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3章 噩耗連連

bookmark

沉默了好一陣兒,李璟收拾了下心情,再度開口,聲音已然遊戲沙啞,問道:“沿江防備如何,援應大軍準備如何?”

馮延巳趕緊起身稟道:“回陛下,江北援應使皇甫暉,已率軍兩萬,進屯滁州,加強清流關守備。皇甫使君原爲中原宿將,熟悉北卒,老成持重,作戰經驗豐富,可御漢兵於滁北。”

“援應副使許文禛,領軍兩萬,已駐合肥。援應都監姚鳳,領水陸軍兩萬屯高郵,隨時可北上支援泗、楚。有此三路兵馬,足可保我江北州縣,鞏固沿江防線,並威脅漢軍!”

“另有水軍兩萬,沿江巡檢,拱衛江防!”

樞密副使李徵古,也起身彙報道:“朝廷已自江南及閩地,募得精壯三萬,屯於當塗,發放兵甲,操練三月,可堪一戰!常潤之兵,需防備吳越,金陵禁軍,需鞏固京師,皆不可輕動。若平楚大軍歸來,再加上各地州兵、鄉兵,我朝足有十萬之師以敵之!”

聽馮、李二人的彙報,李璟終於鬆了口氣,十萬大軍,稍稍讓他安心了些。

事實上,南唐這邊,已然是在大爆兵了,十多年來,也是其頭一次如此不惜國力、民力,算得上窮兵黷武了。但爲了保住淮南,抵禦外侮,一切都是值得的。

經過南唐君臣前番那般折騰,國難之際,其猶有如此實力,爆發出如此能量,國力之盛,可見一斑。由此可見,原歷史上,郭榮三徵淮南,歷經三載而奪,不是沒有原因的。

“陛下,我軍兵馬雖多,然相比漢軍,戰力實在堪憂,雖稱十萬,有戰鬥經驗的着實不多,尤其是下蔡一戰,劉彥貞那蠢貨將我三萬精銳禁軍,一朝而喪!”宋齊丘則出來,戳破南唐形勢不妙之處。

“太傅有何建議?”李璟已無一名君王的城府,憂慮之色盡顯於面上,看向宋齊丘。

宋齊丘則直接說道:“北兵素來強悍,北漢立國五載,幾乎無歲不徵,而隨漢帝南征的,又以北漢禁軍爲主,那是漢廷彈壓天下的絕對力量,戰力可想而知。”

“是故,接下來,不能再向劉彥貞那等蠢貨,去尋求與漢軍進行陸上決戰,那是取敗之道。當嚴令江北守備之軍,禁止主動出擊,當守弱,然後制強!”

宋齊丘一口一個“蠢貨”,以鄙視劉彥貞,說得一旁的馮延巳有些尷尬,畢竟當初是他授意魏岑舉薦的自己人。

宋齊丘此時,當然不會去在意黨徒的心理,仍舊有條不紊地向李璟強調着他的禦敵方略:“多年以來,中原兵連禍結,又遭契丹之創,國家平定不久,人口不足,且府廩難實。”

“那北漢天子,以少年繼位,數年之間,收拾江山以圖治,收效甚佳,可稱雄主。其所以伐我,就是垂涎我朝之民殷國富,欲強其國力。”

“然其三載之集聚,一朝爆發,雖則強悍,但終究底蘊薄弱,根基不牢。以我朝兩代之積累,只需穩守關防,與其對峙,耗其銳氣,費其錢糧,待其後繼乏力,足可卻之!”

“且北漢地處中原,四戰之地,其必難久屯重兵於淮南,否則,北方稍有事,其便是兩面皆敵的處境。契丹雖逢國變,但實力未大損,只需出一軍,便足以使漢帝北顧。”

“是故,漢軍非久持之軍,我軍則只需從容應對,穩紮穩打,以國力民力敗之。相較北軍,我朝短於步騎,但長於水師。開春之後,當借水師之利,沿運河北上,援應泗、楚,以保淮水不失,並從側方攻襲漢軍後方,毀其浮樑,打擊其糧道!”

“至於壽州那邊,何敬洙臣知之,是個善守之將,以其之能,據堅城,非漢軍輕易可下。合肥、滁州之師,只需徐徐進軍援應,屯於壽春之側,牽制漢軍,使其無法全力攻城即可!”

“如此,只需等待半載,候得良機,漢軍可退!且屆時,盛夏之至,氣候炎熱,北卒豈能適應南方水土,則更方便我軍尋覓破敵良機!”

宋齊丘還朝以來,綜合消息,分析時局,前後向李璟諫言進策不算少,但此次,是經他反覆思慮總結下來的應對方略。

分析一下宋齊丘的策略,總結下來,一是穩,二是慫,三是拖,卑弱以拒強,守時而待機。雖然有些方面,考慮得有些理想化,但對於雙方實力的分析,時局的看法,還是很清晰的。如若南唐上下,前線諸軍,真能貫徹此戰略,那麼還真會給劉承祐造成偌大的麻煩。

對於其方略,南唐的臣僚們,也都表示贊同,一者宋齊丘名望在那兒,二者宋黨勢大,三者其分析確實有道理。而對李璟來說,此時有個拿主意的人,告訴他該怎麼做,就如溺水之人見了浮樑,緊緊地抓住。

“宋太傅不愧爲我朝第一謀士,社稷頂樑!”看着宋齊丘那張透着冷靜的蒼老面龐說道:“就按太傅所言,應對漢軍!”

雖然作爲政敵,韓熙載也不得不承認,宋齊丘確實老練,主動讚了句:“太傅之策,可謂老謀深算啊!”

言罷,韓熙載也向李璟建議道:“陛下,如太傅之言,我朝還當再派使者,加強對契丹以及後蜀的聯絡,邀其出兵擊漢。如今漢軍勢大,臣料想,彼二國,當不至於完全坐視不理!”

韓熙載言罷,宋齊丘瞥了他一眼,不鹹不淡的說道:“聯絡是可以聯絡,但不可完全寄希望於彼,以漢帝之能,豈能不備?我軍守時待機,別人終究是指望不上的,能否抵禦漢軍,最主要的,還得靠我大唐自身!”

“宋太傅之言有理!”見宋齊丘那副冷淡反應,韓熙載也淡淡地表示迴應。

在宋齊丘等人運籌之下,李璟稍安,心中的忌憚與恐慌稍減。不過殿議未止,樞密院急匆匆傳來北方軍報,來自泗州團練使馮延魯,漢軍突襲山陽,楚州丟了。

聞之,南唐君臣震恐,連宋齊丘都差點將自己的鬍鬚揪掉。楚州當泗、淮匯流之地,又扼運河交通。楚州一失,則西面的泗州也難保,最重要的是,淮河下游,徹底落入漢軍掌控。

至於宋齊丘所進,以唐水師入淮,攻襲漢軍側翼,威脅其糧道的想法,直接宣告,沒有可行性了。於宋齊丘而言,這臉打得太快了。

而楚州一失,泗州夾在濠、楚中間,已成孤城,無所依仗,遲早丟失。如此一來,至少在淮陰一帶,唐軍已無抗衡漢軍的可能。一城之失,則致唐軍淮水防線徹底崩潰,直接南移至廬、和、滁、揚一線,也是南唐眼下的兵馬布置。

這在濠州丟失之時,已有預兆,而南唐的反應,終究慢了,目光放在壽州,調集重兵,卻始終沒有加強泗、楚的防禦。寄希望於其能以州兵,借天氣之力,扛過這個冬天,卻沒想到,楚州會丟得這麼快。

如此一來,壽州的位置,則更顯凸出了,孤城一座,形勢變化,更加難測。

被宋齊丘等人這麼一分析,得知楚州丟失的惡果,李璟是又驚又怒,難以自持,幾乎咆哮道:“吳紹廷呢,怎會如此輕易,便丟了山陽!壞我大事,亂我軍防,拿他問罪!”

壽、濠、泗、楚,是守淮的基礎,而今,不過月餘,已失其二。李璟本不是個擁有強悍意志力的人,抗壓能力也差,此時,心神幾乎失守。

面對李璟的質問,殿中沒有人能回答,馮延魯的奏報,也只是上稟個結果。

事實上,郭榮得下楚州,還是重複此前的策略,聲東擊西,但計策不怕老,管用就行。郭榮自領主力東進,威脅盱眙,聲勢鬧得很大。而趙匡胤則暗中,率兩千龍棲軍士,潛伏繞道,直趨山陽。

楚州兵馬都監吳紹廷,倒也不是一點防備都沒有,不過他的注意力都放在北邊的徐州節度副使成德欽以及西面打泗州的郭榮。不料漢軍自背後突襲,領兵的又是膽略十足,善於抓機會的趙匡胤,爲其一擊得手,吳紹廷也被生擒。幾乎是前番,陳思讓攻鍾離的翻版。

淮陰一線的淮南軍鎮,於南唐而言,何等重要,然唐廷所遣之將,問題太大了。

還是宋齊丘,見慣了世面,冷靜道:“事已至此,慌亦無用,吳紹廷固然要追究,如何應對楚州丟失對御漢大局的影響,纔是更重要的!”

“如之奈何?”李璟問。

宋齊丘直接道:“傳命泗州,讓其聚甲兵,死守盱眙,斷不容有失,等候朝廷救援!漢軍主力在壽春,經略泗州、楚的兵力不多,令高郵的姚鳳率兵北上寶應,小心覓戰,尋機奪回山陽!”

宋齊丘極其嚴肅地道:“淮水防線,絕不容有失,否則,必將殃及整個淮南大局!”

可以說,壽春被圍,濠州失卻,只是讓南唐君臣震動。淮水防線若整個崩潰,那便是震恐了,沒了淮水,如何守江?

第246章 目標八寨第2章 父母兄弟第206章 趙思綰落網第1781章 危險往往來自背後第380章 投漢第289章 大漢宰相不好做第108章 井陘第186章 李國舅的愚民傾向第1784章 結束與開始第18章 劉皇帝打個噴嚏,朝廷都得震三震第334章 下詔平南第195章 有此人,河西何愁不治第156章 朝廷新局面第110章 郭榮之斷第224章 攻略方向第231章 遼軍的反擊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117章 潑冷水第185章 太子的心理負擔第253章 皇帝的敬酒第468章 信教不留頭留頭不信教第92章 欒城之戰(4)第199章 出宮第140章 兩個皇叔第86章 活下來,就是名將第336章 怪圈第121章 父子異見第314章 還京第81章 暴躁的耶律德光第452章 皇孫第1766章 噩耗連連,皇后病危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140章 崇政殿聽政2第115章 瀛州第302章 朝局大變動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35章 楊村第21章 禍從口出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99章 北巡結束第1794章 魏王回來了第179章 長教訓第1722章 血色榆林第149章 河東巡撫第305章 太子在遼東的最後時間第379章 蕭思溫第61章 北使南歸第126章 冬至宴2第298章 對党項策第2066章 太宗篇13 不那麼簡單第452章 皇孫第71章 北齊鎮第287章 趙普使蜀1第474章 立場第115章 兩則喜訊第129章 既進京,總有些變動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410章 剋制第15章 名單第261章 優勢太大,底氣太足世宗篇36 不一樣的完顏部第313章 晉王一家子第142章 着郭威鞫問第78章 南北併發第36章 盡伏東北第456章 剛愎的劉皇帝第250章 幼年太子不容易第190章 熱情相待第116章 涼甘瓜沙第56章 彌月之喜第14章 大論第64章 回鶻汗之死第407章 一人連着一人,一案套着一案第12章 河東之患第146章 黃羊平第184章 劉承贇也來了第265章 楊無敵第346章 底層第2098章 太宗篇45 再起奪嫡世宗篇47 封禪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394章 還欠着外債第312章 一舉蕩平第126章 劉承祐被碰瓷了第260章 誘敵之計落空第2051章 最後的旅途(終)第506章 最後的旅途6第2087章 太宗篇34 今日嘉慶,巡幸西南第8章 楊蘇還京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691章 晉王的成就第146章 黃羊平第190章 風起於青萍之末第440章 惶恐難已第84章 無法遏制的猜忌之心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099章 太宗篇46 軍售 樞密院變局第311章 爲太子劉皇帝也是操碎了心第162章 兵事第87章 秋後算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