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章 還京

bookmark

二月戊寅(初四),帝后車攆自長社發,在長社士民的敬拜之下,還京。

多留了一天,就是用來看許州民間對劉信案判罰結果的反應的,反饋結果良好。詔命下,重罰首惡,嚴懲從惡,再加劉承祐一道感情真摯、態度懇切的罪己詔書,使得民情大悅。

最重要的事,劉承祐所命善後措施,讓許州士民得了實惠。誅惡泄怒,罷貪消氣,降稅得利,在這樣的情況下,劉信的生死,倒不是底層的黎民所在意的。再加劉承祐對其處置,也是表有誠意了。

說到底,這個時代的士民百姓習慣了受苦,習慣了被盤剝,期望並不會太高。比起戰亂時期的動盪不安與朝不保夕,劉信那頭惡蛟龍,還沒把他們逼到活不下去的地步,當然,再持續個一年半載,那就不一定了。

有個年輕的隨行御史爲求表現,提議劉承祐將劉信及其黨羽所據財帛錢貨發還百姓,被劉承祐呵呵避過。

很多事情,劉承祐可看得清楚。於普通百姓而言,搶他們的,懾於強權武力,一時間恐怕還不會有太大的動亂,辦一下罪魁禍首,發還其地,與其希望,怨氣也就消弭了。

要是放還不可細考的錢財,可以想見,引起的亂事比搶他們還要嚴重。一方面是人心不足難全安,另一方面,也根本做不到依所掠財貨挨家補償,收歸府庫,是最合適有效少麻煩的做法。

許州之行,劉承祐所獲不匪,基本的目標實現了,且不說其他隱性的收穫,就講查抄劉信家產所得,最直觀的東西,錢、絹、綢、瓷、金、銀、玉......價值逾十七萬緡。按劉信那個斂財法,有此巨資,倒也不稀奇。

與來時相比,並未原路返回,換了個路線,選擇自長社向東巡行,走鄢陵,過扶溝,渡淯水,爾後沿蔡水故道北還東京。自後樑以來,開封府轄境便不斷擴大,東京城以南兩百里,原屬許、陳、宋三州的鄢陵、扶溝、襄邑三縣,都被析歸開封府。

故御駕,出了許州,便是開封,一路徐行,察民生,觀風俗。當然,大隊相隨,劉承祐這體察要說有多細緻,那是不可能的。不過多召路過縣、鎮官吏察問罷了。

即便如此,也有所得,至少表面看起來,開封府下縣鎮一級的職吏,在長達一年的換血補充中,素質還過得去。若不是時間實在不允許,劉承祐都有心,再往南往東走一遭。

御駕隊伍,前後綿延數裡,塵埃不興,人畜車旗風聲夾雜,不過整個行進的隊伍,透着劉承祐甚喜的井然秩序。

皇后符氏隨侍在側,與劉承祐閒侃着。大概是,此前碰到“非常之事”時,劉承祐找高貴妃去了,一番“傾訴”,然後又不知怎的無意中透露到皇后那兒,然後回京途中就是這樣的情況。

攆車內的情況是這樣的,劉承祐頭枕在大符的腿上,感受着柔軟的股肉,嗅着肌體間散發的芬芳。大符腰身微曲,一睜眼,能夠看到幾乎抵到他額頭的美團......

“此次許州之行,解朕一樁心事!”劉承祐閉着眼,腦袋往大符懷裡擠了擠,似乎要往幽深處鑽,嘴裡碎念着。

皇后似乎被他碰到了敏感處,俏麗的臉蛋飛上了一圈紅暈,只是隨手將劉承祐摟得更實。

聽其言,大符倒也不避忌,反正是劉承祐主動提起的,稍微思索了下,問道:“二郎還是在考慮皇叔之事?”

還京途中,大符慢慢地改了對劉承祐的稱呼,變得親切,改得自然,劉承祐呢,也是淡然應之。

“你說天下人會如何看待朕?”

大符想了想,話還是說得好聽點:“陛下公正無私,大義高古......”

聞言,劉承祐頓時笑了笑。

“二郎何故發笑?”

把着大符的手,有別於高貴妃,細膩而柔軟,劉承祐幽幽道:“苟利於社稷江山,朕又豈會在意天下人的看法?”

劉承祐這話有些失真,也有些狂了。不過落在大符耳中,卻覺豪邁。

“官家,王庶常求見!”張德鈞在外通稟。

車駕繼續前進,劉承祐掀開簾幕探目而視:“何事?”

王溥手中持一封套,向劉承祐彙報:“陛下,太原有專奏來京,中書轉呈陛下!”

聞言,劉承祐面上慵態頓消,背都挺直了,伸手:“呈上來!”

感受着劉承祐的語氣,張德鈞趕緊做呈遞事,比起平日速度都利索不少。

劉崇所上專奏,簡單地翻了一圈封套,未有拆封的跡象,拆閱。信只簡簡單單兩頁,劉承祐很快讀完,並且,一抹矜持的笑容逐漸在他嘴角揚起。

“怎麼了?”以大符的聰穎,當然察覺到些許不對勁,溫聲問道。

“沒什麼。只是皇叔久鎮晉陽,有些想念太后與朕,給朕寫了一份家書罷了!”劉承祐掠起的嘴角慢慢復位,說得簡單而輕鬆,不過手上卻很認真地將書信折起,放在車攆內的一方小案上。

就擺在那兒,大符只多瞄了下,就沒再多看一眼。她心裡當然清楚,事情沒那麼簡單。

劉崇來信,雖有些慰問之辭,但核心意思表達得很清楚,聞許州的變故,請求劉承祐饒恕劉信,否則......

劉承祐說它是封家書,也沒錯。劉承祐允之,便是家書,不允,那就是威脅了!

不爽,當然滋生在劉承祐心裡,沒有哪個君主能夠忍受臣下的威脅。不過,心下倒稍稍一鬆,所幸還留了劉信一條命,即便苟延殘喘。

對於劉信往晉陽發信之事,劉承祐也知道,故此番收到劉崇專奏,他也沒有太多意外。

至於對於劉崇之信,如何回覆,如何應對,劉承祐並沒有多少選擇。南邊這才解決的一個皇叔之害,不可能掉頭便向北邊的皇叔動手,釀成一起禍亂。劉崇,那可是嫡親皇叔,並且守着河東,可不是一個許州能相提並論的。

“到哪兒了?距離東京還有多遠?”平穩了一下情緒,劉承祐問。

“回官家,已至陳留境內,距東京還有近百里!”

“傳令,加快速度,明日到京!”

第15章 名單第111章 暫息伐蜀之心第267章 仁厚太子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449章 宦官之間的撕咬第357章 宮廷與宗室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27章 派系第227章 席捲半島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233章 漢騎出絕域第193章 楊邠案(1)第263章 縱論天下第145章 中秋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797章 吸血的拍賣會第55章 山上山下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163章皇后染病,儲君人選第98章 山道第152章 又是一年二月二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799章 宿醉風波第309章 交待後事第165章 天子的態度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483章 南巡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1709章 心猿意馬第353章 楚蠻歸化的標誌性人物第233章 南口大戰2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68章 西縣第290章 燕王在京,軍制改革第336章 橐相第13章 考校談一談本書的一些問題第1796章 劉皇帝的支持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94章 好不容易下定決心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55章 乾脆的勝利第314章 壬戌科狀元第119章 幸西京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68章 婚宴第395章 瘋漲的鹽價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401章 王彥升之死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467章 蕭思溫的價值第175章 被刺激到的遼帝第94章 汝公出山第2052章 回京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364章 沉默第48章 瑤蠻的格局第175章 蜀定,凱旋第362章 分封?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2055章 太宗篇2 世祖皇帝第189章 燕王南來第15章 馬楚內亂第38章 濮州案(1)第300章 統歸地稅第83章 遼帝之亡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421章 樑孝王第128章 東路進展第411章 政治危機第316章 狀元、探花兩條路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152章 聽政3第2049章 最後的旅途20第416章 尾聲半島史話終 極限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6章 相形見絀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53章 兵制改革第481章 行宮第68章 離京前的安排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13章 考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