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 南國風起

bookmark

天子雖然因北方之風起,而感憂慮,但並不影響大漢朝廷的正常運行,反倒因爲自上而下的壓力,使得朝政的執行效率,提高了不少。

春耕基本結束,大漢的備戰也在加快,河渠仍在疏浚,沿運河一線的數十座糧倉也在低調轉運、囤積。東京的軍器作坊,也在全力開動,打造兵甲。民間的紡織作坊,在兵部授意之下,開始大造鞋袍被服。

交流好書,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現在關注,可領現金紅包!

兩司禁軍的高級將領們,也被派下了特殊任務,河北抗遼作戰,只給了個論題,題材不限,文體不限,但被點名的人都需要給樞密副使鄭仁誨提交一份“答卷”,有見地者,則能上呈御案,由劉承祐親閱。

兩司禁軍,也在各軍將校指揮的率領下,加強了訓練,尤其是實戰操訓,除了作戰技巧的磨礪之外,行軍、紮營、涉渡,都在演習之列。

最緊張的,要屬水師靖江軍了,在向訓的統帥下,分爲數支於黃河、汴水之上操練。淮南水域的水文情況,雖然與中原有異,但是劉承祐給大漢水師的要求本就不高,只需掩護後方即可。

如真與契丹進行大戰,那麼水軍劉承祐一樣需要動用的。在隔斷河渡,限制契丹騎兵的活動範圍上,水軍或能出奇效。劉承祐對水軍的投入,也是存了兩手準備的想法。

而在皇帝嚴令,與朝廷相關司署投入大量人物力之後,針對於契丹局勢的調查與刺探,總歸是有所收穫。

綜合各方面的消息可作大膽判斷,契丹國內,皇帝耶律阮與宗室及諸部貴族的矛盾已經十分尖銳,這兩年雖未有之前那般大的叛亂,但是小亂不斷,且就如悄然集聚的旋風一般,只待爆發的一日。

耶律阮比起遼太宗耶律德光或有差距,但也算不得庸主,大抵是也察覺到了國內隱伏的那股暗涌,耶律阮方纔會打算藉助戰爭轉移國內矛盾,藉機穩固政權,同時實現自己南侵的野心,可謂一舉三得。

而耶律阮叫囂着,要統軍南下攻漢,雪欒城之恥,復奪幽燕、河北乃至中原,類似的言論已非一日了。

自去歲秋末起,耶律阮就派了當初助他奪位的心腹大臣南樞密使耶律安摶南下,今春以來的密集襲擾,便是耶律安摶的手筆。此人,基本可以肯定,就是替遼主耶律阮來打前站的。

北邊的消息陸續傳來,北漢君臣的廟算也不停的計較之中,對於北方的形勢也有了更加清晰的認識。

王樸甚至斷言,以契丹國內的情勢,不需外力,其必不戰自亂,這大抵是戰略家的眼光吧。

但也正是如此,契丹南侵的可能性則大大加強了,當殿之上,王樸滿心不甘地向劉承祐建議,必須要暫緩淮南戰略,積極備戰河北,以應對契丹入侵。

即便早就有此心理準備,劉承祐心中仍舊產生了巨大的不甘,無奈下令,戰略轉向。當然,戰略方向的轉移,並不影響底下的備戰,只是側重不同罷了。

即便如此,劉承祐心裡仍舊保存着一點念想。甚至於,否決了有些將校提出的,先發制人的打算。不似淮南戰略的隱蔽,始終藏着掖着,侷限於大漢少數高層及天子近臣之間的流傳,針對契丹的御備,可謂朝野盡知。

在北漢無奈顧及北方之時,在大漢南方,同樣是風波乍起。

首說湖南,僞楚王馬希萼篡位之後,除保留最後一絲理智向南唐稱臣之外,便志得意滿,驕矜難抑。

思舊怨,殺戮無度,晝夜縱酒荒淫,湖南軍政之事,悉委於其胞弟馬希崇。馬希崇也是個才德淺薄之輩,政刑紊亂,用人唯私。派軍搜刮民財,用以犒賞有功之士,將士猶以不均而怨憤。

及至乾祐四年春,隨同馬希萼南下的朗州官兵,也漸離心離德。有家奴謝彥顒,容貌俊俏,受寵於馬希萼,以之與妻妾雜坐,王府有宴,亦以其人居軍將之上,諸將皆以爲恥。

馬希萼又多虧待舊部,在去歲進攻長沙之時,有大火焚損王府,以朗州靜江指揮使王逵、副使周行逢帥所部兵千餘人繕補之,執役甚勞,而無犒賞。以致官兵之間,怨憤滋生,人心動盪。

將亡之國,亂象橫生,馬氏兄弟得湖南之地不過四月,已然軍心民心盡喪。

就在三月壬申(十一),王逵與周行逢率所部將士,持兵執戈,逃歸朗州。馬希萼宿醉醒來方纔得知,即遣指揮使唐師翥將千餘兵卒追之,爲王、週二人伏擊而潰敗,僅以身免。

王逵與周行逢佔了朗州,即奉馬氏血脈馬光惠爲節度使,後派人北上聯絡澧州,請稱臣於北漢。防禦使曹胤即上報東京,劉承祐詔允。

湖南的局勢,隨着王逵與周行逢的叛逃,脆弱的“安寧”便已宣告結束。

面對這等危險的局面,馬希萼基本是後知後覺,反應遲鈍,比起起兵造反奪位,治國理政,處理複雜局面,對於馬希萼而言,着實是太過爲難他了。

下屬背反,佔據老巢,小敗一場,馬希萼就沒辦法了,竟然選擇向南唐求告,希望李璟能幫忙解決叛逆。當然,不是馬希萼完全蠢到那個地步,只是因爲他對長沙楚軍的掌控已然脆弱到一個危險的地步,如強行發兵,只怕不用到朗州,兵將大概率會倒戈相向。

而馬希萼不知道的是,他所期望的南唐,已然對湖南之地,磨刀霍霍了。他派到金陵入貢的使者劉光輔,也早將他與湖南的真實情況賣了個乾淨,並且力勸唐主李璟發兵取湖南。

南唐君臣對於湖南的吞併計劃,已然正式進入落實階段。從季春起,南唐大批的糧餉軍械,向西、南輸送,屯於鄂州及洪州。兵馬也一樣,暗中調動,屯於兩州。

北面以老將何敬洙爲武昌節度使,屯鄂州;南面以營屯都虞候邊鎬爲信州刺史,屯袁州。意圖很明顯,南北兩路並舉,潛圖進取。

仁宗篇3 歐陽大家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418章 劉皇帝有請第410章 剋制第74章 根由在朝第266章 斷雲嶺大捷第208章 南北戰略之爭2.0第88章 童謠第111章 “名將”之敗第1768章 崩第41章 探監第135章 趙家父子第2056章 太宗篇3 皇帝的遺產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2073章 太宗篇20 元年爭儲第36章 李業告狀第48章 耿崇美第327章 相對公平第117章 新洛陽城,邙山隱者第359章 難以揣摩的心理第13章 市井之聲第252章 面聖第13章 戰爭的腳步正在迫近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03章 抓起來!第264章 強硬的道理第428章 趙王的新任命第1674章 爆發第197章 剛愎依舊第41章 西域戰況第323章 鬥法第40章 潞州三傑第345章 玉林狗肉館第1777章 東平王的謝幕第136章 郭氏父子第461章 癲狂?第241章 “戲言”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115章 冬月第209章 御史臺→都察院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53章 有詩云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122章 燕王請戰第183章 下一盤大棋第298章 事泄了第341章 良苦用心第108 狀元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78章 安東這地不簡單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65章 君臣相宜第12章 令人陶醉第39章 長沙第431章 吐蕃之亂 可安心乎第82章 殺俘第318章 碩果僅存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440章 又借錢?不借!第1808章 老來喪女第371章 殺,不殺?第383章 扶持完顏部?第2093章 太宗篇40 雍熙之治第22章 稱帝第5章 劉皇帝的考驗又來了第430章 劉皇帝弄孫第2088章 太宗篇35 成功亦是妥協第273章 雲州遂破第147章 負荊請罪第2053章 終章第238章 杯酒釋權第394章 永遠在猜忌的路上第321章 駕幸樞密院第291章 淮東大案第242章 何福進之死第6章 “座談會”第405章 即將中落的二十四臣之家第38章 濮州案(1)第232章 淮南情況第128章 開寶宰相之死第136章 收一將,納一妃第175章 在滑州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1674章 爆發第254章 久待良機第247章 留給遼陽的時間不多了第49章 醫政第261章 大捷第334章 交待第250章 大軍會於威武城第1734章 首級=賞錢第55章 符氏姐妹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432章 人事大權第98章 山道第191章 趙思綰的背反第128章 杜重威其人第1739章 受刺激的十三皇子第66章 請辭?不許!第493章 御前的表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