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章 權謀手段

bookmark

殿議既定,劉承祐自可從容發號施令。

“馬希廣的使者,還在東京吧!”劉承祐問馮道。

馮道點頭:“楚使仍在鴻臚寺待詔,未曾南歸!”

這個時候,沒怎麼發言的範質開口了,表情如常冷硬:“楚使有長居東京之意,怕也慮楚王難保其國,意欲託庇於大漢避難!”

“趨利避害,人之常情,觀湖南如今情勢,馬希廣敗亡在即。這楚使,倒有些見識,竟是何人?”劉承祐來了點興趣。

王溥適時起身,給劉承祐科普着:“陛下,楚使名爲石文德,在楚官職水部員外郎,乃馬希範所設天策十八學士之一,臣嘗與之交談,此人貌陋而賢能,是個人才!”

“能入你王齊物之眼,料想也非庸人!”劉承祐頷首,少作思索,即命道:“封石文德爲澧州宣撫使,讓他即刻回湖南,告訴馬希廣,朕應他所請,派兵駐守澧州,解他之憂。另,向湖南士民,宣揚此事!”

“是!”

劉承祐又看向陶谷:“記錄!”

聞命,陶谷立刻直起身體,鋪開冊頁,提筆準備,其餘衆臣,也都打起了精神,靜聽皇帝下令。

“制命,山南東道節度使安審琦,由其分襄州兵兩千,南下進駐澧州,嗯......聽聞齊國公深愛其麾下將校,朕便不奪人所愛,屯澧將領,就由朝廷選派吧。”劉承祐點了點手指,提醒着:“注意斟酌用詞,成制之後,即刻下發襄州!”

“是!”

天子,是有機會便不忘打壓節度勢力,分其兵,便是削其權,還能一舉兩得。馮道在下稍微琢磨了一下,暗暗感慨,皇帝是越發不好伺候了,這種感覺,老狐狸是日漸強烈。

劉承祐又朝馮道授意道:“派人去江陵,與南平王商量借道事宜,順便知會他一聲,馬楚之事,就不勞他多費心了!”

“臣明白!”馮道收束心神,應道。

此前,南平王高保融上表東京,言馬希萼邀荊兵南下,共謀湖南,高保融心懷遲疑,不敢自專,遂上書,請漢天子決策。在劉承祐看來,這高保融也是有心無膽,既如此,那便給他個明確的回覆了。

“另外,屯澧之軍,孤懸於外,糧草供給不便,其駐屯期間,輜費餉用,便勞荊南一併解決了!”劉承祐又補了一句。

此言落,衆人皆神情見覷,劉承祐這分明是要佔盡便宜啊。兵不用東京出,輜需不用東京供給,將反由中樞選派,真正需要朝廷出力的,只是些制文奔波......

【領紅包】現金or點幣紅包已經發放到你的賬戶!微信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領取!

“陛下,如此,只怕引起南平王心中愉啊!”馮道嘀咕道。

畢竟,劉承祐之意,着實有些倚勢欺人,恃強凌弱,對荊南高保融如是,對襄州安審琦亦如是!

感其疑慮,王樸起身,替劉承祐圓一波,道:“以臣之見,陛下此舉,高氏心存憤懣,或是必然,但同時,反可釋其疑忌。南派之軍,兵卒不加多,糧食命脈又繫於其手,其不足憂。否則,縱朝廷動作不大,也難保其不憂恐,朝廷會不會謀算荊南!”

雖然,劉承祐實則並沒有王樸考慮的那麼“深”,但聽其分析,他還是不得不讚王樸一句“深得朕心”。

“陛下思慮周全,老臣拜服!”對馮道而言,什麼都沒有迎合讚美天子,來得重要。左右,大議已定。

“領軍指揮,可有人選?”劉承祐轉而問駐屯人選:“澧州當南方三地之要衝,四戰之地,且湖南局勢複雜,混亂不定,需以一明戰略、能持重之戰將,主其事!”

劉承祐的要求,讓衆臣一時都不敢貿然舉薦。大漢戰將千員是不假,但多勇夫悍士卻也是不爭的事實,駐屯澧州,一味的勇並不可行。當然,持重沉穩之將,也不少,隨口便能道出郭威、郭從義、劉詞等人,但若有這些軍中大佬去戍一座橋頭堡,就算劉承祐下令,人家還真不一定奉命......

斟酌幾許,還是王溥出聲,給劉承祐推薦了一個人:“陛下,護聖左廂第一軍都校曹胤,性沉厚,謙恭有禮,從軍多年,作戰經驗豐富,可委之以任!”

護聖軍作爲虎捷軍(侍衛司步軍軍號)下四大軍之一,其左廂第一軍指揮,也算是中高級將領了,對於此人,劉承祐也是有些印象的。

“嗯?”腦中恍過此人的形象,不過兩眼中閃過一抹異樣,這抹異樣,似乎堅定了劉承祐想法:“此人我知道,確是個沉穩之將,就這樣吧,加其爲澧州防禦使,從速南下襄州,接管兵馬,前往澧州!”

事關兵將調動,劉承祐是直接朝樞密副使魏仁浦吩咐。

又看向其他人,嚴肅提醒道:“襄州、荊南以及湖南那邊,朝廷相關部司,當盡力配合,從速落實,確保襄軍屯澧,以免貽誤,而生佗變!馬希廣那邊,想來是撐不了多久的,此番朝廷的動作,一定要快!”

“是!”

“不過陛下,倘若我軍未至,而馬希廣已然敗亡,當如何行事?”魏仁浦趁機,向劉承祐提前做好請示。

“朕這邊勞師耗財的,總不能直接打道回府吧!”劉承祐語調輕鬆,滿口的強盜邏輯:“朕既應楚王之請,澧州即爲我大漢所轄州縣,派駐軍馬,乃我朝正常之軍事調動,馬楚難道還有意見不成?”

“再者,馬希廣若敗亡,馬希萼還敢犯我天威嗎?說不準吶,屆時馬希萼還會派人,簞食壺漿北上,以犒王師!”

“是!”魏仁浦頷首作揖,也不多言,有皇帝的明確授意即可,他也好提前做出安排囑咐。

此番殿議,所議者不過“楚王請援”,但從始至終,北漢君臣,都只是就大漢的利益與戰略進行考慮謀劃,一點也未顧及湖南士民的利益與感情。當此亂世,小勢力的悲哀無過於此,而況於,自己還不爭氣......

而劉承祐,他心裡實則還有些享受這等謀劃天下的感覺,大權在握,乾坤在掌。

“湖南之事,就此議定!”劉承祐做了個總結,爾後提出最後一個議題:“那麼僞唐那邊,當以何人出使,說其‘分楚’!”

言方罷,陶谷是迫不及待地站了出來,大開大合一禮:“臣願往!”

觀其神態,興奮難耐,就是不知,是爲了出使建功,爲國煊威,還是懷念秦淮河上的花舟美人......

事實上,前有出使南唐的經驗,並且任務完成得不錯,陶谷是個再訪南唐的人選,另外,就是王溥了。

劉承祐看了看王溥,似乎也有異動,文臣大抵都有一顆縱橫捭闔的心。

眼珠子轉悠了兩圈,劉承祐看着陶谷:“那就勞陶卿再走一趟吧!自兩國修好以來,也有一年半載了,大開榷場,互通往來,邊境日漸繁榮,兩淮百姓生活日漸安定,此皆唐主開明之功德,朕心感之。你就代朕,去金陵,訪問一番,給唐主歌功頌德,表達朕的謝意與敬重......”

劉承祐這番冠冕堂皇的話,含蓄近乎赤裸,說得陶谷一愣一愣的,在場諸臣也都不由側目,天子的麪皮,卻是越來越厚了。不過卻沒什麼值得驚異的,畢竟,都是玩政治的,基本功。

“臣奉命,必不負陛下之望!”陶谷的聲音中,都張揚着喜意。

第504章 最後的旅途4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1795章 父子夜談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380章 投漢第204章 事態擴大第73章 解決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336章 橐相第1763章 二度卸任第194章 中秋宴上起風波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205章 遼國新君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65章 制舉進展第2076章 太宗篇23 進入深水區的稅改第140章 殺心大起第50章 下定決心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98章 溫柔鄉第143章 夔州大捷第106章 敲打第196章 橐駝兒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89章 安南冬歸人第10章 平淡的會面第351章 滿朝之中,只此一人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330章 最後一次東進第191章 財制變動第108章 戛然而止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89章 不好收場第274章 厚葬之第170章 全線動員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275章 當與衆樂第256章 遼帝的決斷第19章 武夫第6章 進士樓第55章 我趙匡胤何德何能?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0章 威臨荊南第209章 劉皇帝腦子還是清醒的第272章 徵發之苦第17章 鼓譟第101章 大整軍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71章 叛軍勢蹙第139章 崇政殿聽政1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222章 青史留名之宴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78章 南北併發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3章 姐夫的彙報第270章 騷擾,進攻第120章 征服者劉承祐第180章 博弈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144章 鄴都戰事(求首訂)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44章 蘇逢吉案結第83章 遼帝之亡第248章 兩戰破寨第66章 陷河陽第102章 政爭這種事是很正常的第341章 實在是敵軍不中用第87章 對夏綏事宜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245章 下一步戰略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446章 流光園第103章 郭王會第271章 將威脅消滅於萌芽第368章 吳越結局註定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108章 先取許軍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133章 面聖第46章 糧與錢第1688章 南洋之重世宗篇32 建隆六年·制霸中亞第145章 糜爛的同化政策第253章 其他戰場第377章 難知禍福的決議第216章 下詔北伐第36章 西面來人第278章 遣使向西,漢中戰況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0章 收穫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