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9章 天子欲啓河工

bookmark

曠野之上,大隊繼續北行,路乃舊道,不易行,但經過此番規模人踩馬踏車軋的,也基本走出了條通往開封的“新路”。

邊上不遠,便是一條幹涸的水道,儼然枯竭多年,沙土翻覆,已不成形,透着些許古舊與蒼涼的韻味。河牀不甚寬,周遭已然鋪上了一層植被,在春風的吹拂下,增添了幾分不算深厚的綠意。

放眼張望,可見舊道,曲曲折折,斷斷續續地朝南北蔓延而去。

劉承祐站一處微高的土坡上,開闊的視野使他心情曠達,背景是又放慢了行進速度的行營大隊。

後邊,除了一隊奉宸衛士之外,還有張德鈞帶着幾名宦官,架起了幾張明黃幕布,把劉承祐遮掩住。

劉承祐很是自然地,掏出鳥,對準腳下的一叢矮灌便開閘,大概是太痛快了的緣故,嘴裡還稍顯輕佻地噓了一個長聲。放水這種事,當然是怎麼自在怎麼舒服怎麼來。

劉承祐撒尿,可不需什麼特殊的儀式禮節,更不需要宦官幫他脫龍褲,掏龍根,抖龍頭什麼的......

自個兒抖了幾下龍頭,放下袍子,離開經他滋潤後變得亮綠的灌木,順着爺水道漫步,順便召來王溥對話。

“這蔡水古道,可不短啊,齊物可知其來歷?”指着右手邊的枯道,劉承祐隨口問道。

王溥跟着側後方,顯然是做了些功課的,聞詢,很是從容地給劉承祐解釋道:“蔡水戰國時爲鴻溝,前漢時爲莨蕩渠,魏晉之時乃稱蔡水,爲中原南北水運幹道。只是自隋唐以來的變遷,河工不振,水道淤塞,漸至枯涸,及至唐季,徹底湮廢,至今也有數十個年頭了......”

“有些可惜了!”對其所述,劉承祐聽得認真,慢悠悠地邁着腿,嘆道。

王溥附和道:“開封之上爲汴水,開封之下爲蔡水,蔡水雖則不長,然連潁水,通達陳潁許蔡,其盛時,舟船往來,亦不絕如縷,不下於汴河!”

劉承祐沉吟幾許,說道:“這些水道溝渠,就如大漢的血脈一般,灌溉澆農,物料轉運,交通諸州......而今諸州水道淤塞不通,於大漢而言,就如血液不暢,於國於民,殊爲不利。朕欲發民力,修河渠,貫通南北,使舟楫相繼,都下利之!”

聞言,王溥一時沒有說話,作深思狀。

“怎麼,有什麼不妥嗎?”見狀,劉承祐問。

王溥眉頭的褶皺暫時平復,恭聲應道:“東京之利,便在於河渠之利,不管爲政、爲軍、爲農、爲商,修繕河道,疏通溝渠,都乃朝廷必爲之事。然欲開何工,所費物力,實在不菲,以朝廷如今的財政情況......”

得知其所顧慮,劉承祐手一擺,大氣道:“如今四境弭兵,內外漸穩,朝廷雖然拮据,但修河的錢糧咬咬牙總能擠出一點的,此次許州所收財帛,朕就打算用在河工上!”

“如此,只怕仍舊不夠!”王溥很實在地說。

“朕又不是打算一口氣將大漢河道都給通一遍!”劉承祐一副頭腦很清醒的樣子,說道:“窮,有窮的做法,朝廷大修,道州小修,縣鎮繕浚......”

王溥點着頭,掃了眼邊上破破爛爛的舊水道,忽地反應過來,不由問道:“陛下欲通蔡水?”

對於王溥的機敏,劉承祐並不意外,兩眼之中反而露出了讚賞的色彩,揚手一指,說:“如導汴水入蔡,重加疏浚,使之重貫陳潁,你看如何?”

聽天子的考量,王溥沒有急着回答,反而認真地思慮了一番,方纔搖着頭道:“河工之事,所涉頗多,臣皮毛未知,實不敢妄言!”

“此言實在!”劉承祐對王溥這種態度表示誇獎。

本就是風度翩翩的文士,受到表揚,王溥露出一道溫潤如玉的笑容,認真地向劉承祐建議道:“汴水如今乃中原最重要的水道,可謂國之命脈,亦失修多年,久未疏浚。陛下如欲開河工之事,是否先着手於汴水河況的改善?”

“此乃老成之言!”劉承祐直接說道。

稍微住腳,略作沉吟,劉承祐神情平和對王溥道:“治河之事,朕想法雖則籠統,但此乃必爲之事。但如何治之,從何治之,確需綜合慎重考量。你可暗作考察問詢,回京之後,可擬提治河之事!”

沒有多遲疑,王溥恭敬拱手應道:“是!”

他心裡清楚,劉承祐有提拔之意,這是給他表現的機會。不需他提出具體的治河疏渠方案,那非他所長,只需他諫言,皇帝治河的意願很強烈,只要成功,進諫之功,也是功勞。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而今爲天子近臣,然則並無實職實權,腳下很需,對於王溥這等渴望建功立業的青年俊才,瞄到了機會,自然不會放過。

應命間,王溥腦中已經在考慮着,該怎麼着手此事。哪怕就賺個諫言之功,也是需要對河工之事多加了解的。

敘話的節奏並不快,不過邊走邊聊着,眼前之景已有了不小的變化,本就曲折河道彷彿被一雙綠油油的大手給扼斷了一般。

停下腳步,劉承祐作深沉狀,十分認真地思量了一會兒,瞥着王溥:“不出所料,太原那邊有想法了!”

王溥神情微凝,腦中回想起那封晉陽來書,微躬下身體,問道:“陛下打算如何應對?”

“晉陽那邊,現在有沒收到朕對許州事的處置結果,都是未準之事。”劉承祐幽幽而嘆:“這樣,你以朕的口吻,給晉陽回一封信,就許州之事,做個解釋,以示安撫吧!”

“是!”王溥直接應道。

停頓一下,劉承祐又稍顯突兀地說:“朕欲封皇叔爲王!”

聞言,王溥鄭重地抱拳:“陛下英明!”

雖然王溥的恭維有七八分的真心,但劉承祐也不以爲意,搖搖頭,朝隔着一段距離的張德鈞吆喝道:“朕走累了!”

聞聲,張德鈞立刻湊了上來,請示道:“官家是否迴鑾?”

劉承祐說:“牽兩匹御馬來,朕要騎馬!”

“是!”

第206章 武德司獄第66章 請辭?不許!第12章 河東之患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61章 南北之爭第496章 上進之時上進之人第161章 折氏進宮第63章 開寶十三年下半年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419章 離宮、噩耗第14章 外戚第185章 勤勉爲國楊相公第287章 反擊從野狐嶺開始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397章 鹽事暫定第55章 燕王病故第121章 最難啃的骨頭,最輕鬆地啃下了第251章 蜀中流言第81章 廝殺漢第324章 金山南麓第6章 遺奏十條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86章 賜死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279章 喜從天降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第13章 楊業述職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55章 拉開序幕第91章 王峻驕狂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353章 信使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54章 聘納郭女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49章 醫政第454章 安東新王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22章 史公鎮洛:民怨四起第2065章 太宗篇12 雍熙皇帝第1767章 心頭髮慌第162章 河東風雲(9)第36章 李業告狀第155章 蓄奴之議第478章 開寶二十九年第41章 西域戰況第40章 荒唐太子第76章 視察第16章 異見第309章 衡釀第125章 由土地問題引申第113章 軍改伊始第337章 京口水戰、攻心之策第11章 大典日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131章 幹強枝弱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60章 平定第324章 交代第179章 榆林楊重貴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12章 皇子們的教育第15章 名單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42章 公堂之上第112章 兄弟第172章 潦倒的鐘謨第117章 潑冷水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114章 範質薨,帝不豫第123章 孔氏之疑第77章 安陽之殤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70章 同州之戰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84章 夏州降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2132章 世宗篇7 漢金衝突 再下一臣第75章 西北邊報第2045章 最後的旅途16第133章 西征!第48章 劉承祐的決心與疑惑第98章 山道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222章 閹宦之慮第412章 本非同道第165章 夏獵、祥瑞以及進貢第7章 貴戚解權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170章 御宴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