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

bookmark

殿中之人,注意力基本都被趙瑩發言吸引了,詫異的目光或多或少都朝他什麼瞄。劉承祐也觀察着他,暗暗猜測着他的用意,嘴裡卻疑問道:

“趙卿何以動此心?這三年裡,刑部諸事,錄與卿手,審定判罰,清理案獄,公正嚴明,人皆服之,朕也十是分認同的。突生去朕之心,是何緣由,莫非是朕有做得不周到的地方,還請明言,朕必改之!”

趙瑩是乾祐元年夏拜相的,用他的目的,是用以制衡楊邠、王章、蘇禹珪等河東元臣,至於他本身才德,劉承祐並沒有太過在意。畢竟在後晉,是當過宰相的,總有幾分斤兩,並且,趙瑩此人,年紀既長,性格溫馴,柔而易制。

只是後來,朝中前朝遺老扎堆,政事堂加同平章事者,便佔了四席。有鑑於此,劉承祐又開始進行一定的打壓疏遠,原本的目標便是趙瑩,後來還是選擇了門下侍郎竇貞固,只因爲竇貞固能力更強,趁着南巡許州,劉信案發,將之留在許州善後,趙瑩得以保住相位。

趙瑩雖然不是什麼精於政謀的人,但活了一個甲子多,歷經世事,也能看明白一些東西。此時聞劉承祐語氣中的挽留之意,並無欣喜,更未當真,他可暗暗窺到了這個少年天子的一鱗半爪,奉行法家霸術的帝王,不是那麼好伺候的。

這些時日,因年老體弱,而被皇帝“贖買”官職的那些累朝老臣的結果,則更讓他心生感觸。天子要提拔青壯,位置不騰出來,如何提拔?

迎着劉承祐審視的目光,趙瑩躬身揖手,表現得十分卑敬,解釋道:“臣本愚鈍之人,前朝之時,僥天之倖,得入中樞,無濟世之能,安國之策,庸碌數年,乃與晉帝受縛於契丹。契丹主北遁中原,臣從出帝北徙虜中,原以此殘生將了結於塞北異域,幸陛下聖德英奇,才明勇略,有欒城驚世一擊,救臣等於囚困。”

“後入朝,恩遇素厚,陛下御極,尋擢爲宰臣。政事堂三載,臣唯有窮其心力以盡其責,報陛下之厚恩。至如今,臣已老邁不堪,精力不濟,難當重任,時感不安,唯恐誤國誤君。”

“老朽之臣不足用,臣願去其職,退其位,還望陛下體諒。老臣於安州,亦當時時爲陛下祈福,爲大漢祝願!”

陳情完畢,趙瑩跪倒,長拜。

見狀,劉承祐幽幽一嘆,似有無限感慨:“趙卿之心,朕明白了,縱心中不捨,也只能勉從所請了!”

“謝陛下!”趙瑩當即謝恩。

“不過,安州處僻遠之地,南方邊州,北控三關,荊北咽喉,中原門戶,兵家必爭之地,需用武之將,非老臣可居!”

劉承祐瞥了他一眼,道:“陳州乃中原腹地,四季分明,土地豐沃,文化既盛,時下政安民治,趙卿可前往,知陳州政事,善育黎庶,教化子民!”

趙瑩再拜:“謝陛下厚恩!”

“起來吧!”

趙瑩的事定下,殿中安靜了一會兒,這般輕鬆地,一名宰臣就這麼去職了,政事堂似乎又空出個位置了......

過了一會兒,劉承祐看向前邊幾乎只起陪坐作用的魏仁浦,道:“朕慮三代以來,朝中職官分遣,以致名不副其實,官不稱其職,冗員漸多。朕欲重定官職差遣,削減冗雜,清明條制,就從兵部開始。”

“朕以魏卿爲兵部尚書,此後,樞密院掌軍國機務、兵防、邊備、屯戍之政令,掌武官選用、遷補、賞罰之事;至於兵籍、造作、軍器、戎馬之政,悉移兵部!兩司職權分割,來年春末之前,當分理結束!”

劉承祐所下之命,顯然後邊纔是重點,看着皇帝輕描淡寫的樣子,在場的大臣們,心頭都不禁泛起了嘀咕。

在這麼個時代,事關軍權,必無小事。劉承祐哪裡是要釐定官職,分明是要分樞密之權啊。當然,也可以,禁軍這頭猛虎,基本已被馴服,套上的枷鎖繩鏈名叫樞密院。如今,天子顯然是又不放心樞密院了,尤其掌樞密事者,名叫郭威。

魏仁浦聞之,迅速地領會到皇帝之意,但神情之間,不免疑慮,拱手道:“陛下,軍機之事,事關重大,還是從長計議,不可操之過急。”

“所以,朕給兵部與樞密院三個多月的時間,以魏卿之能才,還不能完成此時嗎?若缺人,常舉之進士,三館及兩院之學士,還有內外諸司僚屬,竟由卿選用;如缺錢,三司那邊,備足經費以供!”劉承祐淡淡道。

天子這是在給自己打氣,給以後盾支持,魏仁浦明白,深吸了一口氣,仍舊謹慎地提醒:“陛下,郭樞密仍在巡邊,是否等其還朝,再行交接落實,以免發生混亂!”

聞言,劉承祐凝眉盯着魏仁浦,他不相信,以魏仁浦的精明,看不出他的用意。正是郭威巡邊在外,爲了避免麻煩,他纔打算趁其不在,先行落實,不用一蹴而就,只需起個頭!

但見魏仁浦嚴肅的形容,劉承祐稍微抑制了一下心中的少許不滿,冷靜頭腦,也能明白魏仁浦的顧慮。畢竟,切割樞密,雖不如當初析分侍衛軍那般緊張嚴重,但也事關軍國,乃至天下兵防,不可不慎。且在魏仁浦看來,眼下並不是一個良好的時機,而天子的用心也太過明顯了。

不過,劉承祐就是這樣一個人。論忍耐,他能忍常人之所不能忍。然而一旦瞅準目標,下定決心,機會又可,那就堅決下手,從不含糊。

他認爲眼下是分樞密之權的時機,且有把握將弊處控制在可接受範圍之內,也想不出有什麼天崩地裂的後果,那麼作爲臣子,尤其是心腹之臣,那麼就該積極執行。

看着魏仁浦,劉承祐直接道:“郭樞密那邊,魏卿不必顧慮,以其睿智,也當支持朕的決議纔是。”

說完,劉承祐又冷測測地補了一句:“再者,朕施軍大略,難道還需預先取得郭樞密同意嗎?”

話說到這個份兒上,即便是魏仁浦,又豈敢再贅言,只能應命稱是。左右,該提醒的,他已然提醒過了,天子既然有所準備,心有應對,那其他的,也就不用他再多操心了,盡本職即可。

再者,魏仁浦在樞密院甚久,熟悉上下一切事務,由他析分權職功能,負責兵部重塑事宜,劉承祐很放心。

事實上,這等決策,劉承祐是考慮許久,準備許久了。比如,今歲冬初,派郭威代天巡邊......

劉承祐治國,神來一筆的決策偶有,但更多的,還是深思熟慮,謀定而後動。

一干大臣,陸續自崇政殿中走出,都下意識地舒了一口氣,方纔殿中,君臣議對,氣氛壓抑異常。如今的天子,如高起之旭日,越發奪目,威勢凌然,令人生畏。

“玄輝公,何以請辭啊?”馮道常道老退難邁,小跑起來卻也敏捷,追上趙瑩,低聲問道。

看向蒼髯華髮的馮道,趙瑩苦笑,目光斜向崇政殿方向,嘆道:“天子乃大有爲之主,銳意進取,志在天下,非在下這一愚夫老朽所能追隨。退避地方,治學著書,求個晚年吧!”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言罷,佝身緩緩而去,馮道在後駐足,凝視其輕下臺階,漸遠之背影,若有所思。

第179章 東京風波,向帥自首第46章 糧與錢第130章 監察系統的變動第230章 主動出擊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96章 第四次出巡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144章 堂審第262章 大軍臨城,歸師難遏第14章 乾祐二十四功臣第241章 “戲言”第33章 東京城內第46章 契丹異動,後顧之憂第2章 分食第120章 折家第230章 邊情暫解第44章 箇中弊端第112章 兄弟第1737章 生民百遺一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370章 劉鋹第31章 進軍令第245章 遼帝的決心第1727章 府尹正納妾第1753章 百年國運+第399章 劉皇帝的矛盾心理第80章 一意孤行第56章 腹心之談第137章 終於埋了第227章 強勢破城第6章 遺奏十條第123章 株連不可避免第408章 兄弟之間第1684章 西州盡復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95章 大商人第216章 馬政第293章 生於憂患第8章 楊蘇還京第1809章 餞行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788章 議點正事第34章 苦難第146章 到了還得親征第63章 武德奏事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151章 聽政2第396章 天花板第276章 玉如意第198章 秋獵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198章 轉折點第1695章 袁家莊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24章 巡遊第161章 二郎,我恐命不久矣!第286章 你可不能死了第445章 捐資捐款,天災不斷第353章 聰明的張德鈞第421章 樑孝王第87章 欒城之戰(1)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79章 “撫遠之戰”第41章 西域戰況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467章 進一步治本之策第332章 黨巡檢當街怒斥權貴子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0章 契丹亂政第1728章 惠民新政第111章 棉稻,後疾第173章 漢遼皇帝之間的友好交流第462章 當年善政第99章 全面對抗的兩司第1745章 東京大爆炸第470章 最困難的時期已經度過了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260章 論婿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325章 裁判下場第297章 心虛第36章 奉宸營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43章 許州將吏爲之一空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90章 老將可用第196章 楊邠案(4)第147章 中下層的機會第74章 契丹高麗之事第259章 遼東初定第218章 皇帝未至,廝殺已烈第115章 西北情況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355章 韓熙載準備好了第143章 郭威思退第20章 武德司的收穫第297章 怪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