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2章 失意政客

bookmark

“陛下,這是江都府上報,淮南鹽務整頓情況,經過王使君整飭,揚泰楚境內諸鹽場,已盡數收繳整飭結束,鹽民撫定,用不了多久,淮南的食鹽,就可北調。淮北再無匱鹽之憂,朝廷也將增添一大筆收入!”張貽肅捧着一本奏疏,呈報給劉承祐。

“王卿的速度很快嘛!”劉承祐來了興致,接過快速一覽,嘴角帶上了一絲笑容:“淮南於國之利,已可窺其貌啊!”

王樸留守揚州的任務,除了穩定局面,調整政制,構造大漢對淮東州縣的統治秩序之外,財政上邊的整改,是重點,而其間的核心,便是鹽務整頓。

“三司可曾覈算過,淮東鹽務,朝廷可歲入多少?”劉承祐問道。

張貽肅答來:“僅以目前情況,添此一筆,朝廷每歲,至少可增收一百五十萬緡,且隨時間推移,繼續擴營,當可倍之!”

點了點頭,劉承祐不禁感慨自語:“就當一百五十萬,可供朝廷辦多少事啊!”

“錢制如何?”劉承祐又問。

張貽肅答道:“三司準備籌集新錢百萬,派發淮南。待局勢穩定,再着兩道官府,發告百姓,命其兌換漢錢,以半載爲期,逐步廢置唐錢及諸舊幣!”

“有準備便好!”劉承祐頷首。

按照三司的打算,只看這一出一進,又可着撈取一大筆財稅。這是統治措施,也是變相地掠奪淮民財富,稍微考慮了片刻:“當遣專人負責,兌換之比,要綜合落實,當謹慎爲之,另外,要注意影響,勿要引起民變!”

“是!”

劉承祐擡眼,看着張貽肅,此君未滿三十,站在那裡,卑順自然,給人一種踏實的感覺。以淮南之功,回朝之後,張貽肅遷職三司,在鹽鐵轉運使下爲一主事。

“王卿身體如何?”劉承祐隨口問道。

聞問,張貽肅趕忙應道,語氣有些感傷:“回陛下,昨夜又嘔血了,昏迷了兩個時辰,家妻正在榻前侍奉。據醫者言,已然病入膏肓,非藥石可治,或許,就在這幾日了!”

聽其所述,劉承祐縱使心硬如鐵,也難免有所動容。還記得,王章秉執三司,主管國家財計,劉承祐常以“嘔心瀝血”來形容他,王章的病,只怕有一半都是爲國操勞成疾。

內心唏噓,面上不動聲色,劉承祐朝張德鈞吩咐道:“命宮中取兩支老參,稍後,讓張卿帶回去!”

“是!”

“你回府告訴王卿,讓他保重身體,就說,朕抽時間,去探望他!”劉承祐又衝張貽肅道。

“臣代婦翁,拜謝陛下!”張貽肅跪倒在地,語氣已添了幾分哽咽。

待張貽肅告退後,劉承祐不禁低語:“又一個元臣宿老啊!”

在御案上翻找了一番,抽出一份奏書,由武德副使王景崇上奏。上邊所書,是王景崇針對王章調查所得其“犯法違制”之事,結黨營私,貪污受賄,怨憤君上,心懷異心,王景崇足足列了十幾例罪責......

當然,對於這份奏書,劉承祐一大半都不信,而相信的一小部分,也大都經過王景崇的添油加醋。這基本上,是針對王章的構陷。

至於王景崇爲什麼要這麼做,大抵是二者之間的積怨吧。兩年前,楊邠案時,王章可對上躥下跳,積極奔走的王景崇,甚是鄙夷,屢有言語衝突。

【看書福利】關注公衆..號【書友大本營】,每天看書抽現金/點幣!

兩眼微眯,目光慢慢地變冷,劉承祐將奏書遞給張德鈞,沉聲吩咐道:“你親自去一趟武德司,找到王景崇,當着他的面,將這封奏書,燒了!”

“是!”天子的目光,讓張德鈞不由脊背生涼,不敢怠慢。

“另外,讓李少游來見我!”

稍顯可惜的是,王章沒有等到劉承祐的御臨探望,便於乾祐五年三月十四日這天清晨,故去了。天子感慨,未能在其臨死前見上一面,以爲憾事!

......

隨着大漢日益穩定,東京的市面內,也愈加繁榮,北市之內的花街柳巷間,各類樓閣院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與各官坊一道,供官卒士民娛樂。

皇叔慕容彥超任職開封府尹以來,對民間的勾欄之地進行過一番整頓,發放牌牒,定期檢驗娼女,將這塊市場,搞得正式且繁榮。

比起許多軍卒、富商,喜去對民間開放的官坊,許多朝中官員,更中意民坊,尤其是那些打着詩、詞、畫、樂的高級場所。在其間,吟詩作對,彈琴弄簫,玩得那叫高雅,並且少許多約束,以免醜態外露。

陶谷也一樣。

“陶公慢走,改日在下必登門拜訪!”彩燈密佈的詩坊前,一名衣着華麗的中年人,卑躬屈膝,陪着笑,將陶谷扶上馬車。

“多謝款待!”陶谷似乎喝了不少酒,舌頭都有些打架。

他今日,是應好友之邀,前來相聚,做東的,自然是這名中年人。此人是一名商賈,來自淮南,商人逐利,嗅覺靈敏,作爲新順之漢民,這些日子,有不少商賈進入東京,置辦產業,大撒銀錢,活動頻繁。淮商北來,從各方面,爲東京的繁榮添磚加瓦......

登上車駕,雖然醉眼迷離,但陶谷仍保留有一絲神智,靠着車廂,掀開窗簾,看着那仍束手恭立於道左的商人:“你所求者,改日再談,改日再談!”

“一切依陶公!”中年人保持着謙和。

馬車兜轉,耗費了一刻多鐘的時間,回到府中,被叫來侍奉他的,是那兩名使唐之時,馮延巳送給他的舞姬。對這兩名可當其女的年輕婢子,陶谷素來疼愛,常常召其一道侍奉,這老小子,很會玩。

兩雙纖纖玉手,各執一隻老腿,替陶谷搓洗按摩,盡心侍候。酒已醒得差不多了,低頭打量着兩名婢子,陶谷幽幽而嘆,滿臉悵惘之情:“少女如花,可堪一折;才士如蘭,卻無人欣賞啊......”

“老爺怎麼了,是婢子們伺候得不好?”一名少女仰頭,緊張的問道。

望着那仰起的嬌憐嫩容,陶谷探手,捏了捏其下巴,含笑道:“你們伺候得很好,只可惜,老夫心中之嘆,非你們所能明白的啊!”

陶谷這是自比芳蘭,而無人欣賞。自南征還朝之後,陶谷便有一種懷才不遇的感覺,從徵辛苦,未有多少賞賜不說,政治訴求,也完全無人重視。

這些日子,朝堂局勢變化很大,郭威去朝,到襄陽上任去了。範質前去河東巡撫,蘇禹珪徹底隱退,王章病故,三司使的職位正式空出來。

宰臣的名額,一下子有了空缺,多年來,陶谷孜孜以求者,也唯此而已。然而此次,仍舊沒有輪到他。

劉承祐直接將政事堂宰臣的名額,定在五人,把三司副使薛居正扶正之後,便再無動作,僅以馮道、李濤、範質、魏仁浦、薛居正共分相權。陶谷滿腔熱情,遭潑冷水,直涼心底。

如此下來,陶舍人的碎嘴也就開始多了起來,聚宴作樂的場合,去得也更加頻繁了。

用陶谷自己的話來講,飽腹詩書無人問,鬧市每多失意人。

原本對於陶谷,劉承祐卻有以之爲宰臣的想法,只是,此人太不知自愛自重了。一直以來,劉承祐雖然重才幹更甚於德行,但是,這也是有底線的,而陶谷,在有些事情上,恰恰越線了。

第351章 林邑國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512章 最後的旅途11第277章 軍政安排第156章 南唐來使3第417章 慶典一般的刑場第147章 朝局變動的前兆第1807章 無不可殺之人第54章 主動出擊的回鶻人第247章 兵臨、敵情、決策第167章 請辭第65章 選擇第277章 閒有目光向河西第152章 壓抑的成都第236章 手中有糧,心中不慌第333章 養子、南征在即第118章 商賈第139章 韓常案第75章 恩威齊下第15章 名單第1813章 雍王不當這出頭鳥第32章 邠州,北遷隊伍第105章 密探專奏第328章 決議橫涉流沙第1章 何謂開寶第476章 趙匡義留臺喪龍鍾響第78章 南北併發第70章 安東大開發1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156章 立冬班師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294章 剎車,碎葉河畔戰鼓鳴第1719章 什麼忌諱的事都敢聊第2200章 仁宗篇17 黨爭伊始第428章 用心第137章 東京軍政第102章 遼國現狀世宗篇47 封禪第449章 皇帝對太子第2136章 世宗篇11 政法大學堂第462章 一地雞毛第167章 這個太子不好當(2)第112章 趙大之勇略第451章 完顏來朝,東北將亂第29章 勸諫第248章 劉皇帝的小本本第254章 難得嘮叨的劉皇帝第72章 駐足石壕鎮第347章 嶺南戰況第52章 “厚道”的做法第375章 郭樞密覲見第188章 党項人的現狀第377章 南洋攻略第330章 小市民第242章 戰後第131章 川間棧道敗兵急第25章 析分樞密之權第66章 請辭?不許!第97章 宣慰司將提上日程第177章 同榻臥談第259章 兵臨樑泉第13章 市井之聲第150章 聽政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04章 遼帝的處置第2124章 康宗篇15 潛龍在淵第85章 善後爭議第301章 從清丈土地開始第207章 王景崇之死第54章 兵制改革2第214章 正在準備整頓朝綱的耶律賢第177章 耶律妃第132章 盧南與袁恪世宗篇42 極盛背後的陰霾第58章 七皇子,安南問題第1711章 趙王履職第164章 壽陽郡公的憂患意識第411章 偏航的吏政第140章 大獲全勝第450章 殺一皇親第239章 南口大戰8第34章 驚陶谷第174章 帝崩第36章 虒亭第2078章 太宗篇25 皇帝難欺第138章 回宮第1816章 一個勳貴家族的進化第1783章 戴孝入碎葉第249章 樞密院內第2047章 最後的旅途18第262章 賢妃之賢,調整方向第329章 西域風雲第69章 虞國公也走了第331章 泰來樓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第135章 最後的堅守第64章 和約是拿來撕毀的第11章 歸來謁天子仁宗篇6 王安石在此第229章 孟昶:七寶溺器,好用