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6章 奉宸營

bookmark

東京禁軍中,如論士卒之精銳,戰力之強悍,自非殿前司下屬諸軍莫屬。

殿前馬軍鐵騎軍萬騎,集大漢馬兵之精良,素以驍勇剽悍聞名。

殿前步軍以下三軍,龍棲軍是劉承祐起家的老部隊;小底軍軍力最強,是高祖時初次軍改,便揀全軍少壯康健者成軍,析分侍衛司後,又經過一輪裁弱補強;稍遜一籌的內殿直,也是通過精選,方纔成軍的。

當然,東京皇城之中,戰鬥力更強的,還得數更名後的大內軍。這支軍隊,最早是當初劉知遠稱帝之時,劉承祐奉命遴選河東馬步精銳以成的控鶴軍。

到東京後,也一直作爲宮中禁衛打造,國初的“御林軍”,絕不是樣子貨。乾祐元年冬軍改,成立殿前司時,以“控鶴軍”爲步軍軍號,劉承祐後遂改宮中禁衛爲大內軍,算是“大內侍衛”了,兵額上升到了四千。宣武門的五百侍衛,便爲大內下屬。

原本的統帥是國舅李洪殷,被劉承祐去職奪權之後,劉承祐換上了親信之將高懷德,算是給禁宮之內,加上了最後一層保險。當然,是劉承祐自以爲是的。

不過在高行周調入東京,充任侍衛軍統帥後,朝中便有不和諧的聲音冒出來了,說高氏父子,一掌侍衛禁軍,一掌宮內侍衛,權力過大。

這是一次風波,並且起於後宮,劉承祐及時察覺,將之控制在小範圍之內。雖然心中微微有些不愉,但劉承祐卻是不得不承認,高氏父子既爲外戚,確實不便同爲禁宮內外統帥,這不管對於哪方來說,都不是件好事。

於是,劉承祐果斷將高懷德撤了,以趙延進爲大內指揮使,大舅子高懷德則調往龍棲軍爲第一軍指揮使。

劉承祐此番到宣武門,除了巡巡闕守,看看李儉之外,最主要的目的,還是察看另外一支軍隊:奉宸營。

就在宣武門側,隔着兩道壁牆,原爲一片廣場,後被改造成一座軍營。地方並不大,但異常神秘,其間有不少新奇的訓練設施,都是皇帝劉承祐親自參與設計的。

在一年前,劉承祐便下詔,自兩司禁軍中,再度簡拔勇士,獨置一營。

這一次,比起以往,有着明顯的區別。在選拔標準上,就設置極高的門檻。

應拔士卒,皆需三十歲以下,身長六尺,負三石之力,善騎射,長搏擊,有三載以上從軍經歷......

條條框框下來,從內外禁軍十數萬人間,也不過挑選了千人。千兵成營,而這千人,可謂集三軍之拔萃者,大部分人,都是有軍職在身的。可以說,這些士卒,放與外軍,最次都可爲一隊長。

奉宸營成立之初,劉承祐親臨,做了一番激昂的演講,並給所有士卒定了一個目標。那就是奉宸軍士,要成爲大漢最精銳的甲士,上山擒猛虎,下海伏蛟龍,無所畏懼,全能戰士。

而對於奉宸營的訓練,可以用嚴苛而繁雜來形容。除了將士氣力之熬養之外,馬戰、步戰、水戰、單兵、陣戰的訓練,無一缺失,刀劍、弓弩、騎射,亦需精通,文化兵法、忠義品行的教育,也是重中之重。

一名滿裝齊備的奉宸士卒,武器標配則是健馬兩匹,弩一具,箭五十;弓一把,箭三十;劍一柄,長短刀各一柄;另有盾、短槍、斧子、短鋤、柴刀、繩索等。

奉宸營,名義上,是一支集漢軍精英的軍隊,實際上,劉承祐是將它當成培養軍官的搖籃。

訓練計劃豐富且繁重,又配合着淘汰制度,讓上下士卒不敢懈怠。一年的時間下來,已然淘換下了兩百多名士卒。這些人中,或是騎射、刀劍技藝難再精,或是陣戰配合難達到要求,或是難以適應水戰,要麼乾脆就是觸犯軍紀......

而自奉宸營中出者,調配禁軍,除觸法犯紀的,至少都職升一級,連升兩三級的也不少。

爲了打造這麼一支軍隊,投入的錢糧與精力,是普通禁軍的十倍有餘,也只能是小規模培養,僅訓練成本,就高昂得讓人意外。

奉宸營的指揮使,劉承祐選了一個名叫王彥升的人。此人,在原本的歷史上,還是很有名氣的,不提性格上的缺失,但論勇武,無他說的。奮起於行伍,膂力驚人,作戰經驗豐富,與當初在相州攜軍馬投劉承祐的羅彥瓌是好友,後又隨其來投,有這層關係在,於劉承祐這邊還是掛上了號。

王彥升本人,也是個狠人。奉宸營成立之初,被拜爲指揮使,因不識水性,爲求服衆,王彥升硬是在水中泡了數日,據說差點淹死,方學會游泳,到如今,已可以用善泳來形容了。

奉宸副指揮使,名叫史彥超,是郭威的舊部,尤爲剽悍,郭威舊部之中,論驃勇無過於此人者。在營中,與王彥升撞在一起,是兩不相服。

奉宸營分左右,王、史二將各領一營,既互爲爭鬥,也起到了互爲激勵的效果。每一月大比,爲全軍表率,最先對上的,就是王彥升與史彥超。

劉承祐是悄然而來的,原欲悄然入內,根本做不到,還未靠近營門,便被發現了。

沒讓人通知迎接,着一切如常,入營門,在一名奉宸軍官的帶領下,直趨校場。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校場上還很熱鬧,除執行崗哨看守職責的士卒,足足九百人,四散於各處,成雙、成仨、成陣,執實木刀盾,拼殺訓練,這是在進行小陣作戰訓練。

不過,劉承祐更感興趣的是,校場邊上,約四十名士卒,光着膀子,分散蹲着馬步,有的人身上還有瘀傷。而王彥升,則手裡拿着根鞭子,在行列間來回走着,嘴裡不停怒罵着,一個輪着一個地,踹向士卒屁股。

沒有留力那種,每個人都被踹倒於地,摔得看着都疼,但皆不敢有怨言,爬起來便繼續蹲着。

“陛下,這是今日陣練作戰,各隊之中,表現不佳的士卒!王將軍,正在處罰!”旁邊的軍官,向劉承祐解釋道。

劉承祐點了點頭,並沒有多說什麼,也沒有覺得體罰有什麼不對,這不是個講人權的時代,尤其還是在軍隊中。

奉宸營享受着全軍最高的待遇,相應的,也當享受同樣的痛苦與磨礪。

第505章 最後的旅途5第2095章 太宗篇42 三項任命第2134章 世宗篇9 端拱三年第79章 滏陽之捷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442章 金玉滿倉,堆積如山第459章 挫折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19章 罷免兩勳貴第280章 傳國玉璽的消息第1733章 王侁要倒黴了第376章 降臣紛來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229章 血戰錦州第39章 濮州案(2)第88章 皇長孫出世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299章 一個一個給朕說第150章 蜀亡第184章 教訓第92章 金陵冬寒第474章 立場第123章 遣使求和吧第45章 心情不佳劉皇帝第108章 樞密院內第14章 武夫軍閥第155章 漢帝的反思第51章 郭氏父子第17章 鼓譟第95章 大洗牌第2057章 太宗篇4 最後的告別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127章 冬至宴3第1815章 波斯見聞第211章 太子掛帥第62章 形勢一片大好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234章 王公勤勉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064章 太宗篇11 太和樓裡諸王會第378章 父子交心第31章 送行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199章 潞州來客這纔是感言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704章 崇政殿內第34章 苦難第514章 最後的旅途13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410章 槍打出頭鳥第59章 明貶實升第26章 名將第1771章 襄陽王第494章 輕輕放下第434章 重任在肩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67章 禮遇隆重第72章 安東大開發3第34章 亡國之族第144章 趙家父子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88章 趙普使蜀2第16章 異見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429章 向南!第105章 盧多遜急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99章 北巡結束第9章 啖耳將軍亦回京第197章 決斷!第80章 壽宴上不對勁姐夫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16章 新勳爵體系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1685章 一穩到底第176章 宣戰行爲第97章 隰州第59章 元臣多鄙第204章 解決第148章 教誨第174章 帝崩第89章 君恩之重,令人惶恐第114章 三樁大功第330章 黨侯並不傻第334章 喜訊傳來第430章 安東王薨第340章 《開寶總類》第314章 還京第265章 秦鳳既定第471章 另起爐竈第497章 重拾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22章 荊南既定第413章 分食第47章 誘其北上第321章 瑤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