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章 額手稱慶的南唐君臣

bookmark

北漢乾祐四年,盛夏。

金陵內殿中,唐主李璟與幾名工於詩詞文章的大臣,正開懷聚宴,觀其流露出的情緒,十分愉悅的樣子。

金碧輝煌的內殿之中,四周都用器皿盛着宮中藏冰,寒煙嫋升,在這炎炎夏日,營造着一個舒服的環境。痛飲一口冰鎮佳釀,又喝幾口“冰雪楊梅漿”,其間爽快,幾乎書寫在李璟的臉上。

唐主李璟此番召臣下飲宴,倒也不是平日裡的享樂,而是爲了慶祝。主要是爲了慶祝兩方面的消息,一則是湖南境內的局面,越發樂觀了;二則是,北漢遇到麻煩了。

“陛下!”馮延巳端着一杯冷飲起身,先是輕蔑地瞥了一旁風度依舊的韓熙載,向李璟道:“消息已然得到確定,北漢這兩月以來的備戰動靜,都是爲了抵禦契丹南侵做準備,而非某些人所憂慮的,另有所圖。”

“根據細作探查,今春起,契丹人便加大了對北漢邊境的襲擾。而今漢廷上下,是風聲鶴唳一片,一心向北,而無力難顧。湖南之事,我朝可安矣!”

起先,北漢備戰的大動靜,根本無法完全隱蔽住,因此,南唐朝堂之上,又起了異聲。還是以韓熙載爲首,建議李璟要有所警惕,提高戒備,尤其是兩國接壤之邊境。

經過一段時間的思索、推演,再綜合各方面的消息,韓熙載終於往那個讓他驚悚的方向去想了,北漢意在淮南。

然而,當他興致沖沖向李璟與南唐臣僚示警之時,卻引得馮延巳等人的譏笑,連李璟也覺其有些異想天開。

不管怎麼樣,從乾祐二年兩國互遣使者修復關係、交好之後,對於南唐,北漢一直都表現得很有善意。沿淮邊境,兩國商賈貿易日漸繁榮,江北的鹽、糧,江南絲錦、茶葉,販往中原,讓南唐的官僚、商賈賺取了大筆利益。

而隨着北漢提出“分楚”之議後,兩國的關係,則更有種“戀姦情熱”的意思。發兵取湖南,又是馮延巳等人力主的,韓熙載這等時候再提出“妄想”,立刻讓馮延巳等人抓住痛腳,攻訐他是以政見不和而罔顧國家大事。

是故,耳根子本就軟的李璟,連帶着對韓熙載有些不滿,雖未責罵,卻再沒聽取他在此番國策上建議的意思。

那一日,韓熙載悽愴難制,離宮之後,魂不守舍,竟至潸然淚下。長嘆曰:向使宋公在朝,何至於此。

他所言之宋公,便是南唐開國元老,有“第一謀士”之稱的宋齊丘。宋雖與馮延巳是一黨,但韓熙載還是佩服其人智略眼光,相信他也能看出其間的不對勁。

只可惜,宋齊丘被下放到洪州當節度使,已經有幾年了,如今遠避中樞,還要籌備糧秣,以供西征。而有意思的是,宋齊丘遭貶洪州,恰恰是因與韓熙載代表的江北士人集團之間的黨爭。

而此番,隨着北面的好消息傳來,則更使韓熙載的顧慮變成了杞人之憂。

宋、馮一黨的馬仔,諫議大夫魏岑也站了出來,笑道:“而今北漢已是自顧不暇,即便他們當真對我朝有所野心圖謀,也不需憂慮了。湖南馬希萼,已然快衆叛親離了,人心淪喪,我朝可以出擊,必可傳檄而定,拓土千里。”

連獨坐於案的韓熙載,神色都平和了許多,似乎也暫時放下了心中的疑慮。南唐君臣,此時是額首稱慶,大概天命所鍾,屬愛大唐吧。

“好!好!好!”李璟滿臉笑容,連叫幾聲好,也不掩其文弱,旋即遲疑道:“現在就發兵?”

建功之心雖有,但從前到後,每到決議之時,李璟都顯得猶猶豫豫的。

見皇帝老毛病又犯了,馮延巳當即勸道:“陛下,而今邊、何兩將屯袁、鄂已近兩月,車馬舟船,糧草軍械,也在陸續調撥,足供大軍三月之用。竊據朗州的王逵、周行逢,也接受了我朝的冊命,以湖南而今的情勢,可以下定決心了。”

“另,據聞南漢主聞楚變,也派軍馬,陳於邊境,觀其意圖,只怕是欲盡取嶺南之地。是故,我朝不可遲疑,以防誤了良機,使得南漢軍搶了先。”

馮延巳這是急不可耐了,但李璟性格中的躊躇反倒越發明顯了,放下酒杯,好生思量了幾許,緩慢而平和地說:“既然馬楚之地翻手可得,倒也不急於一時,再等等。”

見唐主這般反應,馮延巳正欲進言,又聽他道:“淮南糧荒,饑民四起,還是等飢情緩解之後。”

以去歲天時不利,淮南各地收成不佳,導致今歲以來,膏土富裕的淮南竟然產生的糧荒。南唐對底層士民的稅賦,實則是很重的,上繳稅收之後基本也就夠生存口糧,而恰逢今春,南唐朝廷開始籌備伐楚事宜,從淮南的官倉中又調集了大批的糧食。

什麼情況都趕到一起,也就造成了淮南饑民大起。沿漢境一帶,有不少淮南百姓渡淮乞食,針對於此等情況,劉承祐詔令沿淮大漢州縣,放薄糧救濟,凡北上饑民,願意留下的即給土地安置上籍,不願意的也不強留,放其南下還鄉。

不管作何選擇,對於大漢而言,都不是什麼壞事。一點薄糧而已,劉承祐不做虧本買賣,他更期待返回淮南的饑民,宣揚大漢的仁義,在他兵伐之前,先行攻心。畢竟,南唐的官府們,在救濟之上,都沒有那麼“大方”。

而針對北上購糧食的南唐商賈們,劉承祐也降詔,不需阻遏設絆,任其購買,只是價格上,沒有做限制。不管淮南商賈用多高的價格買糧,等其拉回去之後,必會以更高的價格賣出......

北漢包藏的禍心,李璟並未察覺,反而對其仁義表示讚譽。此時提起淮南飢情,說道:“這樣,派使節攜禮北上,感激其淮南援手之恩。另外,再向其請,發兵分楚之事!”

大家好,我們公衆.號每天都會發現金、點幣紅包,只要關注就可以領取。年末最後一次福利,請大家抓住機會。公衆號[書友大本營]

“陛下這是欲再向北漢作試探?”馮延巳似乎摸到了李璟的想法。

李璟也不否認,眼神彷彿閃出了亮光,眉宇之間浮現出了少許雀躍之色,似乎是在爲自己的智略感到興奮,揚手道:“待到秋時,秋糧入庫,契丹或也動兵南下了,彼時於我朝而言,纔是萬無一失。”

“讓邊鎬在袁州,好生練兵,做好出擊準備。”

李璟這是已經下定決心的樣子,馮延巳自個兒想想,似乎也挺有道理,也不固執進諫,畢竟皇帝難得有自己的主見,這種情況去辯駁他,不是聰敏人乾的事。

“對了,陛下,還有一事相稟!”馮延巳突然道。

“卿且講來!”李璟略顯好奇。

“江塞邊卡上報,有官船自吳越借道入江,說是護送吳越公主北上開封,與漢淮陽王劉承勳成婚!鎮守不敢擅自放行,已然扣下,上請朝廷區處!”馮延巳道。

聞言,李璟不僅疑惑:“吳越進貢中原,向走海路,此番怎會招搖而借道我朝?”

馮延巳道:“以臣之見,是吳越想借此向我朝示威,煊示其與北漢聯姻之誼!”

“哼!”輕輕地哼了聲,李璟似乎不屑於錢弘俶的小動作,道:“傳令放行吧,正好使節一道北上,也作賀喜!”

“陛下大度!”

第123章 諮之以邊事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131章 東京亂象第7章 風波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248章 耶律屋質真正的建議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2044章 最後的旅途15仁宗篇2 正統六年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25章 光靠水軍也不行第1章 何謂開寶第2146章 世宗篇21 康王絕唱第7章 小人物議大事第67章 滿廷反對亦無效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164章 監國第72章 磁州賊第409章 兩千貫也能扯出天大的干係?第139章 王昭遠:此乃戰機第3章 不宜擴大第117章 潑冷水第250章 秘密戰線上的作爲第1章 柩前繼位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7章 大漢二十三道第284章 虛了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81章 下蔡大捷第319章 重任相托第88章 趙思綰有遠謀第160章 軍政分離的嘗試第111章 歷史的偶然與必然第491章 區區九品,亦敢通天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69章 愛將第199章 雁門大將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463章 當朝也有棄用的人才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74章 十八日,御駕幸淮南第15章 名單第102章 絕境第2193章 仁宗篇10 帝國的政治生態第185章 賜宴第336章 怪圈第196章 開寶八年第2章 登聞鼓響第354章 可以討論出降了世宗篇33 天王的“加冕”,奠基者之死第369章 皇帝不好伺候第59章 皇帝與太子第202章 錢糧百萬計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17章 潑冷水第61章 淑妃病危第109章 在長安第1773章 質問第15章 漸不自知第378章 東水門外第221章 成長的王彥升第86章 籠絡人心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68章 心寒不心寒?第158章 洞房花燭夜第11章 大敗蜀軍第463章 站在十字路口的安西第398章 換個思路第2125章 康宗篇終 在位八年,荒怠無功第112章 幸災樂禍第60章 “暴斃”第83章 抉擇第346章 文人風骨第71章 平息的吳越大叛亂第258章 火燒威武城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17章 幽州行營第150章 爲將軍踐行第62章 難得遲疑第51章 該當有所“表示”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66章 石熙載的施政理念第127章 冬至宴3第153章 亂事終不可免第1731章 一縷惆悵第95章 玩陰謀第452章 終罷西征第2096章 太宗篇43 大漢陰影下的世界(上)第159章 河東風雲(6)第82章 不手軟第219章 不踏實的劉皇帝第223章 安撫人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