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 財計

就如當初楊邠下獄那般突然,此案的結束,也同樣意外,讓一直默默關注此事的大漢朝臣們措手不及。如此巨案,戛然而止,從始至終,針對於楊邠案,都沒有拿到檯面上來說,在天子的授意下,低調調查,突然處理,事情結果之後,方纔發出了一份簡單而平淡的通報......

這樣的過程與結果,讓大漢的朝臣們突然有些不適應,漢宮之中那個年輕的天子,權勢似乎有些重了,不知覺間,君權已然開始蓋過臣權了。

這樣的形勢下,本該有大臣牽頭,表示對天子不合規矩的做法表示抗議。以往,衝在前頭的,正是楊邠。

然而作爲此次政治事件的主角,被拿下後,遍觀朝中文武,有此能力,有此影響的,竟然點不出一個人了。

郭威倒是有這個威望,不過這個武臣,已逐漸進化成爲一個政治動物,老謀深算,看得清形勢,並不會就此事,去纓天子的鋒芒。王章因楊邠的下場,意志有些消沉。蘇禹珪,仍掛着宰相的職位,但已逐漸淡出權力中心。至於馮道、趙瑩等輩,沒這個影響。

而範質等政治新貴,且不說他們受劉承祐親自提拔,根基尚淺,還沒有那個資格向君權發起“挑戰”。

驀然之間,大漢王朝的權力,開始向君主集權邁進了一大步,就因爲拿下了一個老臣。可以想見的是,在接下來不短的一段時間內,朝廷中樞,不會出現皇帝的“反對者”,至少不會像楊邠那般流於表面。

而楊邠的倒臺,也註定不可能波瀾不興地度過,一場政治洗牌不可避免,而楊邠去朝之後留下的權力空白,勢必引起政治格局的大變動。

楊邠事件,並未以楊邠的入罪而告終,針對於“楊邠集團”的政治清洗,在劉承祐授意之下,緊接着從容展開。這是一個外強中乾的政治集團,諸司六部的黨羽僅僅依附於楊邠,大樹一倒,藤蔓、枝葉,在面對天子的重拳出擊之時,毫無反抗能力,只能任由御史臺及武德司炮製。

上元節後的第一次大朝,朝臣是萬衆期待,劉承祐知道他們在期待什麼,但是並沒有滿足他們。沒有就楊邠案做個正面的迴應,更重要的,對於羣臣們更關心的政事堂調整,也沒有做明確指示。總之,突出一個聖心難測。

乾祐二年的多災多難已然過去,對乾祐三年的展望也在上元夜宴的時候發表了。故在大朝上,劉承祐是實實在在地議政,迅速進入“工作狀態”。

議題只有一個核心,錢。大漢的財政,經過兩年的拮据,到如今,勉強算是緩了一口氣。然而國家窮困的本質並沒有得到改善,自上而下,都過着苦巴巴的日子。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這樣的情況,根本無法供劉承祐實現他的宏圖大略,是故,必須得改變。自繼位起,耗費兩載時間,用以穩固皇權,梳理軍政之後,劉承祐終於能騰出手來,專心致力於發展國力,強國強軍。

關於財政,無非開源節流。在節流方面,劉承祐以身作則,提倡全國性的節儉,漢宮縮衣節食持續兩載,一切宮苑建造修繕,盡數停罷。朝廷之中,亦少無用靡費。

甚至於,劉承祐對朝臣的俸祿、絹糧有所削減,只是後來引起的怨念過大,且大部分中下層漢臣的日子,也確實艱苦,劉承祐方淺嘗輒止,沒有繼續對他的臣子們下手。

故大朝議政,討論重點,只在如何開源。而以如今大漢朝臣目光侷限所在,大多數人,無非在稅賦之上動心思。對於這些人的意見,劉承祐基本無視。

在耶律德光滅晉的中浩劫之中,中原元氣大傷,漢興之後,又幾度戰亂,遠遠未到恢復的程度。雖然在朝廷秉施養民生息的政策下,大漢的子民過上了勉強安穩的日子。但對於大部分人,尤其是基層的農民來說,生計依舊貧苦。

漢廷的稅收,本就沉重,劉承祐繼位之初取消了不少苛捐雜稅,但對於王章牽頭制定的一系列吸民血汗的政策,可一直沒有改弦更張的意思。

負擔已然夠重,若是再行加稅增賦之政,劉承祐可以想見,必起民亂。而若加上各地素質堪憂的官員將吏,他們這些執行者,能導致什麼樣的惡果,劉承祐也不敢保證。

故,縱使財政再艱難,朝廷也不當繼續壓榨農民。甚至於,劉承祐想到的,是適當地削減農民的負擔,而這隻會加劇朝廷的財政壓力。

集思廣益,總有所得。度支判官薛居正等人,倒是提出了一些讓劉承祐滿意的辦法。核心只有一條,繼續在朝廷已有的稅入之上,挖掘潛力。

比如官營的鹽鐵,酒麴,這兩項本是朝廷財政收入的大項,他們建議,重立條制,深入規範,同時嚴厲打擊非法。

在鹽鐵、酒麴的基礎上,繼續擴大官營範圍,將茶、糖等項,盡數納入朝廷“統籌”管理經營。壟斷的,總是賺錢的。劉承祐心中僅有的遲疑,只是朝廷有沒有這個執行力......

有人提議,繼續幣制的改革,新舊錢的淘換,中間可操作的空間太大。

也有臣子將目光放到了商稅上,然而大漢的商業,並不算髮達。劉承祐的想法是,養肥了再殺,非但沒有同意加徵商稅,反而定下,貫徹落實此前減免規範關稅的政策。在之前,各地把朝廷政策當放屁的將吏太多了,也該着手整飭。

爲國家財稅,羣臣爭相諫言獻策,而身爲三司的王章,卻出奇地,未發一言,未進一策。

還是在崇政殿,劉承祐喝了口熱茶,舒緩長時間議政的疲乏。將王章喚至御前,就朝上事問他:“國家貧瘠,財稅拮据,朕向爲錢糧一道,焦頭爛額。崇元殿上,臣僚競相發言,以抒策略,王卿何故緘默不言。”

“臣素愚鈍,不知通變,實無良策。且而今朝堂,人才濟濟,何需臣這冬烘老朽妄言!”王章的回答,讓劉承祐稍顯意外,總覺其,話裡有話。

盯着冷硬着一張臉的王章,劉承祐心生不愉,被冒犯了的感覺,有些強烈。

“王卿何故菲薄,立國以來,財計大事,悉委於卿,能勞功苦,朕都看在眼裡!”劉承祐輕言道,但語氣有些不鹹不淡。

聞言,坐於案後,沉默了一會兒,王章忽地起身,步至殿中,拜道:“臣有一請,望陛下應允!”

見狀,劉承祐原以爲王章又有什麼財計方面的見地,卻沒料到,開口後,竟是辭官。

“臣病體纏身,久無良醫,愈發不濟,已無案牘勞形之力,未免耽誤國事,今上請致仕......”王章平靜地說道。

一句話,劉承祐微訥,打量着王章的目光,逐漸深邃。

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40章 潞州三傑第155章 河東風雲(2)第46章 糧與錢第89章 威壓王帥第256章 進擊的蜀軍第96章 壽春城內第472章 聲勢浩大第218章 進兵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2054章 太宗篇1 變天第106章 敲打第1771章 襄陽王第113章 必成大器第274章 厚葬之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15章 荊南來使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1804章 怒斥太子第131章 政事堂中的憂慮第2137章 世宗篇12 中亞風雲(上)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252章 後蜀君臣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44章 殷勤的女真人第205章 南院大王的謀略第195章 楊邠案(3)第172章 太子妃第85章 安心第52章 聯姻第96章 劉皇帝就是定海神針第236章 南口大戰5第472章 一山豈能容三虎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57章 劉老四第1773章 質問第64章 邊事不寧第150章 蜀亡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21章 西巡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66章 兄弟之國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126章 近臣之殤第104章 在真定第66章 陷河陽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41章 高麗國王第105章 河北局勢第100章 梁山濼第490章 御宴繼續,王欽若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335章 凱旋令、劉昉請命第185章 趙礪案第1742章 漠北來人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29章 勸諫第437章 二十年難遇的大水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1818章 慈母敗兒第283章 降將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148章 最後一仗第4章 見完這個見那個第11章 局勢變化於未測之際第29章 勸諫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6章 遺奏十條第75章 敖萊小城第414章 雲消日出第1736章 試炮第142章 準備殺雞第2143章 世宗篇18 皇帝意志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52章 對峙第314章 門庭若市第130章 西北剿匪第21章 捷音已先來第335章 高麗服軟了第105章 逐一接見第344章 王師已過大江來世宗篇51 皇太孫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99章 北使南歸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457章 粉飾一二第9章 寫得不錯!第317章 這山莊還是不建了第73章 西北隱患第444章 揣測者第433章 韜光養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