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8章 從長計議

bookmark

葬禮畢,暫歸陽翟行營。

行營內,一頂寬敞的廬帳中,兩道氣質不俗的人影對案而坐,兩個宰相,門下侍郎竇貞固,中書侍郎李濤。送了先帝最後一程,二者身上還披着喪綢,面上似乎還帶着點憂傷之意。

拿起茶杯,輕晃着腦袋對剛泡好的茶水吹了下,李濤以一種譏誚的語氣說:“竇兄啊,你看今日,先帝陵前,當着衆人面,楊相那般哭天搶地,哀慟不斷,可真是悲痛萬分啊!”

而今朝堂上,前晉遺臣,基本已抱團了。而諸宰之中,李濤與楊邠的衝突,最爲劇烈,政見常有不同,互相彈劾參奏,也不止一次了。

“陛下不是說了嘛。楊相公對先帝,一片丹心耿耿,忠誠可嘉!”竇貞固幽幽而道。抿了口茶,細細品味,不知是在品茶中之味,還是在品話中之意。

瞄了眼竇貞固,李濤自明其意。淡淡一笑,心下了然,果然,這竇相公平日裡雖然一副低調的表現,但很多事情,心裡可清楚得很。

“只可惜啊,時下是我皇乾祐當朝,對於先帝再忠心,又豈能討得陛下歡心?”李濤語氣中難免玩味:“大漢天子下,可不是可欺者。如此淺顯的道理,我們的楊相公,似乎不明白啊!”

聽其言語間的機鋒,竇貞固也淡淡然地出了口氣:“局中人,往往是不夠清醒的。楊相開國元臣,心高氣傲,終高祖一朝,秉執國政,權掌中樞,無人敢纓其鋒芒。然陛下繼位的這一載來,親掌軍政,屢施打壓,以楊相的心氣,哪裡忍受得了!”

李濤點頭附和,眼睛微眯,凝着目光看向竇貞固:“竇兄,朝堂之上,楊邠常常倚勢欺壓我等,吾心實難忍之,去歲曾建議陛下遣其就鎮,不允,反遭斥責。”

“楊邠驕愎,居功自傲,時時忘卻人臣本分,天子雖然多容忍之。然天子性情剛烈,能忍一時,豈忍一世?以我之見,楊邠早成陛下心中的一顆刺,亟待拔除,不除之,絕難安心!”李濤語氣中,透着自信。

“李兄欲何爲?”竇貞固急聲問。

稍微捏了下拳頭,李濤壓低聲音:“楊邠不敬君上,蔑視羣僚,不得人心,還妄圖把控朝政。陛下欲除之,只是差個藉口與機會罷了,在下以爲,我等爲陛下,爲朝廷,爲陛下,都該積極進言了......”

聞言,竇貞固神情微凝,認真地思慮了一會兒,應道:“此事,還需從長計議!”

“竇兄有何顧忌?”李濤皺眉。

竇貞固低調的神情間,泛着些許狡黠的色彩:“既然李兄都看出來,天子容不得楊邠了,我們又何必多此一舉?”

“可是,每思及楊邠對我等的欺辱,心中不忿啊!”

......

高祖梓宮既入山陵,劉承祐遣部分隨行將臣及襄事官員虞主還朝,行虞祭,劉承祐則自率大部,移駕長社。

【書友福利】看書即可得現金or點幣,還有iPhone12、Switch等你抽!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可領!

即便地處近畿,天子御駕親臨,對於長社士民來講,也是件分外稀罕的事。上下職吏自是殷勤迎奉,劉信親自率節度屬官,大盡地主之誼。

但是很明顯的,許州的底層士民,對皇帝之來,反應很淡漠。自古皇帝出行,只要擺明車攆,就沒有不擾民的。

“他怎麼敢?他怎麼敢?”行在內,劉承祐毫不掩飾其怒意,厲色發泄着:“身爲大漢宗親,朕的皇叔,所行所爲,與禽獸何異,較窮匪惡盜何異?”

“虧他做得出來,打着先帝與朕的名號,率掠吏民,以謀私利,這是敗壞朝廷的威望,敗壞先帝與朕的名聲啊!朕委他方鎮之職,出此惡舉,讓朕如何面對受害士民?如何面對天下人?”

“他這是在斷大漢的根基吶。水能載舟,亦能覆舟,再是粗鄙,這點道理都不懂嗎?”

“他是欲逼得許州百姓,揭竿而起,造大漢的反嗎?”

“......”

劉承祐很少這麼激動,在御案走來晃去,噴着唾沫,未加收斂的聲音惹得帳簾發震。

李少遊低調地埋着頭,保持着謙恭的模樣,靜靜地等待着皇帝宣泄情緒。對於劉承祐的震怒,他也有所預料。

這幾日下來,李少遊廣佈武德司下屬密探,深察細探,就許州的情況做着調查。將近的半年的時間了,武德司勢力,在近畿諸州也有所擴散。調查起來,並不費勁。

當然,也沒有值得費勁的地方,劉信的所作所爲,幾乎都擺在明面上,明明白白,略無避忌。就像常年以來,爲惡地方的武臣將吏一般,根本不知道什麼叫收斂,什麼叫敬畏。況且,劉信還一直是打着皇叔的身份行事。

然當底下人,陸續將情況報上來,哪怕是李少遊,都不由對劉信表現出“佩服”之情。膽子真的是太大了,欺壓良善,魚肉百姓什麼都是輕的。

貪污受賄,賣官鬻爵,也算不得要命的罪。率性刑罰,草菅人命,更是常事。州府官吏,役之如犬馬,稍有得罪,虐之入雞鴨。

但真正讓李少遊愕然的,還得數此番,劉信抄掠百姓之舉。似顧橋鎮那邊,雙方“談妥”,進獻錢帛,終究是少數。更多的情況,還是牙兵直接搜刮強掠。

亮明旗幟去搶,李少遊是真的“服氣”。哪怕派兵裝作土匪盜賊搶掠,影響都要小些,更遑論,打着迎奉先帝梓宮,貢獻天子的名號。

最後這一點,是最讓李少遊“驚歎”的,如此犯忌的事,也敢做!當真以爲,有個皇叔的身份,就是保命符了。

果然,得其報,劉承祐的反應並沒有出乎李少遊的意料。

劉承祐呢,還在噴着:“東京之時,便以其殘暴苛虐,貪腐瀆貨,禍亂軍心,貶斥出京。朕讓他到許州,不求他盡忠盡職,恩養生民,哪怕荒嬉怠政,朕都能容他。誰能想到,不思悔改也就罷了,反而變本加厲......”

“官家請息怒!”也是發現劉承祐的語氣有所回緩,李少遊終於開口了。

深吸了一口氣,劉承祐落座,盯着李少遊一字一句地責問道:“眼下,許州民間恐怕是怨聲載道,百姓們都在抱怨朝廷,罵朕是個無道昏君吧!”

李少遊訕訕道:“那倒不至於。”

“不至於?哼!”捏着李少游上呈的奏報,劉承祐冷哼一聲,扭頭便對張德鈞招呼道:“傳趙延進!”

趙延進就在在外當值,穩步入內:“陛下有何吩咐!”

劉承祐語氣甚急:“你帶一隊甲士,去把忠武軍節度劉信給朕拘了!”

“啊?”趙延進驚愕地望着冷着臉的天子。

這個時候,還是李少游上前,小心地出言:“官家,畢竟是皇叔,依臣見,此事還是從長計議......”

第1695章 袁家莊第425章 安東國的太子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88章 秋後算賬(續)第451章 雙雙去世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31章 進軍令第9章 公府密議第201章 擎天保駕之臣第2080章 太宗篇27 忠臣賢紳,手段頻出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146章 驕將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699章 整飭西北第6章 遺奏十條第53章 遁第254章 應州大軍第465章 “教匪”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79章 滏陽之捷第192章 劉銖案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454章 安東新王仁宗篇4 範公秉政,苦苦支撐第2060章 太宗篇7 開寶老臣第79章 大獲全勝第2058章 太宗篇5 雍熙第104章 來點日常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82章 不手軟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362章 分封?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207章 燕王心跡第352章 隔代嗣君再起微瀾第85章 善後爭議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188章 後續第200章 新的時代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79章 楚昭輔之政第60章 都安心了第219章 八月戰爭第241章 錦州陷落第32章 潞州震動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47章 戰略所向第1761章 新問題第1688章 南洋之重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25章 蕭燕燕的故事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32章 太子的安排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289章 捷報齊至第174章 帝崩第1724章 叛賊雖敗,封鎖繼續第85章 郭榮給的驚喜第217章 李國舅治政第433章 聖訓第133章 延禧驛第156章 亡國之君第97章 隰州第366章 安東不一樣!第149章 降表第275章 令人絕望的未來第1680章 忠臣孝子高麗王第162章 晉公南遊見聞第172章 更像打仗來的第248章 西撤!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147章 德勝渡第1812章 浪潮下的密州變遷第129章 漢師伐蜀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74章 根由在朝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265章 謀劃高麗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189章 還繼續走嗎?第48章 處處矛盾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2110章 康宗篇2 輔政時代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279章 中路軍之失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0章 可以準備善後了第1785章 統治從去***化開始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66章 放賑遼東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