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章 瑤華春

bookmark

乾祐四年二月二,龍擡頭之日,如前例,天子劉承祐親至東京郊外,進行了象徵性的開年第一鋤。後宮後、妃以及京中五品以上文武大臣,皆隨駕而往。

雖然是做個形式,但劉承祐也要求將形式做到位,每名臣子,都得掄起鋤頭,翻一翻土。一後二妃以及隨駕侍御,雖然沒用那嬌嫩的手舞鋤頭,卻也認真地種了一片秧苗。

而今不同於在晉陽之時,國家事務,日趨繁雜,根本離不開各司主官操持。

春耕開始之後,東京所駐禁軍少了一些,兩衙禁軍將士,有不少人都被放還歸家,趁農時,幫襯家裡。這些禁軍中,主要由三部分人構成,一是舉家隨劉氏父子進取中原的原河東軍;二是後續因功受賞,於京洛之間賜地者;三是招降納叛,籍在京畿及周邊者。

以大漢如今的國力,供養十數萬職業軍人,是個巨大的財政負擔,國初之時,四面皆敵,必需時刻保持備戰狀態。這兩年,國情漸安,四境安穩,是故在以“發展生產”爲主題的大漢,非戰之時,軍隊也當從農。

當然,這部分禁軍,都是戰力稍弱者。等還朝之時,大半天的時間已經過去了。

在貴妃高氏的瑤華殿,劉承祐洗漱了一番,衣着單衣,盤腿坐於榻上,低頭看着腰間的一圈肥肉,表情有些不好看:“這贅肉成團,甚是累人吶!”

要知道,前幾年的劉承祐,縱然不是八塊腹肌,四塊總歸還是有的。如今,已不成形了......

貴妃高氏也換了身乾淨衣裳,輕邁蓮步,扭着豐腴的嬌軀,靠上劉承祐,探手到劉承祐肚上,輕輕地捏了捏擠出來的軟肉,嬌笑道:“這些呀,都是官家長坐勤政的證明......”

肚子上,劉承祐還是比較敏感的,被她弄得癢,有些不自在,臉竟然有些發熱。

論容貌氣質,一後二妃,各有千秋,但論身材,要屬貴妃高氏最爲出色,又保持着長期練武的習慣,再加上再嫁之身,經驗豐富,向來受劉承祐中意。

穩住心神,劉承祐忍住身邊少婦的誘惑,活動了幾下肩膀,自嘲道:“終究不是耕作之人,別看那鋤頭不算沉重,然若揮動個數百下,比習武還累!”

“官家,我幫你柔柔吧!”高氏媚眼如絲,吐氣如蘭,都快咬劉承祐耳朵了。

距離夏季還差兩月,但此時,劉承祐心頭的火熱,卻漸漸被他的貴妃勾起來了,有些口乾。

“嗯。”輕輕地應了聲,劉承祐轉身張開雙臂伏在榻上,一副任人魚肉的樣子。

【看書領紅包】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抽最高888現金紅包!

閉上眼睛,享受着貴妃親自的按摩服務,確實有益於身體疲憊的緩解。

劉承祐愜意的表情外露,貴妃卻不打算放過他的樣子,一邊在他身上拿捏着,一邊仿若無意地問道:“官家此番回宮,怎麼直接便到我這瑤華殿來了,就不怕皇后那邊......”

聽其言,劉承祐睜開了眼睛,深吸了一口氣,又閉上,淡淡道:“好久沒讓你給我按摩了,此來,享受一番。”

劉承祐的語氣,使得榻間的熱度冷了兩分,高氏當然感受到了,自覺話說錯了。玉面上的笑容綻開得更加漂亮,俯下身子,紅脣在劉承祐脖間點了一下,:“官家,奴家錯了,請你責罰......”

“你們這些女人吶......”

......

等劉承祐自瑤華殿出來的時候,雙腿還有些軟,站在廊道間,遙望碧空,正值晡時,日頭西垂,幾片雲朵漂浮,已被染得泛黃。

這個時候的劉承祐,只覺自己達到了閒看天上雲捲雲舒的境界,心境廣闊無比,似能包容萬物......

“官家,是否回崇政殿?”雖然難以體會劉承祐此時的狀態,但能感覺到他的疲憊,張德鈞不由問道。

“去宣武門看看!”劉承祐先是點了點頭,旋即又改變了想法。

張德鈞趕忙命人將輦轎擡來,帶頭開路。

宣武門,是漢北宮城,最後一道宮門,城闕厚實,高四丈有餘,守備也十分嚴密,常年有一營的大內衛士輪值駐守。守備的指揮使,名叫李儉,河東舊將,自入東京後,便一直作爲宣武門都校。

幾年下來,一直沒遷過職,不過這品秩倒是升過兩次,如今還遙領雷州刺史。

此人,年紀不大,但耐性十足,耐得住寂寞,心性很好,常年駐守進宮,做事一絲不苟,從無怨言。

劉承祐駕臨之時,李儉正當值,檢查崗位。

“元徽啊!”劉承祐上下打量着李儉,面對自己很平靜的樣子,問道:“從天福十二年起,你便駐守此門,到如今,仍爲一門侯。若是一般將校,早已怨艾滿腔,你何以如此,安之若素?”

迎着劉承祐好奇的目光,李儉用一個很標準的姿勢行禮,不卑不亢道:“啓稟陛下,末將出身寒微,自知能力有限,見識淺薄,爲一門吏,已是惴惴難安,不敢怠慢,豈作他想!”

“再者,末將素來,胸無大志,不求上進。僥倖受高祖與陛下信任,委城闕之職,心中感激不已,唯有恪盡其責,爲陛下將宣武門看守好,以報君恩!如此,又豈會有怨言!”

“朕沒有看錯你!”聽其言,劉承祐卻道:“就這番話,十萬禁軍之中,有多少將校能夠說得出?朕看你李元徽,雖不顯名於外,然內秀其中,是有將才的!”

聞言,李儉當即拱手拜道:“陛下謬讚,末將不敢當!”

“朕說你當得,你便當得!記住,過分謙遜,可就是驕傲了......”劉承祐眉毛一挑,強勢得說道。

見狀,李儉表情仍舊平靜,只是一禮。

對其表現,劉承祐更加滿意了,軍中年輕將校,如論沉穩有度,還沒有似李儉這樣的,即便趙匡胤,也有怒目之時。劉承祐觀察他,有幾年了,天性如此。當然,如果是擅長僞裝,他也服氣,但基本不可能,就這麼個城門使,裝個錘子......

最明顯的缺點,大抵是好色了!不過在劉承祐這邊,並不是什麼大問題。

第141章 父子關係第347章 割韭菜第249章 如此對手第300章 靈州換任第122章 西南土司第160章 三個青年第126章 問罪第21章 老六也長大了第1732章 劉皇帝的反應第1章 何謂開寶第139章 衆臣拾柴第352章 皇城使和他的義子第2194章 仁宗篇11 大上海第238章 南口大戰7第11章 歸來謁天子第180章 賞功第66章 陷河陽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203章 幸災樂禍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96章 橐駝兒第199章 潞州來客第132章 進宮第73章 趙大已在軍中第171章 耶律璟選擇保守第83章 抉擇第107章 飄飄然的李相第2131章 世宗篇6 先下一臣第94章 汝公出山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44章 揣測者第475章 趙盧之間的齟齬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第2128章 世宗篇3 氣質不同第1741章 壓力轉移第71章 安東大開發2世宗篇43 南定西南第318章 皇子們漸漸大了第492章 事發第33章 兩廣運動第2072章 太宗篇19 定風波第229章 血戰錦州278章 軍務第23章 夜宴第421章 樑孝王第304章 身入華夏,此生難返第171章 金陵政局第150章 再添兩道第119章 幸西京第54章 臨陣指揮,盡委諸君第1696章 藏兵於民第2104章 太宗篇51 太子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06章 敲打第90章 安全脫身第1714章 百姓苦第81章 下蔡大捷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68章 婚宴第129章 各懷心思第22章 改革急先鋒第1792章 安西的請求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214章 股肱之臣、肺腑之言第456章 遺澤第374章 推倒重來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12章 方略第2108章 太宗篇終 一個時代的結束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208章 獄吏之貴第359章 這個太子不簡單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半島史話·桓王第60章 家事、國事第1679章 太子過問軍事第115章 瀛州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52章 聯姻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61章 北使南歸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53章 改國號,去帝位,稱臣修貢第460章 類父惠妃求爵第101章 亂情控制第415章 皇孫歸來第2046章 最後的旅途17第438章 與太子的牽涉第261章 冒進追擊第164章 重返晉陽第7章 恩賞問題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210章 一錘定音的人第71章 叛軍勢蹙第22章 慈父的關懷第239章 進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