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4章 國難喪子,尚有良將

馮延巳這個時候卻起身,道:“陛下,濠州團練郭廷渭,智勇雙全,用兵有方,臣已查清楚,面對漢軍,其領兵應對極有方略。前番兵敗,實因何延錫,冒進不備,而郭廷渭收容兵馬舟船,保存軍力,退守泗州。”

“濠州之失,將令不一,如今泗州危機,需以智勇之將才御之。臣弟延魯,無此才,未免誤了軍國大略,臣請調離之,以郭廷渭守盱眙......”

李璟已然失了方纔,聽其言,甚是有理,也感其“無私”,允之。當然,聰明人都看得出來,馮延巳這是見泗州已成危地,爲其弟馮延魯作考慮。

即便是同黨之臣,對馮延巳的心思,也難免有人,心生鄙視之意。南唐的朝風,雖然浮於文華,但國難之際,倒也有不少臣子,有文人的骨氣,對唐廷忠誠。

一番軍政之議下來,李璟着實顯得心力交瘁,如遭重創一般,命衆臣各自退去,署理軍政。

【送紅包】閱讀福利來啦!你有最高888現金紅包待抽取!關注weixin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抽紅包!

在沉凝的氣氛中,一干唐臣以宋齊丘爲首,陸續出殿。此時的南唐第一謀臣,老眼之中,也盡是憂慮。回首遙望北方,慘淡的天空中,似有風雲涌動,如黑龍起伏,露出獠牙。

到此時,江北形勢可謂數日一變,對於自己的禦敵方略,宋齊丘都沒有多少信心了。再好的方略,也要看執行的人,更何況,以北漢君臣的狡猾與機變,又豈是那麼好對付的。

就這短短的一個半月,已有那麼多智勇之將,耀揚其名。不過,身爲大唐開國元臣,一輩子的榮辱聲名都寄於其上,面對國難,只能盡人事,聽天命。

中原,終究不可能永遠亂下去,雄主出,而天下歸。

宋齊丘腦中突然恍過如此念頭,神思之間,原有些渾濁的眼神再度清澈起來,滄桑的面孔之間,流露出一抹堅定之色。只要他這把老骨頭還有用,便要爲國謀算,力抗北寇,宋齊丘作此決心,至於身死之後,那就不是他非他能去顧及的了。

李璟這般,心情沉重地回到澄心堂,這原是他讀書習文的地方。大抵知道國遇艱難,鍾皇后親自前來作陪,李璟與鍾皇后間,是二十多年的夫妻感情了,也算是琴瑟和鳴,有其相陪,心情才稍微好了些。

不過稍晚些的時間,再度收到噩耗,不過這回,非淮南軍事,而是皇二子、樂安王李弘茂薨了。李璟聞之,心神俱毀,口吐鮮血,竟至暈厥。這也算是,屋漏偏逢連夜雨了。

李璟也算是子嗣衆多了,但運氣不好的是,多早夭亡,尤其是年長的幾個兒子。從三子到五子,都是幼亡,讓李璟一次次遭受喪子之痛。

也就長子李弘冀命硬些,且有勇略,具志氣,外鎮潤州。二子李弘茂,自幼聰穎,容貌秀澈,有文才,也算長成,年十九,卻又突然薨逝。

當此國難之際,再度經歷白髮人送黑髮人的慘劇,連遭重創,李璟也難扛住。金陵宮城之內,沉湎在一片哀傷的氣氛中,皇帝李璟終究是病倒了。

以皇太弟李景遂監國,諸臣輔之,署理軍政,應對外事。而李璟自己,則選擇料理愛子後事,如此選擇,未必沒有逃避的想法在內......

一時之間,南唐竟有國勢飄搖之狀。

南唐素以文道昌盛著稱,滿朝臣子皆詞客,李璟亦以辭賦治國,以文制武,大漲文德之風。但此時的南唐,還享受着先主李昪的遺澤,朝野內外尚有不少能人。

南唐諸軍,並非沒有將才,比如壽州的何敬洙,鄂州的劉仁贍,濠州郭廷渭,廬州的許文禛等人。不算少了,但這些人中,真正受到李璟重視的,卻沒有幾個。

也就是國難之際,忠臣、良將的表現,才陸續體現出來。但即便到這個地步,經劉彥貞慘敗的教訓,受到李璟重用的,仍是皇甫暉、姚鳳之流,倒不是這二者十分不堪,只是非干城之才。

長江南岸,當塗,近月以來,自南唐諸州縣,陸續有官府徵募的勇壯,集聚而來。到如今,足足三萬的壯士,分爲六座大營,每屯五千,每日操練軍陣刀兵。

負責南唐當塗大營的,是屯營使陳覺,宋黨的中堅人物,宋齊丘的“鐵桿馬仔”。幾年前以閩事黨爭遭貶,如今宋齊丘還朝,也即被啓用,受大任,管理這支後備軍力。

這三萬新兵,屯於當塗操練,其用意很明顯,就是爲了支援壽春戰事的。而在負責操練的軍校之中,有不少將才,陳德誠、鄭彥華、林仁肇等。

尤其林仁肇,他是閩國舊將,被舉薦應徵,直接拜爲指揮使。此人性格果毅,身材魁梧,武藝高強,更兼將略,尤爲出彩。

李璟一朝,還是任用了不少外將的,比如此前平楚的鹹師朗,已受命渡江援應的皇甫暉,還有林仁肇這些閩國舊人。在原本的歷史上,這林仁肇可算是南唐最後的一位名將了,即便如此,已是獨木難支,還被李煜枉殺。

江上風寒,背後是整齊的操練聲,林仁肇六尺之軀,佇立於營臺,表情冷肅,北向而望。

“指揮使,你還在想着北上與漢軍交戰?”一名軍校走到林仁肇身旁,好奇問道。

聞問,林仁肇面無懼色,反露崢嶸,豪邁道:“都說漢軍勇不可當,我卻不以爲然,都是一個頭顱兩條胳膊,我南方豈無勇士?”

“不過!”回頭看了看冰寒天氣中,被他操練的新兵,林仁肇又道:“僅以此軍,想要與漢軍作戰,卻也還差得遠!還需加強訓練,否則上了戰場,也是送命!”

“是!”

“林指揮,屯營使有令,請諸將軍帳議事!”這個時候,有屯營信使來,傳陳覺令。

聞言,林仁肇眉頭立刻便皺了起來,眼神中閃過一絲挺明顯的厭惡之色。對於這個陳覺,林仁肇有些不齒,事實上,當塗大營很多軍校都對其不滿,頤指氣使,作威作福,豪不親愛士卒。

“我這就去!”嘴角輕蔑地扯了下,林仁肇答覆道。

第2094章 太宗篇41 “議政樓”,整頓的風吹第87章 兄弟第138章 破寨第2118章 康宗篇9 平康時代第235章 難以樂觀第202章 劉皇帝已至長安第76章 太子還京第159章 禮尚往來第511章 最後的旅途10第45章 聰明的瑤蠻第1677章 軍議與戰爭利器第58章 火神澱之亂第133章 納了第116章 掙扎無力第335章 改到自己頭上第99章 北使南歸第168章 忠奸難辨第243章 不自知第284章 讓皇帝放心的少數人第422章 朕的話說完了第1687章 癸未年科舉第47章 八十萬軍隊帶來的壓力第26章 史卿,朕要重任相托第192章 劉銖案第350章 韶州大捷第139章 隨駕帶着御史第193章 盧多遜治河西第318章 碩果僅存世宗篇40 後、王之逝,帝國十年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9章 新官上任第303章 趙普北上第15章 漸不自知第100章 關中蜀亂第277章 太子的不同聲音第102章 絕境第240章 家宴第119章 壽春終於破了第221章 全線出擊第386章 蕭卿,起來吧第338章 棋手與棋子第452章 皇孫第295章 北伐的尾聲4第57章 既得潞,復據澤第181章 西巡路上怨言多第281章 憂國憂民範相公第154章 耕地缺人第23章 夜宴第400章 柴榮死了第337章 劉皇帝不死,天下何得太平?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97章 真正迂直的人是活不久的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86章 駕臨渦口第364章 漢宮之內第95章 真定府、壽國公第21章 聰明主動的安氏父子第387章 契丹終被打回原形第2130章 世宗篇5 安東不安第65章 決議南征第51章 如今的大漢第169章 國慶大典第150章 聽政第368章 榮寵第503章 最後的旅途3第187章 北疆流犯第226章 馮道請辭第48章 不安寧的四、五月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152章 二十五日前,進鄴都第234章 善戰者無赫赫之功第1768章 崩第237章 南口大戰6第358章 手執硃筆第276章 玉如意第2105章 太宗篇52 臨淄王第23章 慕容都帥用兵第192章 姑藏城頭感慨多第145章 中秋第122章 睡仙第19章 輕取江陵3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441章 登聞鼓又響了第12章 大朝會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81章 父子夜談第292章 趙普覆命第58章 正面互懟第176章 雍王第342章 勢如破竹第1章 揚州的風波第303章 乾祐十五年第487章 “驚喜”第267章 親赴雲州第56章 一戰定河西第102章 絕境第484章 不對勁!第44章 千金市枯骨第373章 金陵悲情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