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章 驚喜來得太突然

bookmark

在火神澱之亂髮生,契丹形勢劇變之時,北漢這邊,已然完全做好了戰爭準備。耶律阮兵鋒已寇幽燕關口,劉承祐這邊又豈能落後於敵。

統一朝中文武思想,決議發兵拒遼,並且御駕親征,東京發大軍五萬,北上匯合滑、澶及鄴都駐軍,同樣計有十萬,若再加上河北諸節鎮、防禦、團練之軍,以及幽南一線的諸指揮戍軍,二十萬漢軍,差不了多少。而其中,東京禁軍以及北線戍卒,都是訓練有素,可堪一戰。

大量的糧草軍械,陸續自諸倉發,作爲劉承祐任命的河北水陸糧草轉運使,李轂已然於恆、冀、深、趙、貝、滄等州,徵召了十幾萬民夫。

可以說,在收到契丹大軍南下的明確消息後,劉承祐爲應對之,出了全力,能動用之軍,都動了。

漢軍主力這邊,除了北線的邊帥何福進,進爲冀北道行軍都部署之外,劉承祐又以殿前都虞侯慕容延釗爲行營左廂都指揮使,靖江軍都指揮使向訓爲水路都部署,侍衛副帥王峻爲行營都部署,原本是打算讓老丈人高行周出馬的,但是老丈人身體有點垮了,難耐戎馬,方纔作罷。

倒是另外一個丈人衛王符彥卿,身強體健,被任命爲河北行營都部署,統帥黃河一線兵馬,並已奉命遣一支兵馬先行北上。

東京這邊,殿前司、侍衛兩司,五萬步騎,業已在諸軍指揮使的統率下陸續開拔北上,前往目標地點。御駕也將起行,然後,北邊的消息傳來了......

東京內外,早被染黃,時至秋末,各處也增添了更多蕭索的氣息,冷冽的風趁着這秋天的尾巴,盡情吹拂着,卷折枯草,飄零落葉。

皇城西南,乃殿前司龍棲軍左廂駐地,數千兵卒,在各軍、營指揮使的率領下,自城外入內,各歸己營。

所有的將士,神情之間,皆帶有疑惑。他們中有家小者,皆已與家人作別,準備好口糧、武器,做好了大戰的準備,奉命向澶州開拔。然而這剛出城,轉道向北,不過十里,便又收到樞密軍令,各軍自還軍營,以待後令。

這般折騰下來,上下皆是滿腹的不解,不過礙於軍紀,行軍過程,未敢交頭接耳,私下議論,但回營之後,便談論開了。

經過幾次整編後的龍棲軍,共下轄左右兩廂四軍二十營,算上各級軍官,全軍兵額逾萬。

作爲龍棲左廂第一軍乙營的營指揮使,石守信安排好麾下士卒歸營之事後,也在琢磨着此事。

“石兄!”軍營之中,石守信按劍而立,默然凝思之間,一聲招呼將他驚醒。

擡眼看,正是一名同樣年輕的軍官,迎着他走過來,拱手回禮:“韓兄!”

來人名叫韓重贇,長相雖不如石守信那般端正,但也是自有一股英氣。但同石守信一樣,也是近些年來,天子劉承祐提拔的青年軍官,其中佼佼者。

“大軍出而復返,不知是何故?”因同進之故,兩人關係天然地親近,對於石守信的才能見識,韓重贇向來佩服,故心有疑問,直接問道。

“兵馬一動,日廢千金,天子素來重視軍令,若無大變,必然不致如此朝令夕改。”石守信看了韓重贇一眼,手指北方:“我仔細思之,唯有北方發生重大軍情變化!”

“我也知道!”韓重贇道:“問題是,究竟是何等變故?”

聞問,石守信攤攤手,輕笑道:“這就不是我們能夠知曉的了,不過,我猜想定然是好消息。否則,我等接到的,恐怕是加速進軍的軍令,而不是這般返還東京!”

“來回折騰。”石守信說着語氣中帶上了幾分感慨:“我們龍棲軍還好,最後開拔,那些已然北上的軍隊,只怕更加難受!”

“哎!前後籌備了這般久,我都已準備好上陣殺敵,多斬幾顆契丹人的腦袋......”韓重贇一副很渴望上戰場的樣子。

“還是機會的!”石守信語氣很肯定:“自今歲以來,朝廷幾乎一整年都在做戰爭準備,秣馬厲兵,靡費巨大,必然不會無疾而終!”

和如今東京禁軍中,大部分青年將校一樣,石守信同樣渴望戰爭,他需要軍功來證明自己。

這幾年,劉承祐改革軍制,收攏軍權,提拔了一大批年輕軍官,後起之秀。但都是有底線的,即便似石守信這樣的佼佼者,也只能坐到營指揮的位置。即便如此,也引得不少老將老兵嫉妒、排斥。

天子召集過他們好幾次,反覆勉勵之辭,核心只有一個意思:未來是將是帥,都只有靠他自己去戰場上搏,無功則無賞拔,有過必當懲處,再無任何優待。

就是這般直白的聖意,反倒讓這幹青年將校,建功之心愈加熾熱。

被折騰的,又何止是龍棲軍將士,作爲大漢天子,劉承祐同樣被折騰得不輕。一切行裝已然打點完畢,隨駕人員也定好,只待在大內軍以及鐵騎軍的護衛下北上。

崇政殿店中,中書門下、三司及樞密院的廟算之臣十餘名俱在。都目光炯炯地盯着殿中的報信之人,這是樞密院探事司的一名基層執事吏,在這大殿之上,面對天子與朝廷公卿們這麼注視,顯然有些緊張,忍不住嚥了嚥唾沫。

劉承祐神情比較鄭重,但見其侷促,儘量以一種輕鬆的語氣說道:“你不必如此緊張,將你在文德所探契丹情況,給諸公們講講!”

“是!”作爲在刀尖上舔血情報人員,心理素質還是很強的,迅速地調整過來,沉聲敘來:“契丹主帥大軍十萬,四日前抵達原武州文德縣境內火神澱,於此處祭天、祭父,誓師南下。卑職帶領屬下,潛裝於文德境內探查,以契丹遊騎之故,未敢靠近!”

“然而就在當夜,契丹大營忽生動亂,即便十里之外,也能聞殺聲,見火光,契丹騎兵逸散於鄉野,劫掠鄉民。卑職冒險一搏,擒得一敵卒,訊問方知,是有契丹貴族帶頭作亂。”

“第二日,卑職繼續潛裝探查,方知遼國皇帝耶律阮已亡,而由壽安王耶律璟繼位。雖然契丹人封鎖消息,外人難知火神澱之亂的具體,但顯然,就是有貴族叛亂,並且死傷不小,卑職後來偷偷往其駐地一觀,雖有過清理,但激烈廝殺的痕跡極其明顯。”

“現今,契丹大軍已分爲數支,不知所蹤,最龐大的一支約四萬騎,護送着耶律阮的棺槨轉道往檀州方向而去。”

“卑職心知此事重大,故傳信之後,親自來京,彙報將所探所聞。”

聽完其敘說,殿中靜了許久,早知消息的如魏仁浦、鄭仁誨者,還能保持淡定。馮道、範質、李濤、薛居正等人,則有些失態,馮道這老狐狸,當即便起身向劉承祐,眉開眼笑:“陛下,契丹突生如此大變,此殆上天庇佑大漢,庇佑陛下吶!”

觀其神態,喜不自禁,就差撫掌相慶了。範質那張素來冷肅的臉,也掛上了點菊花般的笑容,不過仍舊保持着冷靜:“此事如當真,那對我朝,則是天大的喜訊了!”

“不過!”範質的目光變得格外銳利,盯着那探吏:“務必確認,此事無誤!”

其言罷,鄭仁誨起身說道:“應當做不得假,北面也多有消息,只是不如他彙報這般詳細罷了。據軍報,今北面契丹軍隊,已盡數縮了回去,呈防禦之勢。而契丹換了皇帝的消息,已然在邊境傳揚開了,縱使契丹人有陰謀,也絕不可能在這等事情上做文章!”

“鄭卿所言不虛,北邊的情況,還會陸續傳來!”劉承祐開口了,只是此時讓人看不出其心思。

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關注即送現金、點幣!

“你此番在北,膽大心細,探查有功,做得不錯!”頓了頓,劉承祐先看着那探吏,誇獎一番,而後對鄭仁誨道:“當依功重賞,職升三級!”

“謝陛下!”劉承祐話落,那探事立刻跪倒,感激不已。

冒了那般大的險,又不辭辛苦,狂奔疾跑,親自回京,不就是爲了這些麼。畢恭畢敬地退出後,樂不可支,一番冒險,總歸沒有白費。

而崇政殿中,待羣臣都將喜訊消化過後,劉承祐目光微微凝,問道:“而今,契丹劇變,我大漢,也當順勢而變。此前的作戰計劃,可以推倒重來了!但是,當如何變,需要儘快定下來!”

以如今的情況,不管如何變,無非是兩個大方向,兩種抉擇罷了。要麼照大漢眼下戰車所向,趁契丹自亂,北上攻遼;要麼,循着三載之戰略,南下攻唐。

第362章 新齊與新楚第507章 一縷嘆息第160章 河東風雲(7)第2142章 世宗篇17 理藩院事第189章 趙大述職第168章 執迷不悟世宗篇31 建隆六年·漢伊六次大戰第321章 瑤女第174章 冬季北巡第223章 安撫人心第344章 打個賭第59章 睡王上位第70章 衛公辭世第2195章 仁宗篇12 海上貿易的真正爆發第112章 夏收屯田事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124章 目標大理第316章 皇后的寬慰第90章 交趾收復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29章 勸諫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139章 銀州叛亂第206章 難免異議第314章 還京第139章 韓常案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204章 北伐已定第307章 老馬將軍值得重任第389章 宮廷秘聞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307章 南國風雨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259章 自置死地第1686章 雍王回京第82章 不手軟第115章 西北情況第101章 稱得斤兩,從容收兵第459章 挫折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1776章 東平王府內第2079章 太宗篇26 黃河口岸第381章 功臣閣第178章 會獵第1772章 處置第231章 主動調整第338章 爭執第99章 又窮了第37章 回鶻使者第229章 耶律琮的建議第9章 寫得不錯!第6章 “座談會”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296章 反響第391章 暗箭第61章 氣運所鍾李守貞第151章 廣政殿議第165章 舊邸第235章 南口大戰4第120章 開始着手對付遼國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778章 大漢不再需要什麼異姓王第78章 滄州府第386章 以發展的眼光看待第341章 向錢看第249章 冬季無戰事第2048章 最後的旅途19第310章 形形色色第212章 開寶北伐第35章 唐將空談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721章 再沒有比飽暖更真實的了第85章 安心第30章 “寬刑簡政”第69章 張彥威之死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98章 遼國變故第121章 道士第18章 權謀手段第169章 王溥的補充第167章 先震後蝗第77章 潘美請纓伐安南第7章 風波第438章 抗洪救災年第1708章 格局第74章 萬歲呼聲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233章 王使君在泗州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18章 輕取江陵2第274章 厚葬之第1746章 需要個說得過去的理由第35章 坐不住了第486章 李煜之死第316章 不裝了第40章 郭黨俊傑第448章 還是太子立場堅定第107章 巡幸江南第371章 慰問=送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