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附議

bookmark

“不過,湖南之事,總要議出個應對策略來!”劉承祐伸手摸着他的胡茬,凝神細思,扭頭問魏仁浦:“那馬希萼稱臣於僞唐,僞唐那邊,可有最新動作?”

這些情況,早存於魏仁浦腹中,皇帝查問,隨時調出:“啓稟陛下,今歲九月,僞唐主納馬希萼之貢,受其降,以鄂州一年租稅賜之,助其起兵。十月,又調楚州團練使何敬洙率軍入楚助戰,如今已與朗州軍合兵。不過,一直到如今,僞唐再未有其他動作,仍舊觀望!”

“呵......”劉承祐稍微體味了一下,不禁發笑:“這李璟行舉,在朕眼中,酷似一畜,衆卿知道,是什麼嗎?”

馮道立刻拱手,迎合問道:“敢問陛下?”

劉承祐揚起手,比劃了一下,哂笑道:“李璟在朕眼中,就如一隻嗅到魚腥的貓,心裡癢癢,忍不住探爪,卻又瞻前顧後,逡巡不定!”

“陛下所言,甚是妙趣,頗爲形象!”馮道捋須,滿臉附和的笑意:“不過老臣看來,僞唐主也是懾於我大漢的威嚴。這幾年,陛下勵精圖治,與民休息,大漢國力日漸恢復。大漢若不動,僞唐又豈敢妄動!僞唐主,是不敢不謹慎吶!”

馮道的馬屁,拍得劉承祐,都習慣了......

收起玩笑之語,恢復了嚴肅的劉承祐,使得整座大殿的氣氛也肅重起來:“僞唐那邊都動了,朕若不動,豈非讓人小視。”

“諸卿有何見解?”

這回,率先進言的,卻是樞密院都承旨鄭仁誨:“陛下,臣有一議,不知當講不當講!”

“講!”掃了其人一眼,鄭仁誨的小心同郭威有些相像,劉承祐擺手,一臉坦蕩道:“朕召諸卿,本爲兼採衆議,但請暢言,勿有所隱!”

“是!”鄭仁誨眼皮子擡了擡,起身躬腰,謹守臣節,沉聲道:“楚王連番請助於東京,希望朝廷能遣兵南下,進屯澧州,以扼荊南、僞唐馳援朗州之路!”

“而今,僞唐既已接受馬希萼稱臣,賜糧援兵。以臣之見,陛下莫若從楚王所請,派一支軍馬南下,進駐澧州,以昭示朝廷威嚴。兵馬不消多,只需授意齊國公從襄州出一支偏師即可,如此,還不影響朝廷徵淮的準備......”

鄭仁誨的話,讓劉承祐兩眼一亮,忍不住多瞧了他兩下,嘴角一翹,問:“鄭卿此議,諸位以爲如何?”

殿中在席文武,交首相議,還是王樸,朗聲道:“啓稟陛下,鄭承旨此議可!”

言罷,王樸又補充道:“以臣之見,我朝策略,或可更大膽些。陛下不妨遣使僞唐,與唐主李璟相約,誘其與我夾擊馬楚,得楚地而分之!僞唐若出兵攻楚,再設法陷滯之,拖其精兵,耗其錢糧,我朝再尋機,轉攻淮南,屆時必可減小征伐困難!”

“並且,聯唐分楚,或可釋僞唐君臣之疑,否則,我朝強勢在北,縱僞唐心存貪慾,也恐難放手擊楚。畢竟,湖南廣大非閩地可比,僞唐當年敢滅閩,而今卻不一定敢攻楚!”

先南後北,攻伐淮南的方略,是王樸率先在朝中提出來的,這兩年間,不管明裡暗裡,可以說整個朝廷的軍政運轉,都在劉承祐的親自把控爲南征戰略坐着準備。

因此故,王樸親自負責開鑿河渠,疏通運河,爲兵馬調度,糧草輸送,提供便利準備,一直任勞任怨。眼下又進此策,顯然爲了淮南戰略,不遺餘力,苦心孤詣,致力於彼了。

“呵呵......”略顯譏誚的笑聲在殿中有些刺耳,一下子吸引了衆人的目光。

“爲何發笑?”劉承祐臉一板,甚駭人,盯着陶谷。

陶谷見狀一慌,自覺失態,連忙起身,請罪:“臣殿前失儀,請陛下恕罪!”

“罷了!”劉承祐聲音朝上揚,虎目一瞪:“朕允衆卿暢所欲言,盡抒己見,但這輕慢之心,還是少一些的好!”

“是!是!”羣臣懾服,陶谷也是連道兩聲,額頭竟生冷汗。

【看書福利】送你一個現金紅包!關注vx公衆【書友大本營】即可領取!

瞥了陶谷一眼,此人屬於得志便猖狂的那種,如若不敲打,便容易跳......

穩定心神,陶谷又變成了那個低眉順眼,謙恭卑順的良臣,小心道:“陛下,臣只是覺得,王尚書之議,有待商榷。我大漢如虎,僞唐如犬,馬楚如羊,僞唐既然對我朝心存忌憚,又豈敢與虎謀羊?”

聞言,卻是不得不承認,陶谷這廝,有的時候,考慮事情是確有見解的。

看向王樸:“你怎麼看?”

迎着天子與其他朝臣的目光,王樸很是淡定,目不斜視,緩緩敘來:“陛下,僞唐割據江淮,稱霸東南數十年,累年經月不曾與中原交鋒過,而況其擁水軍之力。國力既盛,兵將既衆,僞唐主對我朝有所疑忌,雖是必然,但其若說忌憚到何等地步,尚未交鋒,卻也未必!”

“是故,我朝自爲猛虎,然若僅視僞唐爲豕犬之類,而小看之,只怕戰時受挫!”

頓了頓,餘光掃了掃周遭,王樸看起來有些享受這種御殿暢議的感覺,繼續道:“再說分楚之議,站在僞唐的立場,我朝隔荊南而取湖南,得之亦爲飛地,除非假途滅虢,將荊南高氏一併平滅。僞唐有近鄰之利,縱與虎謀,倘有變,只需說動荊南,斷我後路,我朝對其威脅必定大減。恕臣直言,以當今的形勢,若分楚地,我朝之力,不如僞唐!”

“是故,誘唐擊楚的難度,並沒有陶舍人想象的那般大!請陛下明鑑!”

“看來,王卿‘分楚之議’,心中早已考慮周全了!”聽完王樸的論述,劉承祐輕嘆一句。

沒有直接表態,在王樸、陶谷、鄭仁誨等人的身上掃了一圈,劉承祐突然笑道:“朝中廟算之臣,謀略之才,是越來越多了啊!朕開心吶!”

這回沒輪到馮道恭維,陶谷便已搶過馬屁:“此皆陛下英明神武,故賢才往聚,效力於墀下!”

大概是看出皇帝已然被王樸說服了,陶谷也很快地轉變意見:“陛下,王尚書所慮完備,臣以爲可行!”

陶谷的臉上,沒有一點勉強的色彩......

劉承祐又問其他人,這種情況下,皆附議。

第50章 打他一仗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283章 降將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710章 趙普的辭呈第130章 御漢大計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76章 王峻用兵第64章 楊業卻敵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414章 到此爲止第284章 影響第2052章 回京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100章 太宗篇47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下)第35章 瑤華春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70章 大禮第140章 封王第128章 蜀中亂象第106章 敲打第361章 安東國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53章 有詩云第102章 盛怒之下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34章 崇元殿中第372章 劉皇帝的孝心第25章 李史合謀第2053章 終章第117章 機會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27章 謀算無用,危第70章 同州之戰第58章 當太子與首相共同針對第144章 兩月滅蜀?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73章 安東大開發4第91章 吉兆動兵,再臨壽春第104章 餓狼相爭第1791章 將來事將來做第215章 手忍不住顫抖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202章 百草口之戰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068章 太宗篇15 熱鬧的夜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6章 盡伏東北第125章 文盲將軍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15章 質量最高的一次科舉第98章 封禪之議第272章 困獸猶鬥第37章 朝堂上的紛爭第136章 進退不得第118章 蒲陰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2097章 太宗篇44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中)第286章 宗室第2117章 康宗篇8續 家族大棋第231章 全國大水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81章 瓊林苑內第166章 太子與大將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56章 彌月之喜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459章 挫折第10章 契丹亂政第310章 海路主將第403章 震怒的太子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392章 搶救一下世宗篇38 安東王的遺囑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184章 張德鈞的彙報第470章 分封第285章 吃酒烤肉議荊湖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800章 寇老西第一諫第356章 太子犒軍,限期已至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70章 御宴第2063章 太宗篇10 二王第276章 君心難測第385章 怨艾、抉擇第350章 隱退陳情第44章 聽政湖湘第1690章 拼圖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213章 帶着歡呼啓程第118章 商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