲還許州一片清平!”趙礪一臉大義凜然。

“趙公高義!”

“呵呵!”見這年輕後生被忽悠得鄭重無比的模樣,趙礪微微一笑,又以一個輕鬆的口吻道:“不過結果,或許沒有想象中的嚴重。”

“此言怎講?”

趙礪搖搖頭,卻沒有解釋。

待屏退下屬,趙礪又沉醉於對呈報細務的審查中,良久,直起身,深呼吸幾口,似乎調節了一番情緒,表情嚴肅地提筆,奮筆疾書。

落筆所書,成數百彈劾之言。

第122章 奏章滿案第28章 封疆大吏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349章 聖駕過府第218章 進兵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301章 武德使愈不自安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90章 交趾收復第53章 兵臨刪丹第441章 劉皇帝的財產第420章 老年喪子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93章 完了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世宗篇29 黑色產業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第64章 楊業卻敵第29章 太后的病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57章 天子狎色,皇后盛怒第288章 殿議總結第305章 遼國三載第96章 壽春城內第148章 還京第163章 開封修不修第100章 無法避開的錢糧問題第101章 這就是開寶盛世?第466章 亟需改變第12章 如此安慰第320章 改革干將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348章 老皇帝第174章 故交情誼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45章 中秋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207章 還京第22章 “鄭州站”第56章 是非第160章 平定第45章 移鎮之議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405章 楊呂覲見第302章 奚王來朝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80章 進攻第126章 第一個被殺的宰相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1765章 三郡公第485章 老皇帝:查一查是否有問題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370章 劉鋹第39章 大舅哥與小姨子第31章 邊公在任第128章 治安問題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2113章 康宗篇5 反擊開始第36章 李業告狀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7章 出兵爭論第1817章 搖人?大漢一併接着第365章 樞密軍政第5章 王樸走了第197章 開封擴建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116章 西南大案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68章 湖南亂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61章 南北之爭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444章 揣測者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51章 郭氏父子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400章 晚節不保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91章 今日開寶第443章 皇城使危矣第12章 方略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212章 王樸卸任第11章 劉皇帝的法治思想第379章 詔書下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