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3章 郭威思退

bookmark

在皇帝於宮中,操勞於國事,耕耘於牀榻,至夜未休的同時,皇城之外,朱門大戶,貴族府邸間,也免不了一番交際往來。

淮南大勝,天子還朝,牽動的是整個天下局勢,而於東京的高官重臣們而言,北漢朝局變化,則更受關注些,畢竟切身憂關。但浪潮滾滾,身處其間,能保持清醒頭腦,長遠見識者,終究是少數。

隨駕還京,交接好公務之後,郭榮、李重進、張永德三人,先後上門,臨郭府中拜見。不提舊部、故吏,這三人,一子一婿一侄,是郭氏宗族中,最爲出衆者,尤其是郭榮。

此時堂中,作爲郭府大婦的張夫人,親自招待三人,命人準備好酒食,供其享用,以解其勞頓。

“還是東京舒適,打了幾個月的仗,身心皆疲啊!”李重進抓着一直羊腿,狠狠地啃了口,滿嘴油膩道:“府中烤肉味道,就是不一般吶!”

“那就多吃點!不夠,我再讓人準備些!”張氏主座上,含笑以應,衝三人道:“你們在淮南打仗,相公是夙夜憂心,惦念不已,而今完好歸來,可安心了!”

聞言,郭榮起身拘禮,表示感激,李重進張永德二人,也跟着行禮。

“抱一啊,此番你在廬、和二州,奪城五座,攻寨七處,破唐軍上萬,立功不小啊!”喝了點酒,李重進掃向張永德,笑眯眯地說道。

“怎麼比得上重進兄!”見李重進面上作態,張永德微微一笑,謙遜道:“南征大軍中,論激戰、苦戰、惡戰,沒有比護聖軍更出衆的。苦仗都被重進兄你們打完了,剩下的唐軍也只是一干烏合之衆,城池傳檄可下,怎敢居功!”

聽張永德這般謙下,李重進舒服了,哈哈大笑兩聲,不由瞥了眼右首的郭榮一眼,微露得意之色。

注意到李重進眼神,郭榮點了下頭,說道:“這一仗,護聖軍確實打得不錯,我在濠、泗,都有耳聞,護聖軍爲諸軍翹楚!”

張永德卻一臉敬佩地看着郭榮,說道:“還是大哥文韜武略,獨擋一面,以寡軍擊衆敵,來安一戰,擊破三萬敵軍,威震天下。淮東經略諸軍,所取得的戰果,堪比壽春行營啊......”

“小有戰果,卻不足以恃功而驕!抱一啊,有些話,不可妄言啊!”郭榮看着張永德,以一種告誡的語氣道。

張永德性格素好,爲人謙慎,聞言會意,趕忙道:“是小弟忘情了,受教!”

李重進臉上的笑意微微一斂,方纔的自得,因張永德一言,被擊個粉碎,他帶護聖軍,在西線打得再勇,也只是行營驅使之人,那些軍功,同郭榮相比,又算不得什麼了。

見郭榮端着架子,李重進不由道:“抱一也是好言相贊,何必不近人情?”

郭榮看向李重進,沒有與之爭辯,只是輕嘆了一口氣。這番反應,反而惹得李重進自覺難堪。

見狀,還是張氏出聲控場,說道:“瞧你們,百戰歸來,難得上一次府,回一次家,酒食之間,還不忘談論軍國之事......”

有張氏圓場,都得給面子,氣氛自然好了些。趁着這個機會,張氏對郭榮說道:“你前幾年,一直在外任職,去歲遭跌折,也未久留,便被派去徐州了。此番還朝,我有意擇日舉行一場家宴,你們夫婦將宜哥他們都帶來,都是一家人,一起聚聚!”

聞此,郭榮稍作遲疑,但迎着張氏有些期盼的眼神,還是應道:“是!”

郭威回來,已然很晚了,正見着堂間情景,僕人還侍奉着,衆人皆起身迎拜,唯有李重進,酒喝多了,勸也勸不住,顫顫巍巍的。

郭威掃了三人兩眼,眉頭一凝,說道:“初還京,你們三者同來,恐......罷了!”

目光落在李重進身上,只見其醉態恢復了些,但仍舊有些難以自持,不由微怒,衝僕侍吩咐道:“先把他送回府去!”

“你們兩個,隨我到書房來!”又撂下一句話,郭威當先後宅而去,郭榮、張永德不敢怠慢,匆匆而去。

幹整的書房內,三人落座,僕人侍茶,郭威直接道:“南征一事,我料大漢必勝,卻也沒想到,區區半載,已盡取淮南,金陵臣服。”

“陛下苦心孤詣,朝廷三載籌謀,而江淮無備,一朝爆發之沛然偉力,僞唐自然難以抵擋!”郭榮親歷戰爭,倒未覺多驚奇。

“此戰之後,陛下威加四海,勢並天下,一統之勢已成,天時地利人和皆備,不可阻擋。當此大勢,我們郭家,卻是不能不早作考慮了!”郭威此言,說得露骨。

張永德似乎會錯了意,嚇了一跳,忙道:“婦翁何意?作何打算?”

“我起於微賤,追隨太祖,方有所成。昔日在河東,聲名未揚,及至建國,受到兩朝天子所信重,委以樞密,付以重權,位極人臣!”郭威面色平淡地述說道:“幾年下來,郭氏宗族、故舊,在朝、在軍、在地方,爲將吏者,足有上百,聲威隆著。

此番,你們三人及郭氏舊部,從徵淮南,立功不小,朝廷另有賞拔。到這個地步,外臣之中,如論權勢地位,恐難勝於我家者!”

說着,郭威不禁有些慨嘆:“然有盛極而衰之言,亦有福禍相依之說,位尊權重,名盛譽隆,於我家而言,卻不得不謹慎,懷惜福感恩之心。

陛下御臨以來,河東舊臣,史楊王二蘇,昔日高朋滿足,賓客盈門,而今卻晚景淒涼,令人唏噓,郭家卻不能不引以爲戒。

天子年歲日長,權勢愈重,地位越固,心思卻益加難以猜測。侍駕,如伺猛虎,若把握不住進退,早晚必取其禍......”

郭威說了一通,盡道其肺腑,明其用心,郭榮與張永德,都算得上聰明人,都能領會郭威的意圖。

郭榮道:“兒早有此慮,不過以我之見,天子行事,雖顯涼薄,但器量恢弘,志趣高遠,雄圖大略,只要盡心輔佐,專於王事,再約束行爲,當不致有禍。眼下,還遠談不上功高震主!”

而張永德,反而鬆了口氣,跟着道:“大哥說的是,我等無二意,盡心侍奉,心跡坦明,自無可懼者!”

見狀,郭威卻搖了搖頭,老眼之中,透着深思:“三五年之內,當保無虞,然五年之後呢,十年之後呢?雖無近憂,卻需有遠慮!我家權勢過盛,並非好事啊!”

聽郭威這麼說,郭榮想了想,問道:“父親有何打算!”

郭威直接盯着郭榮,道:“前番,朝中便有流言,說我郭氏一門兩使,爵擁公侯。雖則功勞配其名爵,難免爲小人所嫉。而我掌樞密院多年,根深蒂固,卻也愈懼連根拔起。

這些日子,我左思右想,自覺你我父子,不當同時在朝!”

頓了下,郭威道:“你在外多年,履職方鎮,軍政兼挑,累有功績,看陛下之意,當留你在中樞了。我有意自請去職,外放爲官,到地方上,待幾年!如此,你們可安心在東京任事,求得君安,也求得己安!”

郭威言罷,郭榮連連搖頭,說道:“父親年歲已長,爲人子者,何忍於心?還是我離京吧!”

【看書領現金】關注vx公.衆號【書友大本營】,看書還可領現金!

聽其言,郭威卻笑道:“我雖年老,卻還能爲朝廷辦點事,建點功業,只是朝中已無適合我之職事罷了,你不必如此!”

觀郭威之狀,郭榮這才頷首,想了想,大概能猜測到點郭威的心思。事實上,如欲退而避嫌,郭威大可上書乞骸骨,但以他的年紀與身體,又沒到那個地步。

而郭威自己,也還沒有拋卻功業之心,富貴榮華是有了,青史丹書上,卻還有所求。急流勇退,是勇氣智慧,但終究可惜。

在朝中遷職,效果不一定好,還不如到地方上,辦點實事,也免得在京中招風,惹人注目。

第13章 舉城同歡第296章 反響第1705章 君臣都發狠了第1682章 治本之法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447章 天子尤善反省第369章 功臣宿將第150章 天子之威,恐怖如斯第158章 河東風雲(5)第433章 聖訓第1676章 慘重第1798章 宴無好宴第2050章 最後的旅途21第270章 城上城下第157章 河東風雲(4)第125章 周家有女呼娥皇第272章 被放棄的耶律斜軫第102章 攻心疲敵第191章 “從諫如流”第426章 饒樂王來訪第168章 執迷不悟第10章 磨刀霍霍向荊湖第274章 打女真、室韋還是沒問題的第64章 楊業卻敵第342章 敏感的劉皇帝第194章 蕭護思眼中的強漢第23章 皇帝的底氣第117章 機會第139章 韓常案第2062章 太宗篇9 延康大街上的插曲第232章 南口大戰1第495章 市場的形成第474章 立場第132章 做媒第312章 董遵誨兵臨上京第466章 經濟制裁第1790章 憂勞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1750章 《桃蘭賦》第113章 將目光投向北邊第95章 掘地求生第149章 降表第1735章 沉默的榆林第144章 兩個選擇第155章 着周王善後第99章 北巡結束第419章 劉皇帝請客第1819章 哪有真蠢的?只是性格使然第189章 刑不上大夫?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429章 遠遁的契丹第66章 這個冬季不尋常第89章 破財贖罪第16章 軍中俊才第389章 分封與否第276章 陰山南麓的戰事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2107章 太宗篇54 皇帝的認可第10章 老將出馬第157章 《刑統》將成第142章 鐵索橫江第74章 東亞海盜的興起第68章 撤了第481章 行宮第113章 十年之爭也該結束了第211章 籌議北伐第123章 幽燕事了第166章 出使歸來第2章 王、鄭二公第101章 梁山觀政第1771章 襄陽王第288章 敵酋首級獻上第298章 事泄了第97章 再臨六合第38章 河西局勢由此轉變第209章 各執己見第77章 渦口之戰(1)第306章 北面事務第1755章 良平島第84章 做一回大魔導師第228章 巡邊彙報第14章 皇城司在行動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91章 這個都不好遷第364章 沉默第2069章 太宗篇16 聽哥一聲勸第28章 劉承祐的想法第73章 解決第1698章 做賊心虛第102章 事分南北第343章 趙府君當權第280章 慮難備戰於前第115章 罪狀十五條第299章 遼國的情況第1810章 軍隊得求穩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336章 橐相第63章 夜訪人妻郭第1759章 生財之道第436章 乾元之巔攬月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